[影評] 不負責任影評:《穿著Prada的惡魔》

作者: jimulder (That's life.)   2006-10-07 23:34:00
原文刊載於:《金桔粒的影像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jimulder
前幾天看到一則電視新聞:一名模特兒在走秀之際,不慎在伸展台上跌個狗吃屎。事後
那名模特兒立刻站起身,在世界各地時尚記者的攝影鏡頭下,以略為尷尬卻又專業的微
笑回應自己的窘樣。美與醜二個極端的對比,似乎在短短的摔跤秀裡瞧出了一絲端倪。
昨天跟朋友看了《穿著Prada的惡魔》,發現美醜之間的拉鋸戰不只存在於衣褲裙鞋的表
面工夫上,時尚界裡的勾心鬥角才是最引人入勝的殘酷叢林。
《穿著Prada的惡魔》描述一名大學畢業生Andy來紐約找工作,碰上一名女魔頭上司米蘭
達。長官的冷酷無情與百般刁難讓初入社會的Andy萌生退意,但在友人的協助之下漸入
佳境,甚至得到米蘭達的賞識近而成為她最信任的貼身助理。然後就在事業蒸蒸日上之
際,Andy卻發現自己的價值觀開始改變,而這一切讓原本愛她的人逐漸遠去。事業與親
情的抉擇成為Andy現下最重要的課題……。
這部電影應該是今年暑假以來,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好作品。在好萊塢這個以追求時
尚、創造話題為歸臬的大染缸裡,繞著時尚主題的電影可說是多不勝數。但《穿著Prada
的惡魔》卻以一種極為犀利的幽默感,去嘲諷這整個人工製造的浮華世界。
既以時尚為主題,女性演員自然在電影裡佔有一席之地。老牌女星梅莉史翠普當真演出
了惡魔上司的嘴臉:尖酸刻薄冷酷無情狂妄自大公私不分。幾乎每間公司都有佔以上部
份特質的豬頭上司,而梅莉史翠普所飾演的米蘭達無疑是集其大成於一身。她的演技不
容多說,一舉手一投足都戲感十足。冷酷且犀利的眼光足以殺死一個人,優雅又高傲的
手指輕抿嘴唇說"That's not a question."也超級有說服力,把常擺高架子的機車老闆
形象詮釋的微妙微肖。
然而編導並沒有將米蘭達設定成刻板角色,這名嚴苛的上司並非半瓶水響叮噹。她對於
時尚品味的敏感與嗅覺高人一等。我喜歡某一場她在訓戒Andy的戲,指則她就像那些對
時尚流行嗤之以鼻的高知識份子一般,認為生活的重心不在於時尚而就輕忽了品味,卻
不了解自己的生活(包括她身上穿著那件藍色毛衣)都是由某年的流行款,由上而下發
展出來的次文化產物。米蘭達不但將流行工業從上而下的影響脈絡化,更解構了Andy所
視為理所當然的美學觀,讓她了解一件事:就算妳再瞧不起時尚,妳還是無從逃脫它的
影響力。
而在《斷背山》裡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安海瑟葳,在本片中也逐漸顯露一級女星的架勢。
她將一位剛到都市叢林打拚的社會新鮮人的模樣詮釋的很好:不重打扮的女性卻進到了
一個極需要表面工夫的職場裡工作。她試著去改變自己以適應那個衝擊她價值觀的新環
境,卻發現自己正一點一滴在流失原本的價值觀。安海瑟葳脫去以往拍攝YA片的偽裝清
純,將社會新鮮人的青澀與徬惶詮釋的入木三分,令人讚賞。
除了演員精彩的演技,影片中時尚風味也抓的很精確。這不得不歸功於導演David
Frankel。他曾幫HBO拍過幾位膾炙人口的電視影集,包括《諾曼第大空降》(Bands of
Brothers)、《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以及《我家也有大明星》。(或許是這個
關係,裡頭飾演安海瑟葳男友的Nate,就是《我家也有大明星》的男主角Adrian
Grenier。)或許是導過《慾望城市》的關係,David Frankel很精準地抓住紐約市追求
時尚的獨特氣味,許多街道場景在《慾望城市》中也十分眼熟。同時,David Frankel也
將電視製作的概念放到電影裡,言簡意賅而又情節緊湊的戲劇情節不斷在觀眾眼前翻演
,讓《穿著Prada的惡魔》看起來不像傳統三幕劇的電影,而像是一場快節奏、毫無冷場
的電視影集。
《穿著Prada的惡魔》並非只是傳統好萊塢式的追求時尚、迷惘其中到最後迷途知返的制
式情節。相反地,編導注入大量對於時尚的細心觀察,以及流行工業所引起的一些社會
文化的反應與迴響。這些都讓《穿著Prada的惡魔》不只是一部尋常的時尚電影,而是含
有深度流行文化批判的都市寓言。
梅莉史翠普所飾演的米蘭達,以某種角度而言,的確是惡魔的化身。她以時尚教主自居
,孤傲不遜。手握一本「聖經」,對屬下做對事情沒有一絲稱讚,做錯一件事卻會招來
痛罵,甚至百般刁難。這形象的確極為符合一般員工心目中的「惡魔」。
但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如果這麼沒有尊嚴,那為何還是有許多女孩子前撲後繼地想要卡位
呢?說穿了,就是「虛榮心」。
米蘭達運用自己龐大的人脈資產,迫使投資者變更組織主管的人選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更出賣自己身邊的好友奈吉,將他視為運籌帷幄的卒子之一。在片尾,她對Andy說,她
手上擁有一份模特兒與設計師的名單,只要她離開"RunWay",那群人就會跟著她走,另
起爐灶。那份名單與其說是米蘭達的護身符,不如說是她多年搜集而來,以「虛榮」為
餌收買來的「靈魂名單」。
米蘭達自信地以為,沒有人能夠拒絕浮華世界的一切,所有的人都希望變成「她們」:
手拿著一本掌握全球時尚的「聖經」、主導世界流潮的流行品味。就是因為這個「虛榮
」,讓成千上萬的女孩子甘願受到米蘭達的荼毒,擠破頭也要為她工作。而這些,跟提
供了一切物質的享受,只為得到你的靈魂的「惡魔」,有什麼不同呢?
但米蘭達失算了。當Andy知道自己做錯了決定後,她願意迷途知返。故事的主題回到了
西方世界的中心思想:自由意志(Free will)。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未來的自由,不論
是魔鬼還是上帝都無法左右。Andy最後選擇離開,將米蘭達遠遠拋在耳後,在紐約找到
屬於自己的工作,不為了虛榮,也不為了老闆,只為了自己的信念。米蘭達就像《魔鬼
代言人》裡頭的撒旦一般,「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她認為沒有人拒
絕得了浮華世界的高調奢華,但Andy最後選擇了自己,就像飲彈自盡的基努李維般,在
浴火之中得到了重生。
除了隱喻式的「魔鬼」意象外,片中多次出現的數字「6」也頗耐人尋味。在西方世界
裡,「6」所代表的是惡魔的數字。而在電影裡,奈吉不斷地消遣Andy那尺寸是「6」
的壯碩體格,好像妳的衣服尺寸是「6」的話,別人就會把妳當做是惡魔般的敬而遠之
。而在一場米蘭達對Andy吐露心事的橋段,她傾訴著另外一段離異的感情,並且自嘲梅
鐸(福斯集團的總裁,旗下的太陽報等於是美國的「蘋果日報」)應該要付錢給她,因
為她替他做了一個娛樂版(Page Six)的頭條新聞。彷彿一切的時尚浮華的八卦都像是
惡魔的數字一樣,邪惡卻令人騷動。
That's all.
作者: peter1 (...test)   0000-00-00 00:00:00
寫的很好 推一個...:)
作者: germanysweet (德國加油)   0000-00-00 00:00:00
不是很同意米蘭達收買靈魂那一部分
作者: Saitoh66 (Koala)   0000-00-00 00:00:00
樓上的~~怎麼說呢??~~~另外推這篇
作者: godstrange (紐約社交名人布蘭登)   0000-00-00 00:00:00
推 不過收買靈魂覺得有點太過了 還有6..應該只是巧合吧
作者: gjiove   0000-00-00 00:00:00
我也覺得 6 的解讀有點太刻意了。
作者: gjiove   0000-00-00 00:00:00
畢竟在 Runway 的世界裡 6 根本就是肥胖指數啊
作者: aova (鰻魚♥張根碩)   0000-00-00 00:00:00
作者: mindy201 (人不負我‧我不負人)   0000-00-00 00:00:00
推 寫得不錯(但可以不要寫錯字嗎?我還在想斷臂山是啥)
作者: jimulder (That's life.)   0000-00-00 00:00:00
多謝提醒,已更正^^
作者: neofan (Pooh)   0000-00-00 00:00:00
推一個,寫得真好!
作者: sheepxo ((羊臣又))   0000-00-00 00:00:00
6 是笑點,解讀得太過了...> <!
作者: Eriss   2006-02-11 16:11:00
推一個!寫的很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