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英雄教育--劇情和雜感

作者: getlaw (游泳的青蛙)   2005-09-30 22:50:17
(前言)
2005年,二戰終戰60年。
作為大戰挑起角色之一的德國,對自己的歷史做了一系列的回顧和反省。
當然,這種面對自己的過程,在德國似乎從來沒有停過,
也許是一種商業宣傳的手段,我看到所謂終戰三部曲的說法:
分別是:《英雄教育》(NAPOLA)與《帝國毀滅》(Downfall)、
《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Sophie Scholl:The Final Days )。
帝國毀滅前大半年前已經上映,百視達可租,超商通路有售,
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台灣似乎還沒有播映;
而英雄教育,目前似乎也只在台北的真善美與長春兩家戲院有檔期。
比起帝國毀滅那種希特勒最後十日巨細靡遺的寫實,
英雄教育不是部類記錄片;它有很豐富的對比與觀點。
那日,我見人淚水潰堤的離開放映廳,或許那只是感情極豐的特例,
但是,我相信,坐在同一場次的每一個人,
在情緒和思維上,都受到了衝擊。
也許,這邊,還可以推薦一個德國作者,兩本可讀性頗高的書,
它對理解那個時代的德國,可以提供另一種我們可能不完全熟悉的觀點。
巴斯提安.哈夫納/著:一個德國人的故事,與,破解希特勒。
(電影片段和片段感想)
引子
主人翁菲德烈在拳擊場上,
有著優勢的技術和體格,
他的對手遭到嚴重的壓迫,而摔倒邊線,
他沒有迎向前去痛擊,這可能是不夠現實的憐憫,
而他也因為這種遲疑而被反擊。如此的失敗並不可怕,
因為,他只是跟隨著自己的本性。
場邊觀戰的納粹軍官發現了這塊璞玉,
決定推薦這個小子進入Nopola,納粹精英養成軍校。
菲德烈對這一切並不瞭解,他只明白,這是他這種工人階級晉身上層的機會。
過更好的日子,是他單純的想法。
父親對他的際遇毫不興奮,他憤怒的說:
我們家不能和那人(希特勒)有任何瓜葛。
但年輕的菲德烈又那裡有什麼深刻洞見呢?
他偽造了父親的同意簽名,留下了這樣的威脅:
別撿揀檢舉我的行為,不然,我也會告訴他們,你是如何看待政權。
父親表明了態度,卻沒有告訴孩子理由,
他挽不回他的孩子。他只能砸爛孩子的車。
入學
測量身上的特徵,眼珠頭髮的顏色,一切,只因為,
這裡要訓練的是血統純正的優秀日耳曼人。
漂亮的制服,整齊劃一的團體動作和口號,
國家民族至上的氛圍,這一切讓菲德烈目眩神迷。
主官告訴所有學員:英雄創造時代,而我們創造英雄。
這樣的一群人,將會帶領德意志民族走向什麼地方?
他們相信,他們會走向光榮與勝利,但是…
訓練和同學
軍事訓練雖然鍛鍊體格和攻擊的技術,
但那往往只讓人知道服從而喪失了自己的思維 ,
偏頗的單一思想教育更加劇了這種傾向,
人變成了工具。邪惡主義的棋子。
齊格飛,同樣是這所精英學校的學生,
但是,年輕的他,卻因為生理上夜間尿床的缺陷,
倍受屈辱。見微知著,同學沒有人願意出頭支持,
教官瘋狂的叫囂,這是大社會的小縮影。
艾伯特,體格陰柔善感的省長之子。
心思細膩,雅好文學,但卻不被自己武將背景的父親欣賞。
在父親生日晚宴上,他原想獻詩卻被打斷,
他不被長輩理解,他最好的朋友是不同階級的菲德烈。
菲德烈是尚武氣氛下被受寵愛的榜樣,
但教練教育他的,卻是殘忍的手段,
為勝,而可以不計方法是否高尚。掌聲似乎讓他忘了自己的本心…。
幻覺的破滅
教練場上,手榴彈實彈投擲,
時限內,一個害怕的學員竟擲不出去,掉在腳下;
受盡屈辱又被學長威脅的齊格飛,自毀式的向前撲上,
他血肉四溢的結束自己。
喪禮的光榮掩蓋了背後一切的問題。
英雄的人格被創造了出來?
又或者是英雄的形象被依著在大位者教化和催眠的需求而被捏造?
貪生怕死丟下學員的教官仍在說著大話,
告訴學員們他有著堅硬的腹肌,
菲德烈慧黠的用重拳教訓了他,那個榮譽感的負面教材,可是,
還有更大的邪惡勢力,人們要不是還未看穿,
要不然就是默不作聲。
謊言與毀滅
軍校學生被授與的第一個任務:在夜間搜補俄軍逃犯,
被告知他們身上帶有武器,十分危險。
懵懵懂懂,他們見到了黑影開了槍…
敵人倒下,他們向前搜補…艾伯特崩潰了,那些根本只是孩子。
手無寸鐵的孩子。省長父親給垂死的人一槍。
大家都大受剌激…我不相信,有任何一個未來精英,
覺得自己做了光榮的事。但是,多數的人在震驚下仍然沈默。
但艾白特,瘦弱陰柔但思考細微深沉的艾伯特選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作文課上,在以偉大德國傳奇冬天為題的作文課上,
艾伯特這麼說道:從前他幻想著自己是騎士,可以去拯救弱者對抗邪惡,
但今天,他卻發現,他成了他想要對抗的邪惡的一部分…
他的反省,在納粹政權下卻成了不可恕的思想叛徒,
他的父親威逼他重新寫過作文,然後要把他送上東部戰線。
對東部戰線正在失利的德國人而言,那意謂著死亡。
艾伯特和菲德烈的男性情感是濃郁的,他們對未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在冬泳的殘忍特訓下,艾伯特選擇了自我了結,自毀成了保全自己的方法。
隔著凍冰,這兩個人的感情成了回憶。
自殺在納粹政權下,在這所精英學校裡也是罪惡,
父親覺得艾伯特軟弱,卻忽視了他的敏感和自省,
還有那深刻的人文情懷。他死了,卻被所有的人漠視,
除了菲德烈。 上層這麼和菲德烈說,
你與艾發生友情後,讓那孩子走上了歧路。
今天你要在拳擊上証明自己。
對手很眼熟,是那個片頭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傢伙,
那是另一所Nopola學校的樣板人物。
菲德烈在技術上足以將之毀滅,如果,他所有的本心都被學校磨掉,
如果他相信那個所謂光榮的價值,但是,
他還是他。他的重拳証明了他的能力,在價值掙扎的瞬間,
他望到了觀眾席上叫好的省長,校長,還有其它面目令他覺面目猙獰的人。
他束手就擒,放棄了戰鬥,他瞧著那些期待的人,任敵手的快拳落在身上,
這是他的抗議,這是他的指控。雖然,他能做的只有這樣。
他拒絕了那些價值,他要做回他自己。
退學並不會不光榮,他被脫去所有公家提供的衣物,
他也脫去了那個邪惡的納粹象徵。
白紙般的青年,被國家利用,那個年代,全德國有40餘所Nopola。
後來,他們被送上了戰場,大部分的人為了少數人的偏執狂念而陣亡。
無關國家的榮譽,無關什麼值得永存的人性價值。
電影裡,沒有慣常看到的猶太人屠殺,也看不到希特勒瘋狂的演說,
但你會對那個年代,德國發生了什麼事,有更深層的理解。
我們能在別人的歷史裡學到教訓。也應該去接觸不一樣的觀點。
這個電影展現了某種德國看法之一,對他們那個年代的文化氣氛,做出了回顧,
我相信它值得一看。如果,你也喜歡思索與親近歷史。
思緒有些雜亂,可能說了太多的劇情,而少了我的觀點。
有機會,再補充一些了。
作者: yaleyeh   0000-00-00 00:00:00
個人覺得....很多批判是不了解狀況的關係
作者: cam   2005-09-30 23:08:00
推...我覺得艾柏特是裡面最勇敢的人...雖然他最後選擇自殺...
作者: cavinlai (紅髮齊格飛)   2005-09-30 23:39:00
在那個時代卻是逆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