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有關村上春樹的三個關鍵詞(上)王丹

作者: mashmallow (lym)   2013-10-27 08:00:55
在王丹的臉書看到 覺得挺有趣就分享過來了
因為是連載的關係 (下)篇將會在30日於自由時報週刊刊登
**若認為此文不適合放在這裡 請推文告知我删文 謝謝**
連結: http://ppt.cc/WYSm
有關村上春樹的三個關鍵詞(上)
王丹
年年被看好但是年年落選的村上春樹,今年再次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這引起大家對他的文學創作的社會意義的討論。有一種論點,是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太局限於個人世界,與宏大的歷史,國族,思想或者時間的關聯度不夠,因為在格局上有所欠缺。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恐怕是見仁見智。
雖然不算是解讀村上春樹作品的專家,但是跟著他的創作走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跟我的精神軌跡,多少也有連接的線索存在。因此,分析談不上,但是感受還是有一些的。其實,對於閱讀,尤其是關於文學作品的閱讀來說,讀者得以安身立命的,不就是一種感覺,或者說,是氛圍的感受嗎?
我看村上春樹的作品,就這樣的感受來說,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而在我看來,這三個關鍵詞,都涵蓋了村上春樹的反抗意志在其中。村上春樹沒有刻意把自己關閉在個人性的保護層中,他的社會關懷是深刻的,富有思想性的,但是,他選擇了不同的表現方式。
第一個關鍵詞是抽離。在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中,無論是寫作的風格,還是小說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主人公,總是給人一種雖然在這個世界之中,但是好像又在這個世界之外的感覺。他們總是被深深地捲入一個極為現實的處境中,但是似乎完全是從另外一個空間審視這個處境,所以那種描述格外的冷靜和客觀。這種抽離,在個人和世界中隔開了一堵牆,這到底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呢,還是理性的選擇?
這讓我想起薩伊德關於流亡的經典論述。他說流亡的狀態可以是精神性的,那是一種即不在其中,也不在其外的狀態。為了保持這樣的狀態,把自己從原來的母體中抽離出來,其實是明智的。生活中,村上春樹似乎有意地讓自己處在這樣的抽離狀態,他每年固定地在日本,美國和歐洲三個不同的地方居住,也許也是一種抽離。在我看來,這樣的抽離,流亡,或者說是設定的文化離散,本身就是一種反抗。
第二個關鍵詞是孤獨。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的那些主人公似乎都不是很合群的人,他們習慣單身的狀態,也喜歡單獨行動。這種孤單不僅是相對於人群來說,而且也是相對於社會而言的。面對一個龐大的國家社會,族群,他者,村上春樹筆下的人總有那麼一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不過,極為值得注意的是,他筆下的這些主人公,他們孤單,但是並不孱弱。這些人大多有堅強的專業背景,心理素質很好,判斷能力極佳,他們可以面對孤單的的處境而不驚慌失措或者喪失冷靜。他們不是生活中的弱者,他們的孤單其實是出於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體制或者社會所淘汰的結果。我們往往把孤單看作是失敗者,但是在村上春樹的筆下,刻畫出了一種孤單的強者的形象,這一點富有豐富的隱喻意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