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藥歷上雲端 傳醫院拒診 愛滋患者資訊 不

作者: log847 (阿道)   2017-07-23 02:59:13
其實沒預料到PO文會引起這麼大的反應
我想還是把愛滋註記這件事分成 1.純醫學 2.醫學+社會問題
資料來源我一起付在底下,歡迎討論
至於說我是「同道中人」、「護航」的就慢走不送
1.醫學問題
1.1 愛滋病毒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的傳染力
1.1.1 針扎傳染機率比HBV、HCV低,之前po過不再po
1.1.2 Partner study
之前有個爭議很大的Partner study,收了穩定服藥的感染者(HIV RNA
viral load (VL) <200 c/mL),讓他們和性伴侶無套性愛,收1110個cas
e
,結束後沒有人因此新感染愛滋
http://www.croiconference.org/sessions/hiv-transmission-risk-thr
o
ugh-condomless-sex-if-hiv-partner-suppressive-art-partner-study
1.1.3台灣沒有醫療人員因公感染確認案例
如果發生暴露事件,事後篩檢確認感染,可以比對病毒株。之前謠傳EMT
因公感染,後來病毒株完全不對。如果針扎之後沒跑流程,之後發現感染
,的確就無對證。但至少在目前可知的資料是沒有。
1.2不是所有感染者傳染力都一樣
1.2.1 規則服藥者
台灣有八成感染者規則服藥,規則服藥後viral load可以達到
undetectable,如果漏好幾天沒吃,可能100,200以上。臨床上遇到這些
病人,可以翻在感染科驗的viral load,如果很低(數學模型做出來說<40
是幾乎不會感染的,但醫療沒有百分百這大家也知道)。可以確定的是,

群人可能比沒有篩檢過HIV的人或黑數來的安全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673608611150
1.2.2 急性感染或併發AIDS
viral load可能接近1000,是傳染力最強的階段
1.2.3 黑數
許多黑數可能已經進展到AIDS的階段,在所有感染者中預估站三成,是
醫療人員最需要被保護的對象,註記無法幫上忙
1.3 外科議題
1.3.1
1990年代nejm老paper,沒有證據顯示在術前知道病人有沒有HIV,有助
於降低意外針扎或傳染事件,這觀念被沿用下來。當然沒有證據可能只是

學方法無法辨認出來。其實也可以重做一次類似的study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199006213222506
1.3.2 要不要鋪的像靈堂
沒有不行,不過可能安心效果較大,當然安心也很重要,外科醫師刀開起來
才順。HIV病毒需要活細胞對活細胞傳染,除非麻機上沾染大量還沒乾的鮮

,病人是黑數或沒服藥,手套又破,手上剛好又有傷口,才有傳染的可能。
如果可以知道病人是不是HIV陽性,你可以鋪得像靈堂預防這種機率極低的

外,或選取其他術式、傳針小心一點。
1.3.3戴兩層手套有用嗎
以前說可能會降低操作能力而沒用。但有新的證據顯示萬一發生針扎,可以

低穿透的機會,有一些不易穿透新材質的手套也在發展中
http://www.infectioncontroltoday.com/articles/2000/05/infection-co
n
trol-today-does-double-gloving-doubl.aspx
2.醫學+社會問題
2.1 愛滋註記是對醫界的測試
HIV一開始出現在台灣還有護理師醫師拒絕照顧,這幾年歧視狀況越來越少。

想上,註記下去醫療人員不只病史明確,也可以做基本血液隔離以外的加強措
施(例如鋪得像靈堂、採用出血比較少的開刀方式、縫皮時不用手去壓線或拿
針),病人也會得到最好的照顧。
但問題來了,歧視沒有想像中那麼少。有病患即使規則服藥viral load測不到
去眼科牙科LMD被技術性的說「我們這裡沒辦法處理」。因此病人沒辦法在最

便的管道得到照顧。
這不只意味著這群人得多跑到醫學中心而已,可怕的是後續的效應,是否會讓
人不想篩檢?
也同意emberend大大所說,如果因為註記而讓一些人因此疏於防護或是不跑針
扎流程,防疫漏洞增加這也是有可能的。歧視拒診狀況太多, 一旦懷疑自己

能有感染愛滋的風險,會不想去醫院檢查,黑數反而增多。
註記實施了,卻又喊停,某種程度是醫界沒通過對愛滋的認識和態度測試
同時也保護醫療人員免於更多黑數的困擾
解決方法:
增加醫療人員對愛滋的認識,減少態度上的歧視(至少不要讓人看出來),
讓註記可以達到理想狀態發揮的功能
2.2如何抓黑數
台灣現在最嚴重的是黑數,已知的感染者大多服藥,mortality morbidity也都
很低。現在疾管署有在推唾液篩檢,如注重隱私、住在沒有醫中地方的人,也

以透過唾液篩檢自我檢測。而歧視或社會觀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社會認

這就是個髒病,得了是你活該,以後人生就完蛋,願意確認自己是否有這個病

人可能會減少,或者會不希望被醫療人員知道進入醫療系統。
hahawow大PO的美國CDC guideline也贊同,是在理想狀態下應該做的事,讓大

都篩檢,台灣孕婦已經有在做。但可能因為盛行率考量,cost effectiveness

知道合不合,同時也要解決上述的歧視拒診問題,才有辦法做好
2.3醫護人員有得到最低保護嗎?
前面有人說急救會不戴無菌手套,這我同一,在性命和感控之間,可能無菌就

那麼重要。但急救時你會連最一般的手套也不戴,弄的自己滿手血嗎?如果是

樣的話,我要再你耳邊播放勸世歌洗腦你戴。
比較有可能發生的是沒帶護目鏡也沒戴眼鏡,被血噴到眼睛。在急救任何血液

染病患時,可以考慮護目鏡。可向醫院爭取,爭取到了之後醫療人員也要確實

行。
至於針扎因為太忙沒去跑,這可能部分是個人責任,部分是臨床工作太繁忙。

果值班品質好、工作量合理,相信大家去照流程的意願會增強。
解決方法:貫徹88工時,減少臨床負擔,
組醫師工會來對抗一管理階層cost down,
讓醫療人員可以確實做好基本防護,
責怪或輕視感染者無異於弱弱相殘
無助於現況改變,更可能助長醫病摩擦和歧視
作者: Paclitaxel (紫杉醇)   2017-07-23 04:35:00
你不要這麼晚睡啦 嘻嘻
作者: circircle (圈圈)   2017-07-23 04:49:00
推「愛滋註記是對醫界的測試」
作者: hahawow (哇哈哈)   2017-07-23 06:30:00
還是沒回答接受完整B肝疫苗且產生抗體者針扎感染率多少?是否HBV仍比HIV高?更不用說前面有人提到的,損害期望值=損害機率x每次損害被傳染HIV損害>>>HBV與HCV
作者: HoterLin (白袍清道夫)   2017-07-23 08:18:00
您的學問真好
作者: Atima   2017-07-23 10:27:00
鬼話連篇~~~真想看看本尊甚麼人物
作者: BioMachine (Blueberry Night)   2017-07-23 11:58:00
我算是很早期就開始支持工時合理化的,說句實話,醫療人員面對的困境並非都是改善工時可以解決的,好比醫病關係 好比對醫療人員保護不足的問題 都需要其它的解決辦法 我越來越不滿某些人 把搞社運那套粗暴的用在醫療上面
作者: librainsky (Libra in the sky)   2017-07-23 19:04:00
這個人講話就是沒在臨床待過嘛.. 你可以談談你急救過?我是說真的急救 一分鐘內都等不了的那種..
作者: sepsisshock (nil)   2017-07-23 19:17:00
以後臨床上有HIV+病患可不可以拜託原Po處理減輕其他人的壓力,還是只是嘴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