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好書推薦---外科大歷史

作者: Tosca (hi)   2016-09-17 10:48:50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0518
我很少跟別人推薦甚麼書
儘管自己東看西看亂看很多
但這本外科大歷史真的很推薦給醫學生還有住院醫師看
尤其像我這種外科只待過一年的 看這本書也非常興奮
本來只想慢慢看 結果欲罷不能一下就看完了
1.很多教科書上的術式 書中都會無意間介紹到那些醫師
例如B-I B-II 的Billroth
radical mastectomy跟疝氣修補的Halsted等等
而且很多八卦部分看起來也是令人感觸良多
像Halsted當初為了試驗古柯鹼在局部麻醉的效果
居然親身測試!拿古柯鹼打自己XD
結果一試就成癮 所以外科大師Halsted 終身都有嚴重古柯鹼成癮問題
當然也有講到哈佛外科著名的外科助手Vivien Thomas
胰島素得獎的Banting
還有心臟手術發展過程的悲慘等
像是哈佛醫學院的附設醫院 布里根醫院
還曾經因為心臟外科死亡率太高 幾乎開一台死一台
院內住院醫師居然連署呈情給外科主任 要求不要再開心臟手術了XD
當然主任最後還是堅持要繼續發展心臟手術
可見當時的心臟外科醫師有多艱辛 連自己人都不挺....
2.書中最後兩章是作者對醫療現況跟醫療教育的一些說明根看法
老實說你看完最後兩章 會覺得美國的醫療環境根本是另一種失控狀態
而整個大環境根本就是花大錢 賺大錢 在花更大的錢 如此無止境的資本主義惡性循環
以學費來講 台灣大學生其實很少背貸款 醫學生普遍家境較好 更少有貸款問題
但美國醫學院一年學費就高達五萬美金以上
一個住院醫師剛畢業 平均就要負擔二十萬美金起跳的學貸
作者甚至說如果他還跟同學結婚 兩位年輕住院醫師夫妻
馬上就是背負五十萬美金負債@@
如果加上住院醫師期間薪水只夠湖口 要到主治醫師之後才會好轉
很多美國醫師其實畢業工作十幾年後 還是會被財務壓力壓得喘不過來 不難想像其中艱辛
再來 美國醫療訴訟太多 所以醫師醫責險的保費高昂
某些州的某些科醫師 甚至一年要繳到十萬美金的醫責險保費!
你能想像每年繳三百萬台幣 就只是為了醫責險嗎@@
而至於失控的醫療保險就更刺激了
台灣光是健保局每年領四個月年終 就被罵到翻了
但美國的醫療保險業主管 年薪可以達到千萬美金的!
你沒看錯 超過千萬美金XD
當美國醫師的收入不過幾十萬甚至一兩百萬美金 但金融業科技業主管卻可達到破千萬
美國在2000年末期
整體醫療支出有27%是在保險業等等行政支出上!
因為每家保險業規定不同 給付不同
所以像區區才八百床的杜克大學醫院
(才八百床!你要知道台灣隨便開一間新的都一兩千床起跳的)
居然聘僱了1200位記帳人員來應付形形色色的保險公司業務 確保能要得到錢@@
相比之下 類似的支出在其他國家才佔10%甚至6%...
更不用講台灣
健保局員工不過幾千人 就算總經理 月薪也不到三十萬
就算通通領四個月年終
整體如果拿來比醫療支出 也佔不到5%....
所以有時候你不得不讚嘆資本主義的偉大
你以為美國開一台盲腸三萬美金 一台CABG十幾二十萬美金 好像醫師很好賺
結果想不到真正賺最大的 還是保險業o.O
然後話說美國外科也因為保險 收入 生活品質 醫療糾紛等問題 一直在式微中
心臟外科原本是菁英中的菁英
美國每年可訓練120位心臟外科fellow 但現在都收不滿
而且還有約三分之一都是外國醫學生來申請的@@
心臟外科從90年代開始收入下降 到現在為止平均比以前約少了30%
加上糾紛多 壓力大 我想趨勢慢慢改變也不意外了
總之這是本難得的好書
推薦大家看看
作者: xu3wu0fu6 (老了)   2016-09-17 10:52:00
難怪歐巴馬想改變的阻力這麼大
作者: willy830401 (朽貓)   2016-09-17 10:59:00
作者: lvmkl (.2.)   2016-09-17 11:01:00
謝謝
作者: raymonkey (雷猴子)   2016-09-17 11:10:00
Tosca大必推
作者: rookkied (rookkied)   2016-09-17 11:33:00
謝謝
作者: mark89 (馬克大夫)   2016-09-17 12:08:00
醫學生真的很少背貸款+1 我記得我很久以前在貴版po一篇提到我獨後醫 背貸款 畢業後還貸款比較快 馬上被一堆不用被貸款的貴版愛用者酸翻 這裡真的是不用背貸款天之驕子啊
作者: duhao (duhao)   2016-09-17 12:39:00
真的很棒的一本書 讓我深切體會到自己的渺小 自己認為的理所當然 是多少前人努力的成果 推!
作者: gn00203298 (MgDifferentialDiagnosis)   2016-09-17 14:02:00
已放入購物車
作者: ChaChaPuma (洽洽噗馬)   2016-09-17 14:43:00
古柯鹼醫師Halsted就是紐約醫情的主角藍本!
作者: qqmaybenot (qq)   2016-09-17 16:08:00
借這篇問有人去過瑞典的Karolinska Institutet嗎?瑞典醫療似乎是另外一種極致 能跟美國分庭抗禮的不多忘記在哪看過說瑞典就是稅高/預防重於治療/醫師工時低也許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參戰在發展影響很大吧
作者: yamaplover (YP趕快剪頭髮)   2016-09-17 16:16:00
Karolinska Institutet就去問榮總周元華醫師 www
作者: MaoLong (貓龍)   2016-09-17 16:53:00
瑞典的醫師生活品質還不錯,不過醫師薪水沒有很高有幾個德國來的醫師,德國醫療沒想想像中那麼好,所以他們移民到瑞典。 有德文基礎學瑞典話很容易
作者: QQMMWA   2016-09-17 18:05:00
先進國家的醫師薪水目前真的高的只有星港美國其他不是本身就低 不然就是扣稅後變得低有沒有發現星港美 剛好都是很強調資本主義的地方
作者: Tosca (hi)   2016-09-17 18:40:00
那些國家發展到後來 金融業科技業都遠比醫師有錢所以書中也講到 越來越多醫學生畢業後 轉戰華爾街XD因為收入遠比醫師更多 保險業主管可以破千萬美金年薪耶~~
作者: ufish (happiness is far away)   2016-09-17 22:49:00
推~~
作者: Philcat (a cat)   2016-09-17 23:08:00
感謝分享
作者: Liszt1025 (壹零貳伍)   2016-09-20 15:51:00
不用貸款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公費生....不然台灣醫學系學費還是比其他學系要來的高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