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墜機抓交替? 恐怖的「三叉山事件」

作者: tangolosss (蛋疼)   2012-12-24 00:53:17
花蓮大鵬航照機在三叉山東方失事,造成3名機組員罹難!事實上,三叉山的傳聞極多,
距今67年前,三叉山東方也曾發生過墜機事件,機上26名成員全部罹難,事後上山搜救的
98位原住民、日本警方等,最後也因颱風來襲,26人魂斷山中,史稱「三叉山事件」,至
今仍在該處原住民之間流傳。
標高3496公尺,三叉山與嘉明湖一帶,自古就是布農族、鄒族的獵場,雙方為了爭奪食物
多次相互征戰,死傷無數。1945年9月10日,就在二次大戰日本宣佈投降後的1個月,一架
從菲律賓起飛的軍機,載滿遭釋放的美軍俘虜,在三叉山東北方撞毀,機上26人全部罹難
,但這僅是事件的開端。
當時正值台灣政府與日本交接時期,但日本警方依然決定出動搜救隊。根據中央研究院施
添福教授的訪談報告指出,搜救隊員包括警官2名、憲兵3名,以及布農壯丁3名等共8人,
由駐守霧鹿地區16年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為隊長,帶隊上山搜救,9月18日出發。
搜救隊經過近3天攀爬才抵達失事現場,發現機身全毀,屍塊散落,經回報後,美軍與日
本政府決定就地安葬死者。但因現場是一大片高山草原,並無適合製作棺材的木料,隨身
也未攜帶工具,因此臺東廳下令,由關山郡通令各部落會長(舊稱保正),共挑選出壯丁
70名,加上警官2名、警守2名、憲兵隊15名,共計89名,組成第二批搜索隊,9月27日出
發。
由於人數龐大,加上攜帶笨重木料,沿途地形崎嶇,搜索隊出發後就逐漸散開,分成前中
後三大隊。帶頭的是身手矯健,對地勢熟悉的布農族人,殿後的大多是漢人與平埔人。9
月29日當晚紮盈時,據說氣溫極低,必須挖洞覆蓋毛毯保溫。隔天清晨,就發現有人凍死
在坑中。
9月30日清晨出發後,雨勢逐漸增強,天氣明顯變壞,後隊帶隊班長劉金主和隊員邊走邊
商量,最後決定暫時撤離。回程時風雨大作,隊員不得已紛紛拋棄物品加速逃命,這批來
自德高班寮的漢人和水井仔平埔人,就這樣集體逃過一劫。
此時前隊與中隊已分批抵達飛機失事現場,由於天後逐漸轉壞,負責指揮的警部補城戶八
十八根據經驗判斷可能有暴風雨,當機立斷要兩隊人馬放下手中木料,中隊立刻回徹下山
,前隊留在山上繼續完成安葬工作。
就是這盡忠職守的決定,讓前隊最後傷亡慘重,下山時遇上暴風雨(當時恰巧有颱風侵襲
),迷路、失溫、大霧、糧食耗盡,讓隊員們走失分散,各自求生,警部補城戶八十八撐
到距霧鹿(警察駐地)僅一山之隔的路旁,最後體力耗盡,根據同行者表示,「背靠石壁
,雙腿盤坐,口咬毛巾一角,凜然氣絕身亡。」全隊生還者,僅憲兵曹長後山定1人。
原文網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02/97303.htm
作者: cocawowa (書籤)   2012-02-24 01:07:00
施教授論文詳述 http://ppt.cc/fqy5
作者: lucifax (虎爺:犬科動物給我滾開)   2012-02-24 01:49:00
值得尊敬 但為何不先離開待天氣好了在回去
作者: andrenvq57 (喂!威,喂?)   2012-02-24 04:35:00
原於山中,預測將有暴風雨,欲下山,不料來的太快,遇難
作者: niceling (藍天)   2012-02-24 11:08:00
唉…令人油然起敬
作者: wttmou (wttmou)   2012-02-24 12:50:00
既無人生環,為何不就地掩埋,塵歸塵土歸土,不是很好嗎?
作者: wttmou (wttmou)   2012-02-24 12:52:00
錯誤的決定,害死更多的人,也害死自己,有比較好嗎?
作者: nettlefish (奈特魚)   2012-02-24 14:15:00
雖然說就地掩埋就好 但是死者家屬那也交代不過去..
作者: nettlefish (奈特魚)   2012-02-24 14:16:00
死者入土為安是最好的 第一隊的八人要他們全埋了 這也太強人所難了
作者: tactical (無一而定)   2012-02-24 16:29:00
第一隊所屬乃是憲兵....日本又最重視榮譽,雖是錯誤命令
作者: tactical (無一而定)   2012-02-24 16:30:00
但仍由衷對第一隊致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