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如何協助孩子修正其問題行為(上)

作者: qtredface (小紅臉)   2022-11-08 23:41:43
是否同意記者抄文:YES/NO no
上一篇文章分享我跟老公面對教養差異的溝通方式,
有不少人推文好奇我後續如何協助孩子處理其問題行為,
因過程太長了,所以我另外寫文分享。
但我想強調在前面的是,我跟老公的教養觀念雖不一致,
但是互相尊重的,也很清楚我們是彼此的隊友,而非敵人。
比方說家裡負責生活常規教養的是我,
孩子就算爸爸同意他們看電視或吃糖果,
他們也不敢直接行動,會再來跟我確認一次是不是真的可以XD
而老公負責孩子作業,當孩子因為作業跟爸爸有衝突時,
我也是站在老公那邊,頂多安慰孩子、聽他訴苦,
並陪他想下次可以怎麼跟爸爸溝通,爭取他想要的。
老公看作業的過程偶爾會沒耐心大聲兇孩子,
我不見得那麼喜歡他的方式,但除非是嚴重到我覺得需要討論,
不然我通常是等他結束後關心他剛剛怎麼了,
我不會責備他的行為不符合我的教養觀念,
因為比起行為,他整個人的狀態是我更在乎的。
總之,夫妻教養觀念可以不一致,
但兩個人的目標與態度要一致,孩子才不會無所適從,
不知道到底要以誰的標準為標準。
此外對我來說身教大於一切,
夫妻關係是孩子學習的範本,
我怎麼跟老公互動才是影響孩子人際互動的關鍵,
因此我的任何選擇與決定都會把夫妻關係擺在最前面。
那回到主題,我分兩個事件說明當兒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我怎麼協助他調整回來,
一次是孩子打人,另一次是偷竊。
之所以放在一起說是因為這兩起事件是接續發生的...
前後大概相差不到一個月(淚)
我想一起分享出來或許可以幫到不同的父母。
老大剛上小一時,我先是接到老師電話,說他在學校會打人。
剛開始我很困惑,畢竟我從兄弟倆很小時就建立好規矩,
在家打人的那個會被剝奪遊戲時間,
要到旁邊休息冷靜,而當下有忍住來找我幫忙的人可以繼續在遊戲區玩。
幾次之後他們都很明白該怎麼選對他們最有利,
所以平時他們互動良好,也不會打架。
因此剛開始聽老師描述,我完全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回家後詢問兒子,他可以講出表面的事件,
比如坐在後面的同學腳伸到他椅子下面發出很吵的聲音,
他覺得不舒服就轉身打他。
我整個黑人問號,因為平時他是知道要先用講的,不會直接動手。
後來觀察在家中,他對弟弟也突然變得脾氣暴躁。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弟弟因為之前都跟哥哥一起上幼兒園,
突然現在變成只有晚上才能看到哥哥不太習慣。
某天晚餐吃完,哥哥還坐在餐桌吃水果,
弟弟從他背後想抱抱他,才一靠近還沒抱到,
哥哥直接轉身推開弟弟,並很兇地罵他:「你幹嘛!!!!」
我想我真的很難忘記弟弟那時錯愕又難過的表情…
當下我沒有指責哥哥,等他冷靜下來後我選擇同理他,
我跟他說:「我知道剛剛弟弟從後面靠近你,你嚇到了才會對他那麼兇,
但其實弟弟只是因為想你、想抱抱你而已。
我知道你適應新環境很辛苦,我們都會陪你一起想辦法,
可我還是希望你對弟弟好一些。」
當然這樣說完並沒有緩解他對弟弟的攻擊行為,
我真的不記得那段時間我是怎麼撐過的,
只記得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看著哥哥一有不順心,
就拿弟弟當出氣筒發洩情緒,
過程中該溝通的、該講的我們都嘗試過了,依然沒有效果。
在這難熬的過程,我很慶幸自己有加入支持性團體,
在兩週一次的團體聚會,我都會被帶領提醒要回到自己安靜的中心,
當人安靜下來連結自己後,才能和他人連結。
我透過團體一次次梳理自己教養的挫折,
並看清楚自己的渴望是想好好陪伴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當我整理好情緒並理解自己後,思考恢復多元與彈性,
我想如果連我這麼大的人,遇到生活中事件的衝擊,
(兩個兒子關係惡化與老大的情緒控制不如以往)
我都需要有支持系統陪我走過,那才七歲的孩子呢?
他的支持系統在哪裡?
我開始明白兒子的那些失控行為,都是他在發出求救訊號,
他的能量早已在適應新環境中消耗殆盡,
導致他無法有多餘的力氣調整自己,
於是最原始的情緒與反應便跑了出來。
明白這點的我開始陪他每天睡前花五到十分鐘靜坐冥想,
我想帶他練習回到自己安靜的中心,
就像我在團體中練習的一樣。
很妙的是每次我引導他想像一個讓他很放鬆、自在的空間,
等練習完再問他那個空間是哪裡,
他總會回答我:幼兒園的教具櫃旁或是幼兒園的午睡時間。
透過對話,我知道幼兒園是他重要的支持系統,
於是我回去幼兒園詢問老師是否接受他一週回去一次、一次一小時,
讓他有機會跟裡面的弟弟妹妹互動,
(兒子的幼兒園是混齡,所以那裡仍有許多他的朋友)
情緒有個出口。
幸好解釋清楚前因後果,老師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同時我也跟兒子溝通,我明白他適應環境的辛苦,
也知道幼兒園對他的重要性,所以我願意為了他多接送並拜託老師,
但做這些是因為我愛他,而非應該,
所以我希望他也能答應我,要跟我一起練習控制情緒,
而非把弟弟或其他人當出氣筒。
於是我們花時間討論下次再很生氣時,
他除了打人跟罵人外還可以做什麼,
我讓他想至少三到五種替代方案,並寫下來請他隨身攜帶,
幫助他時時提醒自己。
就這樣陪伴他練習了一段時間,他打人的行為才慢慢停止。
方法其實不難,陪孩子建立屬於他的支持系統、協助他穩定情緒,
並陪伴他持續練習,找到打人外的其他替代方案。
對我而言難的是,在一次次事件的衝擊下,
不管是接到老師打給我的電話,說他在學校又打人了。
還是我在家中一次次看著弟弟被兇,錯愕且無辜的表情,
我都要先記得回到自己安靜的中心、連結自己,
不被我的自我懷疑打敗,相信用愛出發跟他溝通的教養方式,
效果也許很慢,但這樣的關係品質才是我想要的。
而這過程我真的很感謝有老公、團體帶領及夥伴們的支持,
如果不是他們,要全靠自己站穩真的不是太容易。
媽媽這個角色,一直都是我所有人生角色中覺得最難的。
原因是這社會對「母親」期待之高,
甚至隨意一個路人、網友(還不一定有當過主要照顧者),
都能對媽媽的教養或行為比手畫腳,
完全無視媽媽或許有對孩子的理解與其思考脈絡,
當下已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更不要說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有多少家庭第一個指責的就是媽媽,
媽媽的聲音,常淹沒在主流聲音底下....
因此我認為我可以持續往我想要的教養方式靠近的主要關鍵是
我身邊有夠強的支持系統,
導致我不會因為想要符合主流價值對母親的期待,
就選擇迅速有效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當然這個過程中另一半的支持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僅個人經驗分享,
但同時我也清楚每個孩子氣質不同,
更沒有所謂完美的教養方式,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模式~輕鬆育兒~~
至於孩子偷竊的後續處理就讓我留到下篇再說吧QQ
對團體或教養有任何好奇都歡迎再站內信我,
一起討論、互相學習成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