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教養觀念差異何解

作者: minaself (MINA)   2017-10-10 11:16:10
※ 引述《sinpact (Eason)》之銘言:
: 是否同意記者抄文:NO
: 大家好,前言是我主張小孩有錯就要打,太太主張要好好說,愛的教育優先
: 家中關係是我太太地位較高,我大多都是聽她的
: 我對小孩賞罰分明,之前連著三年接送小孩上學放學,最近開始換太太接送
: 太太對小孩與其說是愛的教育更不如說是被小孩吃死死,受不了時就會大爆發罵人
: 家中兒子五歲女兒四歲,平常相處就是兒子鬧女兒,整天吵吵鬧鬧,做壞事就會相揪鬥陣
: 一起偷吃糖果餅乾,剪紙剪到滿地都是,也不知道是感情好還是不好
: 正文如下
: 昨天一家人開開心心去逛迪卡農,因為整個很新鮮有趣的經歷兒子跟瘋了一樣
: 採踏步機或平衡球,拍球拍到不想走,叫了好幾次才勉強拉走,女兒也差不多這樣
: 到了腳踏車試騎的區域,因為女兒還不是很會騎腳踏車(加輔助輪的)所以我們希望
: 女兒去試騎看看14吋的輔助輪車,這時女兒看到一旁有滑步車就跑去騎,兒子馬上跳上
: 騎著小腳踏車不亦樂乎,但是兒子已經會騎腳踏車,也早在五歲生日買了16吋捷安特
: 給他,我們一直要兒子把腳踏車讓給妹妹去試試看有沒有比較好騎,但兩人依然故我
: 我們已經有點惱火,到最後說要走了,小孩還是不聽話,趁著騎到歸還處的時候
: 我把女兒抓過來還車,但是兒子卻趁機轉頭要繼續去騎,當場我就爆炸
: 伸手拉了兒子的衣服把他從腳踏車上扯下來,把安全帽拆了,腳踏車放回去
: 然後拉著兩個小孩的手準備走人
: 這時我太太開始抓狂攔住我說我手段粗暴,她不能接受暴力
: 我拆安全帽的時候勒到小孩的脖子他很痛,我像神經病嚇到旁人
: 她開始不斷地說小孩不乖就要打死嗎?社會上很多就是這樣而我只是沒這麼嚴重
: 就變成太太罵我,我罵小孩,開車回家的時候,太太一整個歇斯底里的樣子
: 中間吵了幾句,我只好把車停在路邊,這時太太說要小孩下車說我開車危險什麼的
: 我就自己跳下車把車留給她開,走開之後再回去看車已經開走了
: 只好我自己徒步走去找地方搭公車回家.....
: 我當然知道我脾氣不好,兇起來很可怕,一開始教養觀念上都是聽太太的
: 要好好說啊,要用愛的教育,她二嫂都不打罵小孩脾氣很好啊之類的,根本沒有討論
: 到了小孩兩三歲貓狗嫌,我開始看不下去小孩很多錯誤的行為
: 漸漸有用打的教小孩,她也是會跳出來護小孩,或當場指責我不該打小孩等
: 她說自己從小也是被打,那這種恐懼就停在我們這一代,小孩要用開明的方法教
: 但我覺得人還沒有這麼文明,如果用說的就會聽當然就不用打了
: 明明我帶小孩出去的時候就會聽話,小孩很精看爸爸比較兇當然就是會乖
: 今天小孩踩到我的極限當然就是修理,我太太當場也是很煩的樣子,只是還沒到極限而已
: 應該說她的寬容度較大吧,(她一但發飆也是會罵偶爾會打)
: 只有我很不能接受她要把我弄得像虐待小孩的人一樣,那種態度就像爸爸是壞人
: 每次我罵小孩打小孩她就變聖人,小孩做錯事情都變成我錯,有沒有搞錯 = =
: 昨天各自回家後,我關在房間裡生悶氣,她把小孩洗好送上床睡覺,我還是有想找她談談
: 但是最後仍然無解,半夜我自己上了屋頂想說跳下去就解脫了.....
: 婚姻走到這一步,大家都痛苦,或許離婚才是唯一的活路?
: 來婚姻版發文我已經做好被罵的心理準備了,或許打小孩就是不對
: 或許沒聽老婆的話就是不對,不管怎麼樣,我現在幾乎是走不出來的絕望
: 只是我覺得教養觀念衝突大概也是離婚前幾名的原因了吧
: P.S. 早上起來問他們要不要吃早餐我去買,太太冷冷地說她等下要帶小孩去吃
: 我在這個家變成像空氣一樣,這也是一種暴力吧.....
忍不住回一下。光看文章描述的情況其實很難說究竟是老婆已經把孩子寵壞了,還是你對
孩子的教育也太過嚴格,畢竟教養孩子是一整天下來的事情,單一事件沒有人能說就一定
是怎樣。
有時候我的孩子帶出去也是,今天表現好大家都覺得我把孩子教的知書達禮,明天他不知
道哪根筋不對在外面一直歡,別人看我那樣樣子一定也覺得就是這個媽媽太溫和孩子才講
不聽。
年幼孩子的大腦其實還在發育,很多事情聽得懂,知道大人要他克制或忍耐,但也未必做
得到,被孩子氣得半死有些確實是因為沒有教好,也有些真的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然。所
以光從單一事件的主觀描述,我覺得不能幫你評斷你們的教養是哪一方出了問題。
我只是覺得你要思考另一個問題,以及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就是從你的態度和太太的態度看來,無論你們誰比較有理,你們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顯然會
走向兩個極端。如果你不試著也去了解她,或者更有智慧的去讓她了解你的話
為什麼?因為你覺得老婆太寵,你覺得她的愛的教育在你看來已經沒有用了,所以你會更
覺得需要你去扮演鐵的紀律。
而太太也是一樣,她原本就反對打孩子,看你對孩子凶或體罰一定更覺得孩子可憐,她也
會更想要補足她認為的愛的教養。於是你會不自覺越來越嚴厲,可能還會超過應該的程度
,她也會變得越來越寵,因為你們無法改變對方,就會更覺得自己必須扮演制衡或補足的
角色。
但原本兩個人各自有理,走向極端化會變成兩個都不對,太嚴或太寵本來就都不對。所以
你不要不自覺執著於「究竟我跟老婆的教養誰對誰錯」,或者不自覺提出來想要找人投票
,而是思考,什麼溝通才能彼此理解。
我覺得溝通是這樣,心裡有委屈就會很難設身處地,如果你太執著說「我錯了嗎?她把孩
子寵壞了我幫她教,她還不理我」你就很難做到嘗試理解對方,不帶怨氣和批評的溝通,
但溝通中只要有怨氣、有對對方的批判和不滿,一開始就註定無效。
所以雖然很難,還是要你試著去想,不要從你太太的口中說的去了解「愛的教育」你要自
己去看書、看教養的理論,去了解為什麼體罰被反對,不是說那就表示你一定錯,而是說
你現在也已經因為很多衝突,對「反體罰」已經有了「那有什麼用」的偏見,懷抱偏見,
你就不能理解為什麼也有很多人說體罰不好的。
有一些書像「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日本作者研究探討殺人犯的成長背景,有很多人
都是被非常嚴厲、體罰的父母教養長大,小時候都因為怕被打被罵而非常乖巧溫順,被認
為「很聽話所以父母教的很好」,長大後卻爆發了而犯下傷人甚至殺人罪。
我提這本書不是說你就是這樣,或者說體罰就一定這麼罪大惡極會養成殺人犯。只是說你
也可以去了解一下,為什麼當代那麼多人重新思考「體罰」這件事,重新檢討「聽話才是
好孩子、才是爸媽教的好」這種想法,或許案例太極端了,但可以幫助你理解太太為什麼
對體罰如此排斥,或許她看很多這類資訊所以很焦慮。
我覺得你在面對孩子不聽話時也有「這就是沒教好、教不好」的想法,所以你很希望有更
有效讓孩子聽話的方式,而你認為就是體罰,但如果你思考聽話未必真正的進入孩子的內
心,或許你也可以稍微理解你太太為什麼堅持。
講太多教養觀念變成媽寶版。其實重點還是夫妻如何溝通。
只要堅持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自己不被理解所以很委屈怨氣,就沒辦法有效溝通。
雖然你可能會想憑什麼不是太太來了解你,還把你當空氣,憑什麼你還要努力溝通。
但既然是你上網求助,那大家能建議的人當然只有你不是嗎?所以想建議你雖然很難,但
你還是先釋出善意,再多去了解一下體罰被檢討的原因,之後跟你太太溝通時你可以說,
你已經知道哪些事情,知道自己如果體罰太過度也不好所以你也會開始注意,但請她扮演
提醒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在孩子面前展現「家裏有兩套教養」而她有些地方你也確實會擔心
孩子不吃這一套。
總之,溝通的時候要強調「沒有對錯」「我們是同一陣線」「我們都是為孩子好」「也都
是希望對方的親子關係更好,比方說你是擔心她被孩子壓落底以後會很辛苦,但是你也能
理解她是擔心你們父子關係破裂等等」
溝通時還要強調對彼此的感謝。「孩子這麼難帶妳能這麼有耐性也是辛苦妳了」。
總之,這樣有婚姻點了。就是無論教養還什麼事情,溝通時不要強調對錯,嘗試放下自己
一直以來的想法而去理解對方,理解對方不代表就是對方對而你要認錯,不過只是為了讓
溝通更順暢,還有讓自己釋懷,知道對方會有這種堅持不是因為他要整你,而是多少有她
的道理、她的疑慮。
兩個人的教養方式其實不可能完全一樣,夫妻本來就不是複製人,爸爸扮黑臉媽媽白臉的
父母很多,能不傷感情,把彼此當作「補足自己不夠好的地方」的夥伴是最好的。
像我先生也對孩子嚴格,我對孩子溫和,但他能認為「我的耐性不好,太太幫我緩和氣氛
不讓我脾氣暴衝」我也認為說「我可能太溫和所以孩子吃定我,還好有先生幫我補足威嚴
這一塊」,所以教養方式不需要全相同,只要彼此能認同對方這麼做的優點並且當作助力
,就能好好相處。
你也可以想想如果不是太太溫和,兩個人都一樣的話或許你們的親子關係會太疏離不是嗎
?總之在很生氣時還是想想對方的貢獻,把彼此的不同當作是互補,是比較能幫助自己心
情平靜下來的。
主動溝通的那一方總是很不容易,但回報會更大,要祝福你。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17-10-10 11:20:00
作者: Amilie   2017-10-10 11:33:00
很專業
作者: pastoris (tu es ma came)   2017-10-10 14:24:00
作者: coldinfall (天涼好個秋)   2017-10-10 22:33:00
好文 推
作者: kitten631 (未知帶來恐懼)   2017-10-11 01:50:00
作者: newthinker (newthinker)   2017-10-11 12:39:00
推!夫妻溝通才是關鍵
作者: smallkn (小草啾啾啾)   2017-10-12 09:56:00
好文!
作者: sinpact (Eason)   2017-10-19 21:12:00
拜讀完畢,對所有留言指教的版友由衷感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