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關於家教問題

作者: Jiorry (Jiory)   2015-05-09 03:03:26
婚姻版首PO,沒有要戰的意思((認真
前陣子看到了關於家教的系列文
印象中是什麼不能跟長輩說你辛苦了開頭的討拍文開始的。
中間有一篇家裡父親是軍人、家教甚嚴。那篇戰有點兇。
我還沒有結婚,所以我是作為一個,家裡家教很嚴格的家庭出來的小孩
來發表一下心得的。也許正在婚姻中猶豫著家裡規矩的可以參考下?
以及由於最近工作環境,短時間內看了很多的家庭後,的一些小建議...
其實滿久前就想PO,只是工作很忙每天回家都已經沒有思考的腦力了...
文可能有點長,抱歉。
OK首先,我們家的家教是真的,非常、非常嚴格。
小時候我超怕我爸,我爸的員工、工讀生也都有說過他們覺得我跟妹妹很可憐之類的話。
有多嚴格就不贅述了,有興趣可以去翻之前你辛苦了開頭的系列文,基本上就是那樣。
先說說我在據說很可憐的規矩們下這麼長到現在二十多歲的感受吧。
說真的,我從來沒有因為這些規定而覺得自己可憐過。
對小時候的我而言,那些是常態。是正常。
對我而言那些規矩不是規矩只是日常。不累的。
就像應該沒人會覺得上廁所要脫褲子很累?
小朋友在決定自己要怎麼樣的時候本來就是模仿大人的行為,
如果在最初就一直是這樣,小孩是從來不會覺得累的。
其實我想在養成這些家教的時候,累的是大人...
是大人會覺得麻煩不想再堅持、是大人得以身作責言傳身教不能放鬆。
大我許多的堂表兄姊曾抱怨過,他們為了怕我們這些小的學到壞習慣
本來已經放鬆了的規矩又被重新立起來。
我當然知道之前的文戰起來還扯到了嫁入的媳婦等等的問題,
但作為受這樣的教育長大的小孩,很認真地說:
我很感激我的父母。
認真。
這個社會上,本來就有很多毛很多的人。
我自己本身是很大剌剌的性格,如果沒有小時候嚴格養成的那些,我大概會被嫌棄慘。
被誰?
被正在審視你的面試官、被毛特別多的某些教授、被上司、被客戶...
很多東西都是習慣成自然。
在長輩坐下或說坐以前不坐、坐姿該是如何站姿又該是如何、電話禮儀餐桌禮儀等等
這些都是走出社會後,因為習慣成自然而擁有的資本。
我現在正翹著腳在打字、跟兄弟姊妹朋友聚餐或聊天時也是各種坐沒坐像,
可是跟上司吃飯、跟長輩聊天,就是能三個小時挺著腰桿坐三分之一椅還動作自然
在飯桌上就是能不用分神去注意那些繁雜的餐桌禮儀而是專注於談話卻不出錯
接辦公室電話或是跟客人應對就是不需要上司多教就知道該怎麼遣詞用字
禮儀這種東西,可以刻意,可是當他成自然時,給人的感覺會更舒服。
因為這個優勢,我在應徵家教時更容易、在打工有更多意外的機會學習各種經驗
不管本質有多屁,這個說的嚴厲點稱之為家教的東西,包裝了我讓我看起來不那麼毛躁。
我想我以後還是會這麼要求我的孩子,
或許他會像我小時候一樣哭著大吼為什麼誰家誰家不用我卻要
但真的有一天他也許也會像我一樣慶幸他有學到。
也許他不會,但我不想他以後抱怨誰誰誰毛很多是因為他因此而失去了什麼機會。
另外針對這部分想說的是,我跟家裡的關係並沒有因此不好。
我跟父親的矛盾從來不來自這些嚴格的要求。
對於這些「毛」,...恩我真的覺得這些是毛XDDDD,
我爸要求的有的沒的大概比我家蠢狗冬天的厚毛還多。
但是對於我的未來,我的選擇等等,我爸根本就是放任式教育。
他會給建議,但可以不管他當他放屁。
(當然他說的時候要很有規矩地聽他說完、不可以打岔、對於提問要禮貌應答)
可是當他說了一堆讓我去選音樂班但我還是連音樂班簡章都不拿時,
我也從未被強迫、從未受到壓力或責備。
也真的從小到大只看態度、從未因為成績而被罵。
從來的煩惱都只是我希望讓他驕傲而過多的在意他的期盼。
可是當我有一天想好認真地跟他說我想走他說不建議的商管類別的路線時,
他也只是聽完,然後依據我的選擇再次提出新的建議。
從國小國中我就會跟爸媽說各種莫名其妙的心事,
從哪個老師有夠討厭到哪個同學喜歡哪個同學、
從怎麼辦我籃球打好爛到怎麼辦我變胖了可是我還是想吃什麼什麼什麼。
大學了也是總愛打電話回家然後每通都半小時,還是爸跟媽各半小時,
雖然開頭總是要很有禮貌。可這並不妨礙我有禮貌完了之後跟他們開玩笑。
我們也有很親暱的時光,
在某些特別的時候,例如某個節日、或某個考完大考的放鬆晚上
我們會沒規矩的賴在沙發上一起喝啤酒或者抱著一桶冰淇淋一人一湯匙的挖著配電影
在某些特定的時段,我們一起開車去兜風,在車裡大聲唱歌腳翹在窗戶邊玩
我們也會撒嬌說肚子好餓好餓然後就跑去偷捏兩口菜,
可是不能先開動確實讓小時候的我明白,不是我想要就可以不是肚子餓好可憐就最偉大。
但我也從未覺得不被疼寵。滿桌按我們這些孩子的喜好做出的菜色已經足夠說明所有。
...唔到這邊我只是想說,
嚴苛的家教未必不好,也並不代表就會推開親子關係
相對的,很多規矩讓我理所當然地學會感謝、學會禮讓跟分享。
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起來的。
可是在職場上社會上真的受益很多。
至於怎麼操作才可以最好的維持親子關係甚至加溫,我想是另一門學問?
根本未婚的我根本沒資格說XDDDD
然後是最近實習看到了不少父母與孩子後的心得。
我工作的環境很容易看到小孩,來辦事的客人有不少會帶著他們的孩子。
:哀呀小孩調皮點長大才聰明嘛!
這種理由真的很多。不要壓抑孩子等等的,最後就成了溺愛。
...我跟朋友都封這些為突破天際的家教。
...可能從高中社團開始做了那麼長時間幼教我實在不夠有耐心,
所以才會想把這樣的小孩罵一頓再把他們的父母丟到太平洋反省。
小孩很難以控管,真的。
可是你真的毫無作為,真的。
這樣的父母實在不少,拜託,別說孩子會傷自尊之類的、說要誇獎式教育
會傷自尊是你該仔細想想怎麼教導而非只是責罵來制止不對的行為,
而不是自以為孩子開心就好反正他又不壞然後把他溺愛死。
有一個詞叫做捧殺。
又,我工作的地方會扯到一些人情往來;
我就看了不少,父母正值事業巔峰,但也是開始變老的五六十歲了,
卻只能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腆著臉求關係幫惹禍的孩子擦屁股。
孩子。那些蠢包比我這個還在實習還沒畢業的學生大上將近十歲呢。
一臉紈酷滿不在乎的模樣在老父老母身旁,渾不在意的敷衍跟著說謝謝跟對不起。
這些「孩子」才不壞呢,只是被寵成智障了。
以上這段並不是要說一定要對孩子嚴格才行
只是想提醒,那個分寸那個度,很重要。
沒有好與不好,甚至同一家人不同的性格需要的也是不同的。
就算不說是不是寵壞的問題,我也相信那些智障們不算少數也絕不是大多數。
只是社會有毛的人那麼多,不用隨時要求著孩子緊繃神經在家,
也該讓他們起碼知道也能適應這樣的環境。
天知道他們以後會往哪個方向走、需要怎樣的態度跟習慣才吃香呢。
小的時候可愛可愛當然沒關係
可是小孩長得很快的。
他們很快就不是小孩了,他們很快會突然發現為什麼原本的規則行不通了。
//
PS
打一打發現漏了這個點,但是又不知道加在哪
就直接很突兀地當PS吧XD
我的結婚對象如果家教沒有那麼嚴格,我會要求他做到同等
結婚是兩個家的事情,每個家有每個家的規矩
他如果在我家人面前不能做到這些規矩,他要怎麼跟我的家人相處呢?全家包容他?
當然我在他的家人面前就該學會沒那麼嚴謹的相處模式、或遵守獨屬他們家的習慣。
應該是結婚的兩個人,分別要去適應對方的家庭的。
作者: candyyan (candyyan)   2015-05-09 03:54:00
謝謝分享
作者: tts0415 (矛盾)   2015-05-09 06:09:00
謝謝分享
作者: eva19452002 (^^)   2015-05-09 06:32:00
適當的家教OK,過度的家教就只是純粹長輩在擺架子我認為家裡是講情的地方,不是禮儀訓練公司
作者: loveducky (簡單生活)   2015-05-09 06:55:00
我認為教育「態度」的確很重要但這些家教甚嚴的人通常都輕易的批評別人OS:這些人做不到什麼事情,真沒家教舉著家教的大旗,用「自己的標準」放諸四海用更寬容的態度取代指正來面對不同環境成長的小孩更好
作者: eva19452002 (^^)   2015-05-09 07:31:00
推樓上
作者: wizhexe (黑著眼圈泛著淚光)   2015-05-09 07:37:00
謝謝分享
作者: shamanlin (點藏必須死)   2015-05-09 08:31:00
能保留家教還是盡量保留吧,在目前這種越來越自由放縱的風氣,家教遲早會變成書中的故事
作者: sweetJ (嗯...是我)   2015-05-09 08:33:00
板上最愛批評辱罵別人的那個據說家庭教育很open, 反而是家教很嚴的u大講話客氣多了。所以家教嚴等於愛批評也不太準吧
作者: iloveannasui (坐看雲起時)   2015-05-09 08:57:00
家教嘛,每個家庭各有一套。
作者: pseudogap (棒球·音樂·假文青)   2015-05-09 09:04:00
推e大和love大。
作者: mintiest   2015-05-09 11:35:00
請問這和婚姻板有什麼關聯?
作者: wowodog (汪汪)   2015-05-09 12:26:00
但這篇文章主題跟婚姻版有任何關係嗎?
作者: Hamachan (鏡花水月)   2015-05-09 12:52:00
寫得很好
作者: tinabjqs (光)   2015-05-09 19:31:00
家教嚴格ok~~但我自己很怕跟這種人教朋友,覺得他規矩很多XD不過這篇跟這板看不出關聯性
作者: st90166 (雪)   2015-05-10 03:26:00
有禮貌有家教是好事,但是不應該過度要求外人且擺架子,那時候那篇文章有引起爭執應該就是因為這樣
作者: ruixagi   2015-05-11 01:25:00
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