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離婚真的不好嗎?解析「為了孩子不離婚」

作者: hibiscrub (小怪獸)   2014-11-21 12:14:56
網址:http://twstreetcorner.org/2014/11/18/chenwanchi-3/
陳婉琪 /台北大學社會系
一樁婚姻裡,夫妻感情若敗壞至有名無實,經常聽到「為了孩子不離婚」的說法。我們的
身邊,到底有多少人這麼想?
《臺灣社會變遷調查》的家庭組問卷通常都會包含一系列觀念調查問項,列出各種與家庭
、婚姻有關的常見看法,一一詢問受訪者是否同意。2006年的調查中,有一題是「想要離
婚的人應等到小孩長大再離婚」,不同意者約占一半,但同意者也不少,超過三分之一
(34%)。2011年再次調查相同的問題,仍有近三成(28.1%)的人同意「為了孩子不離婚」的
作法。另一題的問法是:「不好的婚姻,還是比離婚來的好」,2006年與2011年的調查結
果都差不多:不同意者占六成,而同意這種說法的人占大約三成。
依問法不同、調查時間點不同,贊同者的比例與強度都會受到影響。不過,從以上數據來
看,贊同「為了孩子不離婚」這種作法的人,雖不是最多數,但也並不在少數——每十人
大約有三人如此認為。
◎ 惡劣的婚姻品質與子女的心理健康
萬一兩人處不來,感情難以回復,為了孩子而維繫一個空殼婚姻,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比較
好的選擇嗎?萬一婚姻品質不佳,充斥著冷戰與衝突的家庭環境,長期來說對子女難道不
會累積不良的影響嗎?即便不衝突,父母之間終年相敬如「冰」的家庭氣氛,有可能不影
響孩子嗎?
在見證了友人一連串惡質的婚姻互動之後,以上提問成為我心中最想解答的問題之一。目
睹無辜稚齡幼童長期處於父母之間高張力、頻繁衝突的互動陰影下,我心中的不捨轉化為
強烈的研究動機。父或母任一方,一廂情願地「為了孩子不離婚」,真的對孩子好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針對兒少成長過程蒐集「長期追蹤」性質的資料,也就是針對相同
的受訪者,蒐集至少兩個時間點以上的資料;譬如,抽一群國三學生做一波調查訪問,到
了高二再請同一群學生提供後續的近況資訊。近15年來,國內累積了不少品質優良的「長
期追蹤資料庫」,要追尋本題答案並不困難。
一般來說,多數人會直覺認定父母離婚、居住安排有變動、雙親變單親等等狀況實在不大
可能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但我提出了一個較複雜的研究假設:父母離婚對子女
的影響,並不是單一性的壞影響或好影響;影響是正面是負面,乃視原先婚姻品質而定。
如果原先父母的互動品質不佳,或甚至相當惡劣,那麼面對現實,乾乾脆脆地談妥離婚安
排,對每一個家庭成員來說,有可能是安心邁向下個階段較好的選擇。
在分析《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之後,我發現資料的確支持我的猜想。圖一呈現了家
庭狀況不同的四群青少年,其負面心理症狀(包括做惡夢、情緒低落、感到孤單、想大叫
、不想與別人交往……等十種症狀)出現頻率的長期變化。
https://twstreetcorner.files.wordpress.com/2014/11/wc01.jpg
這張圖至少提供了兩個重要的訊息:
一、父母婚姻品質不好的青少年(在此指填答父母感情不好的國三學生),其負面心理症
狀的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青少年。這一點並不讓人意外(甚至還有點廢話)。
二、若父母原先的婚姻品質不好,四年後,父母仍維持在婚姻狀態內的青少年,其心理焦
慮程度高居不下;相較之下,這段時間內經歷父母離婚的青少年,原先的高焦慮傾向消失
了,負面心理症狀大幅減少!(見橘色線)
事實上,國外的研究結論也與以上分析結果一致。顯示以上臆測並不因國情、社會文化脈
絡之差異而有所不同。
◎「為了孩子最好不離婚」的迷思來自何處?
那麼,下個問題是,我們周遭那三成相信「為了孩子最好不離婚」的人,這種想法來自何
處?
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研究顯示離婚單親家庭與子女福祉之間有負相
關,因此,「離婚」與「對子女有不良影響」這兩者在大眾心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連結,
當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不過,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相關不一定等於因果關係」。負相
關,必定等同於負影響嗎?
國內外至今所累積的社會科學實證研究已提供不少明確答案。本文整理出較重要的四個解
釋「離婚與子女福祉之負相關」的原因。前兩個因素解釋了「為何離婚經常對孩子有負面
影響」,後兩個因素則說明了「離婚」與「子女福祉」之間,有很大一部分是「虛假相關
」,其背後有更關鍵的真正原因。
一、經濟資源:單親家庭之所以弱勢的第一大主因是經濟因素。最常發生的狀況是,離婚
(或喪父)前的家庭分工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模式,一旦父親無法或拒絕承擔家庭責
任,單親母親便陷入就業困難的窘境及獨力養育子女的巨大負擔。這同時也表示,只要離
婚後雙親都有意願及能力提供經濟資源,或是單親那一方始終擁有正常的就業能力或穩當
的經濟來源,此因素便不會是造成負面影響的原因。
二、家長心理健康:單親家庭之所以弱勢的第二大主因是家長心理健康。不論是離婚或喪
偶,單親家長經歷了婚姻瓦解,更同時要面臨獨力養育子女的負擔,因此心理健康不佳的
可能性較大;而家長的身心健康可能進而導致教養效能低落。換句話說,要與運作順暢的
雙親家庭相比,單親家長要維繫一個讓每個成員身心都健康的家庭,困難度或許較大,但
若是與運作不順暢、爭端不斷、氣氛冰冷的家庭相比,哪種選擇較佳?這就沒有絕對的必
然性了。
三、家長教育程度或社經地位:不同群體的離婚發生率事實上並不相同。教育程度或社經
地位較高者,離婚率較低。近二十年的台灣如此,多數先進國家亦然。但很少人去討論以
上這項相關,因此鮮少人知道這個社會現象。換言之,離婚單親家庭之所以弱勢,其中一
個原因是這群人在離婚前平均來說已經較弱勢了。(此處指的是平均,當然不表示個別狀
況必然是如此。)
四、原先的婚姻衝突: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對夫妻既然後來選擇離婚,婚姻衝
突可能早已持續了一段時間。與其問「離婚是否對子女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倒不如
將問題調整為:「造成不良影響的關鍵因素,究竟是離婚事件本身,還是離婚前的問題家
庭?」一旦將離婚前的夫妻關係考慮進去,實證研究確實發現,父母的長期婚姻衝突對子
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經常要比離婚本身來得大。也有些研究指出,來自「離婚前家庭」
的孩子,早在父母離異前就展現問題了。換句話說,離婚與否並非重點,背後關鍵因素是
「壓力鍋家庭」。
接續以上圖一的發現,我的進階分析「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發
現,父母衝突的確是影響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過,相較於這種不脫常識、眾人皆
知的結論,另一個更值得注意的研究發現是,父母之間的劇烈爭吵,對父母沒有離婚的青
少年來說,會顯著增加其焦慮傾向,但對父母已離婚的青少年來說 (在此指雖已離婚、分
居,但彼此仍劇烈爭吵的父母),竟然沒有什麼負面影響。難道這表示「父母明明感情差
卻勉強維持名實不符的婚姻」要比「離了婚還是會爭吵」對青少年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嗎
?我們雖無法完全確定這樣的解釋夠準確,但這項分析結論讓我們更瞭解家庭動態如何影
響兒少發展,值得我們注意。
◎ 「離婚與否」並非重點,親密關係的品質才是關鍵
對部分衛道人士來說,本文可能有「鼓吹離婚」、「破壞社會安定」之嫌。不過,希望讀
者不要忘了,本文論點最重要的前提是「如果婚姻品質不好」。也就是說,在夫妻互動不
佳、關係惡劣的情況下,若堅持不離婚才是對孩子好,這是一種可怕的迷思。
任何人際關係(不限夫妻,尚包括親子、伴侶、手足、家人,或朋友),若缺乏雙方的誠
意、努力,及適當的溝通技巧,便不可能有好的關係品質。通常關係越是親密,困難度及
需要的努力程度也就越高。一樁出現問題的婚姻、一個面臨挑戰的家庭,要問的問題不是
離婚是否萬萬不可,而是,解開糾結的問題根源、回復正常的家人互動、尋回溫暖的家庭
氛圍,有無可能?該如何做?如果不能,又該如何?假裝問題不存在,只為了維繫婚姻的
形式,卻讓成長中的子女目睹了「無意願正視問題」或「無能力處理問題」的父母,孩子
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
========
註1:這份研究論文原標題為:「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台灣
社會學刊(2014)第54期,頁31-73。下載連結在此。
http://ppt.cc/-PWC
作者: wawadan (捲捲大頭狗)   2014-11-21 12:39:00
感謝分享
作者: stkate (Katherine)   2014-11-21 14:31:00
推!
作者: bahnhof (火車站)   2014-11-21 14:51:00
作者: ALENDA   2014-11-21 15:53:00
大推
作者: anshley (想念卻不想見的人)   2014-11-21 16:40:00
這種標題有點誤導,最前面應該加上一句:無法挽回的婚姻不然也只是兩個爛的挑一個比較不爛的而已
作者: moola (何處是故鄉)   2014-11-21 17:00:00
我不知道板上版友的想法如何 我很努力地從我父母的衝突中走出 翻轉我很感謝我母親的培養 唯一會恨的是 當初為何不離婚在這壓力鍋家庭中的焦慮 失望 的確如文章中所說的或許上一代的觀念 離婚不好 但是這真的影響我到現在已過了而立之年希望時代在改變 可以給成長中的孩子更好的環境我是指在這沒有離婚的家庭中 我受到的焦慮 壓迫影響我很久
作者: Leeshuwei (Wei)   2014-11-21 23:38: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