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專訪《骨妹》導演徐欣羨(雷)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7-07-04 23:25:15
荒蕪中接棒栽花的歸鄉人——專訪《骨妹》導演徐欣羨
放映週報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645
2017-04-05
(專訪內容有電影雷,慎入)
文 / 陳亭聿
上了少許髮膠的旁分短髮,不顯眼的耳環,白淨臉皮,直挺鼻樑。大阪亞洲電影節期間,
澳門年輕導演徐欣羨及她的新作《骨妹》受邀參展。不滿三十歲的她,面色不十分好,眼
底兩圈輕微的黑,但臉龐輪廓仍顯得青春,眼裡有神,看上去像是對自己的疲憊不以為意
的類型。
訪談開始前,同她坦承自己看片時哭了,只聽她靜定地說,真的嗎,謝謝妳。向她補充,
其實前後左右啜泣聲此落彼起,只聽她又靜定地說,真的嗎,謝謝大家。她確實有不輕易
外露情緒的個性,這反顯出超齡的從容穩定。這樣的她,便是如此這般穩步走在拍片的路
上。不犯急,不怠慢,更不示弱。
在《骨妹》之前,她已有兩部紀錄長片作品,分別是處裡同志題材的《櫃裡孩》(2012)
,以及拍攝澳門三位前輩女作家故事的《荒蕪中栽花》( 2014),2016年的《骨妹》則
是她首部劇情長片,六年來維持著平均每兩年就交出一部作品的節奏。
這首部劇情長片作品,在澳門國際影展拿下了觀眾大獎,於異地放映,全場的啜泣聲交響
出無國界的共鳴。片中年輕演員演技自然,毫無矯作賣弄意思,簡單真摯的演出令人難忘
。飾演靈靈的余香凝,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殊榮,飾演詩詩的廖子妤,則在大
阪亞洲電影節得到「傑出才能獎」,二人更雙雙入圍今年度的香港金像獎,表現亮眼。
「骨妹」是港澳地區女性按摩工作者的代稱,劇中刻劃回歸前四位骨妹間的姊妹之情,藉
此追念上一輩澳門人的義氣,主線更密密繞著19(詩詩)與18(靈靈),她倆非同尋常親
密的關係。於是,先前兩部紀錄片中分別關注的議題,走著走著,又兜到了一起。訪談中
,論及這些個尤其掛心的事,個性沉穩的她,仍不住波動了語氣。但凡談到離開求學多年
後家鄉的巨變,便在平靜的應答聲線中,出現一兩波異常的語重心長。
衝擊過,疏遠了,但終歸是家鄉。徐欣羨翻查深埋於城市,藏身畸零角落,幾為當今市容
與資本主義習氣滅頂的,澳門人的深情。《骨妹》截然殊異於姊妹城市出品的《七月與安
生》或《閨密》,澳門式的姊妹情在她心目中,雖同樣縝密貼心,卻不曾黏膩瑣碎、忌妒
生疑,根除所有關於「算計」的雜質,出脫得大氣豪情、率真至性。
相關從業人員稀少,市場太小,在澳門做電影夢是奢侈的,取材在地走向國際更是不易。
然而,徐欣羨還是這樣從容淡定,不願示弱地穩步走去。拍完《骨妹》,下一部片她仍將
繼續對準澳門,她像是接過了三位女作家的棒子,也像是回澳門開店賣糕的詩詩,選擇的
終歸是留下。
選擇留下,耕耘這塊,唯有真心人識得其豐腴的,別人眼裡的荒地。正因為她知道,只有
它才能從深處波動自己的情緒,只有它能栽得,她在別處扎不下的根,開不出的花。
以下為本次與徐欣羨導演的專訪內容:
──妳曾來台灣念電影,當時為何有這樣的選擇?
徐欣羨(下稱徐)──中學畢業時我就清楚知道自己想念電影,但澳門沒有電影相關科系
,所以當時就兩個選擇:香港或台灣。當時也有考香港的學校,但比較起來貴很多,另一
個原因是因為香港跟澳門文化比較貼近,覺得如果要離開家鄉,想選擇跟澳門文化差異更
大的地方。加上當時一些學長姐推薦,覺得台灣很不錯,人文氣息比較濃厚,所以後來就
選擇來台灣。
──學成後妳又到香港繼續念研究所,在港台都待了不算短的時間,這兩次離鄉經驗是否
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你,讓妳動了心念拍這部以原鄉地澳門為背景的《骨妹》?
徐──倒不是因為旅居異地產生思鄉情緒,其實是我在台灣修了一門課,兩個學期的時間
內要寫完一部長片劇本,當時就產生了關於這部片的初步構想,以澳門的「骨妹」這個行
業作為題材。我認識的一些阿姨,在九○年代她們真的就從事這個行業。我覺得她們的事
情很有趣,當初就想把她們的故事寫下來。
在台灣念完書回去,又去了香港好一陣子,再回澳門的時候,可能真的是離開了不短的一
段時間,真的覺得澳門變了,或者是跟我成長的時候有點不一樣,這樣的感受更為強烈,
就會更想去捕捉當年記憶中,或者紀錄老一輩澳門人的故事。
──《櫃裡孩》中關於同性情誼的討論更直白,可以聊聊為什麼《骨妹》中詩詩和靈靈之
間的情感,在劇中則顯得若有似無、點到為止?
徐──這個部份我也有跟編劇來回討論。他也問我,要不要再強調一點,還是保持這個狀
態就可以。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因為詩詩這個角色對我來講,其實就是一個需要覺醒的角
色,awakeness。所以我覺得,如果一開始她們的關係或感情太濃烈,她又要不知情就很
不合理。另外我也在想,她們生活在九○年代的澳門,當時社會風氣還很封閉,而且從事
「骨妹」這個行業的,一般可能也不是什麼知識份子。所以她們也許根本沒有想過友誼之
外的可能性,所以就覺得那個部份不用著墨太多。而且存在於她們之間的就是「愛」,我
同時也想強調一些無關標籤的東西。她們兩人之間就是有愛,但她們錯過了。
──這應該不是阿姨們的故事吧?
徐──跟我認識的阿姨無關。但開拍前我們做了一些研究,其中有一個阿姨很可愛,她沒
有直接告訴我她是不是一位同志,但有一次她就跟我媽講,可能她一看就知道我是,便跟
我媽說類似你要接受你的女兒這樣的內容,我媽再跟我轉述。可能是她的家人沒辦法接受
,也可能她生在那個年代,對自己的認同也很疑惑。當然她跟《骨妹》之中主角的故事也
無關,但其實也是有這樣的故事,我覺得很神奇。
──《荒蕪中栽花》中妳回顧很多澳門的文學作品,在題材或是創作的動機上,對《骨妹
》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徐──《荒蕪中栽花》講三個澳門女作家的一些故事,老實說,在監製找我去拍那部作品
前,我自己真的也很少看澳門的文學作品。反而是台灣或其他地方的文學作品,我還看得
比較多。其實不只是我,澳門本地的東西,得到自己或外來的關注度一直很少。直到真的
準備拍攝《荒蕪中栽花》的時候,為了進行研究和訪談,才大量地看三位女作家的作品。
其實就像片名一樣,你會發現澳門很多人默默在創作,不求回報。這三位作家就是這樣試
著把城市的一些東西記錄下來,這對我而言是一大啟發。
──請跟我們聊聊劇中澳門與台灣的場景設定。
徐──台灣方面,會將主要場景設定在宜蘭,是因為在劇情上希望選一個像以前的澳門,
步調較慢的地方,詩詩在那邊可以過得很舒服的地方。她有一個對她很好的暖男老公,在
一個這麼舒服的地方生活,卻不知為何還是開心不起來。另一方面,因為九○年代的澳門
已經不存在了,當時的澳門是比較安靜、沒那麼繁華的。為了重現當年的澳門,選景時會
刻意挑選較偏僻的街巷與小吃攤,比較寧靜和懷舊的街角。但是,當場景呈現的是現在的
澳門,就會呈現出更為紛亂、擁擠與不安定的面貌。所以,其實是為了劇情需要選擇場景
,企圖做出台灣與澳門、今昔澳門的衝突與對比。
──這部片的演員表現都很亮眼,當初也曾看到妳在臉書上徵求演員,請跟我們談談這
部片的選角過程。
徐──這部片原來是先拿澳門政府的補助,那時候覺得發行可能沒辦法做太多地方。所以
一開始只在澳門跟香港地區作獨立的徵選,等到後來我們將計畫給天下一電影,也就是現
在的發行跟出品公司,我們才進行更大規模的徵選。公司把劇本投給許多演員,看她們是
不是有興趣。其中,很幸運的Gigi(梁詠琪)看了劇本之後,便爽快地答應下來。找到演
中年階段的骨妹們很順利,反而是找到飾演年輕骨妹的演員比較困難,我們花了更多的時
間,分別在澳門與香港做試鏡。本來認為先確定飾演中年時期的演員,再選演年輕時期的
新演員,會比較容易一些,所以那時候Gigi答應了,我們好高興,高興歸高興,卻發現
Gigi好高,所以變成另一個困難點。最後演年輕骨妹的四個女生平均有170公分,每次在
現場都覺得這些女生好高喔。
──另外發現很有意思的是,這些演員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來自異地的演員間如何培養如
同電影中骨妹般的姊妹情誼?
徐──對,這也很有趣,我沒有故意這樣選,但她們都剛好成長或來自不同地方。像飾演
詩詩的Fish(廖子妤)就來自馬來西亞,飾演靈靈的Jennifer(余香凝)來自香港,金色
頭髮的女生是澳門的演員劉漪琳,另一位短頭髮女生現在在香港發展,但她其實是來自內
地的歌手,名叫陳蕾,電影的片尾曲就是她唱的。
來自異地、不同背景這點反而滿好的,年輕的幾個女生在開拍前都會先排戲,排戲也不只
是照本來,也會讓她們聊聊天,有時候她們也會約來公司一起聊天打牌,希望拍出來的效
果真的像朋友一樣。Fish跟Jennifer剛好屬於同間公司,本來就認識,但也沒有到這麼熟
,拍片之後才變得很好。
──除了先前提到認識一群阿姨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導致妳選擇「骨妹」這個行業,來讓
大家更認識澳門老一輩彼此幫忙的義氣?
徐──大概在九九年之前,可能是九五、九六年左右,來自不同地方的遊客到澳門都會來
按摩,除了香港客人,也包括過境澳門前往內地的台灣客人,這個行業在當年很興盛的。
但是最主要的,是我認識的那些阿姨真的很有義氣,她們真的是一個姊妹有事情,其他阿
姨都會幫忙。這一點我覺得很像以前的澳門的人,人情味很濃烈,她們很有那個年代的代
表性。
其實香港也有骨妹這個職業,這個片名也蠻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因為香港之前有些類似片
名的影片,但都是偏情色一點的。「骨妹」這個字眼本身就帶有一點貶意,因為她們的工
作在道德層面比較模糊,當時有點色情成分,現在色情的成分可能更重。但是,這也是我
選擇骨妹的其中另外一個原因,她們對我來說很特別,但不是那種「特別」。她們其實都
是普通人,有些人會帶有色眼光去看這些女生,這也是當時我覺得要把她們的故事拍出來
的原因。
──妳又是怎樣更進一步地理解產業中的人事物與行規的?
徐──主要就是找這些阿姨出來問,後來香港編劇加入,他也跟我一起和阿姨們聊天。我
們會研究,譬如說像詩詩,她初入行會有什麼狀況、需要經過什麼步驟,也會問她們當時
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像是電影裡面有一場戲,威哥請他們吃飯,是真有類似的事
情發生,當然那個客人也知道其他姊妹不是剛好路過,但那個時候大家都有錢,所以也請
得甘願。然後她們也很好玩,會把姊妹都叫上,一起去吃一頓好的,我們聽到這些有趣的
小故事,也會試著放進劇本裡去。
──經你這麼一說,很好奇哪些是真有其事的,譬如說是真的有人嫁到台灣嗎?詩詩是個
孤兒這件事也有所本?
徐──嫁到台灣、嫁到香港,在回歸之前那個時候真的很多。孤兒這方面比較沒有,是特
別設定、虛構的;但是靈靈的爸媽在內地與她分隔兩地,則是真有其事。
──其中,有一幕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是澳門回歸大家舉著中國國旗倒數歡慶,卻是
靈靈與詩詩訣別,從此不再相見的場景。想請問為何會將訣別場景安排在那樣的時刻?
徐──這場可能是唯一一場,我在台灣寫劇本的時候就這麼想,而後來沒有被改掉的一場
。雖然對白部分當然有再調整,但這一幕,真的是最初在我腦海裡出現的場景,那時候沒
有設定一定要是回歸,但就覺得要是一個倒數、很開心的時刻,安排她倆分開。其實靈靈
是假裝她很開心,對詩詩來講,如果是在這麼開心的情況失去重要的東西,對她的衝擊性
就會更強烈一些。
──電影裡有句經典的台詞:「十多年了澳門都變了,何況是人」。算算妳離開澳門至少
六、七年之久,重回澳門,對你而言,其最具衝擊性的轉變可能是什麼?
徐──首先是城市面貌的變化。在回歸之前,澳門只有一家賭場,現在也不過十幾二十年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整個城市就多出了十幾、二十幾間賭場。海越填越寬,為的是建更
多的賭場,為了發展,很多老店都沒有了。但這對我來講也不是最厲害的轉變,我覺得最
具衝擊性的轉變,真的是人。
這是很大的轉變。因為澳門真的是很小的地方,妳出去繞一圈一定會遇到一個認識的人,
但因為這些年的城市發展,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突然拉得很開,因為工作環境,賭場
改變了好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他們每天的生活都圍繞著賭場打轉。其實澳門人賭錢的
人不算很多,我不是說他們會去賭,當然有人會。是輪班讓他們沒有生活,每天就是看人
家賭錢,回家就是睡覺,醒來就去工作,自己的時間變少了。賭場根本地改變了澳門人的
生活型態,這對我來講是比較大的問題。
──年輕一輩澳門人受賭場文化影響的狀況如何?
徐──好處是現在網路的力量,現在澳門的年輕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但是,賭場的工作
條件很誘人,很容易拿到穩定的薪資。問題就變成他們進去後就又被改變了。我覺得環境
問題使然,居住於澳門的人在潛移默化之下選擇也受到局限。因為當你的朋友很容易拿到
四、五萬塊台幣的薪水,而你可能因為別人眼中一些很無謂的堅持,就只拿個台幣一兩萬
的薪水,然後慢慢地因為家庭、生活壓力等原因,你就會被影響,改變原來的選擇。
──這部作品一開始拿到澳門文化局的長片補助,後來又陸續得到許多香港業界人士,像
是鄧維弼、丁雲山與廖婉虹擔任監製,銀河映像的歐健兒也來協助編劇的部分,台灣方面
也得到了一些幫助。請問是怎麼樣慢慢找到這些資源的?
徐──那時候很幸運。我這部片的監製之一丁雲山,是我在香港念碩士的老師,那時候拿
了政府的補助,我跑去問老師的意見。我原來也沒想過要找明星,覺得小小的也可以做,
澳門獨立電影很多就是拍完在澳門放幾場,然後就沒了。老師問我說,你想不想讓你的電
影讓更多人看見,我回他,那是當然。他開始帶我去香港的電影公司,一家一家敲門。他
們有比較完整的發行製作經驗,如果他們願意幫忙,不只是錢的方面可以解決,也可以讓
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澳門有很多年輕導演,我們正在繼續努力。但是澳門的市場絕對不夠大,沒辦法在本地消
化生產一部電影的成本預算。所以勢必要尋求異地的合作,有些朋友會從內地拉一些資金
進來,有些會從歐洲,像是葡萄牙,或者台灣,我們都在找辦法,讓在澳門拍片成為可能

──這讓我又想到在「荒蕪中栽花」的精神。你認為澳門的電影產業和導演,有什麼樣的
特色與潛質,是可能讓你們在相對匱乏的資源裡,做出不一樣的,富有地方色彩或個人特
色的作品?
徐──澳門的文化底蘊是特別的,卻有很多地方還沒有被呈現過。很多人來澳門取景,但
是澳門的「人」卻還沒有被好好認識,他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跟香港人是不同的。除此之
外,有很多來自葡萄牙的朋友都還在澳門,葡萄牙人在澳門殖民這麼多年,對於澳門人的
影響是很深的,這些東西都還沒有被呈現到影像上面。
──《骨妹》是懷緬過去的澳門,聽說妳的下一部作品想以今日的澳門社會為主題。可以
跟我們聊聊新的拍攝計畫嗎?
徐──其實我想做的,就是剛剛提到跟賭場有關的故事。之前當然也有很多以賭場為題材
的電影,比方說《賭城風雲》之類的,但那些不是在講城市的事情。像我剛剛講的,澳門
七、八成的人都做賭場相關的工作,不一定是發牌,也有許多做清潔或接待工作的需求,
他們支撐起整個賭城,卻也都是普通人而已。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然而,像我剛剛說的,
賭城的生活型態深深影響了他們。我還在思考,一個人進去這樣一個環境,接觸的人重視
的都是錢,那他會變成怎樣的人,所以,我的下一個題材希望跟這些有關。
作者: bubble0410 (瘋狂的陽光)   2017-07-05 07:04:00
北影有看 推
作者: dualiammin (歪歪)   2017-07-05 09:42:00
作者: dramaL (Love drama)   2017-07-05 10:27:00
推!
作者: bettordoe (杯特豆)   2017-07-05 14:17:00
真的7/7上映嗎,都沒看到電影院資訊
作者: bubble0410 (瘋狂的陽光)   2017-07-05 16:09:00
作者: bettordoe (杯特豆)   2017-07-05 17:25:00
感謝樓上資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