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每個不好好印的名字,都是一個值得好好聽

作者: ronray7799 (百變Q葫蘆娃)   2020-02-25 20:26:50
https://xw.qq.com/cmsid/20180117C0BBL4/20180117C0BBL400
懂球帝 2018-01-17 12:00
「It's a wonderful pass and fantastic finish from Memphis, for the first time
he’s ever hit. Fabulous control and Lion leads one nil.」
2017年11月26日,法甲第第14輪,里昂客場挑戰尼斯。開場僅僅4分鐘,里昂抓住一次反
擊的機會破門得分。天空體育的解說員激動地說出了上面的解說詞:「傳的精彩,射得漂
亮,孟菲斯第一次觸球便破門得分。(孟菲斯)身體控制感極佳,里昂取得1-0領先。」
里昂11號球員「孟菲斯」在剩下的比賽中完成了梅開二度,幫助里昂大勝對手。那麼問題
來了,這個「孟菲斯」究竟是什麼人?
孟菲斯-德佩,出生於1994年2月13日,曾經身披曼聯7號球衣、荷蘭國家隊21號球衣,在
目前的法甲聯賽和最近的荷蘭隊友誼賽中,23歲的孟菲斯都改穿了11號球衣。身穿多少號
並不在今天的討論之列,重點在於,世界足壇一貫將姓氏印在球衣之上,但姓氏為「德佩
」(Depay)的孟菲斯,卻堅持將「孟菲斯」(MEMPHIS)卻印在背後,箇中原因,容我先
賣個關子。
一、如果你有一個綽號……
誠如上文所說,球員球衣背後的名字大多都是姓氏。由於FIFA對各國聯賽的自治權沒有過
多干預,各國足協也就根據自己的習慣各行其是。以英超為例,關於球衣印名的規則要求
:「球員球衣的背後應該展示出球員的號碼,號碼之上是他的姓氏,或者其他名字。在每
個賽季開始前,俱樂部可以代表球員給聯盟提交書面請求,對球衣名字進行修改,並須寫
明原因。」規定中的「其他名字」就有非常廣泛的操作空間,而有些球員則根據自己的選
擇,在球衣上印了一些其他的稱呼,綽號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類別。
拉丁美洲是名副其實的「綽號軍團」。現金效力西漢姆聯的墨西哥前鋒埃爾南德斯全名是
「哈維爾-埃爾南德斯」(Javier Hernandez),但他背後一直印著「Chicharito」,意
思是「小豌豆」,這就是他的綽號;馬拉多納的女婿、曼城前鋒阿圭羅的全名是「塞爾吉
奧-阿圭羅」(Sergio Agüero),但他的背後卻印著「KUN AGÜERO」,「KUN」就是阿
圭羅喜歡的動漫人物大頑皮庫姆庫姆,這也成了他的綽號;英年早逝的厄瓜多前鋒貝尼特
斯全名是「克里斯蒂安-貝尼特斯」(Christian Benitez),但他的背後卻印著「CHUCHO
」,意思是「大狗」,這也是隊友們根據他不停衝刺的球風給他取的綽號。
在中超效力的諸多南美球員也都有著自己的綽號。去年回歸中超的「雞爺」穆里奇幫助恆
大再次衛冕了中超冠軍,不過,「Muriqui」只是他的綽號,意思是巴西國寶級的可愛動
物「絨毛蛛猴」,而雞爺的全名為「路易斯-吉列爾梅-達-孔塞桑-席爾瓦」(Luiz
Guilherme da Conceição Silva)。不久前離開上海申花的阿根廷野獸特維斯綽號是「
Apache」,意思是「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但他自己更喜歡在衣服上印「卡利托斯」(
CALITOS);而天津權健的核心帕托,全名是「亞歷山大-羅德里格斯-達-席爾瓦」(
Alexandre Rodrigues da Silva),「帕托」(PATO)只是他的綽號,意思是「鴨子」,
而與他有著同樣綽號的則是阿根廷一代門神阿邦丹齊耶里,全名是「羅伯托-卡洛斯-阿邦
丹齊耶里」(Roberto Carlos Abbondanzieri)。
但是,到了2010年6月10日,國際足聯拒絕了阿根廷隊特維斯、阿圭羅和古鐵雷斯在球衣
背後印暱稱、外號或名字而非姓氏的請求。國際足聯否決的理由是,這樣改不利於電視轉
播,甚至會製造混亂。這一決定之後,幾乎很少會有新的綽號出現在國際賽場上,但是聯
賽里的情趣並未受到影響。不過,考慮到南美球員的名字長度,將綽號印在球衣上實在是
省事省時、節能環保。
籃球賽場上的「綽號球衣」則更為稀有。2014年1月,NBA推出了綽號球衣,熱火、籃網和
凱爾特人三隊都將球員綽號印在了球衣上,成功將球員的個性標籤與球迷的心理訴求相結
合,NBA高端卻又能巧妙貼地氣的市場運作再次得到體現,一場在球衣上進行的文字遊戲
實現了聯盟與球迷的雙贏。不過NBA第一件長期出現在球場上的綽號球衣卻要比這早上40
年。出生於1947年的皮特-馬拉威奇在效力亞特蘭大老鷹和紐奧良爵士期間(1970年-1980
年),一直將他的綽號「PISTOL」印在球衣上,意思是「手槍」。馬拉威奇不僅樣貌非凡
,球風鬼魅,因投籃動作酷似擊發左輪手槍而得名「pistol」,他索性將綽號印在了球衣
上,這也讓他更加的與眾不同。而他也成為整個NBA歷史上唯一一位長期將綽號印在球衣
上的球員。每當他投進轉身之後,對手就只能望著「手槍」的背影靜靜發獃。
儘管巴西的歷史上,眾多響噹噹的名號都是綽號,但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一方面,巴西
人的名字的確很長,以至於巴西城鎮的電話本上,聯繫人留的都是暱稱。但另一方面,綽
號的廣泛使用卻與巴西的國家歷史息息相關。有分析指出,長達三百年的殖民歷史導致巴
西民眾直到十九世紀末才脫離奴隸制。而在奴隸制的壓迫之下,底層人民往往被綽號呼來
喝去,比如一個奴隸被稱為若昂(Joao),就會在名字後面加上他們來自的國家,就變成
若昂-剛果(Joao Congo),即「從剛果運來的若昂」。英國人於19世紀將足球引入巴西
時,巴西人彼此之間還用家族的姓氏來稱呼,同英國人一樣。而當這項運動越來越受歡迎
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巴西國家隊於1914年進行首場比賽時,隊中有名球員叫做
Formiga(螞蟻)。久而久之,以綽號相稱就成為了一種巴西獨有的流行,甚至影響了當
時這塊殖民地的宗主國葡萄牙。
不過綽號有時也會有些尷尬。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卡卡(Kaká)了。卡卡全名里卡多-伊
澤克森-多斯-桑托斯-雷特(Ricardo Izecson Dos Santos Leite),空降米蘭城的時候
可以說是一個人扛著米蘭奪得歐冠。Kaká這個綽號的來源頗為溫馨。在卡卡年少時,弟
弟羅德里戈拼不出「里卡多」這個發音,於是就叫他哥哥為「卡卡」,這個暱稱一直沿用
到了今天,並且直接印在了卡卡的球衣背後。但是,聖西羅王子卻遇到了一絲尷尬,在義
大利語裡有一個詞彙拼作cacca,意思是「大便」,與Kaká的發音略有相似,這也在米蘭
擁躉與其它不懷好意的球迷之間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口水戰。時過境遷,這些罵戰是不是
也成為米蘭球迷捍衛理想、捍衛偶像的溫馨回憶了呢?
二、如果你的姓名遍地都是……
巴西球迷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莫過於「巴西隊中到底有過多少個羅納爾多(
Ronaldo)」。1994年,人們熟知的「外星人」羅納爾多入選了當時的巴西國家隊得以征
戰世界盃賽場。當時的巴西隊中,全名為「羅納爾多-路易斯-納扎里奧-德-利馬」(
Ronaldo Luiz Nazario De Lima)的羅納爾多並沒有在球衣上印刷「Ronaldo」,而是印
上了「Ronaldinho」,意思是「小羅納爾多」。「羅納爾多」這個名字在巴西實在太常見
了。當羅納爾多降生的時候,由於家裡窮困,他的父親只能搭朋友的車去醫院,開車的司
機和接生的大夫都叫「羅納爾多」,這個巧合被羅納爾多的父親認為是上帝的旨意,於是
他就給兒子起了這個名字。既然當時羅納爾多為了便於區分而印了「小羅」,那自然還有
一個「大羅」,那就是「羅納爾多-羅德里格斯-德-傑蘇斯」(Ronaldo Rodrigues de
Jesus)。由於1965年出生的他比初出茅廬的羅納爾多更為年長,因此他被大家稱為「大
羅」,即「羅納爾當」(Ronaldao)。1996年奧運會上,1974年出生的羅納爾多-圭亞羅
(Ronaldo Guiaro)入選了國家隊,並憑藉兩歲的年齡優勢穿走了印著「羅納爾多」(
Ronaldo)字樣的球衣,而羅納爾多又穿起了「羅納爾迪尼奧」(Ronaldinho),再次成
了隊里的「小羅」。
等到擅長No Look Pass的小羅,也就是羅納爾多-德-阿西斯-莫雷拉(Ronaldo de Assis
Moreira)出道的時候,隊中有「大羅納爾多」、「羅納爾多」、「小羅納爾多」,而他
則被稱為Ronaldinho Gaucho,意為「高喬小羅」,高喬就是他的出生地,就像常山趙子
龍、燕人張翼德一樣霸氣十足。等到年長的羅納爾多們淡出國家隊,小羅已經有了自己的
名號,也就繼續使用了「羅納爾迪尼奧」作為球衣名字。
如果說「羅納爾多」只是名字雷同可以用「大小」來區分,那麼當球員的姓氏出現雷同的
時候就會更為難辦。在西葡語系國家裡,桑切斯、羅德里格斯、比達爾都是常見姓氏。智
利大腿阿圖羅-比達爾(Arturo Vidal)一方面要在美洲賽場與阿根廷新秀埃澤奎爾-比達
爾(Ezequiel Vidal )區分開,另一方面要在歐洲賽場與巴塞隆納的亞歷克西斯-比達爾
(Aleix Vidal);同樣來自智利的阿萊克西斯-桑切斯(Alexis Sanchez)則要想辦法與
葡萄牙的雷納托-桑切斯(Renato Junior Luz Sanches)、哥倫比亞卡洛斯-桑切斯
(Carlos Sanchez Moreno),以及西班牙的佩德羅-桑切斯(Pedro León Sánchez Gil)
區分開來。
不過玩兒縮寫的極致還得看金狼古蒂。古鐵雷斯(Gutiérrez)也是西葡語系的大姓,這
個皇馬傳奇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古蒂(Guti)全名「何塞-馬里亞-古鐵雷斯-埃爾
南德斯」(José María Gutiérrez Hernández),全名的各個部分都沒有太高的區分
度,於是他選擇把父姓的縮寫「Guti」和母姓的縮寫「H.」一起印在球衣背後,通常寫作
「Guti H.」。但是皇馬工作人員時常會手誤寫成「Guti. H」。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
果前半部分是「古鐵雷斯」的縮寫,那單獨一個H又是什麼意思呢?於是後來古蒂索性在
球衣上印上「Guti. Haz」,前半部分是「古鐵雷斯」的縮寫,後半部分是「埃爾南德斯
」的簡寫,父母都開心。
可是,即便像「威廉士」、「詹森」、「史密斯」等大姓在NBA里四處可見,也沒有太多
球員直接將自己的名字印在背後。當前面所說的諸多球員忙著用縮寫與他人區分,很多拉
美球員則更加直接地將名字印在了球衣上。阿根廷前鋒克勞迪奧-洛佩斯(Claudio
Javier López)將「克勞迪奧」印在自己的球衣上,智利中場費爾南德斯(Matías
Ariel Fernández Fernández)的球衣上印著「馬蒂亞斯」(Matías),當然還有里克
爾梅(Juan Román Riquelme)球衣背後那個浪漫的名字——「羅曼」(Román)。當哈
梅斯-羅德里格斯選擇將「JAMES」印在球衣上,不知道馳騁NBA賽場的勒布朗-詹姆斯(
LeBron Raymone James)會不會期待與他交換球衣呢?又或者,當哈梅斯接過「國王」里
貝里的衣缽,他會不會選擇像勒布朗一樣在球衣背後印上「KING JAMES」?
更為尷尬和意外的事情,就是在轉會之後發現自己的姓氏是大姓。法國國腳拉薩納-迪亞
拉(Lassana Diarra)在阿森納、朴茨茅斯等隊效力期間,球衣上的名字都是「迪亞拉」
(Diarra);然而轉會皇馬之後,法國人發現隊中的馬里隊友穆罕默德-迪亞拉球衣上也
印著「Diarra」,極易混淆。於是,他在自己的球衣背後印上了「拉斯」(Lass),轉會
俄超的時候索性就直接沿用了「拉斯」。不過他的姓氏「迪亞拉」在非洲確實是個大姓,
同樣具有潛在「重名風險」的姓氏還有近期大火的「登貝萊」和「席爾瓦」。自從奧斯曼
-登貝萊和小穆薩-登貝萊橫空出世,足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登貝萊。有球迷戲稱
,以後只能依靠球衣的顏色來區分登貝萊家族的球員們:熱刺的穆薩-登貝萊(Mousa
Dembélé,一個s)叫大白燈、巴薩的奧斯曼-登貝萊(Ousmane Dembélé)叫紅藍燈,
凱爾特人的小穆薩-登貝萊(Moussa Dembélé,兩個s)叫小綠燈。去年的轉會窗口開啟
式,「席爾瓦」也是鋪天蓋地:萊斯特城的A席,米蘭的A席,曼城的B席和D席,大巴黎的
蒂席,前波爾圖的E席,藍十字的F席,聖埃蒂安的G席……感覺仔細找一找的話,湊齊26
個英文字母只是時間問題。
三、如果你和你的父親有很多故事……
足球場上的父子兵並不少見,而一說到父子之間的球衣名字,當兒子的往往就不希望躲在
父輩的陰影里。巴塞隆納塞爾吉奧-布斯克茨(Sergio Busquets)的父親卡洛斯-布斯克
茨(Carlos Busquets)曾經是巴薩「夢一隊」時期的替補門將,隨隊南征北戰,斬獲頗
豐。在布斯克茨進入一線隊之後,西班牙中場並不希望球迷們只把他看作是球隊功勳老布
斯克茨的兒子。球衣背後印上「塞爾吉奧」(Sergio)的布教授果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紅藍軍團書寫了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
球聖克魯伊夫(約翰-克魯伊夫,Johannes Hendrikus Cruyff)的兒子(約爾迪-克魯伊
夫,Johan Jordi Cruyff)曾在巴薩和曼聯等球隊效力,也曾代表荷蘭隊征戰國際賽場。
效力紅魔期間,約爾迪曾穿著印有「克魯伊夫」(Cruyff)的球衣出戰,但在橙衣軍團之
中,來自父輩的壓力實在太大。試想一下,荷蘭球迷看到一個身穿橙色球衣的克魯伊夫會
有怎樣的期待?或許就是為了擺脫這份沉重的壓力,小克魯伊夫在自己的球衣背後印上了
「約爾迪」(Jordi),但終究沒能取得太多成就。
近年來最火的「父子兵」應該當屬貝克漢姆父子和齊達內父子吧?貝克漢姆的三個兒子,
布魯克林、羅密歐和科魯茲,都在阿森納梯隊,大兒子布魯克林還在慈善賽中與父親貝克
漢姆同樣身穿印有「貝克漢姆」(Beckham)的7號球衣登場亮相,但是到了自己的比賽中
還是穿回了「布魯克林」(Brooklyn)。曾有報導稱,小貝家的三個兒子都在阿森納梯隊
踢球,說不定槍手球迷將有幸看到老大布魯克林、老二羅密歐(Romeo)和老三克魯茲(
Cruz)一起上場,小七哈珀(Harper)應該也會加入槍迷陣列,羨煞旁人。
而身為皇家馬德里主教練的齊達內則任性許多,也幸福許多,不但有機會親自指導大兒子
恩佐上場踢球,還把二兒子、三兒子和四兒子全都送進了馬德里地區的各支。但是,大兒
子沒有繼承齊達內的姓氏,而是從了母姓,他的全名是「恩佐-阿蘭-齊達內-費爾南德斯
」(Enzo Alan Zidane Fernández),因此在他的球衣背後印上了「恩佐」(Enzo),
而不是「齊達內」(Zidane)。有趣的是,雖然二兒子也沒有在背後印上「齊達內」(
Zidane),但與他在卡尼利斯競爭守門員位置的對手卻是若澤-穆里尼奧的兒子祖卡(
Zuca)。話說回來,一想到四個齊達內極有可能會在某一年某場比賽中同時亮相,到時候
就算齊達內在睡覺也會被自己樂醒吧?
但是,並非所有的父親都做了很好的榜樣,很多球星的成長故事都頗為曲折,其中就包括
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孟菲斯-德佩(Memphis Depay)。四歲的時候,孟菲斯的父親就離
家出走,丟下了孟菲斯和他的母親。因此,孟菲斯無論在國家隊還是俱樂部,他的球衣後
面都只是印著他的名字「孟菲斯」(Memphis),而從來沒有出現過他的父姓「德佩」(
Depay)。同樣的悲慘境遇也發生在哥斯大黎加前鋒布萊恩-魯伊斯(Bryan Ruiz)身上,
他的父親在他年僅一歲的時候便拋棄妻子。哥斯大黎加球星選擇將自己的名字「布萊恩」
(Bryan)印在球衣背後,而不是自己的父姓「魯伊斯」(Ruiz)。面對記者的提問,布
萊恩曾直言不諱:「我會更喜歡布萊恩(Bryan),魯伊斯(Ruiz)對我而言毫無意義。
」不過在國家隊,他的球衣背後是「Ruiz B.」,和俱樂部並不相同。
荷蘭國腳范戴克(Virgil van Dijk)在加盟利物浦時,在球衣後印著的名字是「維吉爾
」(Virgil)。這點讓很多范戴克的粉絲覺得困惑,而更早的一些購買了印有「范戴克」
球衣的球迷對此也很不高興。近日,范戴克的舅舅在接受採訪時向大家道出了其中原委:
「維吉爾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家庭不和的結果。鑒於維吉爾的家裡經歷了太多起起落
落,他能做到像現在這樣的成功已經非常棒了。他的父親斷絕了同他母親和三個孩子的關
係,包括維吉爾。維吉爾也因此覺得很難原諒父親。事實就是這樣,他的父親在維吉爾那
些重要的歲月里都不曾陪伴在他身邊,他的母親才是他生命中的英雄。正是因為如此,維
吉爾才沒有把范戴克的名字留在球衣上,他已經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相比於孟菲斯和布萊恩的果敢和堅決,法布雷加斯(Francesc Fabregas)則難受許多。
小法的父母於2001年啟動了離婚程序,當時小法只有14歲,在巴塞隆納剛剛進入第二年。
發現小法情緒波動的青訓教練第一時間找到瓜迪奧拉,說明了原委。瓜帥立刻拿出一件巴
薩球衣,在上面寫了很長的一段話,送給了小法。2003年轉會阿森納之後,小法曾提出申
請將背後的球衣名字改成「弗朗西斯」的暱稱「塞斯科」(Cesc),但英足總未予核准;
而在西班牙國家隊,他的要求得以實現,2006年德國世界盃上,小法就身著印有「塞斯科
」(Cesc)的18號球衣在球場上亮相。而他穿著不同名字的球衣時表現一度有不小的差別
,也成為了球迷們談論的一個話題。或許是考慮到自己改了背后姓名後表現並不算好,小
法後來還是將球衣名字都改回了「法布雷加斯」(Fabregas),也算是與父親的和解吧。
四、如果你的姓氏特別的特別……
上文說過,巴西球員的名字實在太長了,不可能完全印在背後,球衣上印的往往只是暱稱
,或者是名字的一部分。比如最為著名的球王貝利(Pele),意思是「傳奇」,很少有人
知道他的真正全名是「埃德森-阿蘭特斯-多-納西門托」(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
),還有剛剛說過的大羅,全名為「羅納爾多-路易斯-納扎里奧-德-利馬」(Ronaldo
Luiz Nazario De Lima),小羅的全名為「羅納爾多-德-阿西斯-莫雷拉」(Ronaldo de
Assis Moreira),而卡卡的全名則是「里卡多-伊澤克森-多斯-桑托斯-雷特」(
Ricardo Izecson Dos Santos Leite)。
希臘球員在姓氏的拼寫長度方面也是箇中翹楚,大多數球員自己也會主動選擇在球衣背後
印上自己的名字,而不是姓氏。比如前英超博爾頓的斯泰利亞諾斯-詹納科普洛斯(希臘
語:,英語:Stylianos Giannakopoulos),他的球衣上則印著相對較短的名字的縮寫「
斯特略斯」(Stelios);而大黃蜂多特蒙德的後場球員索克拉蒂斯-帕帕斯塔索普洛斯
(Sokratis Papastathopoulos)姓名長達24個字母,一度被認為是參加世界盃的球員中
姓最長的一個,他在球衣背後只印了「索克拉蒂斯」(Sokratis);但是,「世界盃參賽
球員最長姓名」的殊榮並沒有在索克拉蒂斯-帕帕……呃……(你知道我說的是誰就成)
保持太久,2014年,他的隊友以1個字母的微弱優勢刷新了該項紀錄,那個長達25個字母
的姓名是——咳咳,拉扎羅斯-赫里斯托杜洛普洛斯(Lazaros Christodoulopoulos)。
不過,拉扎羅斯比較隨性,他的球衣背後只印了「拉扎羅斯」(Lazaros)。索克拉蒂斯
和拉扎羅斯還都比較好選,畢竟姓氏和名字的長度區分明顯,出生於1991年的帕納吉奧蒂
斯-塔赫齊季斯(Panagiotis Tachtsidis)就有些難辦了。這名希臘中場球員的姓氏和名
字都是10個字母,無論怎麼印背後都會顯示成擠在一起的長串字符,怎麼選都不存在「方
便」之說。
同樣為了避免複雜姓氏影響自己聲名遠播而選擇使用簡化球衣名字的球員大有人在,很多
時候就是為了圖方便。荷蘭邊衛范-布隆克霍斯特的全名是「吉奧瓦尼-范-布隆克霍斯特
」(Giovanni van Bronckhorst),他在效力巴薩期間,球衣背後印的則是自己的名字「
吉奧瓦尼」(Giovanni)的縮寫「GIO」;多特蒙德球員布瓦什奇科夫斯基(Jakub
Blaszczykowski)的球衣上則印了自己名字「雅庫布」的縮寫「KUBA」;英超一代神鋒本
賈尼(Benjamin Mwaruwari)則考慮到自己的姓氏「姆瓦魯瓦里」(Mwaruwari)實在太
拗口,就把名字印在了球衣上。
相比之下,堅持全文印刷超長姓名的球員就顯得非常較真,於是便出現了也許是足壇歷史
上球衣印名最長的紀錄。昔日荷蘭射手揚-維內戈爾-海塞林克(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很可能就是「史上名字最長的球衣名字」的擁有者。這位在荷甲和蘇超立下
赫赫戰功的高中鋒每到一支球隊,都會被問到能否只印「揚」(Jan)或者「V of H」縮
寫,但他的態度非常堅決:必須印刷他的完整姓氏「Vennegoor of Hesselink」,絕無其
他可能。於是,就出現了球員名字環繞身後號碼幾乎一圈的背後奇觀。這個看似古怪的姓
氏「Vennegoor of Hesselink」,起源於十七世紀時來自荷蘭恩斯赫德地區(Enschede)
的兩個農場主家族的聯姻。當時,要聯姻的維內戈爾(Vennegoor)家族與海塞林克(
Hesselink)家族都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具有相同的社會地位,因此兩家誰也不肯放棄他
們的姓氏,最後兩家達成妥協,將他們兩個姓氏結合起來,於是便形成了這麼個奇特的姓
氏。至於中間的那個連詞of,與英語中的介詞of無關,它在荷蘭語中的意思是「或者」
,相當於英語的or。所以這個姓氏的意思直譯過來就是「維內戈爾或者海塞林克」。按照
我國的外語人名音譯標準,他的名字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應當被譯為楊-維內戈
爾-海塞林克,中間的of是連詞,原則上不翻譯。我國媒體和球迷習慣上只叫他海塞林克
。有不少父母選擇了類似的取姓方法,將父姓與母姓結合再為孩子取名,張李某某,王楊
某某。
五、如果只是工作人員印錯了……
根據我國足協的規定,中超球隊的球衣上一般都不會印刷名字,但到了亞冠賽場就必須按
照亞足聯的章程辦事,名字的印刷就成了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2017年9月27日晚間,上
海上港主場迎戰到訪的浦和紅鑽。這場1-1握手言和的比賽卻因為門將陳威的登場而多了
幾分趣味。由於主力門將顏駿凌的停賽,不曾在中超賽場上亮相的19歲門將陳威一下子就
站到了亞冠舞台的聚光燈前,與他一起出名的,還有他背後的球衣名字。根據中文的拼寫
,「陳威」的印刷名字應該是「CHEN W.」,但是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陳偉背後出現了
「CHENG W.」,變成了「程威」。無獨有偶,2016年3月,江蘇蘇寧客場挑戰東京FC,江
蘇蘇寧球員特謝拉的球衣上寫著「TEIXIERA」(特希耶拉),而他的名字其實是「
TEIXEIRA」。
印錯名字的事情在世界足壇也時有發生。紅魔曼聯一直是重災區,先後將小貝的名字「
BECKHAM」印成了「BECKAM」,少了一換個「H」;索爾斯克亞的名字「SOLSKJAER」印成
「SOLKSJAER」,字母「S」和「K」顛倒了位置;奧謝的名字「O』SHEA」被印成了「S』
HEA」,缺了字母「O」還改變了拼讀;連門將庫什恰克的名字「KUSZCZAK被印成了「
ZUSZCZAK」,發音變成了「祖什恰克」;安德森的名字「ANDERSON」也被印錯成了「
ANDESRON」(安德絲絨),這麼柔軟的名字難怪表現不夠強硬。同屬英超的布萊克本也接
連出錯,先把本特利名字「Bentley」中的「N」和「T」倒置,印成讀不出來的「BETNLEY
」,又把聖-克魯斯名字「SANTA CRUZ」中的字母「N」和「T」再次倒置,變成了「
SATNA CRUZ」(薩特納-克魯斯)。在去年12月27日的英超聯賽中,西漢姆聯的阿瑙托維
奇(Arnautovic)的球衣背後被印上了「ARNOUTOVIC」(阿努托維奇),穿上「努」字球
衣的阿瑙托維奇如有神助,在第81分鐘和第89分鐘梅開二度,發揮異常出色,表現不可不
謂之「努力」啊。
印錯名字的問題也從英超逐漸感染到全世界。葡萄牙的里斯本競技曾經把列德松的名字「
LIEDSON」印錯,中間的字母「S」看起來就像「Z」。結果,列德松身穿這件球衣的第一場比賽就取得進
球,這反倒讓他把錯版球衣當成聖物,整整穿了一個賽季,後來他成為葡萄牙國家隊成員
,在里斯本競技的進球也超過100個。義大利的國際米蘭在百年慶典之時,將意為「藍黑
」的義大利語單詞「Nerazzurro」寫成了「Nerazzuror」。那些沒來得及回收就被售出的
球衣,最後成了鐵桿球迷爭相競購的「珍品」。在 世界盃的舞台上,加納國家隊也湊了
一回熱鬧。4號球員潘特希爾的實際名字是「PANTSIL」,但他的球衣上卻印著「PANSTIL
」,南非超級體育電視台嘉賓巴恩斯賽後還戲稱他為「潘希特爾」,頗具喜感。從曼聯高
價購得C羅的皇馬也感受了一回中文的魅力。八萬名球迷在伯納烏球場見證了C羅的第一次
亮相,人氣爆棚。而追求全球化經營的皇家馬德里還專門為C羅準備了中文球衣,不過,
習慣上使用「克里斯蒂亞諾」為譯名的C羅,卻在背後的名字中印上了「帝王」的「帝」
,而不是慣用的「蒂」,不知是工作人員失誤造成的無心之失,還是俱樂部為了迎合自己
的皇家氣質而有意為之。
印錯名字帶來的,除了輕鬆的歡笑,還有溫馨的淚水。2017年10月29日,最常印錯球員名
字的曼聯幹了一票大的。在主場迎戰熱刺的比賽中,所有曼聯的進場球員身穿的球衣背後
都沒有印刷他們自己的名字。盧卡庫球衣背後印的是是「CRYSTAL」,就是中文「水晶」
的意思,拉什福德背後是「JAYDAN」,下圖中姆希塔良是「EMMA」,這是是多特蒙德隊吉
祥物的名字。據鏡報報導,曼聯贊助商雪佛蘭公司發起了一個叫做「美麗可能」的活動,
來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穩定的踢球環境,而曼聯一線隊的球員則被鼓勵在入場時穿印有自己
吉祥物名字的球衣。而在昨晚的比賽中,曼聯球員們就穿著這樣的球衣入場了。在比賽開
球前,他們把印有吉祥物名字的球衣脫掉送給了球童們,並穿著官方印有自己名字的球衣
踢比賽了。拿到自己的偶像穿過得球衣,小朋友們一定很幸福啊。
從姓氏到名字,從綽號到暱稱,從失誤到公益,從意外到經典,球員背後的名字隨著足球
的傳播而走進了每一個球迷的日常生活。這一個個的名字,不但彰顯了球員個性,也成為
足球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不論中超球隊什麼時候能把球員的名字印在球衣背後,這
是一個歷史的必然進程,落實只是時間問題。那麼,親愛的各位懂球帝,如果你們要在自
己的球衣背後印上名字,你們會印些什麼,背後又會有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P.S.:吸螺與沒吸的故事
身披印有「吸螺」字樣球衣的小球員名叫袁博海,不滿四歲;身穿「沒吸」球衣的小球員
名叫吳桐,剛滿五歲,他是「吸螺」的表哥,兩人都來自廣西貴港。吳桐在去年二月加入
了廣西貴港皓宇足球俱樂部,每周接受四天的足球培訓,而袁博海隨後也加入了俱樂部,
每周周末表兄弟兩人都會一起切磋一下足球技藝。
顯然,兩位小球員的家長都是C羅和梅西的球迷,球衣上的「吸螺」和「沒吸」字樣也是
完全出自家長的主意,兩位小球員承載著家長們的大夢想。沒想到,這兩件球衣讓吳桐和
袁博海兩位小朋友去年的時候一夜爆紅,網友們都被「吸螺」和「沒吸」逗樂,並由此衍
生出搞笑段子。而深圳人人雷曼足球俱樂部也向兩位小球員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成為雷
曼主場球童。
目前兩位小球星都在努力學習,努力漲球,未來很有希望能夠在職業賽場看到他們的身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