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閒聊] iPhone SE Review by AnandTech

作者: sydwuz (・ω・)   2016-05-20 00:06:11
※ [本文轉錄自 MobileComm 看板 #1NFUATdz ]
作者: sydwuz (・ω・) 看板: MobileComm
標題: [閒聊] iPhone SE Review by AnandTech
時間: Thu May 19 23:58:08 2016
http://www.anandtech.com/show/10285/the-iphone-se-review
由於其他 Android 廠牌本年度旗艦機的評測者富奸了,
故無法在圖表中看到諸如 Galaxy S7、HTC 10 等的數據,
S7 的部分數據我會在圖表後補充。
1.系統效能 System Performance
瀏覽器 Javascript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8.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9.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6.png
大致皆等同於 6s。
3DMark Sling Shot Extreme(2560x1440 offscreen)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1.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3.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2.png
SE 的極限效能表現皆較 6s 高出一些。
GFXBench 3.0 Manhattan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0.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1.png
大致皆等同於 6s。
NAND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2.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3.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4.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5.png
隨機讀取效能極高,隨機寫入與 6s 一樣地中上;
循序讀取與寫入則皆與 6s 相近。附帶一提,
這裡使用的 SE 為 64GB,6s 則為 128GB。
2.電池與充電 Battery Life and Charge Time
WiFi 上網時間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7.png
大致符合蘋果宣稱的比 6s 多兩小時,在這部分
S7 為 8.04 小時,S7 Edge 為 9.58 小時。
GFXBench Manhattan 3.1(Onscreen)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4.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35.png
本測試得考量至少三個變數:電池、GPU、螢幕解析度,
所以如果要簡單說明這項測試的意義的話,那就是:
「SE 的使用時間雖然只有 5s 的 75%,但它能給你的效能
大約是 5s 的 6 倍。」
充電時間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6.png
因為電池容量本來就小,所以用標配的 5W 豆腐也是堪用,
另外從 6 以後的 iPhone 皆可用 iPad 的 10W 豆腐快充。
3.螢幕鑑定 Display Analysis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7.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8.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49.png
最大亮度高出蘋果說的 500 nits 不少,都快來到 600 了,
不過對比度倒是很接近蘋果說的 800:1,當然這並非好事;
至於黑階嘛…評測者說當跟其他機子擺一起時,SE 的像深灰。
S7 的表現是 532,S7 Edge 則為 498。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50.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51.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doci/10285/Greyscale_575px.PNG
色溫表現與 6s 差不多,稍高於標準光源的 6504K,灰階精確度佳。
S7 的色溫 6508K,ΔE 2.9276;S7 Edge 則分別為 6347K 和 1.827。
http://images.anandtech.com/doci/10285/SATURATION_575px.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52.png
至於在原色與補色於不同飽和度的呈現上,SE 也有很優的表現。
當 ΔE<1 時,就算把完全正確的參考色擺在旁邊常人也無法分辨。
S7 的 ΔE 為 1.39,S7 Edge 則為 1.32。
http://images.anandtech.com/doci/10285/gmb_575px.PNG
http://images.anandtech.com/graphs/graph10285/81653.png
綜合表現,除了平均最佳外,SE 沒有任一顏色出現 ΔE>3 的情形,
S7 的 ΔE 為 1.68,S7 Edge 則為 1.87。
總的來說,就是個最強 4 吋,優點擺在眼前,
其他的缺點也已擺在眼前,同時價格也擺在眼前了。
作者: davendaven1 (daven)   2016-05-20 00:21:00
Good!
作者: king1776m4 (killCH)   2016-05-20 00:30:00
優文
作者: BMWi8 (新車Get! 移動藝術品!)   2016-05-20 04:01:00
4S經典遺作 3.5寸更好更美
作者: loris96083 (阿呆)   2016-05-20 08:08:00
se好像沒有缺點?!
作者: cash35 (Englishness)   2016-05-20 08:23:00
這篇出來卓二板的反應很好笑XD
作者: king1776m4 (killCH)   2016-05-20 09:27:00
卓二版遮眼也要噓,讓我多系統使用者顏面無光啊!
作者: linkcat (林克貓)   2016-05-20 10:05:00
SE缺點不就是營幕偏黃嗎
作者: phcno9999 (love0731)   2016-05-20 10:22:00
樓上6plus還有陰陽屏,第二批就沒事了
作者: berserkman (to be brave)   2016-05-20 10:25:00
請問哪一項看出se使用時間只有5s的75%?
作者: eggimage (目前沒有名片)   2016-05-20 11:00:00
圖裡就有寫啊 metal這個metal測試不是現實生活中使用會碰到的續航力狀況這主要是給你看他效能的極大差異
作者: cevs (cevs)   2016-05-20 12:37:00
重點四吋非主流了.....
作者: Jaydavid (曼巴與魯蛇)   2016-05-20 13:11:00
不要台灣看世界
作者: eggimage (目前沒有名片)   2016-05-20 13:43:00
這台根本就沒打算當主流機在賣 跟重點有什麼關係?SE上市前 全球還有35%的iphone用戶是拿低於4.7"的款式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等小尺寸的高階iphone 如果apple放棄這塊市場就是跟自己口袋過不去 但這跟主流什麼的完全沒關連的兩回事..
作者: daviddog (小淳)   2016-05-20 14:29:00
比較不滿這隻都出兩個月了,出貨還停在2~3週,感覺就是刻意壓的啊。
作者: refulgence (Saligia)   2016-05-20 14:53:00
喜歡小尺寸+1
作者: powerfans (鄉民潮流)   2016-05-21 02:59:00
卓二板那邊就展現了無比驚人的硬凹,嘴臉真的完美展現台灣人硬凹的精神,跟酒駕找關說的人真像,硬凹
作者: Paulbio (小便當)   2016-05-21 07:50:00
好專業的文章
作者: d411079 (羅馬)   2016-05-22 00:45:00
總算有專業的測評了
作者: oooppps (oops)   2016-05-23 23:5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