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1:地價漲太兇是否造成台幣升值?
台灣為出口大國,向歐美中國輸出高產值的半導體產品,長年貿易順差,賺到這些外匯的人一部分買進口車買進口精品,一部分買房地產,一部分留存外匯存底在海外投資,領美金花台幣。
台灣內需產業(食品、民生用品、塑化鋼鐵、營建)大多需要進口原物料,但加工的附加價值又很高,原物料成本佔比沒有很絕對,而且現今房地產價格很大比例是土地價值,真正營造成本往往不到總銷40%,更何況近年來重劃區地價更是漲幅驚人,買房子幾乎都是在買土地。
意思就是台灣人賺美金但買國外商品買的又不夠用力,花外幣花得不夠多。
這麼說來這個現象一直在發生:
台灣高收入族群先是賺到大把美金,再把美金換成台幣,購置台灣資產,長年把錢往台灣的土地存,說穿了就是一直拿美金換台幣推升台幣價值。
命題2:關稅太高是否助長該國貨幣升值?
台灣對特定商品(汽車、維他命...)課徵高額關稅,鄉民買進口車繳的60%關稅和貨物稅部分被政府拿去補貼相關產業,然後剩下用在基礎建設造橋鋪路、社會福利租屋補助,最後還是回到資產族的口袋(地價、房價、房租),這整個循環是不是依然導到一個結論就是台灣這種用頭腦賺外幣的國家,台灣人又生性勤儉持家喜歡儲蓄買資產,那幣值不就本該一直漲?
小弟百思不解,還請請板上各位大大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