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老宅困老人 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

作者: LVDior (LV)   2021-04-27 18:38:26
https://udn.com/newmedia/2021/elderly_housing/?utm_source=udnnews&utm_medium=tab
老宅困老人 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
依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近43萬老人住在「無電梯公寓」裡,兩年內飆升9萬人。若再加上透天厝,據衛福部106年資料,我國老人住宅高達七成為無電梯房屋。
目前台灣高齡族約380萬,其中「獨居」或「老老照顧」接近百萬。人老了,房子也跟著老了,粗估至2030年,40歲老屋恐占全台房屋三成。
只要是沒有電梯的老公寓,「即使在二樓,對行動不便的長輩來說,都是都市中的醫療偏鄉。」推動在宅醫療的台北市聯醫院長黃勝堅如此形容。人老、屋老,是台灣另一種「雙老」困境,勢必成為未來台灣社會最大挑戰。
老宅困老人
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
依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近43萬老人住在「無電梯公寓」裡,兩年內飆升9萬人。若再加上透天厝,據衛福部106年資料,我國老人住宅高達七成為無電梯房屋。
目前台灣高齡族約380萬,其中「獨居」或「老老照顧」接近百萬。人老了,房子也跟著老了,粗估至2030年,40歲老屋恐占全台房屋三成。
只要是沒有電梯的老公寓,「即使在二樓,對行動不便的長輩來說,都是都市中的醫療偏鄉。」推動在宅醫療的台北市聯醫院長黃勝堅如此形容。人老、屋老,是台灣另一種「雙老」困境,勢必成為未來台灣社會最大挑戰。
推開新北市永和區某棟透天厝一樓的玻璃鋁門,躺在單人床上的洪老太太隨即映入記者眼簾,90多歲的她一臉倦容,頭髮散亂,穿著簡略衣褲。她十幾年前因膝關節退化開刀,術後再也沒能爬樓梯,至此只能睡在一樓客廳。
一晃眼幾千個日子,現在子孫晚輩及鄰居一進門,就會看見憔悴的她,一張單人床、零散堆疊的私人物品,生活一覽無遺,失去了隱私及人權。
另一位60餘歲的趙爺爺,每天凌晨總會定時起床,換上漆黑且厚重的毛料西裝外套,拎著一只公事包,嘴裡嘟囔「要去上班,快遲到了!」下半身卻穿著寬鬆、顏色泛黃的白色睡褲。
失智的趙爺爺其實早已忘記如何開門,且因中風後肢體單側偏癱,除非兒子背著下樓,否則單靠自身力量根本無法外出,因為他住在舊式公寓四樓。
70年代起,人口大量流向都市,當時蓋了許多無電梯公寓。40年後,青年成了老人,像趙爺爺,因老衰或退化無力上下樓梯,一輩子打拚得到的房子雖是一生堡壘,若乏人幫助,只能坐困愁城。
台灣經濟起飛時的口號是「客廳即工廠」,感覺充滿活力,在人口老化的今日,像洪奶奶這樣「客廳即臥室」,卻是眾多台灣老人的晚景縮影。
陡斜昏暗的樓梯,僅能一人容身的狹小通道,連一般人都走起來心驚膽跳,卻是王老奶奶的日常。只見她緊緊抓著扶手才得以緩步地走上四樓,回到自己的家。
80歲的王奶奶大約40年前搬到現在住的南港老公寓,孩子們長大後漸漸搬出原本的公寓,剩下王奶奶和一隻貓獨居在在此。
住老屋無力修繕
獨居阿嬤飽受漏雨苦
雖然小貓陪伴,但王奶奶家中嚴重漏水,常年潮濕不但讓天花板腐壞,甚至「掉下來」。王奶奶在頂樓弄了簡易的小菜園,原是想說自己種菜吃,可以省些菜錢,想不到卻讓漏水的情況更加嚴重。「房間每間都在漏水、客廳也在漏水!」
王奶奶回憶當時情形說,當時自己每逢漏水就必須找各式各樣的容器,像是臉盆、寶特瓶都拿來盛水,再拿去廁所倒掉或是是拿去澆花,來回多次。
91歲了,何鑫爺爺卻差點流落街頭。多年來攢的錢買不起房,現在垂垂老矣,更沒房東敢出租。他最後由同鄉友人輾轉介紹,終於租了間老屋。但他住進去才發現,這棟老屋下雨必漏水、四處電線裸露,危機四伏。
走進房裡抬頭一看,客廳頭頂掛著兩塊白色大布條,那是何太太自力救濟,擋住蛀蟲從天花板掉下餐桌的防護網。屋裡每個轉角都能發現壁洞,老舊燈具只靠著鐵絲「掛」在樑上,隨牆縫吹進的風搖動。
何太太說:「我一邊煮飯,一邊怕電線起火!」說著說著聲調也高了。她還去申請國宅,但運氣不好沒中籤,何爺爺老弱,就靠她連結外部資源。
民間團體彌補長照缺口
阿嬤家不再漏水了
這些個案並非少數,老人加老宅,再加上經濟弱勢,生活品質及安危更是雪上加霜。不少民間團體與社區已看到警訊,推出修繕服務,改善困居弱勢長者的棲身之所。
王奶奶一直困住在老屋裡,勉強過日子,所幸她定期到老人據點活動,社工才發現其居住環境太差而協助修繕。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她修繕天花板、加裝廁所扶手、樓梯扶手及貼上防滑貼條,「現在這樣很『速喜』啦!」王奶奶說道。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是北市府「臺北扶老,軟硬兼施」方案委託團隊,他們也多次上門拜訪何鑫一家。花了半年時間觀察老人情況、納入照護者的意見,在這過程中,讓何鑫感受到「被陪伴」的溫暖。
弘道基金會服務組組長劉宛宜表示,從2014年推出計畫以來,已協助修繕近千戶。她表示,政府雖會提供部份修繕補助,但申請者必須先代墊費用,長者常面臨沒錢修、找不到工人修兩大困境,甚至是「自認為不影響生活,不願積極處理」。
伊甸修繕團團長沈秉諭也指出,長者常會高估自己的身體健康、低估房屋損毀程度;但「工人通常做完就走了」,缺乏專業評估。沈秉諭說,修房子急不得,幫何爺爺花了半年規劃,確認裝修處符合需求,才開始動工。
修繕團看得極細,例如廚房插頭過少,串接延長線十分危險,於是幫何太太加裝插座。團隊中還有職能治療師,沈芳瑢評估扶手、洗澡椅等輔具前,會先測量長者的手腳長度、握力,接著請對方坐下,觀察姿勢與髖關節平衡,最後依此畫出空間規畫圖;如果有些角落無法加裝防跌輔具,就擺上矮桌或櫃子作替代。
但因為僅能協助老人家修繕環境,住在4樓的王奶奶沒有電梯,仍然每天撐著行動不便的身體,緩慢地爬上陡斜樓梯。「樓下的電燈沒有弄開關,晚上回來很危險」,王奶奶說自己常常要帶著手電筒才能走上樓梯。
擔心地問王奶奶若是有一天爬不動怎麼辦,會想搬去有電梯的地方嗎?王奶奶只能無奈地笑說,有人幫她改善漏水問題已經很好了,至於搬到有電梯的地方則是想都不敢想,「只能活一天算一天」。
1/6老人有跌倒經驗
臥室、客廳最危險
另外,國民健康署於106年曾針對3280名、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其中自述過去1年曾跌倒者就有495人,比例達15.5%,等於每6名老人就有1名在1年內有跌倒的經驗。
國健署更進一步分析長者跌傷地點室內第一名是臥室、其次客廳、第三名則是浴室。但超過6成的長者跌傷後仍然沒有採取任何防跌措施,凸顯注意長者居住空間安全的重要性。
台大社工系系主任楊培珊曾在「社區發展季刊」中提到,長者步入80歲後,其住屋可能需要汰舊換屋、整修為無障礙或通用設計或換為較小坪數,要能「融入老後生活需要」。
長輩居住環境的公共空間,如老舊樓梯既狹長昏暗又無扶手,也常是需要改善的問題,且多數長者都希望留在老家,若老屋已經非常危險無法修繕復原,如何協助重建也是一大問題。因此,老人和老屋是亟須被重視與解決的一道課題。
==
沒電梯是老年人的一大痛楚
作者: snake79715 (beatmeit)   2021-04-27 18:42:00
低端人口會慢慢被淘汰
作者: abyssa1 (abyssa1)   2021-04-27 18:43:00
回憶無價
作者: asole (澇塞輸球超爽的)   2021-04-27 19:00:00
其實蠻可憐的 老公寓居住品質很差 這方面只能多建一些公共住宅了
作者: F93935 (帥氣小書生)   2021-04-27 19:04:00
賣掉啊 誰叫你一定要住那邊,中永和隨便一間公寓八百一千以上 隨便都可以去桃園買電梯兩三房了
作者: chuchulu (啾)   2021-04-27 19:08:00
年輕人無宅
作者: panzerbug (蟲子)   2021-04-27 19:15:00
少貪一點坪數就好了
作者: OxFFFF (65535)   2021-04-27 19:16:00
老人問題在陪伴,政府長照有做好就能改善。與其80歲困在公寓上下樓痛苦最後變得無法出門,不如賣掉換養生村費用。你晚輩想要南港房子,那就你想辦法照顧啊不然勒
作者: jerrylin (嘴砲無視)   2021-04-27 19:21:00
台灣的問題應該是 為啥70歲以上就都開始行動不便吧www老公寓地點好一點公設少土地持份通常還行就賣掉去住養老院公宅也不可能蓋了全給老人住
作者: popo889 (雞蛋糕)   2021-04-27 19:48:00
永和公寓明明超貴
作者: briareus (briareus)   2021-04-27 19:53:00
所以到底是誰在擋老宅都更?
作者: arran (存心不良)   2021-04-27 19:53:00
很多是老人自己造成的,擋改建多數是年紀大的長輩
作者: briareus (briareus)   2021-04-27 19:58:00
可是幾個出名的釘子王都是滿口正義的中年人耶
作者: narf (娜芙)   2021-04-27 20:12:00
嗯嗯我們還是好好運動健身不然有電梯還是很難出門
作者: fedona (Solanin)   2021-04-27 20:20:00
賣給建商整地,然後被洗去桃園跟人擠
作者: LoveMentori (懶鳥)   2021-04-27 20:25:00
賣掉啊,整天我家不一樣座落龍脈上,釘子戶當爽爽以為不用付出代價啊?
作者: reil (REIL)   2021-04-27 20:30:00
送去蛋白區蛋殼區住電梯大樓
作者: chillybreeze (寒風之翼)   2021-04-27 20:49:00
老公寓通常地點不差,賣掉換遠一點的電梯大樓啊
作者: jecko (振作....)   2021-04-27 21:00:00
台北市的寫照 老人與老房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21-04-27 21:08:00
這種新聞都在關心台北公寓的老人 但這些人都是有選擇的 可以選擇賣掉換其他地方的新大樓但是不要 所以這是自由意志下選擇的結果搞這些名堂重點還是看上那些土地的都更價值
作者: kukuching (好掙扎)   2021-04-27 21:38:00
就我們家那邊大概就10來個老人就一個不要,我每次看其他爺爺奶奶這樣爬樓梯都很不忍心...
作者: Sam27 (Sam)   2021-04-27 22:17:00
同一個地方住就不是很無聊嗎? 我不到10年就想換個地方住了
作者: karachi (golf)   2021-04-27 22:55:00
樓上一堆講話沒良心的,你問問看你家阿公阿嬤,住了一輩子的地方,要不要在80、90歲的時候換地方住很多人是因為放不下那種鄰里的感情好嗎不要講的老人家好像都很貪婪一樣
作者: mayko (mayko)   2021-04-27 23:03:00
老人家住了一輩子,8x,9x要換地方真的很難,我阿媽在的時候,我娘家是電梯大樓,離透天老宅不到五分鐘的地方,她白天還是要待老宅..行動無法自行上下樓也這樣..最後是兩個兒子(伯父跟我爸)兩人每天背上背下受不了,才肯搬到我家.
作者: Sam27 (Sam)   2021-04-27 23:14:00
60~70歲就應該考慮要換了吧
作者: daipon (冏命)   2021-04-27 23:21:00
這不是之前誰發文說的要推動都更最快的方法就是人口老化
作者: ikeep (Eating Out)   2021-04-27 23:37:00
我們沒有看到的故事都是冷冰冰的數據...以後真的沒房沒錢的老人更慘
作者: jc10755 (jc10755)   2021-04-28 00:15:00
至少他們有房
作者: chillybreeze (寒風之翼)   2021-04-28 06:39:00
這些老人住了一輩子精華區不願意搬,沒問題自己或子女掏錢加裝升降梯啊!超過十倍的年輕人還不是從住了一輩子的蛋黃區被洗到蛋白蛋殼和外包裝區,沒錢的年輕人就活該繳稅補助不認識的老人?
作者: km612tw (渣)   2021-04-28 11:21:00
賣掉滾去安養院啊 有房還在那邊靠北靠母國外老人都知道要搬去郊區 獨棟大花園 就台灣老人死要卡年輕人
作者: sharonh (sh)   2021-04-28 13:36:00
老人住市區是貪圖交通方便生活機能,去郊區無法自力生活然而我是覺得可以同意參加危老及都更啦(房子會小很多)通常因為老人觀念問題,不參加都更(政府沒有機制也有過失,因為沒有可讓人信賴的都更法則)
作者: chillybreeze (寒風之翼)   2021-04-28 14:51:00
交通方便生活機能<-這年輕人也需要啊!什麼都是取捨老人通常需要的居住空間並不大,老宅都更後一般也夠用。要住市中心又不想都更,又不自己拿錢出來改建年輕人該死欠老人的?
作者: bearKQG (小雄)   2021-04-28 15:16:00
雖然大樓有電梯 等到要換要保養 住戶都在那嘴沒錢 平常用很爽 等到要出錢 每個人都有意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