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從一二級上將名單初探國軍將領省籍問題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3-03-07 23:57:30
已知事實:
1. 1949年以降,ROC僅統轄台澎金馬地區,
故人口比例以台灣省人(以下簡稱本省)為主。
2. 隨ROC政府撤退來台的各省人(以下簡稱外省)居於少數,
比例依照中文維基"臺灣外省人"的說法,比例為13%。
3. ROC軍隊將領,長期以外省人為主,比例遠大於13%。
問題:
既然人口組成之本省人比例達87%,為什麼ROC軍隊將領的本省比例遠不到87%?
解釋之假說一:
這一定是外省人打壓本省人啦,一定是省籍歧視啦,一定是政策歧視啦~~~
解釋之假說二:
這有可能是外省人比較願意就讀官校,
即,官校的省籍比例本來就不是 外省:本省 = 13:87。
驗證:
最快的方式是去查早年/歷年官校學生的省籍比例,這紀錄絕對有保留,
有心研究的話,立法委員/歷史系教授行文過去官校,以政策研究/學術研究的名義,
應該有機會拿到紀錄。
遺憾此時此刻,我個人辦不到。
不過沒關係,有其他方式來接近 (不過只能接近,不是確定解答)
以下是中文維基列出ROC一二級上將的名單,
https://reurl.cc/qkZ94N
我們先看二級,因為人數較多,較有統計價值。
而二級之中,我建議先統計2016年以降,升任二級上將者,
因為都2016年了,且升任上將我記得要總統同意(注意此時總統是民進黨籍),
這時還要講ROC軍隊是黨軍,打壓本省人出頭,我想是說不過去的。
由上述名單,升任二級上將者,總共11人,
其中本省人佔五人,比例約45%,注意仍不到87%。
既然這時應該已無打壓本省人升任將軍的情況,
那麼應該可以認為,這即反映這一批人進入官校時(約1980年左右)的省籍組成。
其實呢,外省人子弟之就業偏好方向包含軍隊,這本來就台灣社會常識。
Ref. 鍾基年 族群特質與職業生涯:外省籍族群從事軍公教行業原因之探討
: 外省籍族群相對上 較集中於軍公教行業 是臺灣社會日常經驗的一部份。
小結論:假說二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作者: jchin (Jacque)   2023-03-08 04:57:00
1989年遇到一位當時創下最年輕升上校紀錄的陸軍軍官, 他本人說是運氣好, 各種資歷都有, 遇見的長官也都拔擢他. 不過其他的軍官私下講, 他是本省籍佔了很大的因素.
作者: saram (saram)   2023-03-08 06:06:00
職業軍人與其家族傳承有強大關係.外省小孩長大了也沒田可耕功課不好,只有一條從軍之路.反之本省人自古就排斥當兵,清代駐台營盤中還是很多士兵來自湘軍.這就是老湖仔的來歷.湖=芋.不說台灣,中國也是北方出軍人,南方出秀才.沙皇時代烏克蘭有一族效忠沙皇,很多人參軍,打到西伯利亞.他們的後代還住在俄羅斯境內.叫做哥薩克.
作者: ja23072008   2023-03-08 15:52:00
只能說閣下邏輯與泛政治化解讀能力呈反比。而且斷章曲義帶風向的能力也是相當傑出。首先將官比例計算,可不是一二級上將頂層而已,而是包含中少將。其二,在蔣經國執政後,逐步拔擢台籍人才,乃至於90年代依序解嚴、廢除動員戡亂與籍貫統計,全面民主化的時代。跟原文討論國府治台初期,從蔣中正總統及蔣經國前期的1950-80年代,完全是不同時間基準。此外,很明顯的你也不知道在國府治台前期,所謂“省籍平衡”的影響,其實變相壓縮台籍人士升遷空間。因為內部權位競逐時,籍貫身份不是用現代習慣的本省外省二元區分,而是原鄉籍貫的區域平衡。也就是說要將台籍視為ROC版圖50個省級行政區之一,而不能因“自由地區”治下人數給予特別地位。連將官計算包含上中少將的常識都能搞錯,還能沾沾自喜以為分析正確?簡單的說,你還沒發現你邏輯破滅,論述零蛋的部分。因為無論是自立晚報還是吳淑珍立院質詢的比例。時間點都是“1987、1988”。而群體定義內容是“將官”,而非“上將”比例。也就是說你拿‘’2010年代後‘’的“上將”比例,以今非古的去詮釋1980年代的社會情況?
作者: hips (hips)   2023-03-08 17:10:00
百度有個每期完訓名單。名字一個個去google很多都有東西,因為訪談,回憶錄很多。我剛查了某一年的,還有個南投子弟(名字不似外省人)。那年其他三個都是外省。歸根究底還是台灣人不愛當兵,我在軍事版也反應過,只換得嘲笑而已。我說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本科是普林斯頓政治系,川普黨內最大對手deSantis是耶魯歷史系,畢業加入海軍派駐伊拉克官拜少校,那台灣人念完台大就拍拍屁股走了,自然不可能改變軍中結構跟作風。
作者: Friedman (安豬火男)   2023-03-08 17:29:00
要聊國軍事務&如何改革去軍旅板討論更好 起碼那裏懂實務了解狀況的志願役比例更高 軍武板...看武器系統介紹OK其他人紙上談兵比例太高 包括某些"大大"(兩三年前在那討論恢復義務役的心得) 談國軍時看志願役軍官的po文比較好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3-03-08 19:33:00
現在的軍武版,好像還有不少沒當兵的(尷尬不失禮貌的笑)
作者: saram (saram)   2023-03-09 02:06:00
國軍將領並不是從全體士兵中篩選出的.起碼要具備職業軍人身分(士校,軍校或專科班以上)那麼看軍校最準.五十年前去投考軍校的有百分之幾是台灣人?架設這比例很低吧,那麼未來的上校也不可能高比例.少將就是從上校裡挑選.還有許多人志不在將領,少校就退伍,即便怎麼優秀也成不了將軍.總之有志於升少將的在中校時就做好準備.他們過河卒子也不想回家當不上不下的老百姓.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3-03-09 09:25:00
去軍武板要當過兵 那去政黑484要從政過?
作者: saberr33 (creeps)   2023-03-09 15:25:00
作者: skytank (藺凍最 屌雅沒)   2023-03-10 00:14:00
其實還有的古早還有個兵役版,想比軍武版真的算哪根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