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東「黑矮人」傳說可能為真 澳洲大學發

作者: TED781120 (蒼夜歌)   2022-10-26 13:56:52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438243.2022.2121315
↑報導文章的出處↑
https://bit.ly/3FhTCPO
↑同作者的中文文章(2019)↑
小馬遺址在上個世紀末就發現了,並不是新的遺址,位置在台東的北部海岸,
大致上這裡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之前主要出土的是陶器碎片(包含一些繩紋陶器),
年代被認為是5~6000年前,所以這次認為遺骸屬於6000年前也符合之前的研究,
此前的研究也認為小馬遺址應該跟長濱文化比較有銜接性。
撇除講傳說的部分,抓幾個重點:
1)2016年的研究大致上把長濱文化的最早年份定義在3萬年前。
2)洪曉純與日本學者松村博文認為在小馬洞找到的頭骨與呂宋島北部矮黑人類似
3)台灣史前人種與其它東南亞地區一樣,都有兩層結構,
也就是舊的澳美人種與新的東亞/南島人種,前者狩獵採集為主,後者才有進行農耕。
4)台灣目前的南島人種大約4800年前從中國南方沿海過來,
與之相對的,長濱文化最早可能追溯到3萬年前,
而小馬遺址的出土物跨度大約是6200~2000年前,
實際上兩層人種共存多久尚不清楚。
5)澳美人種可能最早在3萬年前開始分多批由台灣海峽陸橋遷徙到台灣,再擴散到琉球等地

6)提到2018年基因研究指出,呂宋島北部史前居民與阿美族有血緣關系,
且2008年研究指潮來橋遺址是呂宋島北部史前遺址的祖源,
可能在4500年前部分南島人種從台灣遷徙到呂宋島。
然後是英文文章才有的敘述
1)研究團隊確認了早前研究的遺骸是成年女性(所以英文文章提到的遺骸並不是最近出土
)。
2)強調小馬出土的女性遺骸是屬於澳美人種的第一層而非第二層的東亞/南島人種,
南島人種與現今的歐亞人種都屬於第二層,都有類似的顱骨型態來適應當時的乾燥寒冷氣候

3)小馬出土遺骸並不完整無法直接測量身高,但從股骨推測身高約139公分,並
提到菲律賓矮黑人的基因上有被丹尼索瓦人滲入,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而身材矮小。
4)由於缺乏中間遺址(提到台灣缺少1.5萬到6千年前之間的遺址),
很難直接證明中間族群的延續性,
作者提問如果小馬遺址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住在台灣而是跟著第二波南島人種一起過來
(因為實際上小馬遺跡年代是在第一、二波人種生活的重疊期),
那這批非南島人種的起源在哪裡?
5)從考古證據來看,在4000多年前南島人種擴張到台灣東部並迅速擴大勢力範圍,
導致澳美人種被逼到偏遠山區。
6)清朝文書上有提到台灣的矮黑人似乎還保留有自己的語言,
對比如今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矮黑人族群語言大多都被南島語族同化,
是否導致了台灣矮黑人比別的地方更快絕跡?
總結一下,大概就是建立了一個後來者(南島/亞洲的農耕人種)擴張後,
把先來者(澳美狩獵採集人種)取代並征服的背景。
有趣的一點是文中把台灣小黑人傳說分為三類,一是當成敵人(布農族等),
二是當成盟友或祖先(排灣族等),
台灣最常流傳的矮靈祭來源賽夏族實際上是都不屬於的第三類。
而從文中脈絡來看,阿美族的祖先可能就是當初逼迫矮黑人離開的直接原因,
但實際上阿美族對矮黑人的傳說不但比別人少,
很特別的一點是其他族對矮黑人往往提及他們持有穀物,
但阿美族的故事裡矮黑人是來找他們買穀物,有一個地底人來地上交易,
地上人拿一袋蜜蜂騙地底人那是米,地底人回家後打開被螫的很痛,
於是作法造成地震死傷無數的故事。
而就此文作者的研究,矮黑人應該是狩獵採集部族而不是農耕部族,
這中間的曲折頗令人玩味。
以此為基礎再來討論一下推文。
: 推 moslaa: 果然神話傳說不可小看 10/13 20:17
: → moslaa: 往往真實隱藏於其中。 10/13 20:18
在我來看,這反而某種程度上破壞了大部分的原住民神話傳說,
就像上面說的,大部分原住民神話都提到他們從矮黑人那邊偷走/學到農耕技術,
但就研究來看,他們與長濱文化的關係不但最小也最失真(矮黑人研究指出是狩獵採集部族

與矮黑人可能最有接觸的阿美族傳說最少,卻講對了矮黑人不會農耕跑來跟他們交易這件事

: 推 williammei: 剛剛看了下原作者的專文,裡面寫的是這些人跟澳洲-巴 10/13 20:26
: → williammei: 布亞人最為接近,這篇寫跟同一時期的非洲樣本相近範圍 10/13 20:26
: → williammei: 未免也太寬了? 10/13 20:26
研究中文大部分的比較對象是中國南方與東南亞的樣本,
但因為有提到他們認為此研究驗證了非洲單地起源說,可能報導就誤解了。
: → IAMCSH: 我覺得有趣的是,作者指出女性屍骨的族群還是以採集維生。 10/13 20:30
: → IAMCSH: 而且女性屍骨的死亡日期跟南島語族遷臺時期差距甚遠。 10/13 20:31
: → IAMCSH: 而且女性屍骨也尚有可能是現有南語族的直系祖先。 10/13 20:32
這個就是另一個誤解了,
原文指出小馬遺跡作為第一波澳美人種殘留,時間序上與第二波重疊,
因為陶器研究上認為跨度為6200到2000年前,
與後來來到台灣東部的阿美族祖先有數百年重疊,
且他們也重申「小馬夫人」是澳美人種,而非南島人種。
: 推 Aotearoa: 只有一具可能還不能證明什麼,如果能再發現更多的話那就 10/13 21:29
: → IAMCSH: 結合上兩樓。大概要發現多少這樣的證據才能建構理論 ? 10/13 22:41
: 推 vajra0001: 讚 10/13 22:55
: 推 moslaa: 回一下iamcsh板友,我的話,要肯定有小黑人存在 10/14 00:28
: → moslaa: 我覺得以我來說,有兩個要件才能讓我100%確信 10/14 00:28
: → moslaa: 1. 同樣身高很矮的骨架,應該找到兩具以上 10/14 00:29
: → moslaa: 否則無法排除是這個單一骨架主人就剛好營養很差所以很矮 10/14 00:30
: → moslaa: 也就是屬於個人因素,而不是族群因素 10/14 00:30
: → moslaa: 2. 奇怪,為什麼DNA分析只做到非洲,如果加上與菲律賓現存 10/14 00:35
: → moslaa: 矮黑人接近的話,我想就沒啥疑問了。 10/14 00:36
古人類學研究大部分時候很難要求那麼多證據。
大部分的時候古人類遺骸很難被保存下來,之前也有提過,
由於化石證據需要相當條件才會被保存下來,本身就是萬裡挑一的存在,
我認為人類從猿人時期就有一定墓葬習慣這點很可能相當程度破壞了古人類遺骸保存的可能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研究古人類比研究恐龍還難。
這次對小馬夫人的分析並不是來自基因而是將之與現存的菲律賓矮黑人等人類做對比,
認定兩者類似後再用矮黑人的基因去與其它人種做對比,
如果你用其他生物研究的標準來看其實就證據鏈來說不算是非常嚴謹,
但對古人類研究來說這已經算很完備了(汗)。
: → Segal: 我寧願相信矮黑人是荷蘭從印尼群島帶來的尼哥利陀奴隸 10/14 21:55
: → Segal: 當年國姓爺幹爆荷人後就收了部分作部曲,也有逃散的 10/14 21:55
: → Segal: 許多後世成為高山族的氏族在17世紀末還生活在西部平原, 10/14 21:55
: → Segal: 與其後代的聚落有所接觸、通婚或甚至戰爭也不奇怪 10/14 21:55
小馬夫人是6000年前的遺骸,
你是想說6000年前荷蘭就有人具備從歐洲遠航到東南亞做貿易還抓奴隸的科技水平嗎?
作者: IAMCSH (BorninMCMXCVIII)   2022-10-26 15:02:00
你看到清朝紀錄矮黑人那邊,會不會覺得違和 ?
作者: TED781120 (蒼夜歌)   2022-10-26 15:25:00
不會,因為清朝記錄的應該是「原住民口中的矮黑人」而不是他們真的遇到矮黑人。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2-10-26 18:54:00
感謝回應 ^^
作者: purue (purue)   2022-10-27 02:20:00
可是阿美族就語言來說是第三波來台的 時間已經非常晚了 如果與矮黑人交流是在台灣 那麼傳說少應該也是合理的
作者: seafood (河豚生魚片)   2022-10-27 08:30:00
是否矮黑人向阿美買穀物後貿易給他族?
作者: TED781120 (蒼夜歌)   2022-10-27 10:36:00
傳說多寡並不是單看時間長短,而是看接觸的密切與否,主要是這篇文章的研究指阿美族的祖先在前往東部的過程與矮黑人可能有直接競爭關係,在這個層面上兩者接觸應該相當頻繁,這個前提下傳說較少就有點奇怪。而且傳說提及最少的阿美族反而敘述上最準確(關於矮黑人不會耕種這點),這就讓人懷疑其他原住民傳說的小黑人到底是不是同樣的矮黑人了。
作者: purue (purue)   2022-10-27 10:51:00
阿美族登陸好像就在台東 各群的阿美機會都只在平地 而沒有往山上活動 如果矮黑人活動範圍是山區 那的確只有下山交換物資才會接觸 平常應該不相往來而且說矮靈不懂農耕 可是賽夏族傳說是被達隘教導農耕的
作者: TED781120 (蒼夜歌)   2022-10-27 11:00:00
你是不是沒在看內文?如果只想自說自話我是懶得重複解釋。
作者: snocia (雪夏)   2022-10-27 21:05:00
如果矮黑人是台灣最早的居民,不會農耕才合理,因為農耕普及年代的關係。所以賽夏族那個矮黑人是比較神奇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2-10-28 10:32:00
印尼島嶼哈比人推定年代是有萬年以上,有擅長農業的痕跡。部分種群因為地理優勢優先發展農業是可能在台灣原住民研究中,就不是每個族都有織布技術,也很多只會打獵,但有的在與有史紀錄就會農牧由於社群人口一直都不多,造成發展侷限科技各社不同
作者: TED781120 (蒼夜歌)   2022-10-28 10:44:00
弗洛勒斯人不是智人就是了,血緣上應該頂多像丹尼索瓦人那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