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宦官都會擅權亂政? 有名聲好的嗎?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2-10-17 20:52:12
※ 引述《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之銘言:
: ※ 引述《MrTaxes (謝謝提醒)》之銘言:
: : 宦官亂政是不是中國歷史特有的呢?
: : 怎麼宦官好像都以亂政出名....
: : 像是趙高 十常侍 魏忠賢 李蓮英
: : 理論上宦官是否只負責打理宮中的日常 而不能干涉國政呢?
: : 除了鄭和下西洋立大功之外 還有沒有名聲好的宦官呢?
: 《明史‧宦官傳》大約介紹了三十個宦官,作為警惕之用,幾乎都是記載亂政等壞事
: ,偶有幾則好事的,以下我簡單寫一點。首先是明代宦官參政的緣由,《宦官傳》記載朱
: 元璋嚴格規定宦官不許識字、不得參政,還立了一塊「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鐵
: 牌,曾經有個老宦官在閒聊時談論政治,立刻就被斥退還鄉。不過朱棣策動靖難之役時,
: 有些在朝的宦官逃到了燕軍,提供了可貴的情報,所以當朱棣稱帝後,開始任用宦官,派
: 遣他們監軍、考察大臣的言行,此後成為明朝的制度,宦官亂政的情況也難以收拾。
: 《宦官傳》大致不錯,但是過於簡化。其實朱元璋時期也多次派宦官到外地監軍、處
: 理馬政,並不是完全拒絕宦官參政。另一方面,宦官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明朝的內閣制度
: 成形後,外朝(大臣)與內廷(宦官)都成為政令實施必要的流程,因此兩者必須相輔相
: 成。當官員進呈奏疏後,第一關就是司禮監的文書房,宦官會先仔細查對有無錯字,若檢
: 查到一個錯字,還可以拿到賞銀五錢。接著送至皇帝御覽,然後送內閣票擬,再送回給皇
: 帝批紅,最後內閣確認無誤,由六科給事中自內閣領出奏疏。
: 皇帝經常將批紅委由太監代筆,導致實際的流程淪為內閣提意見,宦官做決策。若宦
: 官不採納內閣的建議,做出不好的決策,朝政就會走偏,所謂宦官亂政的根源,大多就是
: 在此。致使內閣大臣不得不和宦官打點好關係,決策不致過於離譜,政令就能順暢運行。
: 內閣與宦官維持好關係,除了巴結,或是利益交換外,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趁宦官
: 年紀小的時候,就把他們教好。進入司禮監文書房的宦官是挑選其中較聰明的人,而指導
: 他們讀書的老師是翰林院官員。翰林院就是內閣大臣的養成機構,簡單地說,年輕的翰林
: 官教年輕的宦官,日後內閣大臣與司禮監太監就有了師生的情誼。
其實最根本原因還是皇帝與文官集團的爭鬥啦
從秦代設立宰相這個職位開始,就開啟了皇權與相權的千百年鬥爭
最一開始宰相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領百官,行政大權跟決策權握在宰相之手,宰相因此能夠做很多事情
如果宰相又恰好將領關係密切或者他直接擁有統兵、調兵之權,那皇帝就倒大楣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西漢東漢皇帝在某些情況下是怎麼淪為魁儡的
而當時的皇帝又該如何反擊?
扶持宦官、太監嘍
給太監、宦官軍權,皇帝跟太監宦官組個小圈圈自己開會議政做決定,越過宰相發號施令
這就是東西漢的政治情況
到了南北朝末期、隋唐時期,皇帝吸取前朝教訓,把宰相的決策權、行政權一分為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書、尚書、門下三省,藉這種方式來制衡
但到了後來,門下中書兩省還是逐漸合併,決策權終究合而為一,行政部門尚書省最後還是只能聽命於中書省(宰相)
雖然「宰相」不像以前一樣同時掌握行政決策雙權,但權勢還是極大的
因此,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終於忍不住了,他廢除宰相,徹底將決策權收回來
各部會只剩尚書,只剩行政官員,行政官員乖乖聽皇帝指令、決策辦事就好
但問題來了:廢宰相、收決策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工作都要由皇帝自己來,但皇帝怎麼可能有能力處理所有事情?怎麼可能每天做出幾百個決策?
就連朱元璋自己也受不了,所以他自己弄了個大學士當顧問,幫助他做決策(差不多等同現代的秘書、助理,要幫老闆整理文件等等)
朱元璋這個超級工作狂都扛不住了,更何況其他人?
所以成祖時期更成立了內閣(可以把他當成秘書加強版),幫助做決策
也因此曾經被廢除的宰相職、被收回的決策權又死灰復燃、流回文官
但皇帝是永遠不可能信任文官的,文官哪有太監忠誠?
因此,皇帝最後還是走回老路:越過內閣、尚書,重新將權力放給太監宦官
所以啊,所謂的宦官亂政,最根本原因還是皇帝與文官鬥爭
即便是唐朝那個太監強到可以廢立皇帝的情況也是,最一開始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皇帝要用太監鎮壓文武百官的
對皇帝來講,寧願放給宦官亂搞,也不想給文官集團發揮
前者的情況了不起殺了太監平息眾怒就好;後者沒弄好可能直接造反、篡位啊!
至於為什麼太監不乖一點聽文官集團的話?
搞清楚,太監的主子是皇帝,你一個奴才跟文武百官搞好關係,有何居心?
所以宦官會跟文官唱反調,故意做壞事幾乎是必然的,那是他們自保的方法啊
作者: WINDHEAD ( )   2022-10-18 05:38:00
宋代之前大臣多半只能靠戰亂頻建立軍功得掌大權,平時真的沒那些大臣什麼事情,皇權以外的政治力量是由宗室,外戚,宦官這幾個集團在爭奪分食的。相權跟皇權對立這個命題恐怕是不成立的那些都是皇權延伸, 但並不是為了爭奪相權這個不存在之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