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近代美國和俄羅斯海外殖民地很少

作者: untrammelled   2022-01-23 15:07:32
前文寶貴見解恕刪 以下敬供補充:
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 美國立國的一大特徵是"一出生就是成人"
制度上 作為上 很大一部份來自對於當時歐陸政權現實主義的反思
許多面向 在當時都有有意識的討論 並且受到如上的意識形態的制約
一個很好的例子 可以查找聯邦論裡面的聯邦派人士的主張
會看到非常多有意對於當時歐陸政體與作為的對抗/異議
還有對於羅馬的借譬*
這些是有意識的作法 後來一方面要主張昭昭天命
另一方面仍如以上混合了相當大程度的"道德主義"
這是跟彼時的歐陸國家有意進行並發展出的相當大不同
也就是美國傳統上的外交富有道德色彩的一個非常牢固的底蘊
所以要說為什麼美國不盛行殖民地 用季辛吉在大外交一書裡面的爬梳
其實一個簡單的答案是 那就是美國在以上有意識的指引下的國策
在多數時候 在取得了海外的領地 也常有使之獨立或是盡可能脫手的記錄
這部分其實在大外交(Diplomacy)裡面有很詳細的敘述 可以直接取照
回過頭來講前面*的部分 為什麼重要 因為美國雖然號稱是人人有機會的應許之地
但是在現代以前 公民權的給予是有人種差異的 這邊會有敘事(narrative)的粉飾落差
所謂多民族國家 其實早期毋寧很大部分是"平等於"各種白人族裔
如來自德國; 英國; 法國等等
有色人種那不是同一回事
甚至在非制度面上(de facto)也可能歧視到愛爾蘭人/義大利人這種客觀上的"白人"
事實上對美國來說這也不會是頭痛的問題
因為以美國肇始先賢(Founding Fathers)對於羅馬的狂熱程度與素養
他們是很容易以羅馬的方式為啟發
發展出對於海外領與殖民地的屬民/公民的身分晉升方式的
美國會相較於同期的白人強權來說缺乏海外殖民地
那主要是意識形態上的差異 是一種普遍瀰漫在統治及菁英階層的矮優感
即使要汲取當地利益 他們後來便需要發展更細微(笨拙或精細就很難說了)的方式遂行
至於昭昭天命跟殖民地式的擴張主義的一大實證不同/分野在於
昭昭天命的武力呈現面 一路到太平洋岸 甚至可以在後續的德州 美墨戰爭裡發現端續
呈現的是一種鞏固空間與安全感的需求
但是他到了海外就主要轉而變形成基督青年團的形式
竊以為要了解美國在海外的作為與領地 例如保有夏威夷 放棄菲律賓
其實用羅馬的借譬會比較容易理解一點
美國早期菁英心中的"固定疆界" 用屋大維宣示的不擴張框架 可能比較好逼近理解
作者: kingstongyu ( ?????)   2022-01-24 12:39:00
美國可以自給自足不需殖民地經商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2-01-24 13:35:00
實際上美國長期存在國際貿易只是美國之前的定位剛好相反美國比較像是歐洲特別是英國的原物料和農產品提供地早期美國的農業優勢明顯的多大量的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酒類還有石油等礦產,美國是真正地大物博20世紀初之前,美國跟歐洲相比,在工業技術上並沒有特別優勢但農業上是真正的優勢明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