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伊朗》一個古老的心智帝國。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18-10-02 11:05:53
http://0rz.tw/LM9yh
伊朗,是一個擁有漫長歷史的古國,它屬於西亞近東那塊人類文明發源區之一,在這兒曾
經上演了許多齣悲喜劇,然而,它們面對於現代世界的衝擊,似乎尚未取得自己的位置。
特別是跟美國之間的恩怨糾葛,以及中東的紛擾,它們在世人的形象總是有些扭曲。尤其
是好萊塢,前幾年拍了以古希臘與古波斯之間的戰爭為主題的電影“300”兩部曲,片中
把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薛西斯(Xerxes)大王弄的跟赤身裸體,穿著奇怪的環鏈,彷彿非洲來
的某部落土著(無貶低義,請勿過度解讀)酋長,完全不符合史實,這看在伊朗人民眼中,
當作何感想?(大家閉上眼睛想想要是隔壁韓國拍個高句麗、唐朝之戰,把唐太宗弄成那
樣會發生什麼事)也許是不該對商業片太過認真,但你我都知道這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力跟
扭曲與誤解。
當然,我們也知道這不單只是現在才發生的問題。從古希臘人開始貶低“他者”是“蠻族
”(Barbarian),“東、西之間的文化對立”淵源已久。但事實上波斯人的文明發展程度
,並不在愛琴海列城邦之下;甚至,做為古代第一個世界帝國(如果不算亞述),其整個統
治機構跟手法,在當時都算“獨步全球”,杉山正明在其著作《大漠》中並非過譽。*1
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怎麼能長期被忽略呢?
華文圈關於伊朗/波斯的著作,其實也不算少,例如他們經典的古文學《列王紀》,也有
了漢譯本。之前台灣的光現曾推出本講近代政治的專著,而廣場在推出《波斯人》之後,
又接著引進了本書《伊朗:從瑣羅亞斯德到今天的歷史》,讓有心認識這個國家的讀者,
增添了更多的選擇。
作者麥克‧安斯沃西(Michael Axworthy) 是歷史科系出身,但他曾是英國駐伊朗的外交
官,長期親身觀察,其行文比較少學究的氣息,可以用通俗輕鬆的語調,向讀者介紹伊朗
漫長的歷史。而本書另外一個吸引我之處,在於作者是用論述性,而非敘事性的方式撰寫
,雖然其立場鮮明*2,但史觀正確且具說服力,便不致產生疑慮。例如,他在第五章一開
始便說了個故事:據說,當沙王蘇萊曼在西元一六九四年七月快要離世時,還沒決定後繼
。沙王把重臣們叫來,說道:「你們如果想要過爽日子,就推胡笙;如果想要讓國家強大
,就選阿巴斯。」結果沙王一死,大臣們就推選了胡笙。
作者接著指出,這個故事雖然生動,但並不可靠。並沒有必要完全推翻,畢竟這也是一種
方式簡單了呈現了當時的宮廷的面貌,沙王的不負責任,兩位王子的特性跟廷臣的腐化墮
落。就算它是虛構的,也是人們用一種方式表現出的“史實”。
這段展現出作者的史觀,在史料價值選擇上的見解,相當有教益。
除此之外,作者在書中有三點我想拿出來討論。
第一點是,安斯沃西認為伊朗是個擁有漫長歷史,並在不同階段不斷的融合、團結各色文
化跟民族,最終形成的“心智帝國”。他們的文明埋藏在最深處的靈魂中,不斷的透過接
觸,產生影響,讓所有人都成為其一部分。這感覺就跟號稱五千年文化連續的華夏一樣,
儘管古波斯的政治實體不存在了,但他們的精神跟文化依然保留於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人,
他們吸收了外來的元素,轉變成新的方式存續。那麼,是否可以說伊朗人的連續性,其實
也不亞於華夏文明呢?
第二點,作者對納迪爾‧庫里(Nader Qoli)的評價頗高,他認為此人重整了國家,推行軍
事上的歐化,並藉此加強行政跟財政上的革新,都讓一度停滯的伊朗文明向前邁進了幾步
。可惜他年老後因與兒子反目,痛失繼承人導致性格大變,最終遇刺身死,國家也在沉重
的軍事負擔中被拖垮。安斯沃西認為納狄爾如果能夠有個優秀的兒子,繼續推行他的改革
,更加歐化,也許能更有效的面對殖民者,改寫伊朗近代史的命運,其地位或將跟彼得大
帝相同。但話說回來,波斯這個古老的社會,要進行改革非一、兩代人之間可以輕易完成
。但誰知道呢,如果面對歐洲人時是個擁有較強大國力的伊朗,會不會更有自信的加入“
競逐富強”的變革呢?
第三點,如今美伊關係依然是國際政治上的一個問題點,而作者認為這樣的情況來自於歐
美的“咎由自取”。尤其是美國。十九世紀初期,當時美國還是個很“新”的國度,帝國
主義因子還沒萌芽,在伊朗人心中是跟歐洲老牌列強大不相同,曾被賦予期望。隨著歷史
演進,這逐漸被證明只是個美好的誤會。說到底,美國也只是另外一個帝國主義霸權者。
這個說法並不新穎,關鍵在於,作者認為,伊朗在西亞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跟資源,但歐
美從不曾善待過他們,認真的思考是否給予盟友地位,扶持成為重要的夥伴,而只是如同
棋子般的宰制,利用。特別是美國,有很多次可以改善,甚至成為重要支持者的機會,全
部都被浪費掉了。這些說法多少是有點後見之明,畢竟歐美跟伊朗之間不見得只是單純的
國際政治的問題,做為伊斯蘭是否能夠融入歐美“現代體系”,也是一個大問號。隔壁做
為標準示範的土耳其已經轉向,伊朗又是如何呢?作者批評現在伊朗的當權者,但讚揚其
人民,主張歐美應當將兩者分開對待,但沒有人真正知道伊朗的民心所向。不過,北韓倒
是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也驗證了作者的一個論點:開誠佈公的坐下來談論彼此的利益,
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之道。
不管怎樣,這都是一段很棒的閱讀體驗。譯者出色的完成了他的任務,讓我們得以直接感
受到作者的精彩寫作,例如中間許多波斯詩句,都可以感覺到其用心。只是校稿上還是有
些錯字跟排版的疏失,希望再版時能改進。麥克‧安斯沃西的這本《伊朗》的評價,我把
它跟之前聯經推出,高夏撰寫的《越南》放在同一個位置。
*1:八旗之前出的《世界帝國兩千年》忽略掉亞述就算了,連波斯也沒有談,個人對此書
評價大打折扣。
*2:作者很討厭摩尼教跟奧古斯丁。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8-10-02 16:38:00
伊朗的訪歐團的成就真的不得了
作者: al623al (LogiK120)   2018-10-02 22:02:00
看不懂簽名檔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8-10-02 23:07:00
簽名檔看了快10年,我也看不懂 QQ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18-10-02 23:52:00
代表你太年輕
作者: verdandy (無聊人)   2018-10-03 06:04:00
記得之前是續集還在想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10-03 06:27:00
300 的斯巴達戰士也是一條三角褲一條披風,其實本來就脫離如果單只有色西思大帝赤條條確實很惡搞,但一堆肌肉男,那除了整片甲味濃點,也還好。想想唐太宗性轉穿比基尼,好像是挺瘋狂的題材
作者: fayever (yesman)   2018-10-03 07:39:00
這些寫書與評論歷史的人很奇怪,幹嘛一定要以「歐不歐化」作為轉型的要件?人家想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行嗎?「作為盟友、扶持』,在在都讓人覺得只是要把對方拉成自己人,完全不尊重人家自由發展的意願,噁心至極。
作者: a1234555 (肉寶寶)   2018-10-03 10:02:00
列王紀台灣有翻譯?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18-10-03 10:17:00
目前只有簡體版說到底,歐不歐化還是伊朗人自己說了算。不過評論歷史本來就是自由發揮,別去侵犯人就好了。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8-10-03 10:43:00
看馬丁西克史密斯寫的俄羅斯一千年就會有這種不舒適感,充滿了英國的優越感,滿滿的:如果俄羅斯在XX時間點能作出OO選擇,就有機會能跟英國一樣了,可惜.....。
作者: hedgehogs (刺蝟)   2018-10-03 19:09:00
漢人不也把漢不漢化當作文明分界,半斤八兩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18-10-07 21:19:00
漢人文化確實是東亞一霸啊,但俄羅斯和英國一直沒有那種徹底的體量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