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600年前的高句麗也有女性同聲傳譯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7-11-03 11:45:38
http://china.hani.co.kr/arti/culture/4072.html
【獨家】1600年前的高句麗也有女性同聲傳譯
登錄 : 2017.10.30 13:31
德興裡古墓壁畫中的盤頭女性身份被確認為「通事吏」
圖為德興裡壁畫古墓前廳西面牆壁上所畫的十三太守來朝圖。在並排兩行的太守隊伍中
,下方一行的最前面為高句麗的女性翻譯師(虛線所示),上方一行的最前面為男性翻
譯師。兩人均一身官服、合掌上舉,人物畫旁邊寫有「通事吏」,意為翻譯師。
https://i.imgur.com/Mt328Rg.jpg
盤頭、合掌,一身官服的年輕女性。描繪了曾以這番著裝打扮活躍在1600年前高句麗外
交一線的女性同聲傳譯(譯官)的畫作,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經重新確認,高句麗壁畫中包含了當代女譯官的人物圖。水原女子大學教授鄭丞惠致力
於研究近代以前韓半島王朝的翻譯師,其對1976年發現的平南南浦德興裡5世紀初高句
麗古墓壁畫進行了集中分析,並於近期尋找到了這幅人物圖。鄭丞惠教授10月29日表示
,經確認,墳墓前廳西面牆壁的壁畫描繪了為拜訪墳墓主人幽州刺使——鎮而來的幽州
一帶十三郡太守(郡最高行政長官)隊伍,壁畫角落裡的男女為負責翻譯的官員,這是
古代韓半島外交現場存在女性翻譯師的事實首次得以通過實物證實。
根據鄭丞惠教授向《韓民族日報》公開的壁畫插畫,西面牆壁壁畫上下方各排列有6名
和7名太守,女性翻譯師站在下方一排的最前方,男性翻譯師站在上方一排的最前方,
兩人均雙手合攏上舉。兩名翻譯師人物圖旁用墨水寫著官職名稱「通事吏」。學界分析
認為,該名稱相當於今天的翻譯師,在當時的高句麗時代為下級官職名稱。鄭丞惠教授
解釋稱,「『通事吏』中的『通事』是古代譯官(翻譯師)的統稱,『吏』是古代下級
官員的統稱」。
女性翻譯師頭上有複雜的盤頭,一眼便可以看出為女性。女性翻譯師的盤頭結合了兩種
發飾,一個是為了讓頭髮看起來濃密而額外添加其他髮辮的「加髢」,另一個是中間層
疊扎高的中空髮髻——「高髻」。該翻譯師目前被推定為高句麗女性,但也可能是從外
國流亡而來的遺民。
韓國國內外學界從未有報告稱,在近代以前的歷史資料和文獻記錄中有證實女性翻譯師
存在的事例。古代壁畫中,反映女性官員形象的也十分稀少。鄭丞惠教授認為,「高句
麗壁畫中出現了女性翻譯師的事實,不僅是女性史上的一大奇蹟,對全世界而言也是非
比尋常。不同於新羅、百濟,高句麗出現了女性官員,由此可見女性的地位之高」。
圖為壁畫中被確定為女性翻譯師的姿態。她面容年輕,頭上為加髢的盤頭。
https://i.imgur.com/2QRBczf.jpg
圖為德興裡壁畫古墓前廳西面牆壁上十三郡太守的臨摹圖。在上下兩隊太守隊伍最前方
合掌而立的男女翻譯師的樣貌看上去更為清晰。
https://i.imgur.com/STKDnor.jpg
德興裡壁畫古墓中的56處壁畫上寫有600多個銘文,因此被稱為高句麗墨書記錄的寶庫
。根據該銘文記錄,墓誌銘上的墳墓主人名稱為「幽州刺使 鎮」,製作時間為廣開土
大王在位的408年,該墓是記錄了建墓原委的為數不多的高句麗墓。據瞭解,太守來朝
圖所畫的壁畫內容真實存在,在其他高句麗墳墓中難以見到如此豐富銘文的記錄,因此
韓國、朝鮮和中國學界對文句解釋的討論也更為關注。其中,韓中學界主流觀點認為,
墳墓主人「幽州刺使——鎮」或為管轄當時中國北朝河北省幽州(僅北京附近)的人物
,應該是來自中國的流亡政客;但朝鮮學界分析稱,墳墓主人為高句麗西北疆域的統治
者,雙方分歧嚴重。而對於角落中描繪的男女翻譯師的身份,雙方至今尚未進行過深層
研究。鄭丞惠教授表示,「目前學界尚無準確分析。根據服飾史,男女翻譯師大體上是
侍從和侍女」,「在理清圍繞高句麗時代女性翻譯師的錯綜歷史脈絡上,此次研究可以
說是邁出了第一步」。
鄭丞惠教授將在下個月3日舉行的韓國木蕳學會定期發表會上發表《古代譯人》論考,
介紹對德興裡古墓壁畫中女性翻譯師的研究成果。
文/盧亨碩 記者,插圖/鄭丞惠教授提供
韓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culture_general/816554.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