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125歷史學者 反微調課綱

作者: Thompson (祈)   2014-04-27 17:32:59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推 chataulait:大學歷史教授確實比較有說服力。說真的,雖然王曉波之 03/12 17:54
: → chataulait:流的歷史水準怎麼樣我們心知肚明,但是對一般社會大眾 03/12 17:55
: → chataulait:而言,歷史系研究生vs 哲學系教授,恐怕還是覺得教授 03/12 17:55
: → chataulait:有特殊光環... 另外,一份連署全部不到兩百人但全部是 03/12 17:56
: → chataulait:歷史系教授,和一份連署兩千人中間有一百多名歷史教授 03/12 17:57
: → chataulait:在社會上所造成的號召力還是不同 03/12 17:57
: → chataulait:我比較疑惑的是,這麼多歷史教學研究單位主管出面連署 03/12 17:58
: → chataulait:倒是臺大阿甘沒出現,不知道是不願參加還是? 03/12 17:58
: 修改歷史課綱十人小組:
: 1.王曉波
: 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
199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第二期甲種獎,
〈日據時期的臺灣抗日運動與獨立運動〉
1987.10,〈日據時期「臺灣派」的祖國意識〉
,《中國論壇》,115-134。
1988 ,〈戰後臺獨運動與兩岸關係之前景〉
,《臺灣研究》,2:3-12。
1988.09,〈李友邦與臺灣義勇隊初探〉
,《五月評論》,67-86。
1989.06,〈五四時期文學革命與日據下臺灣新文學運動(上)〉
,《中華雜誌》,42-45。
1989.08,〈五四時期文學革命與日據下臺灣新文學運動(下)〉
,《中華雜誌》,48-54。
1990 ,〈日據時代的臺灣獨立革命與李友邦將軍-兼論臺灣革命青年團與臺灣義勇隊〉
,《臺灣研究集刊第二、三集合刊》,117-132。
1991.04,〈戰後美國對臺政策與海峽兩岸關係之展望〉
,《臺灣史研究會論文集》,3:27-50。
1993.10,〈日據時期的臺灣抗日運動與獨立運動──論李友邦與「臺灣獨立革命黨」〉
,《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36:95-117。
1997.07,〈蔣渭水的思想與實踐─論日據下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內的路線爭議〉
,《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7:1-54。
1987.08,〈日據時期「臺灣派」的祖國意識〉
,中國結與臺灣結研討會。臺北:中國論壇社。
1988.08,〈李友邦與臺灣義勇隊初探〉
,臺灣史學術討論會。廈門:廈門大學。
1989.05,〈五四時期文學革命與日據下臺灣新文學運動
──當前中國民族整合運動的一項思想史資料〉
,五四運動學術討論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0.07,〈戰後美國對臺政策與海峽兩岸關係之展望〉
,海峽兩岸臺灣史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
1990.08,〈日據時代的臺灣獨立革命與李友邦將軍
──兼論臺灣革命青年團與臺灣義勇隊〉
,臺灣研究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1995.07,〈馬關百年與中日關係──一個臺灣史側面的考察〉
,臺灣研究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1997.05,〈蔣渭水的思想與實踐
──論日據下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內的路線爭議〉
,臺灣的文學與歷史學術會議。臺北: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共同科。
2000.12,〈日據下臺灣民族運動的兩條路線──林獻堂與蔣渭水思想比較之研究〉
,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學術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
2006.05,〈南臺灣的抗爭文化—論入祀高雄忠烈祠的林少貓烈士〉
,2006年高雄學術文化研討會。
高雄:輔英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高雄文化研究學會。
2006.09,〈李友邦在抗戰期間的遠識和預見〉
,李友邦先生與國民革命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父紀念館。
2006.09,〈「二二八」前夕的臺灣—戰後臺灣社會經濟之分析〉
,海峽兩岸「二二八事件」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
1988.12,《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2.06,《臺灣史論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7.07,《臺灣抗日五十年》。臺北:正中書局。
2001.09,《臺灣意識的歷史考察》。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 2.董金裕
: 政治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 3.謝大寧
: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文學系教授
: 4.潘朝陽
: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
2010,開漳聖王崇拜的文化地理詮釋,海洋文化學刊,9,pp1-12
2005,日據臺灣的雙層儒學與外來思想之初探:以吳濁流、洪棄生、賴和為中心
,東亞文明研究通訊,6,pp23-42
1998,臺灣關帝信仰的文教內涵:以苗栗區域為例之詮釋,地理研究報告,28,pp13-36
1997,康熙時期臺灣社會文化空間:朱一貴事變為軸的詮釋,地理研究報告,27,pp11-44
1996,臺灣宗教現象地理學研究之回顧,思與言,34,2,pp1-20
1996,大湖地方性的構成-歷史向度的地理詮釋,地理研究報告,25,pp1-42
1986,〈臺灣民俗宗教分佈的意義〉 ,《地理研究報告》,12,pp143-178
2010,開漳聖王與文化地理
,2010年固始與閩臺淵源關係研討會,河南固始錦繡山賓館會議廳,2010/10/25
2008,從先秦儒家到朱子的重農思想論臺灣儒者的農本主義
,東亞朱子學的流衍和轉化學術研討會,金門:金門技術學院
,2008/07/07-2008/07/10
2008,從《易繫辭傳》論儒家在臺灣的空間實踐
,儒學與海峽兩岸文化根基,北京:聯合大學,2008/01/21-2008/01/25
2006,臺灣鄉土作家吳濁流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試煉
,海峽兩岸二二八事件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
,2006/08/21-2006/08/25
2005,從儒家遺民的憂患意識看甲申(1644)和乙未(1895)兩慘變的儒家憂患型回應
,臺灣與遺民儒學:1644與1895,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5/09/08
2005,戰後臺灣儒學研究的幾個側面:問題及其意義
,臺灣儒學文獻,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5/05/28
2005,「同心圓史觀」的史地教科書意識形態探索
,解嚴後臺灣教育中核心價值的變遷,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5/05/21
2004,抗拒與復振:丘逢甲滄海先生在臺灣的儒家實踐
,廣東省紀念丘逢甲誕辰140周年學術研討會,廣州市,2004/12/23-2004/12/24
2004,偽儒與真儒的雙元性:明清臺灣儒家的本質
,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東亞儒學的比較視野(17-20世紀)學術研討會
,臺北:臺灣大學,2004/00/00
2003,日據臺灣的雙層儒學與外來思想:已吳濁流、洪棄生、賴和為中心
,中華文明與域外文化的互動與融合國際學術研討會,布拉格:查理士大學
1999,論孔子的宗教觀並略談台灣民間宗教
-依儒家思想略論清初治臺儒吏陳璸的宗教思想
,孔子學術國際會議,臺北:國家圖書館
《臺灣人通俗宗教的空間與環境詮釋》,廈門大學出版社,廈門,2008/10
《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臺大出版中心,臺北,2008/09
《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互動與融合》(二),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據臺灣的雙層儒學與外來思想:以吳濁流、洪棄生、賴和為例〉,臺北,2006/04
《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戰後臺灣儒家研究的幾個側面:問題及其意義〉,臺北,2005/06
《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地域與發展》,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抗拒與復振的臺灣儒學傳統-由明鄭到乙未〉,臺北,2002/00
《明清臺灣儒學論》,臺灣學生書局,臺北,2001/01
《臺灣儒學與現代生活》,臺灣學生書局,〈從閩學到臺灣傳統文化主體〉,臺北,2000/00
: 5.包宗和
: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 6.吳連賞
: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 7.朱雲鵬
: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 8.黃麗生
: 海洋大學海洋文化所教授
2011,日帝時期韓儒朴殷植的開化意識與陽明學
,臺大《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8,2,pp271-312
2009,海外離散の華人と儒教の變容
,日本關西大學亞洲文化研究中心紀要,第四輯,pp429-446
2008,清代臺灣儒學邊緣位格的構成──以渡臺仕儒的朱子論題為中心
,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集刊,第二輯
2006,近代臺灣客家儒紳海洋意識的轉變:從吳子光到丘逢甲
,海洋文化學刊,2,pp123-174
2005,清代邊區儒學的發展與特質:臺灣書院與內蒙古書院的比較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4,pp97-136
2001,歷史思考與整體史觀的教育啟示:以「中西歷史之匯合」為例
,通識教育季刊,8,3,pp19-47
: 9.陳昭英
: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明鄭時期的臺灣文學的民族性〉,《中外文學》
,22卷4期,頁18-47,1993年9月。(專輯:國家文學專輯)
〈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
,23卷9期,頁6- 43(專輯:「臺灣文學的動向」專輯),1995年2月。
〈追尋「臺灣人」的定義:敬答廖朝陽、張國慶兩位先生〉,《中外文學》
,23 卷11期,頁136-140,1995年4月。
〈發現臺灣真正的殖民史:敬答陳芳明先生〉,《中外文學》
,24卷4期,頁77- 93,1996年9月。
〈臺灣古典詩歌選本的意識形態:敬答許俊雅、施懿琳兩教授〉,《中外文學》
,25卷9期,頁180-186,1997年6月。
〈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道統意織〉,《文史哲學報》
,46期,頁173-197,1997年6月。
〈明鄭時期臺灣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雜誌》
,25期,頁50-67 ,1998年8月。(專輯:哲學.臺灣)
〈連橫的《臺灣通史》與儒家的春秋史學〉,《中國哲學》,22輯,2000年。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in Taiwan:
From the Seven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41, no. 1, Fall 2009
, pp. 10-27. New York: M. E. Sharpe.
〈臺灣儒者論儒學的普世價值︰王敏川與徐復觀〉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06期,頁1-5。
《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正中書局,1998年。
《臺灣與傳統文化》,中山學術基金會出版,1999年。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324頁,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臺灣與傳統文化》(增訂再版),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增訂再版),臺大出版中心,2008年4月。
《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增訂再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9年。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越文版,阮福英譯
〈當代儒學與臺灣本土化運動〉
(「第三次當代儒學研討會」論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收入劉述先主編:《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
(《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夏潮基金會、臺灣史研究會主辦)
,收於《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1997年2月。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家思想〉,
(《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研討會,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
,收入《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1997年。
〈儒學在臺灣的移植與發展:從明鄭至日據時代〉,
(《東亞近現代儒學的回顧》國際研討會,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主辦)。
收入李明輝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1998年)。
〈道東之傳:清代臺灣書院學規中的朱子學〉,
(《朱子學與東亞文明》國際會議,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主辦),
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
〈連橫的《台灣通史》與清代公羊思想〉
(「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國際會議,台灣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辦)
,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
〈清代臺灣鳳山縣的儒學教育〉
(《第五屆高雄文化發展史研討會》,高雄市教育局主辦)
收入陳昭瑛,《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
〈清代臺灣教育碑文中的朱子學〉,
(《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國際會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收入李明輝主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韓國與東南亞篇》論文集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
〈文學的原住民與原住民的文學:從「異己」到「主體」〉,
(《百年來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日報、臺大文學院主辦),
收於孫大川等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
(臺北:印刻出版社,2003年)。
〈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殖民地經驗〉,
(《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會議,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
,收入陳榮照主編,《儒學與世界文明》論文集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八方文化企業公司,2003年)。
〈儒家詩學與日據時代的臺灣:經典詮釋的脈絡〉,
(《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八次研討會,臺灣大學)
,收入李明輝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
(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
〈啟蒙、解放與傳統:論20年代臺灣知識份子的文化省思〉,
(《跨世紀臺灣的文化發展》(臺大七十週年校慶國際會議,臺灣大學主辦。)
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8月增訂再版)。
〈日據時期傳統詩社「櫟社」的歷史轉折:從傳統遺民文學到近代民族運動〉
(發表於臺大中文系學術演講會),收於《臺灣與傳統文化》(增訂再版)
,(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
〈連橫《台灣通史》中的「民族」概念:舊學與新義〉,
(「東アヅア世界と儒教」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關西:關西大學主辦)
,日文版收入吾妻重二主編《東アヅア世界と儒教》(東京:東方書店,2005年)
,中文原版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
〈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
(《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夏潮基金會、臺灣史研究會主辦)
,收於《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
〈當代儒學與臺灣本土化運動〉,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第三次當代儒學研討會,1995年4月。
〈文學的原住民與原住民的文學──從「異己」到「主體」〉
,百年來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日報、臺大文學院主辦,1996年6月。
〈日據時期傳統詩社櫟社的歷史轉折:從傳統遺民文學到近代民族運動〉
,臺大中文系學術演講講稿,1996年12月。
〈儒學在臺灣的移植與發展:從明鄭至日據時代〉
,東亞近現代儒學的回顧國際研討會,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主辦,1996年12月。
〈清代臺灣鳳山縣的儒學教育〉
,第五屆高雄文化發展史研討會,高雄市教育局主辦,1996年12月。
〈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
,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夏潮基金會、臺灣史研究會主辦,1997年2月。
〈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的道統意識〉
,臺灣儒學國際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1997年4月。
〈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殖民地經驗〉
,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研討會,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1997年6月。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家思想〉
,「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研討會,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1997年。
〈啟蒙、解放與傳統:論20年代臺灣知識份子的文化省思〉
,《跨世紀臺灣的文化發展》臺大七十週年校慶國際會議
,臺灣大學主辦,1998年10月。
〈清代臺灣教育碑文中的朱子學〉
,《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國際會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1999年7月。
〈儒家詩學與日據時代的臺灣:經典詮釋的脈絡〉
,《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八次研討會
,臺灣大學「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主辦,2000年3月。
〈道東之傳:清代臺灣書院學規中的朱子學〉
,《朱子學與東亞文明》國際會議,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主辦,2000年11月。
〈連橫的《台灣通史》與清代公羊思想〉
,臺灣大學總圖書館,《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國際會議
,台灣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連橫《台灣通史》中的「民族」概念:舊學與新義〉
,臺灣大學中文系學術演講論文,2003年10月。
: 10.李功勤
: 世新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博士
抗爭與同化:談日本殖民影響,割讓與回歸(北京台海出版社)97年8月 。
二二八的轉型正義:張七郎事件探討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第一期,98年7月。
從參拜靖國神社風波,談臺灣在後殖民時代的主體性迷思
,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科院),98年8月20-25日。
艱困與榮光-臺灣政治發展史論,幼獅文化公司, 98年10月。
百年大業:中華民國發展史,幼獅文化公司,99年3月 。
蔣經國主政時期的政治精英(1972-1988年)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100年7月。
百年大業:中華民國發展史(新版),幼獅文化公司,100年11月。
: 裡面就只有一位王曉波是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但他現在跑去世新大學當兼任教授了
: 其他的,若王曉波不算的話是中文系的佔三位,若是算上中文系專業的還要加第十位
: 研究儒家相關的還要加上第四位,研究中國史相關的還要算上第八位
: 變成說和中文系與中國哲學與古中國歷史相關專業在這份名單裡佔了七人
: 剩下其他的學者和歷史專業不相干
作者: saintlin (saintlin)   2014-04-27 18:41:00
確實 研究中國儒家哲學的還是佔大多數 雖然跟台灣有關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4-04-27 18:43:00
X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27 19:59:00
不過王曉波也挺奇怪 中文系的教授為何都是發表歷史相關論文?之前是哲學系教授就更奇怪了 研究方向跟本系無關難道不會被質疑?
作者: chataulait (牛奶貓)   2014-04-27 21:16:00
我倒覺得值得玩味之處是發表的平台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4-04-27 22:57:00
發表平台不正當還是不合格的~這不是以人廢言 是以平台廢人
作者: Rucca (Herr Chaconne ?)   2014-04-27 23:08:00
著作的話只能看內容了。不過這些人是文史哲不分家嗎= =?...這樣專業度令人覺得......?不過說真的,某台灣史學者的新書都能把清領去中國化了缺乏書評的台灣,很多東西的專業都值得堪慮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4-04-27 23:19:00
還是應該多玩味平台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4-04-27 23:21:00
講究不要學科本位主義,要多元發展,要文史哲統合結果換個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就把以前主張的都丟掉歷史系也一堆研究中國文學,是否應該自殺?日本不少史學家還是讀法的,這要不要切腹?平台就更好笑,難道平台能決定立場wwwwwwwwwwwwwwwwwwww這也很難講啊,例如有一些"大家"認為沒有問題的學者在戒嚴時代也是用黨國機構來發論文,像那個正中書局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27 23:57:00
要多元發展ok啊 我不知道所列出的著作是一部分還是全部如果是全部的話 那也沒有"多元發展"啊 完全沒有哲學中文類的論文 完全是做根本系無關的事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4-04-28 11:26:00
最好笑的是原PO有心把跟台灣史較沒有關係的濾掉,結果既然有人也能挑這方面的毛病,以王曉波為例,我在台大網頁上:http://ppt.cc/zR1v中國傳統哲學的paper占一半又更多,這只有證明兩情況:1.台大哲學是腦殘,請了一個實際上比較會搞歷史的教授2.要不就是某些人很會跳題,跟他講多元他扯本科,跟他講本科她扯多元,不管怎樣講都能通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4-04-28 18:11:00
總之已經是被廢之人 又何必再爭是以言廢人還是以平台廢人以工作廢人還是以出生地廢人 總而言之就只是一個廢人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28 20:40:00
扯甚麼多元本科 那都是haze你自己在扯 我只是在問問題而已既然哲學類的論文很多 那很好啊 表示真的很多元我對王曉波這個人沒甚麼意見 不必在那邊腦補把我給扯進去
作者: kinichiro (勇士當為義鬥爭)   2014-04-28 23:15:00
歷史本系絕對可以找到一堆大中國思想者結果馬政府只能找到王曉波這種人來搞課綱 為何?如果說書寫的多就能改課綱,怎不找黃文雄來改?
作者: versace (smoking frog)   2014-04-30 15:09:00
像黃麗生這種相關度很小的就不多說了,至於王曉波、李功勤的所謂臺灣史研究,寫得洋洋灑灑是要騙哪個外行人?XD
作者: shyuwu (El Cid)   2014-04-30 20:14:00
王曉波為了增強其課綱委員資格的正當性,曾分送他台史相關著作清單給其餘課綱委員…曉波,是你?
作者: decorum (Festina Lente)   2014-05-01 12:12:00
這著作清單拿來和連署反對的學者比 真會笑死人氣死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