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處

作者: silense (寧靜的韌性)   2022-04-25 22:51:29
心安之處,就是家。
關係建立於互動。
關係的核心是誠信與坦然。
關係互動的目標:相信對方會考量自己。
知道對方的未來裡有自己。
坦然includes 言行&禮貌
推己及人
愛需要言行來具現化表現思想
—————————————
之一、安全感
關鍵是外顯互動背後的詮釋。
詮釋對方是善意、還是惡意。
是利他,還是自私。
相信你是利他人格,
相信你信守約定,
相信你沒有打破默契協定,
會構成安全感,
這個人就可以成為你的穩定資料。
理解、珍視、支持。
承諾是進入對方生命的門票,
有一些承諾不用明言,
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的默契。
相反的,
背叛就是被信任的人奪去安全感。
當我沒有為我的得到付出,
我就會因此而感到自我感覺很差。
———————————
之二、連結感
連結成本:金錢與時間。
連結品質:滿足需求的能力。
來自於對方是否實踐核心價值。
我們自然可以給予尊重。
我尊重的人
都是我覺得他明明知道很難
仍然為了道德感如此堅持的人
我尊重的是
KEN
梁老師
簡老師
承逸
小斌
你為了你的信念付出了哪些努力?
你的信念不只是口號,
你需要為此付出代價,使之具現化
我敬重的這些人
我看見了他為此付出的時間、汗水與代價
我敬重這些人,
因為這些人付出了一些代價;
同理,
如果想要得到自己的敬重,
我也需要為我所珍視的價值觀付出代價。
我最重視的,是流動平衡。
—————————
之三、關鍵基本需求
道。
接納
欣賞
需要
尊重
價值感
安全感
需求即正確,而非主流才是正確。
與人合得來,意味著可以滿足彼此的需求。
滿足對方需求,
不一定要犧牲個人核心需求,
也不要限制個人發展。
需求沒有問題,
而是看待他們的方式錯了。
彼此的需求都被滿足,
否則單方面的快樂不會長久。
——————————
之四、建立關係
1.找出需求
2.滿足需求
‧認知:教對方知識。
‧情意:給予對方正向肯定,給予價值與尊嚴。
‧技能:給對方能力。
滿足需求並非零和遊戲,
可以透過協商,達成共產經濟利益最大化。
關係改變
關係不來自於定義或名字
來自於連結感
連結消失時
批評、責怪或執著都於事無補。
—————————————
之五、溝通
溝通:柔軟的溝通請求。
負向溝通:
羞愧-逃避溝通、隱藏溝通資訊。
所以我們會做很多事情去防堵他。
蔑視-剝奪權力&剝奪自我價值感,羞辱
憤怒-傷害溝通
完整的溝通
觀察
想法
感受
需求/訴求
1.我看到了什麼
2.我的主觀詮釋
3.我的心情
4.我希望對方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個劇本
用而且,不是對現況的不滿,而是錦上添花
每次一個議題
30分鐘內解決
(超過30分鐘,會衍生 更多的其他問題)
專心的態度
提出需求的方式?
1.對提出要求有共識。
2.對該如何回應,也有共識。
忽視或輕蔑他們所看重的事物,
就是不尊重對方。
——————————————
之六、詮釋
單方面詮釋
是不尊重對方的真實性
亦是一種壓抑與貶低,跟精神虐待沒什麼兩樣
強加故事
已達成控制目的
詮釋承襲自
個人經驗
社會文化
來自社會系統的pts
社會「主流」故事
大家「都這樣」
這樣才是「正常」
強加的真實性
使找不出真相
越不了解自己
我什麼都「沒關係」
就會越來越難以滿足
尊重對方的自我詮釋
想法
感受
情緒
需求
————————————
之七、權力
權力
執行力
影響力
自主權
自我評價
事實的詮釋權:主導談話內容
佔據情緒空間
1.壓制-負向溝通
2.關懷-提昇能力&價值感
表達愛&感謝
互助
影響權力的變項 e.g.
工作職稱 老闆、上位者
性別 男性
經濟能力 有錢人
膚色 白人文化強權
知識含量 專家/學歷
年紀/經驗 老人/文化壓制
擁有決定權者 消費者/投票者
性格討喜 活潑外向者/外向霸權
場地支配人員 場控
身障者 健康的人
多數暴力 異性戀
Who is the boss?
多數人重視其
想法
需求
感覺
相對而言
有較高的能力去滿足對方的需求者
即為權力者
甲方權力太大時
乙方為平衡不安感
只能以不滿足甲方的要求作為牽制
這是兩敗俱傷的奧步
男女關係容易在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之下
發展成話語權不均的權力傾斜關係
在關係中
處於上游還是下端?
能夠決定給予對方權力
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
*特殊權力:「社會權力」
來自於社會指派的角色
宗教信仰
意識形態
種族偏見
性別偏見
權力需要加總
才能各個變項加總,才能得出結論
特權階級:
維穩鞏固階級權力
——————————————
之八、關係的敵人
外顯事實-Sth
想法偏見-正向權勢VS惡意解讀
缺乏自我價值感:
將自我價值寄託於外在事物
激進情緒-不安、自我懷疑、羞恥
解決負面情緒的錯誤策略
當我覺得我很弱小時
當我覺得我很被動時
為了使我自己感受好一點
我打壓你,讓你變得比我渺小、動盪
比較
奪走對方的權力
威脅對方的安全感
1.我很棒(自我膨脹)
2.你很爛(羞辱)
影響:
控制對方心理,使質疑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
之九、關係病菌:第三者
建立關係的場域
物質:財務狀況、失業
能量:身心健康
時間:成癮
空間:擁擠、干擾、自主性
關係生態系
———————————————
之十一、虐待關係的模式
蜜月期
緊繃期
暴力
蜜月期-重獲信任
—————————————
之十二、關係光譜
https://i.imgur.com/Jaq20i3.jpg
——————————————
之十三、界線
質疑
情緒
事實
物品
命令
詮釋
每個人標準不同
—————————————
之十四、角色基本功能
自轉
支付帳單
—————————————
之十四、常見角色扮演
高道德感-過度操勞
照顧者
親職化子女
低道德感-不負責任
仰賴照顧者承擔行為後果
使家庭角色能夠繼續失衡
代罪羔羊-家庭主要問題的衍生物
使忽略真正更大的核心問題
辨識角色的意義:找出我從原生家庭帶出來的
自動駕駛模式
彼此的歧異沒有處理的話
那各自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僵化
自我檢視
我的語調
我表達的事情
我隱藏的資訊
我給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十五、個人人格整合
1.脆弱人格
2.防禦人格
正面意圖
只是用錯方法
覺察其
1.目的
2.手段原因
有助於接納次人格
次人格是被嚇壞的小孩
他大吼大叫,就是要防止自己受傷
療癒次人格的場域,
就在人際關係中。
如果那不喜歡正在跳的舞,
系統是有問題的,
那就必須改變自己的舞步——
改變扮演的角色和遵循的規則。
———————————————
十六、關係改變
1.跟著你改變
2.把你拉回來
3.離開關係
———————————
By the way
親職權力反轉
————————————
十七、改變系統
取決於系統規模
彼此有多少權力
—————————————
十八、依附關係&處理衝突問題的模式
處理方式:回應的方式是關鍵。
0.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先處理人,再處理事情。
不要在情緒當下處理問題。
1.找出事實。
理解的深度不同,事實就不同。
知識會影響個人的世界觀。
2.找出有問題的敘事。
2.找出需求、找出對這段關係的期待。
毀滅性信念
觸法深層恐懼
創造扭曲的自我故事:把對方標註成「壞人」
觸發強烈的情緒反應
進而發展防禦行為&防禦策略
對方在我不了解的領域
也非常自律
需要有一定的能力維持自轉
接下來可以挑戰兩人合轉
——————————————
十九、問題的定義
差異不等於問題。
只要一方覺得有問題,
關係就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
二十、意識形態
自我認同
太強化自己的標籤
會限制自己其他面向的發展
————————————
二十一、情緒處理
情緒的引爆要素
1.情緒過敏:按鈕
2.挑釁:感受到威脅
3.壓力環境:睡眠、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危機
情緒保養
分離、相聚時刻
擁抱&善意
留意自我對話,
重新建構內在對話,
帶來能量而不是羞愧,
進而提升自我價值感。
情緒之前
留意情緒過敏原
解決小問題,就沒有大問題。
情緒當下
1.標註情緒
2.安撫情緒
情緒:不穩定,想退回安全地帶。
——————————————
二十二、關係修復
是一種信任感的修復
1.我理解我做錯了什麼
2.我為此感到抱歉
3.我會擔起責任
4.我會盡力不要讓這樣的事情在未來發生
5.我願意做一些事情彌補你的感受
流動平衡
想要好的伴侶、朋友與夥伴
得先要有一個好的自己。
——————————
二十三、關係是一種互動式歷程
變才是不變的真理。
人害怕改變,
是因為擔心被旁人看成弱者,
彷彿缺乏個人的想法與意願,
缺乏個體性,被物化。
不要害怕改變,
不要害怕失去自我,
我們本就值得為對方變得更好。
新的生活方式比較辛苦,
目前的方式比較輕鬆。
改變是得到的代價。
足夠安心,才能夠改變。
我們要做的,
不是改變與否,
而是如何面對改變,
因為願意接納改變,才能接納人生。
進入一段關係,
是練習從個人主義的「我」思維,
轉變成社會性的「我們」去思考與行動。
————————————————
二十四、修不好的關係
對方該在關係中努力的,我不應該幫他努力。
如果只有單方面的努力,不如結束關係。
———————————
無論如何我們有保護對方的義務。
永遠不要傷害善良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