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9交大應藝所丙組(未來科技組)考試心得

作者: efane860925 (EfanE帆)   2020-05-20 00:55:41
好朋友沒帳號,幫他代po
〈 前言 / 考生背景 〉
國立中興大學資工系的學生,在大學的一二年級間偶然接觸到設計,透過參與組織、
活動籌備,累積了一些實務經驗,大三那年覺得比起繼續考取資工所,應該給自己一個機
會,嘗試跨到視覺傳達的領域,因此開始接觸平面設計相關的校系探索,在板上也得到許
多心得建議,獲益良多,所以綜合考量與規劃後,決定考取設計相關研究所。因為是在大
三升大四的暑假前立下決定的,認為在準備的時程與方向上,時間不充裕,也沒有時間拿
來摸索與琢磨,所以決定加入補習班,主要希望能透過補習班協助進度上的督促與方向上
的修正,因此在本篇心得中也會提到補習班在各階段上扮演的腳色與輔助。
※考試入學前亦有報過推甄,心得詳見此篇→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89906532.A.235.html
〈 報考校系及成績 〉(考試入學)
#國立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班丙組
初試:審查 86.00 / 互動科技概論 88.00 / 英文 55.00
複試:口試 90.67
總分 860.02 正取
〈 時程安排 〉
七月 → 作品集、研究計畫
八月 → 作品集、研究計畫
九月 → 推薦函、個人簡介、讀書計畫
十月 → 推甄報名、送印
十一月 → 推甄面試
十二月 → 考試報名、審查資料準備
一月 → 筆試準備
二月 → 考試筆試
三月 → 考試面試
〈 初試 審查資料 〉15%
基本上考試的審查資料要求和推甄差不多,不管在項目、內容上都可以沿用,但最好
要有些調整。不過製作心法大致上相同,可以參考此篇→ (下列內容和此篇相同)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89906532.A.235.html
#作品集
作品集堪稱是整份審查資料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除了一定要花上最多心力之外,
整份作品集的導向也極為重要。作品集分為兩個部分:作品本身、作品集包裝,首先作品
本身最好平常就要累積,不管什麼類型的也好,作品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訓練技法,也訓練
創作者本身的論述能力,這些最後都會反映到作品本身。如果準備時間很趕就要多使用其
他軟體的輔助,讓自己可以快速創作,因為不只質要好、量也要多。(本人除了平常有創
作以外,為了要符合我跨領域的背景,在這裡補習班指導了相關的創作)。另外在作品集
包裝的部分,就如同評審老師對你的第一印象,所以最好要去思考能不能將你的個人形象
融入作品集包裝中,各主題也不要用技法分類,而要嘗試用耳目一新的概念/主題去分類
。總結來說,作品要能有與眾不同的創作、作品集要有明顯的風格展現。
(補習班在此部分除了技法的教學以外,也提供建議,最重要的還是時程上的督促,
不然作品集真的沒有完成的一天)
#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是審查資料第二重要的部分,因為評審會透過這去了解研究方向,面試時也
會被問到。可以從過往的論文(由「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挑出自己有興
趣的主題,然後大致擬定出沒人做過、自己有想法的題目。網路上都有許多研究計畫的架
構參考,大致上的重點不外乎摘要、動機、目標、文獻分析、相關研究、研究方法、預期
成果等等,老師們主要是要看你的歸納、論述的能力,以及你對於要研究的領域了解多少
,包含專有名詞的定義、範例等等的在這部分如果都能準備充足,對面試也會有相當大的
幫助。在撰寫的時候可以廣泛參考他人敘述的方式、如何進行研究,就可以慢慢找出寫論
文的感覺,所以研究計畫是個看似繁複,但實際上卻不難執行的一環。
(補習班在前期可以修正題目的選定,但在中後期的內容上仍需靠個人)
#推薦函
推薦函通常要求2封,但保險起見我找了三位教授協助。如考生背景所說,本人並非
本科系考生,所以找了對自己有好的印象、專題研究、修課成績不錯的教授,希望能夠透
過課堂的參與、專題研究過程中的評價來佐證自己的個人特質。另外也可以跟教授溝通希
望能夠著重的優勢,例如設計本科的能力雖還在培養,但也希望能在研究所期間結合原本
所學之類的,想辦法讓自己有不同於別人之處。總結來說,邀請他人寫推薦信,除了必須
如實告訴對方目標之外,也應該事前擬定好對自己較有優勢的撰寫方向。
#個人簡介
有些學校會要求自傳,有些不會,但本人是無論如何都會附上自己的簡介,除了必備
的興趣、專長、經歷等等,簡要的自我介紹、能力分析、個人特質、能夠佐證的事實證明
都是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
#讀書計畫
我將讀書計畫分為以下部分:就讀研究所之動機、過往經驗如何結合、學習計畫、修
課計畫。就讀動機是最為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落入和他人大同小異的窘境,所以比較好
的方式應該是回頭想想自己真正的動機為何、有沒有想完成什麼事情、什麼樣的人生歷程
促使自己報考等等的問題。
#印刷
印刷期最好抓截止前的兩周到三周,因為在這之前資料可能就準備得很匆忙了,要預
留時間給檔案校正、印刷嘗試,有可能一次沒印好、沒印到要的效果,最好事先要跟印刷
廠確認印刷時間、印刷條件等等。好的印刷廠能帶你的作品集上天堂。
〈 初試 筆試 〉25%
#考前準備
主要分為三個方向準備:考古題演練、相關書籍閱讀、名詞與相關知識彙整
(1) 考古題演練
→ 應藝所丙組在過往並沒有考古題可以參考,但從其他兩組(工業設計、藝術跨域)
的歷屆試題依然可以一窺出題的脈絡,在考前準備時我練習了100、101、106、107、108
視覺傳達組的試題,基本上每一題都沒有完全標準的答案,但比較重要的是要根據題目要
求,寫出自己的想法。通常會需要寫出個人見解以及例子,所以不僅要多訓練對於藝術或
相關概念、趨勢的批判思考,也需要多多累積相關經驗或是看過的作品,才會比較容易言
之有物。
(2) 相關書籍閱讀
→ 當初看到簡章上要考「互動科技概論」,其實有點傻住,因為市面上似乎不全然
有一模一樣的書名,所以退而求其次去閱讀跟互動展演、互動設計、未來技術、人工智慧
等等可以融合科技技術與藝術的教學書籍。
(補習班還推薦可以閱讀《數位藝術概論》)
(3) 名詞與相關知識彙整
→ 這部分當初是我自己想到可以進行的筆記,主要就是從歷屆試題、系所簡介、時
事、科技趨勢等等主題,去擷取出曾出現過的名詞、概念,首先可以先記錄名詞解釋,當
然最好是自己消化過後整理出來的重點,心有餘力的話可以再寫下自己的看法或是看過的
例子。總而言之,考題考的都非常廣泛,而且每年都不大一樣,但還是可以從現有的資料
抓出一些關鍵字,然後再以此為起點去發展自己的一套論述。
#109年考題方向
(1) 互動科技概論
→ 闡述AI介入協同群體組織的想像與看法、AR/VR/MR、互動設計與沉浸感、心流理
論與互動設計。
(2) 英文
→ 英文考科是共同科目,個人認為題目並不會算太難(本人多益成績約為750分),只
是閱讀很多但時間很少,所以要把握時間做答。
〈 複試 口試 〉60%
面試基本上分為兩個部分:個人報告、Q&A時間,只差在時間分配的不同。個人報告
通常由三個主題構成:自我介紹、作品介紹、研究計畫,能夠由自己發揮與控制的部分要
盡量盡量講的熟練、精準。補習班協助了面試的模擬,聽了同學的練習會更知道自己該改
進或學習的地方,另外更重要的是面對提問的臨場反應。
#交大應藝(6分鐘自我評述、學習計畫及作品介紹 + 6分鐘Q&A)
口事前準備了幾項資料:系所論文方向、系所介紹(針對每一個提到的名詞去查詢解
釋)、作品集相關概念說明與名詞解釋、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預想的答覆,當然還有最重
要的自我介紹、作品介紹、研究與學習計畫。交大應藝的面試是可以放簡報的,也可以帶
作品實品或介紹進去,所以建議可以都準備增加豐富性,尤其如果有掌握好簡報的節奏,
可以讓老師們把注意力更集中在你身上。
在這裡提一下Q&A被問到的問題:你對設計的興趣主要是以字體學為重心嗎?、在整
個設計的天地你還了解什麼?、有正式接受過字體學的課程?請問你對漢字跟科技的結合
的想法是什麼?、你的興趣都是比較注重在平面,那你未來也是往這個方向發展嗎?、研
究所你自己期許在碩士這個階段,你覺得跟大學四年,你希望獲得的成長?這個階段你會
有什麼想像?應該要是什麼樣的人生階段性目標?
其實可以發現被問到的問題,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前6分鐘你所介紹到的,老師們從你
所說的內容就可以挖出很多想問的問題,所以建議對於自己準備的內容一定要熟練,而且
最好可以多多發想有沒有相關的問題或想法,這樣的話面試也比較不會被問倒。從推甄和
考試入學的面試裡我也學到很重要的一點,在回答問題時,真的務必要先在腦中思考過,
而且不管再怎麼困難的問題,也都要盡量以個人經驗講出一點東西,不然僵在哪邊真的是
會很尷尬的喔!
〈 結語 〉
推甄時考取交大失利後,反而不斷去思考交大應藝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另外也因此
以更全面的觀點,思考究竟這個系所要招收的是怎麼樣的學生。所以比起推甄時的亂槍打
鳥,考試的階段更全心全力在分析交大應藝的研究方向,審查資料也做了不少調整,刪去
許多可能不會加分的部分,並且盡可能讓個人特色在顯著一點,包含過去經歷、學習成就
、未來規劃等等的,這些幾乎都是為應藝所量身打造。也因為有推甄的經驗,讓我準備起
來格外的上手,所以即使考試入學僅有2個名額,也仍繼續保持著希望。總而言之,對於
能夠順利錄取,個人認為最大的功勞來自於推甄時期的努力,所以即使推甄沒上也別輕易
放棄,就這屆的情況來看,雖然名額很少,但考取的人也不多,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很有機
會的。另外,交大應藝所標榜的便是跨領域能力的結合,因此建議在準備時可以朝著這個
方向前進,不管在哪個方面最好都要能夠展現自己是不是擁有這個能耐。
祝福看到這裡的你順利考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