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9統研推甄+考試 心得分享

作者: Oo1ongCha (小烏龍茶)   2020-03-08 17:40:48
代PO
【背景】
大家好,我是115數學系畢業生,畢業系排6X%,畢業前報考了統研所考得很不理想,全
部落榜,決定重考一年,希望這篇能給猶豫要不要重考的考生一些鼓勵和想法。我大概是
六月底去完畢旅,七月開始準備,考前不斷看了許多過去學長姊的心得文,也從中得到一
些想法,在此回饋給考統研所的考生們。
【報考學校和成績】
108年:
考試:
清大統研所(落榜) 基礎數學 44 機率論 53 統計學 66 合計 163 (最低備取:
217)
交大統研所(落榜) 基礎數學 80 機率論 29 統計學 50 合計 159 (口試標準:約
200)
政大統研所(落榜) 基礎數學 61 數理統計 62 統計方法 33 英文 42 合計 198 (最
低正/備取:254/228)
中央統研所(落榜) 基礎數學 50 數理統計 57 合計 107 (最低備取:115)
109年:
甄試:
清大統研所(備取5) 書面審查 88 初試: 微積分 72 統計學 32.5 (兩科平均
44.75方可進複試) 複試: 口試 75 (最低備取:口試 67 )
中央統研所(備取10) 書面審查 83 (100%) 面試 81 (200%) 加權總分:245 (最低備
取:224)
考試:
清大統研所(正取) 基礎數學 60 機率論 65 統計學 94 合計 219 (最低備取:一
般生187 在職生186)
清大計財乙組(正取) 微積分 64 統計學 100 合計 164 (最低備取:125)
交大統研所(直接錄取) 基礎數學 80 機率論 100 統計學 100 合計 280
政大統研所(正取2) 基礎數學 96 數理統計 90 統計方法 65 英文 52 合計 303 (
最低正/備取:260.5/242)
中央統研所(正取1) 基礎數學 86 數理統計 100 合計 186 (最低備取:112)
【參考用書】
基礎數學:
微積分講義10本(歐大亮)
微積分學習要訣(劉明昌)
微積分歷屆試題詳解108~104(劉明昌)
基礎數學歷屆考題(交通大學)
線性代數及其應用(黃子嘉)
機率數統:
機率論重點整理(郭明慶)
數理統計重點整理(郭明慶)
名校專攻統計學 歷屆考題104~102(郭明慶)
統計學歷屆試題詳解102~97(郭明慶)
機率數統分類題庫98~96(郭明慶)
商統:
商統講義(郭明慶)
統計題庫(郭明慶)
統計學700題(張翔)
【準備過程】
第一年準備心得:
我是從大三下才開始準備的,那時候聽了很多學長姊的建議,就報了全科的 TKB,暑假
就是每天聽個300分鐘,但也可能是自己時間沒安排好,沒有紮紮實實的複習完當天上課
甚至當周的進度,一拖再拖,線代這科甚至到考前連 Eigenvalues 那章節都還沒補到就
放棄不聽了,導致自己基礎沒有打得很好,很多觀念和基本的題型都沒有很孰悉,更別說
是艱深一點的題目,所以在快到考試的時期,自己雖然每天還是會認真的來唸書,但是效
果卻沒有很好,考完試也不是很理想,結果就是全部落榜。
所以我認為暑假這段期間是相當重要的,要找到自己的讀書習慣,也要自己安排好念書
的時間。
第二年準備心得:
7月中-9月中:
我再重考的這一年,因為線代這科去年幾乎是完全沒聽完,還有認為自己機率數統的基
礎太差,就決定再報黃子嘉老師的線代和郭明慶老師的機率數統面授,暑假的機率數統因
為已經在去年先上過一次了,雖然東西大概都忘得差不多,但準備起來還是相對輕鬆。在
上機率數統的課時,我覺得就是認真上課就好,最好可以自己抄抄筆記,這個好處是,老
師可能在解題時,自己可以先算一遍,如果想不出來或老師有更好的解法,再馬上抄下來
回去思考,我自己是上了幾個禮拜後,有些題目可以漸漸做到跟老師同步解題,這樣真的
會進步很多。
然後我下課後會把當天教的當天複習完,盡量不拖到隔天,在周末時會把藍皮書裡這禮拜
教的範圍的題目寫過一遍,這樣也可以當作每周小考的準備。
暑假這段期間我就主要著重機率數統,微積分就是唸劉明昌老師的微積分學習要訣,一
個禮拜規定自己至少唸完一章包括題目,商統部分也是只有寫張翔老師的700題,也是一
個禮拜一到兩章。線代的話,自己還是沒有規劃很好,暑假大概只補完上冊的課程範圍而
已。
再補充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模擬考,今年大概8/17舉辦了第一次的模擬考,我準備的方法
就是把要考的範圍的筆記讀過一遍,也很感謝之前有學長給了我題庫班的書,
我也會在要考模擬考前,把會考到的地方寫過一遍。
9月中-11月初:
這段期間大概是正課結束到題庫班開課前的時候,為了要準備9/22的模擬考和中央、清
大的推甄,我也是把正課的筆記都再唸過一遍,也把藍皮書兩本題目再寫過一遍,因為暑
假時有算認真寫過,所以準備得蠻快的,我也會多準備一本筆記本,把自己錯過或不清楚
的題目,甚至是重要的觀念記載裡面,方便自己複習。
因為這段期間要面試清大、中央,我也很認真地把每個名詞、定理內容證明全部再記熟
,最好是可以用自己的話把他們解釋清楚,或是可以做到在紙上憑空把所有的東西都寫出
來,我覺得在這樣的訓練後,剩下的就是努力寫題目即可。
這時間大概微積分也準備差不多,雖然線代進度還是很慘,我還是有先開始寫基數的考
古題,直接從交大基數那本最後面開始往前寫,
不管甚麼學校都寫,只要遇到要報考的學校或是線代還沒上到的,就先跳過等之後再回來
寫。
11月初~1月初:
這段期間大概是題庫班開課到結束的時候,我只有報郭明慶老師的機率數統和商統題庫
,給自己的進度就是要比老師還快,然後也會準備一個筆記本,上課時就老師在台上解題
,自己也在台下演練一遍,遇到不會的再參考老師的解法並抄下來,這樣加上暑假寫的,
這本題庫就大概寫過了三遍,對題目的把握度也提升了不少。我也從這時期開始寫考古題
,把102-104那本裡沒有要報考的照著年份順著寫,大概兩三天一份。然後最後一次複習
暑假上課的筆記並再把藍皮書兩本寫過一輪,藍皮書大概寫過三四輪後,應該裡面九成的
題目都非常熟悉,應該可以練到看到題目就知道要怎麼解題。
基數的部分,這時候也是繼續寫交大基數,然後在十二月中才把線代補完,但因為怕自
己線代準備的不夠,我也有把課本裡和課堂中所教的統整到考前翻的筆記本裡,把比較常
考的定理和證明都記下來,因為我不想要考試的時候連基本可以拿分的題目都寫錯。
1月初~考前:
這時離考試大概剩三十幾天,因為所有課程都結束,每天就是瘋狂寫考古題,只有寫報
考的學校還有多寫一間成大,從97寫到108,題目很多,每天都要寫,有時候一天要兩份
才來得及,所以我覺得這段期間是最累也是最焦慮的,要不斷的去吸收和整理寫過的題目
,一樣我也會把錯過的題目整理到筆記本中,提升效率,方便自己可以很快複習。也因為
自己剛開始進度衝蠻快的,連一些沒有解答也會寫寫看再和學弟對答案且討論。結果參加
1/16最後一次的模擬考考得不理想,又讓我更加的焦慮和挫折。
這段期間我有準備幾張空白的紙,讓自己憑空把機率數統的每一章節教到的內容試著寫
出來,再去檢視自己還有哪一方面不足。過年的時候,因為深怕自己考試會敗在線代這方
面,
把黃子嘉老師那本分類題庫裡出現的統研題目寫過一遍,讓自己安心許多。
【考試過程】
甄試:
清大:
我是報考乙組的,今年的統計學考得蠻難的,考了是非和填充,建議可以考前把清大的
一些考古題做一做抓個感覺,不然看到考卷應該會滿茫的,像今年就有考到清大考古題的
題目。
今年微積分就滿簡單,但也是考得算廣,幾乎每個章節的基本題都要會寫,甚至還有考到
傅立葉級數,所以也是建議做做考古題。
講一下面試好了,首先自我介紹很重要,不要講到自己不熟的東西,我進去第一
間就被教授一直抓著我不熟的點狂問,導致我心態有點崩塌,後面都答得不是很好最後還
有問我最熟悉的定理,我回答CLT並把定理寫下來,結果教授一直要我寫出他的數學式子
,我也聽不太懂就一直在台上亂寫,最後時間差不多就被趕出去了。
第二間進去我就修改了我的自我介紹,說一下大學修了什麼關於統計的課,然後
教授也是要我講一個最熟悉的定理,我一開始說 Basu 定理,結果教授們說早上太多人講
了,要我換一個,我就回答 CLT,同樣也是把定理寫下來,之後其中就有一個教授問:如
果分配只有id的話,會不會服從 CLT ? 我回答不會,教授就回說也會服從,這之後碩班
的課程會學到,然後就要我證明 CLT,結果我證到一半卡住太久,教授就說可以了,然後
把我請了出去。所以筆試還是要考高一點,聽說當天有筆試很高的,進去一下馬上就出來
了。所以很推薦在校成績不高的人報名試試清大,因為他們感覺不太看個,除非非常出色
可以直接錄取,所以推甄把筆試成績衝高就好。
中央:
當天去才會知道自己的面試順序,結果我是早上第一個,輪到我的前 10 分鐘先叫我看
題目,也會給你計算紙計算,但不給我帶進去面試教室。進去後,基數兩題,統計兩題,
要你各挑一題回答。一進去後,教授突然要我自我介紹,但這個我沒有準備到,就選擇先
講題目,我先挑一題數統的,題目要你求 Poission 的 Mle 還有一兩個小題,都滿簡單
的,之後我再挑一題微積分,題目是考常態積分,
但我一開始沒有想到而解了很久,教授會一直給提示,雖然最後有解出答案,但
過程沒有答好,可能導致我最後是備取。
考試:
清大統研:
今年的基數我認為考得比去年難,考了多選、單選跟計算,考的範圍也很廣,今年也有
考到微分方程的東西,所以微積分每個章節還是都要會,有些題目也蠻深的,多選是全對
才給分的樣子,所以在計算上把握度要蠻高的,線代有考求特徵值還有光譜分解的樣子,
寫這科時因為考試這幾天第一次遇到多選這樣的考題,考得不是很好。統計學也是考了多
選和填充,多選也是要全對才給分,幾乎每一題會有一個選項不太清楚,所幸運氣還不錯
,考得蠻高分。
機率論這科就頗難,有幾題好像是碩博的範圍,也有考到清大常考的柯西不等式
的證明,所以一般只要把基本題穩住不要錯,其實上榜的機率就蠻高。
清大計財:
這間是剛好今年不用考英文和面試,又沒有撞到統研的考試時間才會決定報名考考看,
統計就考得蠻商統,有些題目都蠻長的且全英文,不過蠻多都是比較沒意義的話,稍微看
懂題目應該就可以算得出來,有一題是考了敘述文中的 Alpha 和 Beta 風險,還有數字
很多很難算的卡方檢定。微積分就考得跟統研風格不太一樣,不過把微積分學習要訣這本
每一個章節念熟,應該還是沒什麼問題。
交大:
今年的基數考了四題,每題都25分,其中有兩題都是出自交大的考古題,只有第三題算
比較難一點,需要認真思考。機率論也考得不難,只有最後一題考了藍皮書裡面沒教過的
(強大數法則),不過還是可以根據題目的提示寫出一點東西,有寫就有機會拿分。再來統
計學應該是最簡單的,有要你求 Mle (這郭老師上課有教過),還有一題是要你寫出怎麼
檢定骰子是否公正,最後一題則是寫出兩個常態母體,檢定平均數是否相等的步驟。如果
有認真上課和寫考古題,進複試應該不會有問題。
政大:
基數的部分,微積分滿簡單的,線代同樣也有考到光譜分解,算是蠻罕見的出題。數統
也算是偏簡單,好像有一兩題,考古題出現過類似的。統計方法今年考了蠻多卡方檢定,
難度我也覺得偏難,還會一直用到計算機。英文則是沒有準備,幾乎都用猜的,但作文一
定要寫,不管寫得多爛都要寫寫看,算是蠻好拿分的,今年要求寫300字,我才寫快200字
就拿了16分(滿分30)。
中央:
數統的部分有考到 PIT 的那個證明,還有要你寫出要怎麼去模擬,也是比較少見的,
所以課堂講到的證明真的都要好好的記下來。基數的話考得不算難,但我覺得計算量蠻大
的,平常也要多訓練自己這種計算量數字多的題目,考試才不會寫到亂掉,導致算錯。
【建議想法】
1.老師辦的模擬考一定要參加而且是要當成真正考試去認真準備,不管自己有沒有唸完,
這都是一個很棒的方法去檢視自己不足的地方,很多題目或觀念在剛念過去時可能寫得出
來,但考試時卻會卡住,所以模擬考就很適合去熟悉考試的模式還有檢視自己,而且模擬
考的排名也算是蠻準確的,排名前面一點的,上榜率也蠻高,自己看到名次也會更有自信
念下去。
2.暑假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讀書習慣,像我在家根本不可能念得了書,而且自制力算差的
,我就有決定去找K書中心念書,並且發現戴耳塞能加強自己念書的專注力,讓我唸書的
效率得到提升,休閒放鬆的時間也就變多,讓自己可以不會因為一直念念念,而導致疲憊
甚至念不下去,所以晚上唸完書回家十一點多還是會玩玩電腦,算是給自己一個犒賞和休
息。
3.老師自己多開了很多的加強課,如果有空,盡量可以全部參加,像是考古題的加強課,
可以學到老師看到題目後,去切入解題的技巧,不過自己也是要在課前就先寫過考題才會
比較能體會到。還有老師在社團裡PO的考古題或題目也都可以自己做做看,不會的也可以
找助教或老師討論,會蠻有幫助的。
4.建議可以多看看過去學長姊的心得文,我自己有存了幾篇下來,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安
排讀書進度或是念不下去時,就會拿出來參考看看,也算是對我有蠻大的幫助。
【感言結語】
 這次看到自己上榜的成績,內心真的蠻感動想哭的,畢竟去年這時候,我只是一個落榜
的考生,看到身邊同學一一上榜,心裡也是有許多的不甘,自己思考了很久才決定重考,
也感謝那時候郭老師給了我一些建議,讓我今天才有這樣的成績。其實考研這過程說不上
長,加上去年,我準備的時間大概也就一年多一點點,所以我覺得重考是一個可以考慮看
看的決定,雖然過程中難免會有徬徨和低潮,尤其我在接近考試時,那種落榜的陰影一直
出現,很怕今年榜單出來又跟去年一樣,導致我那幾天睡覺很常夢到在考試或是有人告訴
我我落榜了。雖然重考的壓力算蠻大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讓自己去檢
視過去的不足、調整自己念書的習慣,一定會很有機會上榜的,我也在準備重考的這一年
,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考上、一定要考好來發心得文之類,我也把自己去年的成績單貼
在我的床頭,時時提醒自己,也很幸運地,結果是好的。
 
 最後,我還想要感謝我的家人,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讓我可以不用擔心經濟上的問題
,讓我無憂慮的準備考試,也感謝我的妹妹、朋友們不斷地給我鼓勵和加油,讓我能撐下
去,還有感謝學弟讓我問了很多基數的問題還有一起討論沒有答案的考古題,也恭喜他最
後上了清大,然後感謝助教下課時讓我問了一堆很難很奇怪的問題,感謝老師給了我蠻多
鼓勵還有在臉書上的發文,紓解了考試緊繃的情緒,還有除了課程之外,提供了許多免費
的資源,像是模擬考、加強課,甚至是模擬面試,這些給我的幫助很大。
這個心得文字非常多,當作給自己這段期間的小紀錄和心得,也謝謝大家願意花時間看
完,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激勵到一些人,給大家一點啟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