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9台大台文所上榜心得

作者: babysinging (felicia)   2020-03-07 19:07:21
大家好,今年台大突然提早放榜,很幸運的,我能榜上有名。
所以寫了一篇準備考試的心得,跟想要報考台灣文學研究所的朋友分享。
我也只是一顆茶葉蛋,還不知道會魯多久,第一次發文,有不妥之處請告知,感謝。
首先,想跟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說:
無論你是在起跑點準備出發,還是數日子一天一天的念書中,或是馬上就要考試了,
請記得:不要放棄,念一行文字就是一行文字的吸收,
即使念不完了,也不要心急,而是要積極,連在考場外頭等待下一科的時間也不要放過。
魯迅說過:「無所謂的希望,也無所謂的絕望;
就像這地上的路,本來是沒有的,但是走的人多了,路就出來了。」
我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另外,雖然能力有限,但是我願意擔任考生的免費家教,
如果寫完考古題、需要有人一起討論,
或是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歡迎站內信找我。
若是我解決不了的學術問題,我可以試著找台文所其他同學幫忙的。
【分數(無口試)】
國文:80分/英文:36分/文學理論:70分/台灣文學史:79分,
加權後總分359.25,正取。
以下分成三部分,分別是「考試如何準備?」、「考試如何作答?」和「非專業科目的準
備」:
一、考試如何準備?
1.廣泛閱讀文本:
除了精讀「考試必讀」的專書之外,建議要廣泛閱讀不同時期、各類型的文學作品。例如
:要了解日治時期「混語」現象,可以去看蔡秋桐、楊守愚等人的作品,從文本即能清楚
看見當時語言混雜的痕跡,重要的是:感受到文章所呈現出來的「時代感」,有助於理解
當時代文學現象的發生過程,以及當時代作家所關注的議題。先從眾多作家的選集、合集
入門,然後再去看單一作家的專著(可以挑自己感興趣的作家,深刻感受作家的文思與寫
作技巧)。我想,志在文學研究的人,要能喜愛閱讀文學作品,若在閱讀時寫下心得,對
於往後考試或研究都是助益甚深。
2.精讀論文、專著:
當我第一次接觸台灣文學史的時候,說實話,只看陳芳明、葉石濤等人提綱挈領式的書寫
,其實無法掌握到不同時代的文學發展、特色與脈絡。因此,我的讀書方法是先以時間作
為劃分,例如:清領、日治時期(日治時期是台大筆試的重點,可以細分成:接收台灣初
期、1920、1930、1940年代、戰爭時期)、戰後(用重大事件或文學思潮來劃分時期:國
民政府接收與228事件發生期間、1950年代與反共文學、1960年代的現代文學與冷戰時期、
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時期等)、解嚴以後(1980年代、1990年代),依據不同時期去
找相關的論文、專書來看,還要把論文中所分析的作品找出來精讀,查找相關的政治、社
會背景,有助於理解文學史上每個時期的文藝重點。重要的是:在考試之前,必須要能記
住各個時期的重要事件、文學思潮、重要作家與作品。在考場寫題目的時候,才會有比較
穩定的表現。
我非常推薦,直接找台大教授的論文或專著來看,一來是知己知彼,學習老師的論述策略
與思考邏輯,二來能預測考題的方向,並且提前為之後進研究所修課作準備。
在研讀每個時期的文學史發展時,我也會參照歷屆考古題的內容去補充筆記,這樣做會比
較快抓到重點,也節省許多寫考古題的時間。
3.到研究所修課:
我認為,到研究所修課是成效最佳的練功方式了,我的建議是不要旁聽,而是要參與討論
、上台報告,最好能寫一篇期末報告,向老師請教修改意見。換言之,就是成為一位研究
生,不是當考生而已。但是,如果無法到研究所修課,可以參加敏隆學堂、政治大學陳芳
明人文講座、作家授課等,各種管道和資源已經非常豐富,有助於奠定台灣文學研究的根
柢。
這兩種途徑都是我準備考試的密技,尤其是直接到研究所修課對我的衝擊力最強,因為在
不斷的屢敗屢戰之中,即使如我這般內外條件不佳的人,也能得到長足的進展。
事實上,最大收穫不是在考試方面,而是在修課的過程中,與老師、同學的切磋互動,使
我對於「研究」產生興趣,課堂上所接收到的「激勵」才是讓我能堅持下去的主因。
4.除了看學術期刊之外,可以多看印刻雜誌、聯合文學或報紙專欄,臉書也可以追蹤作家
、教授,看他們的發文(文藝相關的粉絲頁也可以追蹤),這是準備考試的小確幸。
以上四點,其實在過往的心得分享文中已有著墨,再次提出來,是因為在實際執行過後,
我認為真的是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對大家在準備考試時有所幫助。
至於書單的部分,除了網路上推薦的「考試必讀」之外,晚近研究者的著作可以多加涉獵
,尤其在文學理論方面,近年來台灣學者也有極出色的論述。我是鼓勵「雜食」,想讀什
麼就讀什麼,也就是不見得非要讀大家推薦的書單不可,可以選擇自己「讀得下去」的書
,精讀其中的思想概念,當然前提是,這本書的論述是通過學術專業討論過的,在內容上
沒有重大瑕疵的。
接下來,我想要談談考試的時候,我是如何作答的:
二、考試如何作答?
1.仔細思考題目要問的是什麼,列出想要論述的重點(步驟一審題):
拿到試卷的時候,我不會馬上做題目,
而是在題目卷先寫下預備要論述的重點,會用列點的方式,
舉例來說,看到「後殖民理論」的題目,我會寫下:
(1)後殖民理論產生的背景:發生的政治背景(反殖民、獨立運動、黑人運動、女性與弱勢
族群發聲、代言的問題),以及受到哪些思潮的影響(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
(2)後殖民理論的重要觀點及其影響:法農「黑皮膚、白面具」精神分析、薩伊德與東方主
義、Homi Bhabha「混雜、混昧、擬仿」
(3)後殖民理論在文本上如何操作:舞鶴、賴香吟作品分析
我會先將試卷上面的所有題目都逐一列好「論述要點」,然後再開始作答。
通常四題會花費將近10-15分鐘來思考,使得後面作答的時間變得非常吃緊,
但是對我而言,這一個步驟相當重要,
因為論述架構出來了,接下來才能開展出條理分明的敘述。
2.我會針對題目先提出一個「引起動機」(步驟二前言):
在看過往心得文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曾經提到:要學會「褒題」。
我的理解是,要指出這個題目被提出來討論的意義何在?對於研究者而言,「發現問題」
遠比解決問題要來得重要,因此若能說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或是能指出問題的癥結點何
在,代表對於此文學理論或現象已具備相當程度的認識與理解。接下來提出個人觀點,才
會更有說服力。
3.列點、訂下標題(步驟三彰顯重點):
在寫論文的時候會分章節與下標題,所以寫申論題,我也會列點、下標題,讓閱卷者可以
一目瞭然我的論述方向。
4.「考試的時候要按照題號順序寫答案嗎?」在正常情形下,我會按照題號順序寫答案。
但是,我覺得「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遇到第一題不太有把握的時候,我會先從第二
題開始寫。
三、國文、英文考科的準備態度
1.專業科目一定要全力以赴準備,這是不在話下;但是「國文」這一科目也能運用專業科
目所學到的知識去應試的。在看過往心得文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精準指出:研究所的「國
文」,與文學創作,或者是國、高中寫作文是不可相提並論的,閱卷者要測試的是:考生
是否具備「論述」的能力,換言之,是否能運用「理論」,寫出一篇「論文」。一直以來
,台大台文所可說是青年作家的「聚寶盆」,他們是文學獎的常勝軍,文才並茂。因此看
到作文題目「老屋的記憶與想像」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想過以抒情筆調,或是以「美文」
的形式書寫,只能勉力而為寫出一篇論說文。我試著從「記憶」著手,運用新歷史主義的
理論,然後針對「新/舊」二元對立的思考結構是如何產生的?畢竟沒有新而來故。「想
像」的部分則是連結班雅明的理論,老屋空間的「公共性」與空間模式則是舉台灣文學館
為例說明。原本不抱任何期望的一科,竟然得到看起來還不錯的成績,還拯救了我的英文
分數。
2.菜「英文」怎麼辦?:英文這一科,我完、全、沒、有唸書就去考了,下場就是低於百
分之五十的考生分數。其實我非常想知道該如何準備英文,拜託高手可不可以分享一下?
我想提醒的是,還是要寫考古題吧,這次是因為我的運氣佳,要不然可能因為英文考差而
落榜了。歷屆台文所上榜的同學,英文都考得很好(至少都有60分以上),我會好好加油
的!
3.說實話,我深信「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所以我經常去台北的行天宮參拜,家裡也
有宗教信仰,最近我發現台大有土地公廟,大力推薦!不過,「實力」比起運氣,當然是
重要得太多、太多了!畢竟「考試是一時的,研究是一輩子」。如果考完試之後,跟我一
樣忐忑不安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去廟裡走走,「讀好書,說好話,做好事」。
最後,
在筆試的前一週,我整理出一份「台灣文學史」筆記,
雖然有些粗製濫造,但或許可以提供大家參考看看,
需要筆記的人麻煩請寄站內信給我,會提供下載連結給您。
這份筆記不是我的智慧結晶,
請大家要支持原版書籍、尊重原著作者,
筆記僅供準備考試參考,不可作為其他用途,謝謝。
祝大家順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