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四大化學所推甄心得

作者: LyuChen (Lyu)   2019-12-05 23:15:17
一、前言
研所版好像比較少關於化學所的推甄心得所以來湊湊人數,想說來貢獻一下,保佑之後能實驗順利。
二、背景
學校:117化學
班排(系排):約8%
經歷:書卷獎2次、科技部大專生計畫、系上專題競賽得獎
三、推甄系所及結果
台大化學(化學組)-一階沒過
清大化學(化學組)-備取個位數
交大化學(甲組) -備取個位數
成大化學     -面試正取
中山化學     -逕自錄取
四、準備過程
在大二下就開始進實驗室做專題,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充裕,在大三的時候因為必修比較多,基本上就是課業跟實驗進度一起燒起來,還好成功存活,真的需要注意課業跟專題的比重,還有修課的難易度去分配時間,要不然很容易GPA掉了或者專題進度停滯,這兩者都很容易影響整個推甄結果,需要非常注意。
五、書審資料
(一) 台大
雖然台大沒過但還是說一下書審好了
自傳及研修計畫我分成五個部分打:家庭背景、求學經歷、課外活動經驗、進修計畫、未來展望,就是一般的自傳格式模板而已。
今年比往年多增加了「在研究過程中最挫折與最深刻的經驗」需要描述,真的有夠難,所以我就草草帶過了棒。
還需要放研究報告,就照著一般論文格式寫就好,摘要應該中文就好,不過我中英都有放就是了,大概打了44頁而已。
也有放一些成績證明跟競賽獎狀,但就只是證明而已。
然後,台大書審沒過。
(二) 清大
清大不需要自傳,所以只放了研究報告跟證明文件而已。
專題報告也是照著論文格式打,不過因為有補一些data所以內容比傳給台大的多了一下。
一階通過之後,應該所有人的一階成績都是相同的,所以之後就比口試了。應該啦。
(三) 交大
除了專題報告及證明文件之外,需要另外上傳英文摘要、英文能力證明及英文CV,好像多少會看英文能力,但還是成績及專題為主。
比較特別的是,交大有報名就能去面試,至少今年是這樣,面了198個真的辛苦,但書審還是佔了150%,所以加油。
(四) 成大
專題報告只能上傳10頁,還必須包含專題的貢獻程度,等於只有9頁能夠活用,所以必須刪掉非常多資料,我個人是把版面配置改成窄之後再刪資料,這樣可以放的內容比較多。
書審大約占60%,偏重一點。
(五) 中山
也是上傳專題報告跟證明文件和自傳,沒有比較特別的東西。
書審及口試皆為50%,沒有比較偏重誰。
小結:校名>排名(5%以內)≧paper(一作or二作)>排名(5%以後)>>專題內容
一切都是猜測。
六、面試
服裝:白襯衫黑色西裝褲跟皮鞋,沒有領帶沒有皮帶,也是有看到有人打領帶跟西裝外套,總之還是別太隨便吧。
就按照時間順序排吧。
(一) 成大(報告7分鐘 提問3分鐘)
好像每組的報告時間跟提問時間比例不一樣,總共10分鐘就是了。
兩個口委,不太確定教授的領域,利用PPT報告,有雷射筆,不過不能換頁,
只能站在電腦前面按空白鍵換頁,報完之後馬上有教授提問,被問說細胞毒性測試是用MTT assay還是其他的(因為專題有作到生物體),另外一個問題只是問TEM的scale,之後就開始談人生談理想了,整體來說很和平,很佛。
(二) 交大(報告3分鐘 提問7分鐘)
3個口委,且有一位外籍教授,需事前印好至多3頁的PPT報告,一式三份,在面試當下發給口委,可以多印一份自己,面試的時候站在口委前面看著講,必須將自己的專題瘋狂濃縮,我是總共放了12張PPT(包含封面),以橫式排版在3張A4上裝訂再帶去面試,教授的問題都蠻難的,因為專題有做細胞顯影,因此有被問到各種螢光顯微鏡的原理跟優缺點,當下有點傻住,也有被問到最一開始的材料合成,像是加入某個藥之後是利用哪個官能基進行反應或配位,或是為甚麼要加這個藥之類的,但也沒有偏離專題太多,外籍教授會用英文問問題,不過是問我如果上了交大想做甚麼研ꠊs等等,不過因為當下太緊張沒有一題答出來,超悲劇。
交大口試分數蠻低的,不過因為口試佔100%,所以有被書審成績拉上來很多(書審佔150%),所以才能備取這麼前面。
(三) 清大(報告6分鐘 提問6分鐘)
4個口委,且有一位外籍教授,因為本身做分析及生化相關的所以被分到的組別口委都是物化或分析教授,利用PPT報告,現場有可換頁的雷射筆,比較特別的是只有一個教授問我問題(但同組的其他人不只一個教授問就是了),都是問實驗的流程及步驟,像是藥品哪裡買的,用甚麼solvent溶,MTT assay的步驟,感覺是確定整個專題是不是自己做的,問滿6分鐘,過程完全沒有閒聊,但問題都不難,有自己做專題都能答得出來。
因為大家的書審分數都一樣,所以二階結果等於只看口試表現,所以報告的口條及內容很重要,且畢竟專題是你自己做的,所以你是當下最了解內容的人,在回答問題上可以有自信及肯定一點。
七、結語
如果真的有考慮推甄,請大一就開始認真讀書顧排名跟GPA,本人就是大一都在玩所以大二大三拼到快死掉,然後化學所基本上就是排名跟專題定生死,除非是與化學相關的活動或是會議,否則比較不會看課外活動表現。專題蠻看領域的,做分析的我認為會吃虧一點,如果有心要推清交的話其實蠻推薦做物化,但主要還是看專題的完整度,專題如果相對完整,其實每個組的差距不會太大,最後祝福大家如果要推甄實驗順利,如果要考試讀書順利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