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建築研究所推甄關鍵(轉PO)

作者: chiaju (仔仔)   2019-01-16 15:31:05
對現在的我來說,考上研究所好像是一場夢一樣,
想想當初要抉擇考哪幾間學校彷彿還是上禮拜的事。
綜合這半年多推甄研究所過程,
我覺得有三件事是在這場夢結束時我所體悟到的,
也是影響推甄是否順利的關鍵。
No 1.「在校成績在推甄中是否重要?」
研究所推甄這件事對大四上的我來說,
其實不是最適合我的入學方式。
推甄在大部分的學校或學系會以在校成績來做為評分的條件之一,
所以那時候的我很抗拒用這種方式入學,
因為我覺得機會渺茫,我的成績這麼爛,
跟我一起考研的同學都班排前5的欸!浪費時間與金錢!
但那時候築.建的老師、家人都鼓勵我去試試,
那時候我才知道做了如果有上就是你的,沒做,什麼都沒有。
結論是,就我現在推甄的經驗來說,
以建築這個領域的研究所,
我不敢說全部但至少我報考的學校
(交大建研所、實踐建築研究所、北科建築研究所),
以在校班排名32/52的成績,
能夠在第一階段的書面審查三所都通過,
我相信在校成績不會是最重要的那個評分條件。
No 2. 「作品集的角色是什麼?」
作品集是我覺得其中一個成敗的關鍵,也是我花最久時間的一項。
從去年7月到現在1 月,7個月的時間,
大約有2/7的時間我在構思、1/7的時間製作、4/7的時間我在等待結果,
第一步總是最難的。
綜合來說作品集代表了你自己,
包含在時間軸上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你。
你的什麼?思想、原則、習慣、特色、專業背景、專長等等。
他是一本能讓評審不用跟你講話,
就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是與評審間的媒介。
我自己是把編排作品集的邏輯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是看得到的、一個是看不到的。
看得到的是作品集的形式以及內容(外在的樣式、內容的種類)
看不到的是整體的故事性以及給讀者的回饋(作品的發展歷程,作品間的呼應)。
以非本科系去跨考建築領域的研究所,
不是作品量越多比較厲害,
應該是那些在你成長過程中影響、改變、轉折你的那些作品,
還有能夠闡述你對於建築特殊見解、不同於其他人原則的想法,
才會羅列在你的那本作品集中。
No 3.「面試心魔?」
面試應該是這過程中最慘烈的一個階段吧,
我三間學校都是同一天面試,
必須在準備面試之餘還要趕場。
最後結果我當天就很明白了。
交大、實踐都是慘烈,唯有北科還跟教授聊的相對愉快許多。
反省到現在,也大概知道自己敗在兩個心魔的影響。
首先第一個是「自我介紹」,
真的不要一進去就像歷時多年沒見的兒子一樣,
滔滔不絕的講著自己的自我介紹,
被自我介紹限制了,反而沒機會給教授提問,
教授一定會打斷你的自我介紹,
相對的也亂了自己的節奏。
第二個是「補習」這件事情,
我相信有看過張基義教授所寫的
「給未來想朝學士後建築邁進的學生一些提醒」那篇文章一定知道,
文章中有寫到其實建築系教授不喜歡刻意補習所產出的作品。
我卻被這句話給綁住了,
使得我在面試中對於教授問說:「請問你的作品是在什麼情況下所完成的?」,
我就傻了。
後來想想其實重點不是補習這件事,
補習不是原罪,重點是你學到什麼,
我也應該跟教授直說我是補習,
但我能分辨出哪些是刻意、哪些是真的有幫助。
所以對自己作品的意義所在也要很清楚。
在最後的結果是令人開心的,
也希望自己能夠在新的環境,用不同角度、不同專業領域思考。
【錄取】國立臺北科技大學_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_乙組
(原 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