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中央法文所準備心得

作者: a751102 (Lea)   2018-03-28 15:56:57
與其說這篇是寫給有意願準備考試的各位,不如說是給那些已經發現自己熱情所在,
卻礙於種種原因不敢前進的人。人生很難,而我很幸運,很多障礙不是說跨過就跨過的,
但如果繞了一大圈發現自己怎麼樣都沒辦法放棄夢想,
那在不失去太多的情況下給自己一個機會也許是值得的。
啊這不是個版!文長廢話多請大家見諒。
背景:
非台灣學歷。是某間亞洲開很多分校的私立設計學店。
畢業後在相關產業待了四年左右。從設計系畢業,一路以來這個科系的重的都是實作
與創意,不太需要理論,有天份的人一下筆就知有沒有,
當然原po我是那個沒天份的啦XD。
而考研究所最讓我擔心的,除了基礎的理論知識不足,就是寫申論題了。
我的作文沒有很好,在學店生涯中寫過幾份小報告,
但很顯然地不足以讓我面對考試的申論題,再加上我自認缺乏將資料歸納分析統整的能力
,所以閱讀理論式書籍並從中汲取所需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然而完全與法文無關的學歷加工作經驗,也絲毫不影響我對法文莫名的熱愛。
工作之後,我在師大法語中心開始了學習法文之路。斷斷續續上了三年的周末班
(有時候會因為開課時間間隔太久而中斷),總共時長約三百小時左右。
之後因故停了三年完全沒碰,然後在2016年又一股熱血衝上腦門去法國唸兩個學期的
語言學校,2017年回來下定決心要考研究所。
準備過程(九月中到二月初):
考試分兩科:法文批判閱讀和法語文學文化。先說批判閱讀這一科好了,字數要求三百字
的申論,歷屆考題有難有簡單,而我自己是覺得近幾年的偏難。簡單的我認為是跟社會議
題相關的,幾個關鍵字出來就知道大概在說什麼;難的就可怕了,大多是文學理論相關,
有讀過都不見得懂,遑論沒讀過的。當時我就是自己找一些類似檢定考會出的題目(偏生
活、社會議題這方面)練習,然後給我的家教改,文學理論類型的題目則是整個放棄,留
給天註定。
再來是法語文學文化,會微放棄第一科的原因一部份是因為覺得這一科相對好抓題目跟
方向。從歷屆考題中我大概整理成以下幾個部分:
1.作者/作品/流派配對:
配對的部分通常都是作者配作品或是再配一個作品類型/流派,例如中世紀詩歌、
書信體小說或自傳體小說等。這部分當然是除了多看死記幾乎沒有辦法,光是記得每個
時期的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甚至作品特色就已經容量不夠了,而且也沒有每一題都考
包法利夫人/福婁拜/寫實主義這麼好的事。
我用的書是一本法國高中生準備文科Bac的口袋版參考書:Fiches Bac 1er:
Le memento de la litterature francaise。這本書涵蓋中世紀到二十世紀的法國文學
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也有帶到一點歷史,因為頁數限制所以內容精簡,可以說是
重點中的重點。我到後期隨身攜帶無時無刻都在翻。另外,我有買Bescherelle的
Chronologie de la litterature francaise,這本詳細很多,但是因為時間關係
我沒有看完。
2.名詞定義:
我的作法是把每個世紀的主流派別背下,背的時候也會順便了解到歷史。
我是歷史很爛的人,但我發現用派別當主軸再搭配歷史有讓我覺得比較好記一點。
用的書一樣可以參考前面提到的那兩本。另外補充一點,我有先看過天肯出的法國
文學史讓自己有個大概的概念,才開始看法文的書。
3.詩的分析:
準備期間我在師大剛好有上到一期課是教如何分析波特萊爾的詩。必須說這堂課幫助
滿大的,撇開能跟老師同學討論詩本身的涵義不說,光是要算詩本身的音節我就覺
得沒有老師的幫助很難達成。關於詩的結構,押韻和聲律等,也都是需要死記的部分。
我很幸運地因為湊巧有版友在賣天肯的法文修辭詩律及文學作品選讀,才因緣際會知道
了這本書,有中文版的重點整理還是不錯的。
4.其他文學作品的分析:
可能是散文或是小說的一個段落,這部分我在法國的語言學校以及師大的課都有上到,
問題都不會太難,但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換句話說」和「延伸論點」,
只要提出你的看法和舉例佐證,並且不要重複使用段落中的字句(即使
你要表達的就是文中的意思),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這部分參考的書是CLE的litterature progressive du francais,有分初中高三個等級,
包含中世紀到二十世紀的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選讀,每篇文章附作者介紹、生字以
及問題(需另外買解答)。我覺得可以從書中問問題的方向看出節錄文章的重點在哪,
算是所有題型中我覺得最有趣的。
5.文學理論的小申論:
這部分包含的題目也很廣,我就把考古題拿去估狗,看一下各派對這個作家或是這個
論點的論述,然後再自己練習寫,例如沙特和阿蘭針對介入文學的立場、波特萊爾的
現代性和左拉的theorie de l’ecran等。這部分做的努力只有這樣,
畢竟理論百百種要在短時間內看過一遍太困難了。
6.翻譯:翻譯沒有準備方式可以給大家,就是練習。
初試-
批判閱讀的題目是盧梭的《愛彌兒:論教育》其中一個段落。首先翻譯第一段,然後針對
整篇做申論三百字。我花了滿多時間在翻譯上,申論的部分字數有點不太夠但還是勉強做
了總結。這科的題目沒有讓我意外,因為本來就做好準備會有各種可能。
文學文化這科讓我大 傻 眼。這本來是相較批判閱讀來說我比較有信心的一科,一來是
準備有方向,而來是我覺得他的題目相對好預測。但是這次出題的方式和佔比讓我看到的
時候欲哭無淚。第一大題佔四十分,是將四十個書名對應到它們的年代(中世紀到二十世
紀),除了跟歷屆考題的佔比十五到二十趴差了兩倍之多,作品名稱也是神罕見。
我記得我有把握的應該頂多十個左右。第二題是寫出五個法國文學獎,佔十分。
這題必須承認該跪算盤,因為考古題有而我選擇忽視,只寫了龔古爾文學獎
(連費米娜都沒想起來!)。
第三大題也是一記重擊:申論克勞德.西蒙的《佛蘭德公路》的其中一章節,佔五十分,
這個佔比真的是有看過書就是上輩子有燒香,歷屆考題沒有一題是分數佔這麼重的,申論
都會至少有個兩三題,一題不會還可以看看別題可不可以救幾分,五十分真的是看著題目
眼眶含淚,不過坐我後面的會不會其實有看過所以笑容滿面我就不得而知了。這題其實可
以用中文寫,但我想了想,既然沒看過書已經吃虧了,至少應該用法文寫可能還可以因為
勇氣可嘉而有些分?(到底多絕望)這科最後只拿了六十分。
而且各位有發現嗎?我在文學文化其實花了很多時間準備,但是上段準備方式的第二點到
第六點完全沒有幫上忙!(掩面)
複試-
複試前一周必須將研究計畫電子檔寄出。我在去年底的時候花了兩個月準備了八成左右,
想說剩下的等初試有上再說。研究計畫的部分就不多著墨了,因為所選的題目也還不知道
實際研究起來到底成不成立。
複試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十分鐘,三篇文章抽一篇做總結並發表個人意見及回答問題,有
三十分鐘可以準備,並且可以查紙本字典。重擊又來了,我光看完三篇A4就花了二十分鐘
,而且還沒有都看懂!最後倉促選了一篇「似乎」是在說科技進步對翻譯以及人類之間溝
通的影響(?),但我只抓到關鍵字,並沒有看懂作者的立場等等以答辯來說相對重要的
資訊,也沒有時間做筆記架構講稿,就 進 去 了。
進 去 了。
去 了。
進去的時候必須把文章及草稿紙都丟到回收箱裡(媽呀!為何這麼殘酷!?雖然我沒
草稿但有必要做這麼絕嗎?),就開始報告了。想當然我是說不了多久,之後開始回答
問題,問題包含了對某字的定義、是否同意文中某句說法、後工業時代和後現代是否是
同樣的東西等。大部分都是要你說自己的看法,所以如果有看懂文章我覺得其實是不會
太難的,但我真的沒有看懂所以答得很不好。那十分鐘現在想起來都頭皮發麻。
必須告訴大家這部分跟DELF B2口試完 全 不 一 樣!文章長度跟難易度都差很多。
第二部分是針對研究計畫報告並回答問題,也是十分鐘。這部分因為是自己有準備的東西
,當然講起來就比較順。問題的部分包含了是怎麼認識這個作者的、我覺得中文書名翻譯
怎麼樣、我還喜歡誰的作品(我回答Modiano)、那麼Modiano作品中的追尋和我所要研究
的作者的追尋有甚麼不一樣?關於個人經歷的問題有:我在學店的時候有學過法國文學嗎
、為甚麼想考法文研究所、看了我們學校的課程有沒有哪個課比較有興趣?
我就提了一下有在台灣學過法文並且有去法國唸語言學校,但因為太緊張竟然直接說沒
在學店學過法國文學也沒多做解釋說其實在別處有接觸!整個過程差不多這樣,其實
教授們人都面帶微笑滿不錯的沒有問什麼刁難的問題(有問題的是我!),走出教室的
時候已做好+365心理準備。
最後收到成績單的時候是正取一,而且面試成績頗高(?)。大家看完我考試的心路歷程
後是否也覺得這個人被錄取的莫名其妙?沒錯我也是這樣覺得,除了自己上輩子可能真的
燒很多香以外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錄取,但也很高興竟然做到了自己覺得不可能的事。希望
這篇可以幫助到非本科系但想要考試的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