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7 資工所考試 跨考 分享

作者: alfredyu (123321)   2018-03-22 02:02:31
一年來在本版以及考題版受惠良多,
雖然小弟我廢廢的,但還想要回饋一些資訊到版上
希望對後人有幫助
背景:
115 非本科,大學最後一年考第一次落榜,
畢業後當兵一年,工作兩年,前年辭職準備三個月考第二次落榜,
去年全職考生補習一年,最後成果大約是四大備取最末段,四中正取到備取中前段,
整體而言不是多漂亮的成績單,各科成績就不詳細列出給各位見笑了
這次主要想分享的是補習方面:
┌───────────┬───────────┬───────────┐
│ │ 正 課 │ 題庫班 │
├───────────┼───────────┼───────────┤
│ 線性代數 │ 黃子嘉 │ 林立宇 │
├───────────┼───────────┼───────────┤
│ 離散數學 │ 黃子嘉 │ 林 緯 │
├───────────┼───────────┼───────────┤
│ 資料結構 │ 劉 逸 │ 洪 逸 │
├───────────┼───────────┼───────────┤
│ 作業系統 │ 洪 逸 │ 洪 逸 │
├───────────┼───────────┼───────────┤
│ 計算機組織 │ 張 凡 │ 張 凡 │
├───────────┼───────────┼───────────┤
│ 演算法 │ 洪 捷 │ 林立宇 │
└───────────┴───────────┴───────────┘
條列出一些心得
0. 標色的幾乎沒有聽,整體進度 10% 以下
1. 林緯跟黃子嘉教法與解題都還滿不同的,建議可以先試聽後再選,黃老師的課程
雖然已無更新的可能,但是根據考題來看,是不太有什麼落差的,
另外以數位學堂而言,大概 87% 的人都選黃老師,
主要我想依照個人喜好、聽得順即可,
至於林立宇跟黃子嘉,兩者差別不大,應該林立宇講的速度相對稍快而已
2. 承上,劉逸資結就是聽不太下去的例子(因為洪沒有開放雲端,所以當初才選劉)
兩個老師的教材(筆記、板書內容)幾乎一樣,但是個人覺得洪的解釋的部分比較充分
劉的板書非常有先後順序,我覺得面授的可能晃個神或廁所回來會不知道從何抄起
3. 計組部分,我想最大的優點是老師教得很細,也因為這樣,某些主題可能要自己取捨
至於老師的解釋得好不好應該就見仁見智,
很多人都認為計組是背科,老師上課也說很多部分要背起來,
但我個人覺得計組、OS有抓到脈絡的話,並不會說要到用力背、硬背,
例如指令的 datapath,其實從指令做的事情就可以一路推到要用到什麼元件,
再推到 path 怎麼走,最後可以畫出整張圖,
再例如單時脈的圖怎麼修正到管線化、加法器、乘法器等等
4. 洪逸資結、OS,個人認為是最貫徹“補習”的老師,
老師整理重點並有一套獨到的講解,而且幾乎一定要來上課才有用(課本等同裝飾)
雖然筆記網路上都找得到,但是仍然值得去聽,
尤其OS,聽懂整個脈絡比慢慢啃恐龍本有效率的多(時間允許的話還是啃一下比較好)
中字輩到四大的距離關鍵可能就在原文書(考試得分方面)
個人覺得洪的最大價值在口述講解
5. 演算法我幾乎沒看,千萬不要學我,雖然這樣真的可以上中字輩,
可是找指導教授的時候還是會被問得很心虛,而且幾乎各個領域都會用到
6. 整體而言,題庫班非必要,但是題庫本本身有一定的必要性,
確切來說,有解答的題庫還滿重要的,真的非常推薦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弄到手,
7. 題庫班開課晚,時數長,規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時間控管
8. 自己做筆記,複習的時候順便數位化,
我覺得只要不是腦抄,做筆記本身就是一個理解吸收的過程,
數位化則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也可以有效地在零碎時間運用,
像是把題庫做成簡報檔,解答挖空再用簡單的動畫,搭車的時候就很好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