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資工所備取心得

作者: polat3698 (呷偷刀)   2017-09-09 16:27:06
一、前言
因為自己身邊完全沒有認識的學長姐,可以提供相關的經驗分享,
所以當初把版上每一篇心得文都看過一遍,從很多位版友的文章中
,找到了很多的資源,也跟朋友說,若是考上四大,或許可以來發
個心得文,拖了好久,要來履行承諾了。因為不是很會用PTT發文,
不能跟其它很美的文章相比,請大家見諒QQ。
二、背景
一間私立科大應屆本科系,甚至會有人沒聽過,去面談時,教授感
覺也不知道XD。開始上課時,是從四月開始,所以準備時間大約是
10月左右。選擇的補習班是大碩,上課方式為數位TKB,也有補題庫
班,當初因為不想落榜後,後悔沒補題庫班,所以就補了XD。
三、成績
數學 硬體 軟體 總分
交大資工 48 56 57 161 9月初備上甲乙組(皆放棄)、多工:備5
2
清大資工 60(計科) 30(計系) 90 8月中備上(報到)
成大資工 56 77 43 176 備:4X(3月備上,放棄)
台科資工 57 88(資工概論) 145 正取(放棄)
中央資工 60 59 67 186 備:1X(第一波備上,放棄)
中山資工 45 63 45(含OS)153 備:3X(3月備上,放棄)
中興資科 66 58(資訊導論) 124 備:2X(放棄)
政大資科 缺考(因為中央確定能上)
當初報名時,覺得還不夠資格考台大,所以就選了台科,不過也因為這樣讓我賺到
2000元心得費XD。
四、讀書計畫
4月~6月:
聽線性代數及資料結構,當初是預定暑假前把這兩科聽完,後來是
7月初聽完,這三個月來,補習加複習大概一周4天,通常是聽完的
隔天把聽過的複習一次,都只有讀筆記沒有寫題目,但是現在覺得
當初這幾個月進度有點排太少,導致暑假時聽得有點累。
7月~9月中:
暑假期間,是預定把除了演算法的三科聽完,一周聽的時間平均為
1500分鐘以上,常常一天聽三堂課,但覺得這樣效率不好,回家晚
上也沒辦法把當天聽完的複習完畢,而這時候開始寫線代的題目,
暑假結束也只寫到第四章的一半,我個人是T/F全寫,Easy寫一半,
但寫題目的時候很常卡住,其實這時候滿慌的,覺得怎麼基本的都
不會寫,不過這時候還是就這樣硬是念下去XD,也有把DS在看過一
遍,但還沒開始背code。
9月中~10月中:
這時候跟同學兼戰友不知道為什麼,都還沒看完,就開始挑戰考古
題,第一次寫99中央,就先被電的體無完膚,三科加起來還沒破百
,我們還是維持一個禮拜一份考古,雖然有越寫越好的趨勢,但其
實連備取分數都不到,這時候有點開始懷疑自己,不過也告訴自己
,都拚到這了不能中途而廢,演算法也在這個時候聽完。
10月中~12月:
這時候開始聽題庫班,各科也開始進入第二輪的複習,我是早上到
下午聽題庫班,晚餐之前是我的休息時間XD,吃飽後與另外兩位朋
友,每天待在學校圖書館,直到11點閉館,在到附近7-11討論當天
的問題,而這個時段也卡到專題的問題,那時候很怕做不完導致延
畢,而其中一個組員不是很積極,所以這時候有點蠟燭兩頭燒。最
後12月時,已經做完中央(100~105)、成大(95~105),看起來寫了
很多份,但其實滿多都是一知半解,討論時也沒有全部弄懂,我想
這是沒有辦法考到正取的原因。
1月~考試:
過年前,開始寫清大(101~105)、交大(101~105)及台科(101~105),
這時候寫完的分數都能摸到備取中段的分數,不過我想主因是題庫
班很多都上過了,而這兩間學校我錯的題目是一題一題看,不過有
沒有看懂又是另一回事了XD,到了過年期間,因為圖書館沒開,自
己在家又很難一直看書,就把清交101年以前的考古題印來寫,不過
這個衝刺期,自己反而沒有前一個階段的認真,最主要就是讓自己
每天都做題目。
五、各科心得
線性代數:
我選擇的是黃子嘉老師,線代從一開始就必須把基礎打穩,在我讀第
一輪時,寫第三章題目,是錯最多的,根本是每一題都卡住,後來到
第二輪才把第三章弄懂,第六章我是直接放棄,而第七章我自己覺得
只懂一些基本題,遇到像交大比較需要思考的,常常想不出來,第八
章後來只搞懂SVD怎麼算,不過前五章自己是滿有把握的就是了。
離散數學:
也是選擇黃子嘉老師,這科主要是讀筆記跟做題目,而寫離散題目常
常覺得好痛苦,因為好多都很難想出來,不過也只能硬著頭皮寫,大
概每一章只做奇數題而已,但也沒有寫完,後半本的部分,我題目只
做到圖論,後面的只有看筆記或者是寫題庫班講義出現的題目。
資料結構:
我選擇的是洪逸老師,筆記寫得非常完整,重複看了滿多遍的,而正
課課本只看過2、3次而已,主要是靠題庫班或是考古題來熟悉作答方
式,演算法需要熟記,今年就考滿多次Quick sort,時間複雜度也是。
作業系統:
也是選擇洪逸老師,主要也是熟讀筆記,然後OS相關的計算題,我認
為是不能錯的,畢竟都有比較固定的算法,就是考驗細心程度的,不
過自己也沒全部把握住QQ,但還是覺得不應該錯的,而我覺得交大OS
是一定要寫的,雖然常常錯很多,但是能更快找到自己的不足。
計組:
選擇張凡老師,我想就不用說了,熟讀那兩本就是了,如果可以弄到
題庫班講義是最好的,原本計算題自己並不是很懂,但就是狂寫題庫
班講義,就比較搞懂,不過我加法器、乘法器那邊是放掉的,非常慶
幸這次沒什麼考。
演算法:
選擇林立宇老師,其實自己是滿害怕這科的,因為腦袋不是很靈光,
遇到演算法設計的相關題目,通常是腦經一片空白,不過DP、Network flow
這些比較計算的,還是得完全搞懂,出這種題目,大部分的都是能把
握住的,如果一個粗心算錯,可就虧大了。而自己最爛的部分是NP那
邊,即使聽完正課及題庫班,還是沒辦法完全搞懂,所以清大就少了
好幾分QQ。
六、考試心得
中山:
特別想挑中山先說,因為這是第一間的考試,寫的時候覺得非常的順
利,尤其是最後的離散,我覺得我證明都寫得不錯,所以讓我信心大
增,雖然最後出來的成績跟我預想的差滿多的,不過至少讓我更有自
信面對後面的考試。
清大:
一間我最想上的學校,寫第一科時覺得比往年簡單,但第二科就崩潰
了,不過以結果來說,我兩科都沒有考好,比平常寫考古題還差,最
慘的是計科的兩題NP相關問題,我應該是一分未拿QQ,還有考試前告
訴自己千萬不要粗心,有一題問Merge sort,我當時不知道是怎麼了
,直接看成Quick sort,還寫得很開心,檢查時也沒注意到,直接少
5分,備取名次可能也差好幾十名。
交大:
交大跟往年差不多,就是題目多,然後感覺每個章節都會考到,如果
觀念不熟悉,題目寫不快,可能會寫不完,而硬體考卷雖然會倒扣,
但只會扣到該題分數為0,好險不像中央一樣,數學比自己想像中高
一些,但軟體就低了點。
成大:
考成大前,就是要弄懂考古題,不過這次數學比往年難了一些。以成
績來說,數學比預期中高一些,軟體低一些,而硬體沒想到會這麼高
,考完時,並不覺得成大能備取前段,知道成績時,嚇了一大跳。
台科:
全部考下來,我覺得台科是最簡單的,第一科資工概論寫完時,我是
覺得自己可以拿滿分,不過看分數應該扣了兩題左右,雖然我還是不
知道錯哪邊,然後數學就沒考很好了,一題遞迴一直算錯,因為那題
分數很高,算得很緊張,連時間都看錯,明明還有十分鐘卻以為時間
到了,但是最後還是算錯那題遞迴。
中央:
在寫考古題時,中央就一直寫得不順,尤其是離散,常常只對個2,3題
,不過線代算是比較好把握的,滿多出現過的題目,硬體就比想像中高
分,原本以為會被倒扣光,軟體的部分,一開始看到後面的演算法修改
,心都涼一半了,但後來也是有硬掰幾題出來,不會的就照抄,不知道
有沒有同情分。
中興:
對於中興實在是沒什麼印象XD,資訊導論很愛考程式題,通常都會出現
指標,然後考題範圍比較廣,其他就都沒印象了。
然後,雖然大家都說考完不要討論,但我跟朋友們考完一科,就是瘋狂
討論,甚至在考成大交卷時,有人是摀著耳朵走出去的,非常抱歉干擾
到其他不想討論的人。
七、總結
這將近一年的準備時間,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會,別人問起,都說能上
中興就很不錯了,但心裡最想上的是清大,因為知道程度不好,只能放
在心裡,默默地激勵自己,直到11月左右,開始覺得好像有比較顯著的
進步,才慢慢的將目標真正的轉移到四大上面,雖然最後的成績都只是
備取,但自己寫考古成績也就是在這附近,算是沒有對不起這10個月來
的努力吧!
也謝謝一起努力的三位朋友兼戰友,雖然其中一位正在當兵準備重考,
但相信你的努力,會為你帶來美好的成果。
謝謝ProbAsk版的各位神人,雖然我都是在潛水,因為實力不夠,不敢
亂回答,但遇到不會的問題,都能夠在上面找到解答。
最感謝的是我的父母,在我說要考研究所時,都很尊重且支持我的選擇
,提供我經濟上的支柱,常常叫我不用讀太累,但這是對自己的承諾,
也是不想讓父母失望,很開心最後得到還算不錯的成果。
最後,有什麼問題可以站內信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