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機械所設計組心得唷

作者: longsox (襪子)   2017-05-01 20:00:30
前言:
當時準備考研時,仍然對未來感到迷茫,受PTT心得文幫助不少,覺得取之於PTT要回饋一
下,就準備了這份心得供未來要考試的戰士們參考。
(準備考試時我有參考105考研心得: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467810804.A.996.html
我是123,系排約46%,一開始設立目標就是台大機械設計組。也很喜歡看機構的東西所以

定報考。考科:靜力學、動力學、工程數學。時間分配上以該科內容多寡為考量,靜力學
1\9、動力學2\9、工數2\3。學測10級分的我對數學心生畏懼,但後來工數卻成為我最有
把握的一科。
考試成績:
台大機械:工數72動力50靜力68 英文48 正取2
交大機械:工數92應力78 正取
成大機械:工數88靜力20動力36 備9
台科機械:工數78機械設計30 正取11
台科的機械設計我完全沒讀,直接20分鐘猜完等交卷…。
使用教科書:
1.劉明昌的工數講義上下兩冊、課本上下兩冊、題型思路分析、喻超凡工數考古91-104;
2.劉徹上課筆記、Hibbeler動力原文書、動力考古題詳解98-105、機構學課本、動力學習
作(1~3章);
3.Hibbeler靜力原文書、靜力學習作、靜力103;104考古詳解、劉徹材力、靜力筆記;圖
書館的線代課本2~3本;
在讀書的過程,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讀書計畫、時間分配、自我管理,下面的心得將以
時間軸為主來講我大概在什麼時候正在做什麼事情,該階段以什麼為目標,因為當初在讀
的時候完全沒有方向都是靠自己覺得好就做,而邊念邊害怕自己的方向是不是對的,所以
在這邊發心得給後面要報考的人參考斟酌。
準備過程:
●考前一年的3-6月:當時有修振動學,故還是以學校課業為主,常常花很多時間讀振動
導致補習進度DELAY;當時也有修工數(二),為了配合學校就先補工數下冊,整整一學期
下來大概補了15堂影片。上課的時候,我一定會關網路,一定要專心,腦袋和手跟著動,
讓自己在上課時效率達到最高,累了就趴一下或是出去吹風嘆氣。上工數的時候老師的「
冗詞贅字」太多,我都直接選擇快轉。
最重要的是:每次補完一堂課,一定要逐題看(算)完剛剛上課的東西才能再去補下一堂,
這是我當初給自己的要求。
●暑假:
目標:上完所有課,趕快搞懂考研這一切在幹嘛
暑假孤軍奮戰,所有課程都轉成線上,排好計畫早上補一堂課、下午補一堂課,晚上則規
定自己看完白天的上課內容,隔天才能再繼續補,有時候因為事情太多,搞到一天三堂課
都有……。上課筆記真的很重要:怕未來的自己看不懂,故一定要加註解,愈多愈好,而
補完課那一瞬間將是你這半年來這段內容目最熟悉的時候,所以上完課一定要再自己讀一
遍算一遍,印象才會深。
●八月中~開學前一週:
目標:精讀(算)一遍、替自己留下提示(難題作記號、課文畫重點)、三科各做一本筆記
已經補完所有課程開始跑圖書館(早8晚10),比照台大該科的考試時間(早上考工數、下午
靜動力),早上我也都念工數,下午靜動力,而晚上全都給工數。
1. 工數讀法:
一週一章,從微積分0章開始,先讀講義同時遮住每一題再算一次,大概花2~3天,接著自
己做一本筆記:重新釐清整章概念,要記憶的公式用藍筆寫下,不用記憶的用鉛筆寫重點

最後,課本課文一字不漏地看、畫重點,逐題遮住算一遍。準備a4白紙,算課本習題的時
候一題一題工整的寫好分類(日期題號),最後再整理成冊方便以後複習、除錯。
這樣一週下來,同一章節大概算讀到3~4次有。
有的章節像是PDE我當時讀了2~3週,但有章節只需要4天之類的,總之會補起來那個延宕
,不用沮喪,慢慢讀得很熟總比讀很快但都沒吸收好,技巧就是猛算,一定要算過才能確
定自己會,只用看的效果不大。
2. 靜動力:
一週兩天靜力、五天動力,先讀筆記,上課的習題也都遮住再寫一次,接著自己做一本力
學筆記,和工數一樣釐清整章內容,但力學筆記我只寫標題。最後才寫補習班課本題目,
一樣平均一週一章,用A4白紙一面寫一題,FBD認真畫(我連尺寸都會大概抓一下比例;圖
形和箭頭我會用鉛筆重畫、尺寸標註畫淡一點,方便改考卷老師看)
程序1.2.3.認真寫,盡量寫到一個力學麻瓜也看得懂的程度,從現在就培養好習慣,訂正
也要仔細!遇到不懂的題目,我會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2~30分鐘),真的在時間內想不到
再去問人,之後會一定會收到成效。
暑假時還是覺得該玩就要玩,所以有安排一天沒有進度的彈性時間,在不影響到進度為前
提我還是都會赴約出門。
●開學前一週~11月中(開始卯足全力):
目標:保持最高效率地各科精讀過一輪、完成錯誤本、準備上考古。
每天開始嚴格11:30睡覺6:30起床,因為我身體超廢一定要運動才不會生病,且那時和同
學打賭體脂肪13%(但最後輸了),所以會早起邊運動邊聽英文廣播40分鐘+看昨天錯的計算
紙。早餐都自己煮紅豆湯薏仁湯、吃饅頭,飲食一律清淡,油炸跟甜食都會讓腦袋不清楚
,整整半年沒吃炸。
早上盡量8:10到圖書館,8:30準時關上網路,開始唸書到11:30吃共教,回來還會看一下
英文雜誌然後睡到1點準時關上網路再戰力學,中間3:00-3:30會直接準時關上課本休息走
走聽音樂放鬆,再繼續念。5:30出發活中吃飯+英文雜誌+睡覺,7點準時起床讀到閉館,
回家之後已經他媽超累,但還是會伏地挺身100下再去休息。
1.讀書中我絕對不聽音樂,雖然一開始很痛苦很不習慣,但我個人的效率真的會差很多。
不過有強者設計組同學也是邊聽邊讀照樣上榜,可以參考。
2.讀新的東西有時候真的很難懂,就先接受,之後在計算的時候再慢慢以現有的邏輯去理
解,尤其劉明昌的教材很常這樣,一開始都不懂,20分鐘內想不到就先做記號跳過不要鑽
牛角尖,而我常常在下午休息或是晚上看計算紙的時候突然頓悟XD。
3.休息時間就認真休息、讀書就認真讀把手機給同學保管。
4.真的有自己覺得不是能力所及的問題,我才會開網路把題目拍起來去問另一個強者我同
學(以下以學長尊稱他),再把網路關掉,等他有空再看。
●11月:
目標:補進度、把先前分類的計算紙全部拿出來重看、凡錯的地方都騰上筆記本用文字敘
述。
11月中作息開始更嚴格,中餐晚餐+睡覺各1小時,下午休息變成15分鐘。
這個月先把剩下沒念完的讀完,該科讀完第一遍時我晚上回家就會開始看各校考古題,看
一下大概怎麼考、了解各章比重。讀書時間就寫錯誤本,不管多微小的錯誤(正負寫錯、
計算錯誤)都寫進錯誤本,知道自己都錯些什麼東西;寫成錯誤本在力學真的超重要,設
計組有一種考題需要你”解釋”,寫自己的錯誤時就可以練就這功力,而且錯誤本寫完時
會功力大增,同時還會推翻自己的錯誤觀念。
●12月:
目標:考古題(寫完收好裝訂成冊)
寫考古之前先把之前筆記的藍字全記住。
這個月會壓力超大,寫考古題一定要嚴格計時,我常常改完心情一差就跑出去透透氣,然
後告訴自己錯很多是好事、總比都對然後以為自己會好。記住:不管多挫折都要撐住繼續
寫!!也把每一次的考古都認真面對、嚴格計時。
而我還有排兩天給自己模擬考,整天作息完全比照台大考試時間,連英文都考。
考古分數可以參考但不是絕對,我台大工數從91-105的考古平均15~40分。
我只想上台大所以考古全幹台大(2輪)、交成全放…但現在覺得成大專業科目還是練個2~3
年比較好,就算考科一樣但題型還是有差…可以往上看成績==
靜動力若有名詞解釋我也會寫成一本方便記憶,考前一個月開始背。
●1月:
目標:讀第二次、自己做的筆記藍字整個背熟、題型思路分析、靜動力重算
這個月,已經寫完考古的自己,已經知道自己哪裡弱,就精讀那章。
動力:運動學一直都是考試重點,請一定要熟練各座標系,我動力課本整本大概算2~3次

靜力學:習作寫了2遍(第二遍一半題目只畫FBD、列式,難題才細寫),各類證明:皮帶、
V-BELT、螺桿、流體靜力、catenary cable…至少都推了5次以上。
工數:早上跑題型思路分析進度:5、7、9、10、11、12、13章寫全部,其他章節寫機械
類(但1.2.4章計算量太大沒寫完,非機械也有用看的),晚上輪天寫我最弱的6、8章(超重
點)也逐題寫(半線性也寫,可以練邏輯),寫到後面我的PDE整個^^。題型分析發現那章不
熟就要開講義重讀,講義我大概也讀了3遍以上(每讀一次就用不同的色筆畫一次重點),
證明全都試著去證,劉博士說不用看的題目我也看了,畢竟跟別人比的是差距,尤其9-9
個人覺得還是要念,所有解題法都要會(題目會指定),不可偏廢。
●2月:
目標:把會的讀更熟、考古再寫一輪、公式記憶到神反應。
白天寫台大考古(第3輪),晚上每天寫兩題PDE,再去看自己的那本筆記本。
●結語:
想當初在台大考試當天,考場上有一半的人在感冒,個人覺得真的要養成運動習慣保持健
康,才能發揮100%實力。工數部分我還是有寫成大101-105,但都偏記憶、基本,個人覺
得寫幾年知道題型就好。靜力學考古題沒有答案,報考設計組的人們如果需要可以跟我拿
我們討論出的答案。很感謝一起陪讀150天的同學、考前看我壓力太大來敲門彈吉他給我
聽的同學、罩我課業的同學、傳紙條跟我加油的同學……。
當初準備考試時,覺得與其考台大,不如直接去學習周遭台大朋友的那些特質,直接培養
自己那些特質、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台大生,總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達到目標。
最後提醒大家,考研比的是耐力,所以規律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今天你心血來潮讀到半夜
,明天呢?低潮大家都會、緊張大家都會、難題大家都難,先穩住先冷靜,意志堅持到最
後,就會是對你們最好的結果,加油。
p.s.對個人筆記和考試當天狀況有興趣的歡迎站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