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政大企研所考取心得

作者: motmotpp (ㄉㄐ拋爾)   2017-04-09 23:29:00
此篇為代PO
===================================
念書時或開始寫考古題時,兵荒馬亂時就會來版上看看前人的作法,
穩定自己的心情。而每個人狀況都非常不同,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幫助到大家。
也作為自己考研旅程的一個反省與審視。
<背景>
大學:台南後火車站大學社會科學院,系排都在一半,有時候亂修課就會墊底。
多益:890(2016/10)
其他經驗:打工,但無任何商競或出國交換等經驗
<成績>台大都沒上
英文 經濟 統計 口試 正取最低分數 結果
政大企研 84 70 94 98.6(50%) 84.0125 正2
交大經管 62 88 85 83.68 428.36 備13
清華科管 70(20%) 76(40%) 85(40%) 無口試 70 正取
成大國企 74(12%) 90(24%) 100(24%) 82.5(40%) 75.8 正1
政大經研 個體:50 總體:64 統計:59 無口試 174 備取
<準備方法>
統計:張翔,正課+題庫班(張翔的題庫班我自己是覺得一定要報名,大推)
經濟:7.8月就上完了,沒報題庫班(原因:預算限制式,讓我無法負擔)
老師的選擇:
我其實沒有認真試聽過每位老師,直接選擇學長姊的口碑推薦。
但到了口面試,跟來自不同班系的同學聊天,發現每位老師都有其魅力,
找到適合自己的選考科目與老師。
後期寫考古時,會發現各補習班的解題答案可能略有不同,
有一位學長告訴我:這種題目,如果不同家的這些厲害老師都意見分歧,
如果經由討論,你也聽了不同的原因,一時半刻還是無法分辨與了解時,就不要糾結!!!
趕快把可以得分的部分好好弄熟!也不要浪費時間在批評不同班別的老師如何如何。
<筆試的準備方法>:
3~6月:我都有跟著去上春季先修課程,或多或少有幫助
但我有同學7月才開始投入念書也是幹勁十足,進度都跟上。
而我在大三就開始打工賺補習費,上春季班,所以錯過很多實習或商業競賽的機會,
我在準備面試時也想過是不是那段時間可以做其他運用,我覺得3-6月可以做一個緩衝期。
7~8月(完整的兩個月,要好好把握,開學之後就很多學校的事情,拍畢業照阿~修課阿~)
經濟:日、一上課,雖然上課完很累,但我還是會盡量在當天把上完的課做複習,
當天複習的手感最好,盡量把老師指派的功課和題庫本勾的題目都當周做完。
個經一定要好好掌握,分數和答案都明確,不像總經有時候是申論。
個經:從效用開始,涉及無異曲線和預算限制式的這些題目一定要好好掌握了。
接下來到廠商獨佔到寡占再到庫諾均衡或史塔貝克均衡,這些產業的題目就是重點了!
產業學好不只在考場吃香,連到研究所之後也好用。
我會把老師產業的愛題整理起來,練個好幾遍,遇到變化題時,先回去看基本題。
在唸完產業後,若能有一整個case的分類與脈絡會很有幫助。
市場從完全競爭到不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又是怎麼發展的,不同模型有什麼特性。
個經的念法比較分case那樣,而總經像是承先啟後,有歷史演進。
總經:圖形+推導+計算
每個不同學派為了解釋經濟成長或失業率等推層出新的模型,
老師也會幫我們整理整個時代背景,很多很實用
例如:到底是發消費券還是減稅對刺激經濟成長比較有用?,對於遇到的題目,
若能生活化運用於生活中,印象會很深刻,更能培養經濟直覺。
上到總經時,loading就很重,比較難去做題庫本,
而總經的練習題目(申論)在7.8月時幾乎很難上手,建議穩扎穩打先把圖形弄熟。
統計:三、四、五上課,也都是盡量上課當天複習,若能在上課後,把課本蓋上後,
跟自己講一遍老師今天上了什麼課,那代表你真的聽懂了。
我覺得統計學,若你能解決你同學的問題時,也代表你真的懂了,因為統計學的觀念
比經濟學更難解釋或闡述,建議大家多跟自己講或多解決同學的問題。
統計張翔進入第五章前,都還能先把統計700題寫完,但過後,就是只能專注於提綱
挈領的基本題,但到了題庫班也了解到7.8月的自己還沒有功力可以做題庫,
統計能力或內容重量都是呈指數型暴漲,要讓自己盡量跟上老師的進度,然後熬過那個
指數型剛起步的分數低潮,千萬別氣餒。
張翔上統計時,總會舉很多生活例子在統計學,ANOVA表的處理效應或誤差效應用補習班
舉例,非常生動有趣。若遇到聽不懂的時候,我會把生活化的例子記下來,偶爾慢慢咀嚼
其中含意。
暑假:建議都先把核心觀念弄懂,然後跟好進度。不用急著拚進度。
9~12月:正課進度上完後,這時候就是第二RUN,建議中秋連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而第二RUN,重新閱讀內容+練題目,整理題目和筆記的好時段。
<筆記>我一開始是個不喜歡另外用活頁紙做筆記的人,因為字太醜。
但發現:1.書很多本(經濟有7本),不做筆記要往回翻耗費很多時間,然後試想考前
你要帶什麼書去考場?(我揹了好幾本書去到考場(因為筆記沒做好)。
2.有些觀念或你不懂的地方很常出現,我覺得要是沒時間做筆記至少可以做錯誤本,
把很常錯的觀念記錄下來。3.張翔的上課速度或配置很適合做筆記,統計作筆記很有用。
<題目>我到後期覺得做題目也需要管理,因為題目太多,不可能都做完。
另外發現重要題目多做幾遍>>>>>>把所有題目做光
因為我在考前60天時,常在經濟題庫或統計700題游移不定不知道該挑哪一題來做
,哪一題才是重要的題目。另外排隊問問題時,常好不容易排到時,
卻已經忘記上個禮拜做到這題的時,是卡在哪裡想要問什麼,非常可惜。
建議善用標籤紙,哪些題目是要問的問題,哪些題目值得在做一次,哪些題目是難題
9~12月:是可以大幅追趕進度的時候,但也是最容易浮躁覺得念不下去的時候,
可以尋找戰友一起度過最精華的三個月。
1~2月:我都從練習考古題,來看哪個單元不熟,如果這時候題目+筆記有控管好,
回去翻筆記,把你一直錯的觀念加強筆記,或從題目新學到的觀念補強在上面。
而你又可以挑幾題相關單元的重要概念多練幾次。
內容加強企管類所的偏愛的單元,如:統計迴歸、檢定;經濟:產業
但還是不能過於偏食,106年的台大商研統計就每個單元都平均出了一題。
<面試準備方法>:
考試前:
我在暑期時,有執行過4周的用英語說時事的40分鐘的英文練習。
我有報名趙敏老師的口面試班,只能說料事如神,一生受用。
從10月附近,就會要我們準備一個簡易版本的CV和自傳、生涯規劃,邊念書邊做這些事情
,其實壓力很大也心情很慌,因為每做一次備審就是一次檢視自己的動機,
但也為最難熬的9-12月,畫下一個震撼彈,好好審視研究所對於自己的重要性。
考試後:
1.自傳/生涯規劃/讀書計劃有個最初版,然後給你的身邊朋友看,一直改一直改
2.和4~6位同學組成讀書會,線上或線下的固定開會時間,共筆制度
讀書會內容:1.問有關履歷的問題(互相問)2.時事(大家討論出近期的熱門時事)
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感謝有讀書會和戰友,只能說共好或共享制度,它的力量很大,
因為你跟別人講了無數次十,這個知識會更深深烙印在你腦中,
在考研時期,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大概可以帶給你一整天的好心情。
3.參加趙敏的模擬面試,那時候真的是告訴自己面試完政大企研所,我就長大了XD
<面試經驗>:
1.交大經管:被電爆,因為我說我想要走醫療行銷,爭議有點大然後我沒做好功課,
但我學到當教授一直不認同你的回應時,你也發現邏輯上自己理虧,要設下一個停損點,
不然就會像我整場都在聊我的研究動機。
2.成大國企:五分鐘而已,我遇到有一位老師先問2題英文,有一位問2題中文
然後我發現我用英文去解釋一個經歷,會耗費太多時間,在只有5分鐘的面試或任何面試
,蠻建議訓練1分鐘回答之,讓教授有興趣再繼續追問你。
3.政大企研:個人關(英文):2個人進去,互相問對方問題
Q1.請你介紹一下另外一位
Q2.十年後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團體關:Q:為什麼amazon從線上走到線下開實體書店?
我們那組剛好遇到教授人好到在發光的那種。
<結語>
考研時一定要維持心理和身理的健康,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這也需要練習。
雖然這聽起來很唬爛,但我真心覺得考研根本是一場和自己的戰爭還有心理戰,
我就有兩次上課中到一半去掛號看醫生的經驗,我覺得很干擾念書進度。
身體健康很重要,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早睡都是需要提早在7月開始培養。
心理方面有幾句我很常告訴自己的話或觀念,想分享給大家。
台大英文a卷有一題,Man proposed,God disposed.盡人事,聽天命。
在寫考古的12月遇到時,很是時候。考前三個月,總是在念書時會想要衡量今天
念這個是不是會很有報酬,想知道別人都在念什麼等等等的恐慌阿,這時候就會想到
張翔說的傻傻的念就對了。我覺得當你可以排除很多不必要情緒時,相信自己有盡人事,
可以讓考研的自己獲得心情上的平穩,就能更正常的發揮自己的實力。
我一直覺得念書或考研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性,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大的壓力,
知道可以多度那些外人拿成績來評斷你的事情於之外,知道自己可以為了夢想多努力,
希望大家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研究所的旅程,不管是考前還是考後。
謝謝各路好手一路上的幫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