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國企所甲組/政大國企所甲組 心得

作者: Benchou2002 (benchou2002)   2017-04-08 21:27:09
[代po]
自己在準備過程中參考很多學長姐準備的經驗,得到很多幫助,現在換自己該來打打研所
心得了。希望對接下來想準備國企、國貿所的同學也有幫助!
最終成績:
台大國企所正2
政大國貿所正4
背景:台南後火車站大學管院學生,經濟、統計有基礎,班上成績起起落落,有十名左右
也有四十名左右。大學期間有去交換、實習以及參加商業競賽的經驗。雖然讀的是管院,
但系上偏重二類,所以課程和一般管院差蠻多的,大致上修過管院一些基本必修課程:管
理、會計、經濟、統計、微積分。也因為對系上部分課程比較沒興趣,所以大學很多時候
是在參加各種校外活動,這點對我後來去面試有很大的影響,在稍後分享面試準備過程會
更詳細的談這部份。
以下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為考試準備過程,第二部份為面試準備過程及面試內容。開始
分享前我想說的是,我並不認為我的準備方式特別好或特別有效,只是一個最適合我自己
的方式而已。所以很建議大家在準備過程中多參考各種方法,從中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式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感謝楊莉老師和張翔老師,雖然從來沒有見過兩位本人(補雲端課程),但多虧兩位
的細心教學才讓我有機會如願以償。以下就經濟、統計與英文做分享。
<準備期間作息>
固定早上八點半到學校總圖(假日九點)看書或上雲端課程,中午吃飯與午休到一點半,接
著繼續到五點然後去運動。晚上時間比較彈性,通常會再看兩小時左右的書,可能包含英
語雜誌、經濟、統計或寫寫字,偶爾看美劇放鬆一下。對我自己來說適時的放鬆很重要,
因為我不是一個可以把自己逼很緊的人,雖然讀書時間相較其他一讀就是10小時不用休息
的人還短,但重要的還是那句話: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
經濟:
我是從三月多開始補雲端,在十月把課程結束(雲端課程的好處與壞處後面會提到)。接著
十一月、十二月讀第二次,一月讀第三次。讀第三次時就不是全部都讀,而是挑自己錯題
錯比較多、比較不熟的那幾章加強,畢竟很熟的章節多讀只會侵蝕到讀其他不熟章節的時
間!
自己的感覺是課程有點拖太晚結束,所以後面讀第二次第三次時有點趕(其實是很趕)。之
所以拖到十月才結束掉,是因為五月中時和朋友接了一個商業競賽,接下來一路忙到八月
多才結束,中間這段時間幾乎沒空補(忙都忙死了)。不過這都是自己的選擇,後來也因為
這商競的經驗讓我有更多額外收穫!所以忙得很值得。但還是建議大家可以盡量在暑假期
間把課程結束掉,後面在複習時會比較不那麼趕!
<個經>
重點部份就像楊莉老師說的,主要集中在廠商形態以及後面那幾章的計算上,效用那部份
也蠻重要的。而題本方面我是挑著做,基本上每章都做奇數題或偶數題,看到台政清成題
目一定會做。我自己是把很厚的題本拆成好幾小本,這樣帶去學校上課要做也比較方便。
<總經>
個人認為相較起個經就比較難準備,因為幾乎每章都有可能考出選擇題,尤其各學派的差
別時不時會考出來,讀了覺得投報率很低,不讀又會擔心。最後決定大致上掃過一次,用
做題的方式抓出比較常考的幾個學派,以及都考什麼部份,就讀那些部份而已(這有點投
機…請斟酌參考!)。但大致上題目還是集中在楊莉老師說的那幾章重點上,所以題本的選
擇題可以就重點章節加強。
而我個人認為上雲端的好處是上課時間比較彈性,像我自己排課就會有個基本時段,比如
說一個禮拜固定要上幾堂經濟,但有時遇到期中考就會彈性改成上少一點,等考完再補回
進度就好。而現場班的好處是比較有伴(這點很重要),有問題可以互相討論,有消息也可
以互相分享(誰的書必考之類的),問老師問題也比較方便。所以各有好壞,看個人的取捨
!
統計:
我不太確定自己統計準備到底算不算好….原因是考台大商研所前一天晚上我中諾羅病毒
,整個晚上發燒上吐下瀉,隔天還先去醫院打針再去考試,所以狀態真的爛到想撞牆,第
一科統計理所當然就爆炸了(張翔抱歉)。也因此我不確定是否準備的算好,可以當作參考
就好了!
雲端課程進度大致上與經濟相同,比較不一樣的是統計提綱裡的題目每題我都有做兩到三
次,700題除了三顆星的問題外也幾乎做兩三次。基本上做題目時先稍微想一下解題流程
是什麼,然後看解答跟自己想的流程一不一樣,一樣的就可以往下一題做,碰到跟自己想
法不一樣或是一時想不出怎麼解的,才停下來跟著解答一步一步解。好處是這樣做題很有
效率,比較不會浪費時間在已經懂得觀念上,壞處是會缺乏計算上的熟悉度(列式步驟、
計算機按快不快等等,這點要自己加強)。我自己覺得讀統計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知道學這
些要幹嘛?不然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只是背了一大堆公式在那邊套來套去而已。而什麼是
學統計要幹嘛呢?比如我在運動就真的想過,在馬路上慢跑,如果擔心會被車撞到的話那
機率是多大?我要怎麼回答?(好像內心戲太多了)這樣一來,就真的會在腦海裡跑一次統計
的過程,假如說車輛經過是poisson分配,假設平均多少多少….。這過程其實就是讓自己
覺得學統計不是只在背公式那麼枯燥。
英文:
基本上我的英文完全沒有準備。平時就有看英文雜誌、新聞(time, BBC, WSJ…)的習慣,
加上高中的底應該還可以賣老本,所以只有在考前那個禮拜做看看台政的考古題抓一下手
感(也沒有對答案),最後成績出來在八九十附近。我自己認為政大要考作文這點需要留意
,因為我是考前做考古才發現原來有作文,所以就趕緊惡補一下作文結構(可參考托福ind
ependent),其他大致上就是看單字和閱讀能力,這些方面都可以靠自己或靠補習班加強!
以上是考試準備過程。接下來講一階段放榜後確定要去口試,從準備口試到口試結束的過
程。
<面試準備過程>
備審:
我是從一階段放榜後確定要去口試才開始準備備審資料,到規定寄出時間不到一個禮拜。
政大國貿所因為還要繳交一份履歷+自傳+研究計畫,所以時間上比較急迫,我自己是用了
一天把整份東西生出來,時間上卡的很緊,建議大家可能的話可以提早一點開始想備審內
容,但通常大部分人好像都是和我一樣等確定要去口試才開始做哈哈。而台大就只需要一
張簡單的報考動機以及履歷就可以。以我這次去面試的經驗來說,所有重點就在履歷上(
拼命被問);自傳與研究計畫基本上沒被問到(備而不用?),所以接下來來談談履歷要怎麼
呈現!
履歷:
我都以條列式方式呈現,個人比較不偏愛寫成一整段。條列式的優點在於很清楚明瞭,大
大方方的列出來各項經歷,有點像要教授隨意挑選歡迎試穿(?)的概念。有些人經歷會以
整段文章的方式呈現,相較起來教授須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在閱讀文筆而不是提問,雖然可
能差不到一分鐘,但每關面試也才五分鐘,少了提問就少了讓自己加分的機會!而履歷上
最好能放越多能講的越好,因為當教授找不到想問的東西,就會開始自由發揮隨便問你問
題,問了答的出來當然最好,一定也是大加分,但萬一不幸答不出來當下一定會很尷尬,
就很看臨場反應了。所以如果在履歷上能盡量有內容可以讓教授問,也讓你盡情答,就盡
量多放一些有內容的經歷!
模擬面試:
補習班方面似乎有提供這類服務(我不清楚),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多多使用。我是請系上比
較了解我的教授們和我直接面談,因為面試想要表現好,當然直接問教授面試都看什麼,
這是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很幸運的是我受到很多教授的幫忙,一方面教授能夠很直接的
指出我這樣回答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怎樣回答會更好;另一方面也讓我提升對自己的信
心,原來自信真的可以練習出來的!
這裡有兩點是其中幾位教授給我的建議,我也想和備考的同學分享。第一點是在面試時千
萬千萬不要有誰比誰好,或誰比誰不好的概念跑出來。例如被問到台政都上要去哪間?或
者這麼多面試的人為什麼要錄取你?如果這時你心裡想回答的是台大(政大)比另一間好;
或我比其他人都還要優秀這類的答案,最好要再多想一下。因為在你捧台大(政大)的同時
,教授心裡想的是你到另一間一定也是這樣,感覺就不太好。比較好的回答應該是台大(
政大)有哪些優點,而我自己的特質跟這一間的優點結合在哪裡,結合了會怎樣。這部份
當然需要搞清楚自己要去面試的系所特色在哪,這也是第二點的建議:”把可以查的資料
查清楚!”
我在去面試前已經把系所網站上所有的資料都印下來並畫好重點,包括課程內容、教授專
業、系所簡介….等等。如果這些都不了解,當然沒辦法再進一步與自己連結,講出來的
內容就會了無新意、沒記憶點。面試重點還是要讓教授在你回答的同時,對你有印象並且
記住你是誰,否則去面試的人都那麼優秀,如果回答的又都和其他人一樣、沒自己的特色
,要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呢?但建議要言之有物,並不是為了特別而特別,否則容易弄巧成
拙。
<當天面試過程>
台大國企所
分成三關,第一關是先到一個小教室讀五分鐘的英文文章(一面A4),然後到另一個教室會
有兩位教授請你總結一下大意,再依照內容問你的一些看法。我抽到的文章是關於川普以
及歐巴馬對於移民政策的比較,說完大意後教授就問我同不同意川普的政策、理由是什麼
、對台灣的移民政策有什麼看法?我自己認為這關是我最緊張的一關,因為進去前不知道
會抽到什麼題目,所以只能臨場發揮,再加上台大是第一間面試的,所以特別容易緊張。
不過在大意說完後基本上信心就能回來了,接下來只要把腦海裡想到的清楚的、有邏輯的
表達出來就行了。
第二關是問履歷上的經歷,這關我覺得最輕鬆也最好發揮。因為我有到海外交換、海外實
習以及參加聯合利華的商競,所以開頭就被問那個聯合利華商競是在幹嘛,你們怎麼拿到
第一名的?我就按照之前準備的內容,把我覺得重要的,吸引人的和教授說,教授也追著
繼續問下去。接下來聊到我去交換時有什麼收穫,我一樣照之前準備的內容講,也說了很
多我在當地體認到的、學到的。就在閒聊的過程中就聽到了敲門聲,原本以為差不多要結
束了,但這時其中一個教授突然好像想到什麼,要我快快的講一下我大一跑的一個企業轉
型case是在幹嘛,於是我就用很快的速度講解了當時怎麼和企業接觸,提出的企劃案是什
麼,教授聽完很訝異的說你那時候才大一?我就回答對沒錯是大一,因為有很棒的人帶我
們,同時還有一群很優秀的團隊,所以才有哪些哪些成果。教授們就微笑點點頭就說好,
可以到下一關去了。
第三關是創意關(?),之前聽過往經驗好像會問一些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看你的臨場反
應。但我一進去都還沒坐穩,對面的教授劈頭就說:”你參加這個聯合利華的商競蠻不錯
的,說說看你有什麼收穫?”我當下心裡的os是:這我剛剛才講了一次..哈哈。但我想說這
關是看創意和反應,所以就特別提了一下我們整個過程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裡,然後這
些創意的成效怎麼樣。教授聽完果然就接著問說:”那全台灣這麼多的商業競賽,如果由
你來辦你要怎樣用很有創意的方法辦呢?”聽到這個問題當下我有小小愣了一下,因為從
來都是參加商競,還沒有想過自己辦商競要怎麼舉辦。稍微思考兩三秒後我就照當下想到
的方式講給教授聽,講的過程會發現教授會不斷質疑你的想法,我猜一部份可能是在看被
否定後的反應是什麼。而我因為之前愣了一下心裡還在自責,所以被質疑時還沒有反應過
來,整整停下來思考了兩三秒才又丟出一個新的想法,還好後來也都蠻順利的講完內容,
也很剛好在我回答完後時間也到了,於是台大的面試就這樣告一段落。
政大國貿所:
相較於台大的緊張,由於政大是第二天,所以心情上輕鬆很多。到了政大還遇到讀國貿的
朋友,就一邊閒聊一邊問面試和經驗分享上寫的有沒有不一樣。政大也是分為三關,順序
每個人不太一樣,每關結束後大概等約半小時再進行下一關。我覺得我的順序很棒很幸運
,因為我是第二階段的第一位,所以在開始之前教授有休息了20分鐘左右,一進第一關教
授感覺就神清氣爽哈哈。
第一關是履歷關,兩位教授都很和藹可親,打過招呼後果然不出我所料,又問我商競在幹
嘛還有收穫是什麼,於是我又挑重點講了一次。過程中看得出教授對內容很感興趣,對很
多事情很好奇,中間有說有笑的。商競部份結束後還問了實習的內容及學到什麼。這關印
象最深刻的是在結束後一走出教室,就聽到兩位教授在裡面低聲說了些什麼然後放聲大笑
…(到現在還是很好奇到底講了什麼?)
第二關是系主任那關,有了第一關好的開始,接下來信心也都來了!這關主要是問備審的
內容,像我就被問到大一大二成績是出了什麼事,經濟成績怎麼不好看,我馬上就回答大
一時全校的經濟競試其實是考第八名,所以我是都懂的,只是成績方面真的因為忙其他事
情沒有顧到,教授聽了也幫我接話。然後又問了履歷上的經歷,以及問有沒有去其他學校
面試,這點我很誠實的回答昨天才去台大國企面試。本來已經準備好被問兩個都上會怎麼
選,但教授只是笑笑的點頭就沒繼續問下去了,最後又在閒聊中結束這關。
第三關是英文關,這關比較特別的是我在進去前就先想好,要怎樣在開口第一句就讓教授
印象深刻!果然教授聽到後先小驚訝了一下,然後笑著說I’m really glad to hear that
!建議大家也可以稍微想一下開頭要說什麼比較有利。接下來就用英文開始聊商競內容(ag
ain)以及去交換時的所見所聞,教授問去交換的環境跟自己的大學差別在哪,我的回答是
學生的積極度和接觸到的資源差很多,然後分別闡述差在哪。其實不用太擔心教授會故意
用很深的專業詞彙,基本上都是比較日常溝通對話,而且聽不懂也可以請教授再重複一次
,我覺得重點是表達清楚能讓教授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
另外,就如我之前所提到的,盡量讓自己的履歷豐富一點,有事情可以讓教授問,否則讓
教授自由發揮被問到什麼就會很難預測。像英文關在我前面有一位同學好像就被問到對自
動駕駛車輛的看法是什麼?我聽到的當下捏了一把冷汗(雖然這題我剛好有準備到),假如
是被問到自己不清楚的領域又要用英文回答,心裡大概也多少有點抖吧…。所以還是很建
議大家可以多放點經歷在履歷裡面!
以上就是這次考研的過程與心得。考研說實話是一條漫長又寂寞的路程,日復一日的rout
ine很容易讓人心煩,更別說是等放榜時的煎熬,甚至比考前還緊張。但結束後回頭再去
看,就像張翔老師說的:”重要的不是抵達,而是尋找。”過程中不斷不斷的重新審視自
己,到底為了什麼而準備、想要的是什麼?不管心裡的答案是什麼,只要想清楚了,自然
而然就會更有動力繼續下去!希望大家準備過程一切順利,也預祝都有好的結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