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設計/應藝/視傳研所準備心得

作者: BubeeLie (Bubee)   2017-04-02 02:11:30
一、考生背景
1.非本科(國立科大森林系畢)
2.些微相關經驗(櫥窗陳列VMD)
3.大學及出社會完全不曾接觸設計軟體
4.一月起為全職考生
5.九月中開始學習軟體及設計課程內容,因故作品集的產出來不及參加甄試
6.沒參加過設計比賽
二、報考校系及成績(皆無參加甄試)
以結果論而言,當初未經深思熟慮,沒注意到課程內容及校園風評是否為自己喜愛的。
大約多花費一萬元在報名費以及作品集的印製。千萬不要跟原PO犯同樣錯誤。
不要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不可以,所以過於亂槍打鳥,
報名前上網搜尋該校課程內容,確認是否為你想要的。
不要胡亂報名,你只有一個。
◎交大應藝
設計與藝術概論:66.00
英文:28
審查:82
初試加權總分25.00 初試未通過 初試合格最低分26.20
◎高大創意設計組
資料審查:84.67
面試:81
加權總分82.84 備取1
◎台科商設
資料審查:66.617
初試加權總分33.34 初試未通過 初試合格最低分38.67
◎清大藝設
資料審查:78 初試未通過 初試合格最低分85
◎雲科設計學
資料審查:85.33
面試:87.33
加權總分86.53 正取2
◎台藝視傳
設計史:75.5
研究計畫:64
其他相關資料:69.667
初試加權總分71.45 通過但放棄複試 初試合格最低分60.517
◎高師視傳
初試合格
放棄複試
◎台師設計
資料審查73.33
面試75.00
加權總分74.17 不錄取 最低備取標準81.34
三、研究計畫及作品集
關於研究計畫
撰寫的實際時間大約花了兩到三週(包含去國圖借閱論文,此時在職)
建議是針對自己最想念的學校藉由「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查詢該校的研究方向or查

該校某老師研究生所寫的論文,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當作一個方向進行構思。
內容的部分我是參閱選定論文之格式和架構,用自己的話去做轉化以及詮釋。
但當中的與老師討論主題的選擇、意見、修改,對我而言相當的重要。
關於作品集
作品集的部分,我從九月中開始加入補習班,此時我在漸漸花時間摸熟AI、PS(大概花了
一到兩個月),自己認為在準備中最辛苦的一部分是「時間」。
我從開始學軟體到整本作品集的產生是9/15~12/8(約莫三個月)
當中是一直有跟老師還有同學互相交換意見以及修改內容,趕到12/8當日。自己是認為
真的太趕。會建議跟我一樣沒底子的同學越早接觸越好。
自己會認為說作品集的部分,要有一個明顯的主軸特色,對此去進行相關發揮。
個人是藉由大量的去書店翻閱相關書籍、雜誌、網路搜尋等等找尋靈感(一到兩個月)。
且平日就須慢慢累績,不然會趕到最後一刻要上班又一定要求快印出來,結果就是被影印
店大賺七千大洋。
(自己的個人建議是我在補習班學到的AI&PS&ZBrush&Rhinoceros其實已經夠足以產出
作品集,並不需要再額外去巨匠補更多軟體)
四、筆試準備
關於書單
1.傳播符號學理論(John Fiske)
2.色彩計畫(鄭國裕、林磐聳)
3.造型原理(林品章)
4.視覺傳達設計概論(陳俊宏、楊東民)
5.設計小史(Thomas Hauffe)
6.世界現代設計(王受之)
書單部份自己會認為說把它當作故事書多看幾遍,對原理理解、對歷史發生的時序以及前
因後果要非常熟悉。
原po自己對於書籍的吸收比較有限,習慣尋找網路ppt,吸收較為快速。
自己對於設計史是參閱這系列內容:
https://wk.baidu.com/view/8122122ec8d376eeaeaa31ee
貢獻者(ijo3920424ben) 找出一整個設計史系列
並且統整出屬於自己的一整張設計史大綱死背熟讀到不要不要的如下:
http://i.imgur.com/rA7ulxL.jpg
關於有筆試學校的準備方向
(原PO比較笨,皆乖乖苦練以下每年的考古題,實際準備時間:1月~2.3月份,實際大概兩
個半月,覺得時間有點太多,其實花一個半至兩個月即可)
(而寫考古題的方式是,計時,每天預計寫5-6回,自行分配時間,初期寫一回安排大概兩
小,後期寫以及思考的時間可以大概40分鐘就寫完一回)
1.交大
考試內容活到不行,而內容部分多針對新媒體藝術、互動科技藝術、後現代藝術。
考題沒有標準答案,考的是對藝術涵養平日大量的累積。
英文部分我自己沒辦法,只能幫自己QQ
2.台藝
台藝的準備方式我倒是很有心得,請下載考古題(重要*100)可以發現考試重點大方向有二
第一 設計史
第二 近年所舉辦的設計大活動。例如:2016台北設計之都、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等相關
資訊內容需要熟記
把考古題做到熟透,可以自行預測考試方向。
3.高師
題目類型很活,幾乎無法預測會考甚麼。可以做到的是設計史熟記&了解綠色設計
五、補習班
原PO高雄人,也有想過該如何靠自己去自學,但真的是沒基礎也沒方向,並不
知道要從何開始。大學的技能只有到會寫論文。
所以我是考慮一個半月才下定決心補習,九月才中途進去補習。但其實更早進去可以有更
充分的準備期,對我而言真的有點過趕,尤其是在準備作品集的時候。
個人依循批踢踢前人的推薦,去「黃謙設計」。
對我而言獲益良多。
1.有老師可以做詢問對象,尤其是在作品集和研究計畫。也有許多作品集可供參考
我在沒補習之前,其實我並不知道作品集長怎麼樣,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表現自己。
另外課程內容部分,對我而言啟發自身對於設計的熱情和想法。
2.補習班同學
同學間的意見交換,最新資訊(例如哪裡有甚麼展/活動),還有讀書會讓我不敢怠惰,
到後期視彼此的打氣和抒發以及提問的好地方。
3.面試的練習
對台下多次的練習,台風和說話方式都是相當有幫助的
4.軟體使用
原PO原本是沒碰過軟體的(軟體上面有寫不多做贅述),這邊學到的不用再去別的地方
補習。
BTW我是去台南班補習,其實經過高雄火車站有看過別的設計補習班。但深怕採雷。
六、讀書計畫
1.書單部分看過二到三遍能理解並有印象
2.設計史要念到熟透
(我是藉由考古題去判斷重點方向,最後整理出設計史每一個大事件的時間序、內容)
(人物部分則自己寫了一整本關於設計史人物的重要事蹟、代表,生歿年代盡量記住不
強求)
3.考古題不斷循環練習,會從剛開始完全想不到如何回答,到後來腦中自己有答案
4.多看展覽,以作為面試時可以說嘴的準備。
5.近年設計大事件的了解
七、面試
分三個部分
1.講稿
(平順型)
首先先打招呼→緊接著找出屬於自己的slogan吸引評審目光,將自身經歷轉化為吸引人的
小故事→研究計畫概要→挑出幾個最愛的作品→感謝聆聽
(反面激將型)
因為原PO自身沒有吸引人的反面激將故事,就不多做解釋了
但很重要的是,講稿要隨著報考學校喜歡的特性,去做修正,投其所好。也替自己增艷
2.台風
自信穩健不怕生
3.服裝
正式乾淨整潔即可,不是去選美,不用多浮誇
八、總結
準備期花了半年
從2016/09~2017/03
09~12月(邊上班邊學軟體構思作品集和研究計畫,非常趕)
01~03月(全職考生,筆試到二月中已經完全熟透,覺得可規劃一個半月準備即可;
二到三月每個面試前,不斷練習擬好的面試稿,早中晚各練一遍持續一個禮拜)
如願考到自己想念的學校覺得相當幸運,所以我是來還當初跟烘爐地的袋子許的願。
希望可以幫助到未來 非本科 沒基礎 跟我遇到一樣瓶頸的考生,可以如願朝自己的目標
前進!
然後賺錢是很辛苦的,不要跟原PO一樣報太多間學校,花了許多冤枉錢,例如:我要念的
是設計,但我看了名字就報名清大,後來才發現是學畫畫為主軸。
認真的準備,總是會有得到機會的可能性,要給自己多一點的自信!可以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