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交大/中央資工所 還願文&一些心態

作者: GuardmanMart (Mart)   2015-03-17 01:28:30
一、前言
前幾天終於找好未來的指導教授了
結束痛苦的南北奔波
先來講講為什麼有會有這篇文好了
1.
大概在今年快考試的前兩個月,我開始每天都超級焦慮
就一直對著空氣亂許願,如果我考上我就XXX、OOO
這篇文算是其中的祭品之一
2.
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經歷過一個時期
上graduate版→/資工/心得→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每天重覆不斷loop
就算我已經有很固定的讀書計畫了,還是偶爾就會翻一下早就看到過好幾次的心得文
當時也搞不懂為什麼自己會這樣,但考完後稍微回味一下才終於摸透了那個時候的我
原來我只是想在那些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他背景跟我很像,那他考得上是不是代表我也可以考得上?
原來這才是當時打從心底想看到的東西,而不是反覆去參考別人的準備過程
算是有點走火入魔吧
但不得不說,當你看到某個和你很像的人可以考得不錯,是真的會信心大增
所以這篇文會著重在我這樣背景的人的準備時心態是怎麼樣,以及遇到了哪些困難
如果你也是在很焦慮的時期剛好看到這篇文章,而我又有幸成為你的影子
希望以下的內容可以幫你增加一點信心,這樣就很足夠了
二、背景
某中段國立大學,非本科系,大五,重考生
第一年有補習,書單就是補習班的講義和筆記,各科原文書or聖經本都沒看
在校成績爛到連正確的班排名都不敢看,不過在90%以後是絕對的
因為大學四年什麼都想玩,系隊、系學會、社團等等的都看得比課業重
印象中上一次認真讀書已經是高中指考前的事了
雖然我應屆時準備過一年,但因為當時同時還要修20多學分的課
加上我太久沒有長時間定下來唸書的習慣了,常常一下就被別的東西吸走
到最後我只有線代和離散還算有在水準之上,其他四科根本就是裸考
所以我覺得我並沒有大部份重考生的優勢,也就是準備的時間多了別人一年
充其量來說我只算是一個數學底子比較好的應屆跨考生而已
第二年就沒有再去補習了,學校選個一門隨便的課就開始當全職考生
三、今年戰績
因為某些個人因素,只想唸交大或中央
然後因為沒有再考第三次的打算了,所以評估了一下自己的實力,最後報了四間
但也只有兩間有成績而已
明年這個時候如果有想找往年錄取分數的可以大概參考一下
交大資聯 甲組備1x、乙組備0x、網工正取
數學46 資演53.5 計系42.5 三科總分142
中央資工 備0x
數學68 資演41 系計50 三科總分159
(中央的資演我覺得是最簡單的,但硬是比預期的分數低了2-30分,
不過因為交大也放榜了就沒去複查了)
中山資工 缺考
中正資工 缺考
我考古題沒寫很多,就針對交大寫了100~103而已,計系甚至只寫合併後的那兩年
剩下不夠的部分就拿中央的計系考古題補
寫這四年考古題的目的是想讓自己有考試的感覺,順便看看自己有哪些盲點
四、身為跨考生遇到的一些困難
這個地方分兩部分講,準備時的環境/準備時的過程
準備時的環境
指的是一起讀書的戰友
跨考生一個滿大的劣勢是有時候很難找到也是考資工的同學
我甚至慘到應屆那年班上加我只有兩個人是考資工的(但他一個月後就跳GAME了)
第二年準備時也是都自己讀
當時沒有體會到戰友的重要性,但如果現在要我說
我會覺得不管用什麼方式、在什麼平台,一定要找到一些能一起讀書的朋友
戰友可以互相督促、互相教比較熟的科目、指出對方某些地方的盲點
人畢竟是需要群體生活的動物
一直一個人埋頭唸,很容易胡思亂想,也沒辦法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底到哪了
我第二年在準備時是在最後一個月左右,因為想要檢討考古題的關係
才和系上也是考資工的學弟妹們有比較頻繁的在討論考科的東西
那時才發現原來1+1真的會大於2
而對一些心比較不定的人來說,去找幾個很認真的戰友,對心理層面的幫助也很大
準備時的過程
指的是跨考生在數學、資演、計系上可能會遇到的瓶頸
數學
如果對一個完全從零開始的人來說,數學兩科準備起來是相對困難的
因為數學需要用很長的時間把基礎打好,換句話說就是不能速成
一些思考的邏輯、對數字的敏銳度等等,都需要長時間建立
我剛好大學讀的科系會接觸大量的數學,雖然在校成績爛到不行
但也因為那四年都在碰相關的東西,所以線代離散準備起來還算輕鬆
如果真的要從零開始,那我覺得數學兩科一定要一開始就先唸
而且不能中斷,要一直摸數學摸到考試
講抽象一點就是要唸到讓自己身體裡有數學的靈魂就對了
如果數學沒有唸好,那連帶著資結演算法也會唸得很痛苦
因為那邊基本上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數學
資結演算法
資演雖然考試不考CODING,但如果從頭到尾都是用"唸"的
那準備起來會比別人困難許多不說,還會沒辦法唸得很透徹
跨考生在這部分吃虧的地方就是大學時期比較沒有程式實作的機會(除非自動自發)
我覺得如果時間允許,還是需要先花時間去了解寫程式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然很多東西你只可以看得懂他在幹嘛,但沒辦法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
所以一些簡單的遞迴演算法、BST或是HEAP這種簡單的樹、簡單的排序演算法
可以的話就想辦法把他實作出來吧,能從中得到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而且其實每科都一樣,理解他在幹嘛之後才能體會他的美,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我記得前面幾篇有一個台大資工的
他雖然花在"唸"的時間上很少,但他實作能力超強,然後他資演也考超好
從那篇就可以看出實際動手去做到底對這兩科有多重要
計組OS
硬體兩科我覺得應該對跨考生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關卡
除非一開始就有極大的興趣,不然在唸第一第二遍時會痛不欲生
會感覺要背的東西真的太多太雜
雖然這兩科看起來是背科,但我自己的想法是七成理解三成背
計組的重點章節管線、記憶體,OS的重點章節同步、死結、效能
其實這些大部分的東西理解後就忘不掉了,要背的也只有一些專有名詞
如果把所有東西都當成死的背起來,那在考前面一點的學校時真的會被整到死
當然交大計系一直都很喜歡考一些關於電腦方面的專業知識
像是哪個系統怎樣怎樣、哪個晶片怎樣怎樣等等的
這些東西範圍又大又廣,而且基本上補習班不會教這些
如果想拿到這些題目的分數,就只能去啃原文書或平常多補充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了
然後我想在這裡推薦幾個在重考這一年對我有非常大幫助的東西
1.交大李毅郎老師&清大黃婷婷老師的計組OCW
2.聯合大學陳士杰老師的作業系統OCW(他自己有架一個WEB,裡面也有資演的課)
這些都很容易可以GOOGLE到,所以我就不把連結貼上來了
因為第一年在補硬體兩科時,我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方面的東西
所以補完的心得就是沒有心得,我完全不知道我上了什麼
重考那年一開始試著自己翻講義、筆記唸,但計組才唸到第一章定址模式那邊就崩潰了
太多應該要具備的基礎知識我都沒有,所以很難去理解那些東西
而OS遇到的狀況也一樣,不理解就無法摸透他的精神,那很容易讀完馬上就忘了
因為本科系的學生在大學時的課程有不少是和硬體有關聯的,也會牽扯到很多實作部分
所以硬體兩科對他們來說會比較生動好理解
我覺得跨考生在這兩科上能做的就是一直重覆的唸
然後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好,努力去理解他們
一直唸到你開始有"這些東西不就是這樣而已嗎!?"的感覺之後就差不多成功了
五、Grad-ProbAsk版
不管你是不是跨考、是不是重考生
這個版絕對可以對你的準備過程有很大的幫助
一些這年在上面很常看到的ID,qoojordan、JacobSyu、galapous等等的人
雖然現實中和他們並不認識,但我相信他們今年也考得很不錯
而且上面不只有該年的考生,還有很多非考生的神級人物默默的在幫助大家
(像是資結OS強到被誤認成洪逸本人的A4P8T6X9..XD)
這個版對考生來說的用途很多
找答案、看看別人的問題順便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還不熟、回答別人的問題增加自己的信心
反正每天要睡前花個十分鐘逛逛,把它當成一個大寶箱
在上面發現一個原本自己不熟的東西就算賺到了,而且比在書上看到還難忘
六、一些心態問題
如果你是跨考生,也已經下定決心要考了
那我覺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害怕,然後不要胡思亂想
這兩年看過不少身邊也在準備研所考試的人中途放棄
一半是因為沒定力,其實就是一開始並沒有下定決心罷了
另一半是一開始給自己訂的目標太高,還沒開始做就想了太多的事情
比如排了一個看起來自己就不可能做的到的進度表,把自己逼得太緊
比如把考研所這件事看得太可怕,一直給自己莫名其妙的壓力
不要害怕也包括在遇到瓶頸時不要一直看輕自己
資工的考科太多,每次遇到一個難關時崩潰難免,但不要崩潰到放棄自己
人生是自己的,至少像個大人一樣要對自己負責
看過幾個才唸一兩個月就崩潰放棄的人,還一直在臉書上發悲觀文
一直問別人他為什麼那麼笨為什麼都學不會,我只覺得不要成為那樣的人就算成功了
準備考試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就半年
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都要看書,然後看到考試,就這樣而已
每天到底要唸多久真的是其次了,自己當時的狀態可以唸多久就唸多久
重點是不要逼自己太緊也不是要太放縱自己就好
只要做到這幾個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我覺得可能就已經先贏70%甚至80%的人了
第二件事是要想辦法從唸書中找到樂趣,不管你想當成在玩RPG推六個BOSS
或是直接去體會學習知識的美好,都可以
一件你不喜歡的東西,不要說持續做半年,能不能持續一個月都是問題
第三件事是要了解考試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因為這次的考試忽略掉人生其它的東西
不要長時間把100%都放在唸書上,該有的生活還是要有
如果你是喜歡打球的人那就繼續打球,喜歡彈吉他就繼續彈吉他
你只是需要從那些平常會做的事情中借時間來唸書而已
不要為了準備考試完全放棄自己喜歡的事
不然到後來崩潰時會覺得自己很委屈,然後開始怨天尤人,然後討厭唸書
其實放榜後偶爾會被很熟的學弟或朋友問到關於考研所的事
我都會說準備考試這件事真的就很簡單,頂多需要一點意志力而已
不過一臉中肯的我卻還是一直被嗆考上就在嘴QAQ
很多事應該還是要自己體會過才會了解吧
所以下定決心了之後就乖乖腳踏實地的去做
考慮東考慮西的只是在為另一個想逃避的自己找理由而已
七、結語
在放榜後開始找未來指導教授的這段期間
突然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準備考試可能只是整個研所過程最簡單的一部份而已
當我被教授打槍、被發無聲卡、被問到很多有關實作經驗的問題時
真的會覺得考上了又怎麼樣?現在的自己根本是空的
如果不趁這段時間趕快讓自己學更多東西,把自己武裝成和本科系生沒有太大落差
那未來進實驗室的兩年(?)我真的不敢想像會有多慘
所以雖然我是考上了自己最想唸的學校沒錯
但我開心的時間大概就查完榜單之後的半小時而已
在找指導教授這段時間甚至比考試前更焦慮
其實還滿驚訝之前很不愛讀書的自己,會在考完試之後還皮繃很緊的一直在學新東西
畢竟這個東西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拿到的,想要不去珍惜都很難
所以真的不要把考研所這件事想得多難
留一點腦袋裡面裝煩惱的空間給考上之後再用
如果有其他的問題想問我的可以私信給我沒問題
若是有能力回答的我都會盡量回答
畢竟在這個版上獲得很多幫助
希望現在也能盡一些微薄之力回饋一點東西就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