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資管所-統計組(推甄/筆試>

作者: jdjgya (0x165423)   2014-05-20 17:32:06
壹.前言
在PO這篇之前我考慮了很久,畢竟我的成績與其他神人相較之下並不是很亮眼,
但考慮到近年來有關統計組的文章實在不多,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浮出水面來聊聊。
希望給予在選組上有困難的學弟妹們一些幫助,若有不適之處,也請學長姐與同儕們
不吝賜教。
(全文稍微有點長,我將統計組的資訊寫在最後一頁,若你目前只想知道統計組的資訊
,可以直接跳至末頁觀看。)
貳.背景
一.校系 : 私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資管系應屆
二.班排 : 2% (無系排)
三.補習 : 大X (統計-張翔) (MIS-高進、丁祺) (計概-劉逸)
  四.動機 : 希望能在碩班的訓練之下提升自己的實力,藉此找到好工作讓爸媽
       可以趕快退休。
  五.組別 : 統計組
補充 : 我們學校的讀書風氣很低落,要拿2%不會很困難,所以我並不是強者
    
     我認為跟外校的同學相較之下,自己絕對是弱到有剩......
參.成績
一.推甄 :
應考學校 所別(組別) 加權總分 加權門檻 結果
成功大學 製造所(乙組) 29 初試最低31 初試落榜
中山大學 資管所(不分) 75 郵件未提供 初試落榜
中興大學 資管所(不分) 83.9 複試最低82.4 備取16(沒備上)
中正大學 資管所(不分) 85.67 複試最低80.34 正取 5
二.筆試 :
應考學校 所別(組別) 統計 MIS 英文 書審 加權總分 門檻 結果
清華大學 服科所(甲組) 65 * 20 79 63.60 69 初試落榜
交通大學 生資所(乙組) 40 * * * 40 45 初試落榜
中央大學 資管所(丙組) 49 58 * * 107.00 77.00 正取 3
中山大學 資管所(乙組) 53 65 24(須達38) 118.00 (正取最低114) 落榜
成功大學 資管所(甲組) 51 24 23 * 36.05 21.70 備取 3(備上)
肆.推甄與各科準備方式
一.推甄 :
(一).書審資料and口模 :
1.自傳 A版 : 大約一頁A4,內容盡量簡潔有力,大部分在於表達企圖心
2.自傳 B版 : 大約二頁A4,前面套用A版內容,後一頁放經歷(用表格整理)
 PS : A版是拿來應付有要求履歷的學校,B版則是應付沒有要求履歷的學校
3.讀書計畫 : 將上榜後~入學前切成三個階段,分別為 : 上榜後~寒假結束
、寒假結束~大四下結束、畢業~入學前,並敘述這三階段的主
要目標,這部分我最後有加上一張ILL做的簡易版甘特圖給老師
4.研究計畫 : 大至拆成三個部份來撰寫,分別為 : 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
           
法、預期成效,大約為兩頁A4,與其他人應該大同小異,需要
            注意的地方是,任何專有名詞只要你有提到,最好要盡量弄清
            楚,不然口試時很容易挖坑給自己跳 (汗
 5.個人簡歷 : 內容也與其他人大同小異,不外乎就是個人基本資料、成績
           
特殊經歷,我自己是沒放修過的專業科目與成績..因為我想說學
校都有要求成績單正本了。至於人格特質雷達圖...我也沒放
我認為人格特質是靠口試過程中來展現的,不過或許這只是我
自己一廂情願的看法啦,所以參考就好,想放也可以。
6.口試模擬 : 主要都是請學校的同學、教授與專題指導教授幫忙,然後不斷
            反覆修正直到大多數人都滿意為止,這部分我沒有報名補習
            班的口模特訓,因為我認為系上在這方面的資源非常足夠。
推甄心得總結 : 我覺得書審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沒有所謂最好或最壞,同樣
            寫法之下有的教授覺得很對味,也有人認為很多餘,就......
很難講啦,所以我認為如果時間夠多的話,就多給其他人看看
            同學也好老師也好,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才是上策。不過教授最
在意的多半還是校背景、成績(受校名影響)、經歷,至於
            經歷是否重要...這個眾說紛紜,不過經歷夠特殊的話,我認為
 
            還是多少有點影響力,像在中正面試的時候,三位口委就一直
            狂問有關專利開發的問題(有跟學校老師一同參與過專利開發)
所以這方面就見仁見智,我認為不用特別去信奉任何一種做法
            多參考多嘗試之後,選擇自己舒服的方式就行了。
           
  二.筆試 :
(一).MIS :
MIS的部分我是補高進與丁祺,其實本來是高進,不過後來因為去年暑期的
    MIS台南班人數不足,所以只好跑去高雄上。我認為兩位老師都很NICE,故,就
    不特別推薦誰了,選你認為適合的就OK了。
不管是上哪位的MIS,一開始都會先教導分章節架構的念法,然後循序漸進
從基本理論最後到案例解析。我自己的準備過程大概如下 :
1.初期 : 先著重於基本理論透通,我比較無法邊聽課邊抄筆記,所以初步僅有
        專心聽課,頂多講義上註記一下並沒有製作筆記。
2.中期 : 所有章節的理論都摸熟後,開始套用老師所提供的結構來將各章節做連
        結,尋找各個理論背後的關聯性,另一方面也靠許多的案例來加速理論
        理解的速度與加深記憶,算一算,差不多也是在這時候開始做筆記。
        其實也不一定要用老師的結構啦,大多數同學後期都可以發展出自己
        的版本,除了小有成就外,還可以更一步加深對MIS的認知。
 
    3.後期 : 熟讀案例與大量寫題目(選擇、簡答、申論),自己平時都有準備幾個
        在各個領域上比較有名的案例,大多是在IThome與商業週刊擷取,或
        從讀書會交流而來,案例雖然在精而不在多,不過多多閱讀案例可以
        讓自己在寫申論題時有很多材料可以玩。
(二).統計 :
  統計的部分我是補張翔,張老師絕對是有名到我不必再多做介紹了,不過
    其他老師聽說也不錯,所以建議要補習的話還是多聽多看,找適合自己的教法
    比較重要。
統計的部分是所有商管類一起上(財金、經研、工工、企研、風管etc..),
    資管的統計相對於財金、經研來說溫柔很多。有時候老師教的題目其實是偏財金
    經研的,而資管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卻從沒考過,所以要會選擇性吸收,不過如
    果你程度不錯其實多聽也無訪,在自己可以負擔的範圍下多學一點東西總是有益
無害,像我就沒辦法了Orz...。我自己的準備過程如下 :
1.初期 : 主要把時間都花在機率論上,例如 : 敘述統計、古典機率、PDF、PMF
Joint PDF、Joint PMF與常用機率分配(離散與連續),至於抽樣分配
         區間估計、假說檢定、ANOVA、迴歸、卡方與非母數,僅僅只是初淺讀
         過一遍而以。不過資管所真正常考的......其實大多都是抽樣分配之
後的東西(點估計不多),機率論即使出現也不會太刁鑽......像過河
拆橋、企鵝蛋問題在資管考試中就很少出現,今年有出現過河拆橋
的似乎也只有交大生資,而且跟提綱四版的P.213 - 範例5.41完全一
樣,印象中...機率論在交大生資的統計考卷裡,幾乎佔了一半以上,
         不過說到底交大生資也不是資管所,除非學弟妹們想靠統計進去
,否則就另當別論了。似乎扯遠了,不過我認為機率論還是有它的重要
性啦,一定要花點時間在上面,中央跟成大今年還是有考到一些機率論

   
 2.中期 : 機率論摸得差不多之後(以資管所而言),差不多就開始做筆記了,
         這時後在課堂上都窩在後面寫700題,遇到不熟的觀念再抬頭聽。這段
         期間除了做機率論的筆記之外,也開始將大量時間花在抽樣分配之後
的章節上。點估計我只有初淺了解一下而已,僅會MLE、MME,點估計
評量準則我也只有練到相對有效性而以,時間大多花在抽樣分配的尾點
關係、區間估計、假說檢定、ANOVA、迴歸、卡方與非母數上面。在迴
歸的章節中,其實內容就如同老師形容的"炒冷飯"一樣,大量用到前
         面章節的觀念,所以在這部分若覺得某些地方卡卡的,不妨先停下腳步
         並回頭檢示一下前面的章節哪邊出了問題,趁早修正並順便複習。
       題外話 : 雖然有補習,但我還是習慣會去買其他相關的書籍來看,例
如陳、林的統計學上下冊之類的......不一定要死守著補習班教材不
放,我認為多看一點其他教材,多少會有點收穫。
3.後期 : 後期除了做統計的筆記之外,其餘時間就是練習寫題目或根據題意來
         判斷要用哪種檢定方式,老師在這段期間也會很強調要練習判斷各種
         檢定使用時機,因為只要檢定方法套錯了,基本上就是整題都爆炸...
         考前還一度太緊張,夢到在各種檢定的判斷練習中,因為判斷錯誤而
被翔sir大聲斥責 : 亂搞! 接著就醒了。
這段期間給予機率論與統計的時間配置大約為 1 : 9,然後就這樣
         一路到考試。
    
(三).計概 :
計概我是補劉逸,不過因為在我選考的學校裡面,資管所統計組還有在考計
概的最Top學校就只剩中正而已,所以在11月初確定上中正了之後,就果斷放掉
計概,開始將時間全部挪到MIS跟統計,全力放在成大、中央、中山的筆試上。
    所以計概方面我比較無法提供意見,只能請您參考其他偏心得了QQ SOR
不過即使是統計組,建議成大考試前計概還是加減回味一下比較好,因為成大的
MIS出題方式我認為比較像計概......
伍.參考書籍
一.MIS :
(一).管理資訊系統-管理數位化公司12e,作者 :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
(二).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四版與五版,作者 : 林東清
(三).資訊管理-企業創新與價值創造四版,作者 : 吳仁和
(四).最新網路概論2014,作者 : 施威名研究室
(五).作業系統恐龍本8版,譯者 : 黃政治
二.統計 :
(一).提綱挈領學統計,作者 : 張翔
(二).統計學700題,作者 : 張翔、陳宇
機率論通常只做無星~二星,三星都跳過居多。點估計只有算幾題而已QQ"
大部分都是再吃後面的檢定章節。
(三).統計學-方法與應用四版(上、下冊),作者 : 陳正倉、林惠玲
      
陸.對統計組的看法
一.統計組現況 :
假設你對差異化系所沒興趣(不會去考or僅當練筆,考上也不會去),那麼目前統計
  組可以考的學校當中,最高應該就只到 : 中央、中山、成大、中正。如果你的志願
  當中有含台、政、清(資應or服科乙)、交這些學校的資管所,照理說也不會選考統計組
也不是說不行,只是你的時間可能會很難分配(不過還是有看到有同學分配不錯的,但
我所知的也只有一個(汗)),通常這種情況下都會選資節組 or MIS組,目前也僅有中正
的統計組收最多人(16人),其餘則是中央3人、中山2人(按比例收人)、成大6人,名額
  相對較少之外流動率也不高,雖然競爭對手相較去年幾乎是砍半,但我認為最後可以繼
續撐下來的同學都具有一定的水準,如果專業科目的時間分配不均,有可能很容易被
三科都超強的高手同學、只讀MIS與統計的同學、雖然準備三科但將多數時間配在MIS與
統計的同學清場。
 (會強調可能,主要原因為這也只是我自行揣測的,最後結果還是看個人造化)
另外,統計組還有一個風險就是,最怕年底看到簡章出來之後,部分學校取消統計
  考科的消息。如果你認為準備統計不會花你很多時間,那麼對你來說損失就不大,但如
  果你跟我一樣有學習遲緩的現象......情況可能就不是那麼樂觀...這點要先有心理準
  備(汗
 
二."可能"適合走統計組的條件(個人主觀,參考就好) :
(一).超喜歡統計or不排斥統計
(二).符合第一點,並且覺得最高就僅能到央、山、成、正也無所謂,即使有報考台
政交但也對台政交怨念不大。
(三).對台政交有怨念同時也想走統計組,各科底子原本就很穩且善於調配時間
   (四).除了央、山、成、正之外,也以清、交部分的差異化系所為目標(上了之後有很
高的機率會去念)
註1 : 我目前只有想到這些,覺得不妥的話麻煩鞭小力一點QQ"
註2 : 我自己後期的時間分配是 (計概 : 0) (MIS : 統計 = 4 : 6)
註3 : 最後,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還是比較重要啦。
柒.致謝
  在準備考試的這段日子哩,很感謝爸爸媽媽再精神與經濟上的付出,即使你們知道我
勝算不高還是願意這樣支持我,讓我能心無旁鶩的專心應考,雖然結局淨是落綁的數量居
多,但你們還是替我感到高興,真的很感謝你們Orz.......
同時也感謝所有老師們、高雄與台中班讀書會的同學以及學長姐們在專業科目上的指導
真的很感謝你們大家。
最後很感謝台中班的讀書會同學,為了我而調整讀書會的時間,使我不用從台南多
跑一趟,對於願意這樣犧牲配合的大家,心中既感謝又感到很抱歉,實在是很不好意思..
也很感謝同樣在台南的某位口袋案例爆多的同學與高雄班讀書會的政大哥,從高雄班一路
一起陪伴到台中,真的很感謝你們 Orz 
捌.備註 :
  上述諸多言論(如 : 準備方式、對統計組的觀察等等...),僅僅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
並無表示真實情況一定就如我所言,或是要照我說的去做才對。準備方式千千百百萬萬種
,最重要的是找尋適合自己的方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