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紀念牆] 鄭秉泓寫給最勇敢的琪姊陳俊志

作者: quendigay (小蝦媽媽來掃地)   2018-12-10 21:28:50
https://goo.gl/MBseic
鄭秉泓寫陳俊志
來源 https://goo.gl/fKkUj2
寫給最勇敢的獨立女導演、暢銷女作家「琪姐」陳俊志
RYAN CHENG·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本文原刊於《鹽分地帶》雙月刊
一路好走,琪姐!相信妖嬝美麗如你,會在天上用另外一種方式,完成《台北爸爸,紐約
媽媽》紀錄片及著作《爵士的女兒》!
2017年最後一個月,李幼鸚鵡鵪鶉連打了幾通電話給我,我都沒接到,回電過去也沒找著
他,後來好不容易聯絡上,他出乎意料不像以往講電話總要拉拉雜雜鋪陳許久散漫無重點
,而是劈頭直入主題,說要我幫他為「鹽分地帶」策劃的同志電影寫篇文章,而且希望是
主角是陳俊志。這對我來說其實是好難的一項命題作文。
認識「琪姐」陳俊志,自然是因為李幼鸚鵡鵪鶉的緣故。2013年,我主編了李幼鸚鵡鵪鶉
的影評集《我深愛的雷奈、費里尼及其他》,李大師指名要琪姐擔任他的新書發表會嘉賓
,我跟琪姐稱不上認識,忐忑不安打了電話過去,琪姐慨然允諾出席。
到了發表會當天,活動開始之後,遲遲未見琪姐芳蹤,老實說我當時是有點緊張的。心想
琪姐前一天就在臉書放話說要參加他口中「歷經滄桑一美人之鳥阿姨」李幼鸚鵡鵪鶉睽違
二十年的新書發表會,應該是在準備什麼東西吧!直到發表會進行三分之二,琪姐總算帶
著一片光碟,以大牌影星的氣場,翩翩到來。琪姐開口就說,她謹代表同志界獻上對於李
大師新書的祝福。我想如果按照琪姐自己的說法,應該就是超級大牌美豔女導演走紅毯焉
有太早出場的道理?想當然爾是要壓軸的不是!
現場燈暗,開始播放琪姐帶來的短片。那是一部尚未完成的電影,沒有片名,由諸多生活
切片串連,佐以畫龍點睛的段落標題。我知道琪姐曾經跟拍李大師長達兩年,但到底拍了
什麼,連李大師自己恐怕都說不清楚。2013年2月2日,是那些影像首度,也可能是唯一的
一次曝光。
鏡頭裡的李大師,或是吟誦著我未知曉的詩句,或是追逐著細腰男孩的身影,他如孩子般
倚躺在信義威秀影城騎樓下,毫無顧忌幾近迷醉地喃喃自語。琪姐詢問駐足一旁的路人是
否覺得奇怪,未料路人竟回答真正奇怪的是在旁看戲的路人自己。
影片以此作結,讓我情緒一時間難以平復。與李大師相交多年,我自以為摸清楚了他,然
而琪姐連夜趕工整理出來的這十分鐘影像切片,卻讓我看見了一個完全陌生的李幼鸚鵡鵪
鶉,而路人的回答,更是徹底衝擊了我,甚至令我感到羞愧。有時在捷運上或是其他公開
場合被李大師忘情地拉著侃侃而談,暗覺窘迫卻又不好插話提醒李大師的自己,原來才是
真正奇怪的人。
這部未完成的紀錄片,揭露了我未曾瞧見的李大師心靈的另一層次。琪姐不只是李大師真
正的朋友,也是這世界上少數真正懂李大師的人,他知道李大師真正在乎什麼,他不只曾
經耗費很多時間記錄李大師,李大師有需要的時候,他永遠義氣相挺。反之亦然。
所以,我完全理解李大師為何非要我寫篇文章談陳俊志的電影。電影對琪姐非常重要,但
他卻很久沒有新作。或者應該說,琪姐已經遠離人群遺世獨立了好長一段時間。幾年前,
李大師曾經在電話中跟我說不要去打擾他,他會自己想清楚,然後再復出。幾個月前,琪
姐在臉書上昭告天下自己差不多好了,究竟是真正好了,還是需要把話說得大聲一點讓大
家聽到也讓自己相信,其實只有琪姐自己知道。但無論如何,李大師覺得應該要號召大家
,用電影和文字,一起來為琪姐開個重生party,講同志電影,當然也要談陳俊志的作品
,以此激勵他創作。
要談琪姐的創作,就不能不提他作品中的抗爭意識。對他來說,創作從來就不只是創作而
已,他其實是以創作的方式,來推動同志平權。1997年,他與陳明秀合作,完成首部紀錄
片作品《不只是喜宴》,記錄作家許佑生的全亞洲第一個華人同志婚禮;1998年,獲得聯
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補助的63分鐘紀錄片《美麗少年》,在當時的華納威秀影城和學者影城
進行售票放映,創下令人眼睛一亮的票房成績,甚至由日本藝術電影的發行商Image
Forum安排在東京上映。
琪姐一直都是有話直說,永不妥協的人。例如他帶著《不只是喜宴》出國參展,向當時新
聞局申請補助卻屢屢遭拒於門外,他這才意識到新聞局此舉是對於錄影帶材質、同志題材
紀錄片隱而未顯的歧視,於是衍生出「不只是喜宴抗議新聞局事件」,進而促成「國產錄
影節目帶參加國際影展輔導要點」於1999年的通過實施。又例如,《美麗少年》的畫面遭
東森電視台「驚爆內幕」節目用於一個充滿扭曲及負面報導的同志新聞專題,不僅片中少
年身分曝光,該節目還以針孔攝影機偷拍數家同志酒吧,琪姐憤而控告東森侵犯智慧財產
權,展開長達兩年的官司……。
琪姐不只拍紀錄片,也寫作,記錄屏東少年葉永鋕悲劇的〈人間.失格──高樹少年之死
〉是他非常重要的著作。琪姐寫別人,同時也寫自己,所以他將自己的前半生寫成《台北
爸爸,紐約媽媽》,一本情感濃烈到幾乎是將家族記憶當成國族史來寫的自傳,書出版後
曾被改編成舞台劇。對於琪姐來說,不斷把同志的故事、自己的故事用文字、影像說出來
,應該是他的天命。
為了撰寫此文,在回顧琪姐其人其作的同時,我重新看了一次紀錄片《美麗少年》與著作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來召喚記憶,我這才驚覺,2017年台灣最亮眼的兩部紀錄片——
周東彥執導的《你找什麼?》和黃惠偵執導的《日常對話》(恰巧都與同志相關),其實
都與琪姐有點關係。周東彥早在《美麗少年》時就認識琪姐,近期兩部紀錄片作品《剩女
,真的?》和《你找什麼?》在敘事上約略可見《美麗少年》的影響;至於黃惠偵,將自
己和母親的心結拍成《日常對話》,將台灣紀錄片非常重要的「家族相簿」這條創作脈絡
與酷兒論述結合起來,這應該是琪姐出版《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後持續在籌備但尚未推
出的事。
《你找什麼?》是劇場導演周東彥一個長達四年的拍攝計畫,他帶著攝影機穿梭巴黎、紐
約、台北等各大都市,以男同志交友軟體為核心,串連起逾60位男同志的生命故事,這個
乍看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的片名,正是不分國界的男同志交友軟體中最常見的一句話。
《你找什麼?》距離《美麗少年》已經超過十五年,已經是另外一個世代了。那這兩部紀
錄片,除了都是關於男同志,共通點究竟在哪裡?
當年,琪姐完成《美麗少年》,讓人看見了世紀轉換之交的年輕同志群像,看見他們對於
自身同志身份的想法、他們與家人之間關係、他們對於愛情與生活的渴望;然後過了幾年
,琪姐推出《無偶之家、往事之城》,記錄中老年同志必須面對的現實生活——「喪偶」
與「愛滋危機」兩個沈重主題。我們可以說,從上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初,琪姐用了將近
十年光陰,為台灣的同志族群留下寶貴的生命記錄,我們如今才得以透過影像,看見台灣
同志的過去(《無偶之家、往事之城》)與當下(《不只是喜宴》),進而預見未來(《
美麗少年》)。而如今,曾經的美麗少年長大了,當年的「未來」成為了「當下」……。
琪姐自己曾在臉書寫過,當年他為了拍攝《美麗少年》,蹲點二二八公園,遊走台北同志
圈,跟拍12位少年,最後剪成三段式紀錄片。周東彥並非十二位少年之一,但當時就讀高
中的他,正是其中一位少年的好友,也因此認識了琪姐。2017年十一月,周東彥的《你找
什麼?》入圍金馬獎紀錄片,剛宣告病癒復出的琪姐,應周東彥之邀,出席了該片在金馬
影展的放映。
看琪姐在臉書上貼出兩人合照,其實是感動的。同志導演、台灣酷兒影像的兩代傳承,就
在那張照片裡頭。
《你找什麼?》彷彿一幅以全球化男同志交友軟體為核心發展出來的21世紀男同志群像圖
,整部紀錄片「外掛」開得很大,從人性談到科技,從台灣談到全球,從別人的生命故事
談到導演自己的戀愛經歷,但它的核心,對我來說,其實是傳承自多年前的《美麗少年》

《你找什麼?》裡有很多少美麗少年,以及曾經是美麗少年的美麗中年、老年,他們早已
走出《美麗少年》紀錄片中的時代認同與想望。但是,有些骨子裡的東西,卻又是那麼不
言而喻,甚至可以說從來就沒有變過。那是一種普世的、全球皆然的情感。而這樣熾熱的
情感,充滿愛與寬容又時時刻刻帶著自省的情感,既可以從周東彥的《你找什麼?》連結
到陳俊志的創作,也可以再連結至黃惠偵執導的《日常對話》,那是創作者對於原生家庭
、親情與血緣的多重省思。
去年《日常對話》上映的時候,曾經舉辦了一場講座,安排黃惠偵和陳俊志、周美玲共同
進行一場針對酷兒影像的對話。這三位導演同台開講,從《美麗少年》到《私角落》再到
《日常對話》,台灣同志電影的十五年,盡在不言中。
我想,假以時日,琪姐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將自己和父親母親對話的過程拍成紀錄片,絕
對會是一部不遜於《日常對話》的作品吧?我如此期待著。畢竟琪姐是如此充滿故事之人
,他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要說,自己的,同志的,台灣的,我想他沒有說出來,是絕對不
會甘心的。
8則留言29次分享
252 Alex Lin 、 Irene Tiunn 和其他 250 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