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平權] 反同公投沒說出來的暗語(畢恆達)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8-09-11 00:25:50
※ [本文轉錄自 lesbian 看板 #1Rbfhu48 ]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看板: lesbian
標題: [平權] 反同公投沒說出來的暗語(畢恆達)
時間: Tue Sep 11 00:25:23 2018
澄社評論:反同公投沒說出來的暗語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2018/09/10
蘋果日報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910/38121635/
台灣社會這10年來出現一個劇烈的變化,就是同性戀議題的檯面化與激烈化。無論是異是
同,經由媒體報導、街頭示威、釋憲、公投等鋪天蓋地的公開活動,幾乎沒有人可以免於
曝光在同性戀議題的訊息與討論之中。2004年台灣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將性別平等
教育體制化、普及化。受到性平教育洗禮的年輕人,就像是天然獨(台獨),對於性別的
多樣與複雜特質,都有了基本的認識。然而同婚合法化與同志教育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反撲

學術研究也成工具
自護家盟以降的部分宗教團體,全面性地從立法遊說、著書立說、街頭抗議,到校園宣講
,全力向同性戀宣戰。雖然喜歡把「我有同性戀朋友」、「我尊重同性戀」當作口頭禪,
但是卻又使用各種誤讀、栽贓、臆測的手法,污名同性戀。
連最應該追求真理與事實的學術研究,也變成反同婚的工具。在一篇調查家長對於中學實
施同志教育態度的碩士論文中,學者A明明是撰文批評要滿20-25歲才能算是同性戀的看法
,該碩論作者卻移花接木,把A批評的論點說成是A的主張。學者B從公共衛生角度描述台
灣愛滋病的流行現況與防治政策,通篇論文從未出現同志教育這4個字。該碩論卻說學者B
指出台灣實施同志教育後,愛滋病不降反升。這已經不是理解能力有問題,而是有意栽贓
了。
再者,刻意混淆教科書與教師之資源手冊,讓家長誤以為教師自修的內容會直接出現在中
學的課堂。而同志婚姻在於打破一男一女的性別限制,作者又將之誤導成同志教育鼓吹多
男多女的婚姻。最後,再以超過4成是基督徒與天主教徒的偏誤樣本,來代表一般的家長
(台灣人口約有6%的基督徒╱天主教徒)。結果,一篇充滿誤讀理論文獻、偏差樣本、使
用錯誤統計方法的學位論文,淪為宗教團體的傳聲筒。
即使已經進入21世紀,仍然有人認為男女天生有別,應該各司其職,並反對中學教材中的
「性別光譜」。其實性別光譜的概念根本不夠基進,反而過於簡化了人的性別。人有天生
的身體(有男有女有雙性人)、喜不喜歡自己的身體(跨性別)、性傾向(喜歡同性或異
性,或都喜歡)、性別特質(陰柔還是陽剛、照顧或是依賴,或同時都是)、性別認同(
認為自己是男生或女生)。這些不同的身體、特質與認同的交叉排列組合,超過千百種,
遠遠超乎我們的認識與命名。
此外,還有草食男、無性戀者、金剛芭比、娘娘T;有女生會長鬍子、有男生過了青春期
沒有變聲……人間本來就是如此多樣,如果大驚小怪,其實只是我們自己見過的世面還不
夠多而已。
異樣眼光察覺敵意
我們聽聞了太多異性戀中的性暴力、外遇、情殺,但是社會大眾不會因此懷疑異性戀本身
。然而同樣的事件發生在同性戀身上的話,大眾就質疑同性戀存在的本質。結果,同性戀
在成長過程中,在剛意識到自己和多數人不一樣的時候,就會從媒體、從眾人異樣的眼光
中,察覺到敵意與否定。什麼事情都沒做,就已經要為自己的性傾向感到羞恥而需要隱藏
。反同(婚)與反性平教育的公投,沒說出來的暗語,其實是:你不配(與異性戀平起平
坐)。這也正是讓本來覺得事不關己的異性戀者挺身支持同婚的原因。
作者: bennett7 (JE)   2018-09-11 01:03:00
還有職業傳教 吸引信徒 吸金吸捐獻 讓大企業假避稅真投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8-09-11 01:2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