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劉虹風:《歡樂之家》《我與母親之間》

作者: quendigay (小蝦媽媽來掃地)   2018-02-18 21:55:25
轉此文請tag #小小書房
https://goo.gl/CGrw9m
今天首賣,要來談一套不太容易讀,但是我很喜歡,也需要花不少時間「思考」的圖像小說。《歡樂之家》以及《我與母親之間》,一本談的是父親,一本是母親,兩本出版的時間差距七年,創作的幅度也差距五年以上。《歡樂之家》在台灣曾經於二OO八年出版,絕版之後,重新以套書在去年年底出版。《我與母親之間》是首度在台灣出版中譯本。熟悉《歡樂之家》的讀者,應該會非常驚異在多年之後,Alison
Bechdel在母親這本傳記裡所經歷的路——一條漫長的、與母親之間的糾葛情節、憤怒、割裂以及獨立之路,然而,這些敘述,全然是心理分析式的,而非只「實際生活」的。
Alison Bechdel在談父親與家庭的這本《歡樂之家》裡,描繪了一個奇異的家庭形狀:父親買了一棟復古的、巴洛克式的老屋,從Alison的童年開始,就不停地親力、一點一滴地修復這幢老屋的一切,她的父親是英語教師,母親是演員,父親在她二十歲時自殺,而也是從這裡開始,她回頭去追溯關於父親的一切:他,其實是一個同性戀,在她父母的那個年代,「同性戀」是一個令人恐懼的身份,是一個,連她的同性戀父親自身都無法認同的存在。當Bechdel試圖去回憶、書寫這些家族紀事時,等同於也將自己與母親、家人,置身於「亟欲被遺忘」的不堪過往之中。
不過,這個「不堪」與「羞恥」,在父親這本書裡談論得較少。Bechdel在父親這本書裡所爬梳的,是她後來發現自己是女同性戀者,與隱藏自己性傾向的父親之間的點滴:他們對於文學的熱切喜好,她出櫃之後與父親之間的交談,她的母親對於父親醜聞的反應,Bechdel對於父親性格的描述......很奇異的,透過Bechdel的回憶,在這本書裡的「父親」,不太像我們刻板印象中的父親形象——他太過纖細,過於敏感,不知道為何,Bechdel的父親,常常讓我想像,王爾德成為她的父親的樣貌:精緻裝飾、講究細節的服飾與外貌,被文學與藝術環繞的家庭生活,父親無數的書,
他的閱讀,他對文學作品的熱切與投入。
同時,也描述了Bechdel的性啟蒙、焦慮,以及強迫症。
第二本《我與母親之間》,則是一趟漫長,超過十幾二十年的心理分析、精神分析之旅。母親這本,比父親那本來得更為複雜、漫長,並且,集中於處理她跟母親之間的依賴、認同情結、主客體之間的問題。
從青年時期發現自己是女同,開始閱讀女性主義、性別理論相關書籍,到開始閱讀心理學相關的書,Bechdel想要找尋出口的意圖非常強烈。然而,這本作品讓我動容的事情是,無論是與心理分析師的會面、閱讀的文學、心理學的作品,回溯童年到青年成長與母親之間的種種,決定寫一本關於「父親」的書因而與母親之間的衝突與齟齬、和解,都讓我感受到,活著,是一件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努力之事。
Bechdel與父親之間的連結是文學作品,與母親之間,則是戲劇——她的母親是個演員,但也曾經因為結婚生子,放棄了演藝事業。在接受心理分析、精神分析的過程裡,Bechdel接觸了溫尼考特的理論,接觸了愛麗絲.米勒的理論,《我與母親之間》裡描述了諸多的夢境,這些,都讓我倍感暖心。因為,我等於是看見了自己傾心、喜愛的精神分析師的作品,如何被運用在作者自身的生活、如何用來分析自己的狀態,以及成為其存在的一種支持,那種從心喜悅的心情。
「歡樂之家」並不是容易立刻就看完的書。它比較像是一套需要閱讀之時,停下來也思索自己與父母、與自身存在的書。結構上,母親這本更為厚實、龐大是正常的,因為Bechdel決定創作時,父親已經過世,因此,能夠倚賴的是回憶;而母親這本,則是回憶與進行式,在她創作的過程裡,衝突、撕裂與和解是交替發生的,也因此,讀起來更為辛苦。
但最終,這兩本書都給了我難以言喻的滋味——關於家庭,關於父母,也關於愛與死亡。
*我是小小書房(是一間獨立書店!)沙貓貓,如果你喜歡我的推薦(心動 ),歡迎你來跟我訂購,讓小小可以一直推薦好書好商品下去~~留書可留言:私訊或email: [email protected]
來逛逛小小:blog.roodo.com/smallide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