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帥氣可愛的高中排球隊員:擊出心人生

作者: mohiwa (磨豆三號)   2017-08-06 21:38:29
※ [本文轉錄自 Queer_drama 看板 #1PXnko32 ]
作者: mohiwa (磨豆三號) 看板: Queer_drama
標題: [推薦] 高瘦帥氣的高校生排球員:擊出心人生
時間: Sun Aug 6 21:37:51 2017
 1.電影資訊
   IMDb Miles (2016) http://www.imdb.com/title/tt4066836/
   豆瓣 擊出心人生(台) 麦尔斯(中)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36331/
  ───────────────────────────────────
 2.圖文版介紹:
   網址 https://queerdrama.blogspot.tw/2017/08/467-miles-2016.html
  ───────────────────────────────────
 3.文字版介紹:(見下文)
這是一部青春小鮮肉追求夢想的勵志電影。高三生邁爾斯為了離開伊利諾州偏鄉這個毫無
生機的小鎮,把一切希望寄託在來年的大學生活上,沒想到老爸卻心臟病突發過世,母親
這才發現丈夫居然把兒子的大學基金全部揮霍在情婦的身上。男主角眼見一切計劃就要落
空,卻出現了另一個契機,便是藉由參加女子排球校隊以獲得大學獎學金,但此舉卻引發
軒然大波,搞得學校必須出面強制男主角不得再參賽,否則要將他停學。最後男主角雖然
沒有得到獎學金,但卻以不同方式到達目的地──芝加哥。他的堅強和毅力,不但讓自已
推向目標,也感動影響了母親、球隊教練和其他同學。
這電影是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DVD要上市的廣告, 因為瞄到男主角很帥,只抱著想看帥哥
的心情找來看,沒想到看完後心情大受鼓舞,心裡很是激動,加上它也算是一部同志主題
電影,因而決定要推薦給大家。
電影本身雖沒過多著墨於同志劇情(沒有男男鏡頭),但它主軸的精彩度也不需硬插個男
男鏡頭來增添風味。電影原片名叫《Miles》,但戲份相當吃重的媽媽(甚至多過男主角
一些)幾乎成為電影裡的第二主軸線,母子兩個可說是本片唯一男女主角。
這片我前後看了兩三遍,每次都有熱血沸騰的悸動。當然,電影也有不合理之處,不過設
身處地仔細想去,那些被影評指責的,包括男主角太執著、的確造成比賽不公平性…等部
份,其實也不見得是本片弱點。
我認為那些評論不甚公平之處,是因為故事的時代背景在1999年、場景是一個偏遠的鄉下
小地方。在那個還在使用數據撥接才能上網的時代(光是聽到撥接的響聲我就懷念到不行
)、加上那個小鎮的人民全是那種「安穩過日子就好」的氣氛裡、在那個全校對於同志仍
然諸多歧視的小型社會裡,如果沒有像男主角如此堅強的意志力、單純地只是想要打球拿
獎學金,只怕最後也會像其他同學一樣,隨波逐流永遠困在這灘死水的鄉村裡。
假使沒有像我或男主角一樣,自小生活於小城鎮,真的很難體會身為同志青少年有多想逃
離家鄉的心情。也許是故事讓我感同身受吧,所以那些足以引起共鳴的情節、男主角的心
情,總不免讓我對本片的瑕疵更寬容一些,加上男主角真的非常帥氣可愛,說真的整體劇
情也沒什麼大缺點,幾個角争都是經驗老道的演員。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拿一堆電影邏
輯和合理性,硬生生框架住一部單純、激勵人心的熱血好片呢?
故事不是很難,我下段快速帶過之後,會提一點我的想法,最後就來花痴一下這個可愛年
輕男演員。
壹、劇情:這部電影在說什麼?
一、男主角主軸:
主軸部份在上一段已經點出大綱,就是講述男主角才剛升上高三,就不斷爭取可以攻讀外
地大學的車票:獎學金。在諮詢過沒用的輔導老師後,發現還有間芝加哥的學校可以申請
體育獎學金,但因為男主角其他運動項目不拿手,而且學校沒有經費成立男子排球校隊,
於是咬著牙關去參加女排校隊。還好,教練的想法也十分開放,不但讓他同樣參加甄選、
並且後來成為一路鼓勵他追求夢想的強力後援。
毅然決然加入女排校隊後的一整年,女排校隊開始和其他高中比賽,接連獲勝的賽果也使
用男主角的身份引來注意並多是負面批評,對手認為一個男生參加女排,對其他女同學而
言十分不公平;更有甚者,其他同學、老師、學生家長之間質疑的是「你是不是想要公開
出櫃?才故意硬要參加女排?」
沒擔當的校長馬上承受不住家長抗議,找來男主角的媽、男主角和教練討論此事,最後男
主角只有平心靜氣地說:「我就是想申請獎學金到芝加哥念大學而已。」
此後男主角仍舊參賽,但一枝獨秀的男生隊員,隨著成為箭靶、導致其他對手學校不滿,
紛紛以比賽棄權表示抗議,到了最後校監和校董事會不得不召開聽證會,並強制男主角不
得再出賽,如果硬要出賽就要將他停學。
這打擊可說是青天霹靂,因為男主角曾大費功夫、好不容易說動大學體育獎學金主席,答
應前來觀看男主角比賽,比賽前一刻卻被學校強制停賽、在聽證會上連聽都不願聽男主角
辯駁。
隔日比賽,男主角在教練和母親鼓勵下硬要上場,校長臨時卻出面強迫裁判將男主角判出
場,苦撐至此的男主角再也受不了,奔回更衣室開始嚎啕大哭,心疼兒子的母親也緊抱著
兒子,男主角淚水不停落下,哭問:「他們為什麼就是不讓我比賽?為什麼他們覺得有那
麼嚴重?我要永遠困在這個小鎮了、被困在這些看不慣我比他們有種的人群裡了!為什麼
要這樣對我?我不應該失去父親和工作的,我應該要去芝加哥念大學的!」
故事來到尾聲,男主角沒有被停學也順利畢業了,但當然也沒有申請到獎學金。於是他做
了妥協,改申請到芝加哥的社區大學,同樣攻讀電影系。教練在畢業典禮上拿出一份小禮
物,是其他女生隊友們集資買了幾張車票;在男主角搭上巴士前,母親拿出一張支票,原
來是她把丈夫的車賣掉籌到的錢,還送了一支八厘米攝影機給男主角;坐在巴士裡握著攝
影機、看著呼嘯而過的鄉野景色,男主角知道人生就要隨著巴士邁向下個人生的新旅程。
二、男主角的媽:
前面是男主角觀點,底下是補充母親軸線,因為她的戲份重到和男主角並駕齊軀。
男主角的母親打從電影開始,就是一個聽收音機、做家事、剪折價券的標準妻子類型,但
她和老公之間早已貌合神離,丈夫突然離世卻仍舊造成不小的打擊。直到老公的葬禮上看
到丈夫的情婦出席,居然還開著老公買的跑車離去,又氣又急的她跟兒子坦誠,「其實我
就快要跟你爸離婚了,你應該也知道他在外面有女人。」
懷著悲傷的心情整理丈夫遺物,卻發現他竟將所有存款花在外面那個女人身上,可憐的遺
孀就此陷入愁雲慘霧之中、連班都無法上。直到參加喪偶自助團體,另一位過來人告訴她
,要完全拋下悲傷的方式就是找下一個男人,在團體會議中,她漸漸收拾心情並和另一位
團體成員密切來往。
沒想到這個新男人居然自已老闆的老闆(片中使用superintendent,應該只能翻作董事會
主席或校監之類的),而這男人雖然帶給她人生的新希望,但卻因為他太過在乎自已的職
位,眼見情人的小孩(男主角)遭遇打擊也不願出面相挺。於此同時,男主角的媽還在男
主角的電腦裡發現了小孩是同志的事實,就正如已逝的丈夫一樣,她沒有明講也沒有特別
反應,只是當作不知道這件事。
隨著兒子參加女排校隊一事在鄉里裡越傳越烈,她從原本一直勸退兒子的窩囊母親,到最
後被校隊教練當頭棒喝的那句:「他是所有學生中最激勵我的一個,也許…這個校園比你
我想像中更需要看到這種勇氣。」
在學校聽證會後,她雖然跟兒子吵了一架,但還是回到學校找現任情人攤牌,希望給兒子
最後一場比賽的機會,但男朋友不聽就是不聽,她知道說不動了,於是回到家幫兒子準備
好球衣、鼓勵他明天硬著頭皮出場。
眼看兒子被裁判趕下賽場後,她跟上前去、在更衣間裡抱著痛哭的兒子滿是心疼和不捨,
決定無論如何都要送兒子去芝加哥念大學。順手送兒子搭上巴士離開,轉頭看到已經翻臉
的情人站在遠方致意,她只是淡淡一笑。
貳、點評:這部電影沒說的事
上段寫得有點細了,因為接下來我想將電影演出來的部份(明)和我觀察到電影沒演出來
的部份(暗)做一個比較。因為電影剪輯的速度比較快,包含男主角和一個同志網友聊天
的畫面,其實那些字句也負責詮釋了一部份的劇情背景,例如男主角的父親早早知道兒子
是同志,但男主角的回言是「他知道,但我想他根本不在乎,不在乎這個家。」
於是我想提一些導演沒有拍出來,但是觀眾應該可以感受到的「言外之意」劇情,我覺得
這些才是這部電影最值得探討、也是讓本片好看的主要因素。
一、歧視和成見不一定會明講:
男主角在和網友對話的過程中,有一段提到:「學校裡有一些人開始不跟我講話了。」再
來是他的母親在超市遇到別校的學生家長,跟她談起男主角參加女排校隊一事,那個八婆
說「這樣對其他女同學很不公平,也許還違反規則。不然學校其實也有男生的校隊…」說
完看著男主角的媽不作反應,只是還搖頭走開。
其他如男主角第一場比賽前,就曾被同學罵「同性戀」、觀賽的學生家長對著男主角大吼
「你真可恥!」、比賽的對手直接連接球都不接、本來男主角在電影院裡打工,因為有客
人和老闆抱怨這事導致男主角被開除…等(可見這個小鎮真的很小)。
以上那些在電影裡沒有大作文章的情節,或說沒有給了很多篇幅演出來負面片段,這種似
有若無地安插在各個細節裡,慢慢營造出來的氣氛,反而加深了濃濃的「歧視」意味:就
是歧視你與眾不同!更白一點,就是歧視你這個小屁精!
英文裡有一個詞用來形容這種弦外之音、言下之意,叫「understatement」。說的就是像
這種表面上沒有用字句明講,但實際也等於已經講出來的狀況。
導演沒有很刻意讓男主角被其他同學霸凌、也沒有讓男主角的媽故意被其他家長指著鼻子
罵,可是這種表面還裝客氣、實際上言語之間全是歧視和偏見的對話,反而是更讓人覺得
不舒服的情緒。
明知道對方拐著彎在嘲笑、在反諷、在歧視你,但他/她也沒有口出惡言,於是為了保持
某種表面上的禮貌,也不好直接破口大罵。我想這種「言下之意」的情節和整體氣氛,才
是這部電影最值得被拿來討論的,它也是各個人權團體一直不停地要追求平等的主因:那
些沒講出來的話,才是最傷人的!
不是給了同志婚姻權、收養權,就代表那個國家/社會達到「婚姻平權」或「沒有歧視」
的狀態,就如同這部電影沒演出來的弦外之音一樣。真正的歧視是一種大家塑造出來的氣
氛、是一種你不明講我也不明說,但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的不平等壓力,它的關鍵在於,
你想正視它卻是無法證實對方歧視、你想忽略它卻又已經被傷到骨子裡去了。
我舉個例子,如果大家回到五六歲時,小男生在玩芭比娃娃、小女生在玩橡皮筋手槍(或
小汽車),剛好被一個長輩親戚看到了,他/她當著你父母親的面前問了一句:「你的小
孩怎麼在玩這個?」也許那人語氣完全沒有破綻、表情也沒故作嫌惡。但你大概可以想見
,那個當下你或你的父母,心裡是不是感受到那種沒有明說出口的「弦外之音、言下之意
」?
  堅強的父母也許會回:「玩這個很好啊。」
  不太堅強的父母也許會說:「小孩子嘛,玩這個有什麼。」
  更弱一點的父母會說:「他就這陣子愛玩這個,過一陣子就沒興趣了。」
  再差一點的父母會說:「哦,不小心拿到別人的玩具。」
  完全不夠堅強的父母也許會說:「小寶,來,把玩具給我。」然後把玩具硬生生從
  小孩手中搶走。
我個人覺得,歧視是永遠不會消失在人類社會中的,只看它隨著文化進步到哪個階段、會
用什麼方式在什麼人的口中洩露出來。當然我們還要不斷努力消弭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歧
視、刻板印象、偏見,但更重要的是,也要同時把自已的心臟練得夠強大,因為那種「沒
說出口的歧視」才是比明目明槍的霸凌更難以忍受的。
二、想太多的人是誰?
我回想到片中的校長第一次找來男主角、男主角的媽和教練時的對談。校長一直想強調,
叫男主角不要藉機「想表明什麼立場」、然後母親的情人也曾提出相同的質疑。他們都以
為男主角藉著加入女排,目的是為了「表明某種立場:自已是同性戀、而且要強勢出櫃。
」。
但事實上還真的不是如此,男主角真的只是想申請獎學金離開這個鬼地方而已,且從頭到
尾男主角也沒故意打扮得引人注目、或穿著女排隊員的小熱褲到處招搖,他更沒有故意在
校園裡和男生眉來眼去、勾肩搭背,男主角就真的只是很單純的「想打排球拿獎學金」而
已。所以到底想太多的人是誰?
這種情況在許多異性戀男生(特別是恐同者)身上常常發生,例如:「我可以接受你是同
志,但你不要喜歡上我。」這是我大學時代實際被人說過的一句話,當時我的白眼都快翻
到腦後面去了,拜託一下,可以不要這麼自戀好嗎?(後省略一堆髒話…)
似乎自作多情、對同志預設太多立場等,都是反同、恐同人士必定存在的刻板印象,但其
實這種先入為主的心態並非只發生在異性戀或恐同者的身上。預設立場是雙向的、存在每
個人身上的,很多同志也會反過來「對異性戀者預設太多立場」,除了異男忘的情節外,
更多時候便是誤以為某種無心舉動是歧視自已的行為。
例如在美版《同志亦凡人》裡,Ted因為在上班時偷看G片被抓到,所以被開除,他氣不過
跟老闆理論時,還嘟嚷著每個人上班都會偷看A片,為什麼偏偏開除我?只因為我看的是G
片嗎?沒想到那會計公司的老闆語氣平淡地回道:「你們同志啊!老是幻想什麼都在歧視
你們,你上班偷用公司網路看片子,本來就違反公司規範了,你該慶幸我沒有追討你盜用
的那些網路費用!」
對啊,當我們感到被歧視的時候(特別是性傾向),有時候真要冷靜想一下,別輕易就把
對方和歧視劃上等號,有時候真的跟歧視沒關係,真的是我們想太多了。
三、擇善固執的盲點:硬碰硬、真的一點彈性也沒有?
在本片最高潮部份,應該算是校董事會召開聽證會的段落,校董事硬是不讓男主角再比一
場,甚至連聽都不想聽男主角辯駁。身為局外人的觀眾,也許會覺得這董事會怎麼這麼硬
?真的就這樣抹殺一個學生上大學的機會?也許這個戲劇效果也太誇張了一點。
用寬一點的角度來看,難道多給男主角半場比賽的機會都不行,就要強硬連球都沒碰到,
直接趕人下場,這間學校也未免太狠心,而且若我是男主角的媽,都可以直接找律師提告
了吧。畢竟是學校一開始就沒有明文規定男生不可以參加女排、而且該校也有前例是女生
參加男子橄欖球校隊,為什麼一夕之間說不行就不行?
另一個角度,我前面提過,我能理解男主角想極力逃離這座小鎮的心情,只是我也覺得一
味用強、硬是要申請那獎學金,為此還人肉搜索獎學金主席的家地址、找上門去等等,男
主角本身也是太直、太剛硬,不懂變通。
不過因為這孩子還年輕,才十七歲啊!加上片子一開始,就故意透露出這學校的生涯規劃
輔導老師其實滿差勁的;另外在那個年代,網路資訊還不夠發達,沒有什麼可以上網討拍
的機會;再者,也沒有看到母親有其他比較銳智的親朋好友可以商討孩子的未來(就算有
,她也還在喪夫的低潮中,大概也無心去問)。
這三個因素加起來,導致這孩子能夠得到的建議和各方資訊都不夠多,沒有一個能適當抒
解男主角的心情或擴展男主角對未來規劃的空間。
假設在他加入女排校前,有個從外地歸鄉的鄰居、或住在外地的親戚、或任何提供諮詢的
學長姊,也許電影就會改變,男主角就會知道「離開這個鬼地方」和「上大學攻讀電影系
」這兩件事不一定要同時發生,也不一定只能發生在芝加哥,說不定先到洛杉磯打工個一
年半載,再趁機攻讀更好的電影科系,這也未可知啊。
不過畢竟電影嘛,本片重點就是要故意製造校方和男主角硬碰硬、大家都堅持不下的局面
,好讓這部沒有男男鏡頭的電影多一點雙方衝突的可看性,所以勉強解釋男主角那種擇善
固執的毅力,正是讓他難能可貴、激勵人心的特性,這也是說得通的。
只是總覺得這電影剪輯掉太多,不知道是為了情節緊湊還是在趕什麼,又或是為了聚焦於
「勵志」二字,有一些應該多花點時間解釋的部次,都快速被帶過了。例如其他學校球隊
的抗議、本校家長的抗議、電影院老闆接到顧客的抱怨…等,似乎這些都因為「要使電影
充滿正能量」而被捨棄了(但可能是回到我前面說的:故意營造那些弦外之音所以才沒有
演出來)。
四、為達目的,要多堅強、需要耳背多久?
常看人說,要完成自已的夢想,要不斷拚了命付出、不要輕易放棄;但也有一說,人生到
達目標的方式不是只有勇往直前的一條直通大道。很多時候要達到目的地是需要九彎十八
拐的。所以,我們要到什麼階段才要自我警覺,也許眼前此路不通,我得趕快另尋法子繞
道呢?又或者,我們自以為的擇善固執要到什麼程度,才要及時停手、為自已設下停損點
呢?
有人說那些歷代的大師、成功人士都是絕不放棄地追求自已的夢想,不停努力到死至方休
。但事實上,更多的是付出同樣努力、甚至更努力的人,卻沒有在青史上留下一筆、終生
默默無聞。那麼,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告訴我們,故意關上耳朵、不理會雜音、為完成夢
想已經浪費青春和精力的我們,需要堅強到何時?
有人說,既然付出了就不要去想「值不值得」這件事,沒錯,很多人都努力過後沒有成果
,但如果一直在想「我做了這麼多,卻沒有得到成果」,這是最容易自我消磨意志的心魔
。付出的過程所學到的經驗值,說不定才是下次成功的關鍵點。也有人說,訂下每一個目
標時,就應該同時設下時間表和預期效果的停損點,每努力一段時間都停下來檢視、不斷
修正自已的方法、再朝向目標慢靠近。
例如減肥,今天立志要瘦下六公斤,那規劃成三個月,每個月必定要瘦兩公斤,第一個月
是靠減少宵夜和調整作息,到了第二個月發現沒效,那就要趕緊調整成,重新訂定正餐的
內容、熱量、同時也要增加運動量,到第三個月發現下降速度有限,那就要趕快再換另一
種運動,讓身體肌肉脫離舒適圈。當然我例子舉的很爛啦,但我的意思是,設定目標、也
要同時設定好幾段的時間點,每到一個里程就要回頭檢視自已,如果發現前面的付出完全
沒效,也不要想太多,就是那個方法在此時不管用而已,調整裝備換個方向再上路,總能
扺達終點的。
有時候,終點的形式也不會盡如人意,也許我沒有完整瘦下六公斤,但我穿衣服的尺寸變
小了,人也看起來結實多了,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減肥成功的結果嗎?所以方法可以不停改
變、結果也不會完全按照想像,但重點還是那個:我真的努力過了。
就像男主角,雖然只是去念社區大學,但他最終目標應該不只是「從電影系畢業」吧?而
是最後成為一個電影人、踏進電影業工作才對吧?如果是這樣,誰說只有念名校的電影系
才能替他達到這個目標呢?誰說只有當導演才是唯一從事電影業的工作呢?電影產業那麼
大、尤其是好萊塢分工那麼細,誰說只有「從電影系畢業」的人才能變成電影人呢?但當
我們在每個時間表停下來檢視的時候,往往也會突然發現自已的盲點:其實我訂這個目標
的用意,應該是為了另一個結果才對吧。
很抱歉,關於「實現夢想」的話題,因為最近看的材料多了,所以忍不住也多寫了一些。
主要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拍得好,讓我思緒飄得遠了一點,整體而言,故事流暢和場景、服
裝等,這電影都沒有什麼明顯缺點。除了角色的執著有些爭議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舉這個
可愛男主角,他的天真和勇往直前的憨膽來鼓勵觀眾。
整體而言是一部微同志主題電影,但包含了家庭溫馨和反映社會人性之處(回想一下那些
言下之意的情節),它真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值得一看。
參、演員:帥氣可愛的高瘦帥男主角 Tim Boardman
介紹帥氣的男主角之前,想提一下這電影的其他角色,其實都是常見的喜劇類型演員。像
男主角的媽Molly Shannon,其實喜劇電影、影集中前輩級的女演員,她在訪問也提過,
自已的父親到了七十歲才向自已出櫃,所以她真實人生中的深櫃父親也造成她接演許多關
於這類出櫃主題的電影,目的是想鼓勵深櫃的觀眾。
另外像飾演教練的女演員Missi Pyle,更是熟臉孔到不行的女演員,應該隨便就能舉出她
參與演出的電影,像什麼《幸運之吻》《風暴剋星》多到舉例不完。
而帥氣的男主角,便是1996/5/23出生於康乃狄克州的演員Tim Boardman(圖搜),雖然
目前作品不多,且本片算是他第一部劇情長片,但可愛的外表長得真的很像另一個帥哥演
員Boyd Holbrook,同樣擁有開朗的大嘴和翹唇。
雖然男主角演技還有點生澀,表情有點呆呆的,但在電影中的表演正好符合十七歲的年紀
,而且其實他接受訪問時也自已說過,他自已過去是擅長的是音樂劇,我也在他的頻道裡
找到一段音樂劇的表演。
(片段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hacNNZP68)
(片段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HKdr0KtI)
另外,他說自已目前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每天除了試鏡之外就是在健身,所以我從他
的instegram裡抓了幾張小露肌肌的照片,他還真的長相優秀、又高又帥又有微微結實肌
肉的大帥哥呢!
▼男主角Tim的個人社群媒體
>Tim Boardman(@timothyboardman)‧ Instagram 相片與影片
 https://www.instagram.com/timothyboardman/
>Tim Boardman (@TimRBoardman)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imrboardman
>Tim Boardman | Facebook
 https://zh-tw.facebook.com/TRBoardman/
>Tim Boardman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Zyx5aNqXhqqhOzi7S7KNQ
▼其他劇照請見圖文版:
https://queerdrama.blogspot.tw/2017/08/467-miles-2016.html
作者: nick0713 (帥哥尼克)   2017-08-07 02:35:00
作者: totaketotake (Ed)   2017-08-07 21:18:00
主題曲很好聽!
作者: mohiwa (磨豆三號)   2017-08-07 23:47:00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