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我的憂鬱症與另一半

作者: fongkou (豐谷)   2016-06-20 22:52:29
這是近日貼在個人FB上的文章,與網友分享
=========================
這是一篇親友罹患憂鬱症,在旁陪伴的經驗分享文章,2011年寫了一篇,2016年再補充於
後段(2011年文字較好閱讀故前置)。
要說明這個經驗屬個案性質,並不具普遍性。另外強調一點,這位病友於治療過程中,心
理諮商效益要比藥物服用來的高。
至於為何要寫這文章,當然是希望臉友對憂鬱症多一份了解,能對病友多一份同理心。
分享經驗若有錯誤,煩請指教,謝謝。
========2011年的分享=====
因為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幾年的相處,再加上自己做了些功課,所以小弟知道要與有憂
鬱症的朋友相處,是需要學習的,而有些觀念也是要澄清的,當然這是小弟的經驗,
如果有誤,請務必協助澄清正確的資訊
01憂鬱症的朋友不是不定時炸彈,小弟覺得很多憂鬱症朋友寧可自傷也不願害人,他們就是因為勉強自己承擔了太多心靈無法負荷的壓力,所有疾病才會發作,但又因為心理十分痛苦又不願意連累其他人,因而才有輕生念頭。
所以打個比喻,偏激的邏輯或個性才是炸藥,憂鬱症頂多是火星,憂鬱症患者會傷人是因為患者,原本的個性,而非憂鬱症。
02憂鬱症不是心情不好而已,簡單說這是腦內的戰爭,每個人都會心情不好,所以也覺憂鬱症只是"心情很不好"而已。就會對憂鬱症朋友說:你要看開點、你要多出來走走、你不要老往壞處想..等等。但為什麼不會有人會對斷腿的朋友說:你要勇敢站起來,或對眼盲的朋友說:你要多出門走走看看世界,但因為憂鬱症是外表看不出來的疾病,所以我們會用自己的想像,對憂鬱症朋友說出自我感覺良好的鼓勵話語。卻不知道或許他已經心靈大暴走,導致無法思考、無法行動卻還要內耗跟這些勵志的話語交戰,例如:我不是不走出去啊!我是走不出去啊!
所以若與憂鬱症朋友相處,若不知道地雷在哪裡,那就建議多傾聽、多陪伴就好。
03任何人、任何個性都會得憂鬱症,個性較內向的人會得憂鬱症、個性看起來活潑開朗的人也會得憂鬱症,只是成因不同,表現出來的反應也不同。
所以若有一個外表很開朗的朋友跟你說:自己得了憂鬱症,請不要用"看不出來,你這種人也會得憂鬱症的態度"來回應,這可能會讓憂鬱症朋友以後更不敢說出自己的心事
04儘量用平常的態度與憂鬱症朋友相處,過多的關心與問候對他們而言,反而可能是壓力
的來源。若他們自己想提病情,那我們身旁的人就多傾聽,若他們不想提自己的病情,那
我們身邊的朋友就也別提,否則我們每問一次,他們輕則就要重覆自己病情一次,重則又
要重揭傷疤一次,這無異在考驗憂鬱症朋友的耐性。
05儘量讓憂鬱症朋友待在他們自己覺得舒適的環境,往往我們會期望憂鬱症朋友要多出門走走、要多接觸人群,但若憂鬱症朋友此時承接系統運作出了狀況,我們身邊朋友一句無心的話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其大的混亂,何況硬將他拉到人群中,彷彿是叫他們置身槍林彈雨之中。
06專業醫療與親朋好友的陪伴要雙管齊下,二者缺一不可,憂鬱症患者自己要有病識感,能與醫師配合治療的過程,親朋好友要多陪伴多傾聽,讓憂鬱症朋友覺得他不孤獨。
07憂鬱症朋友要自己尋找適合自己宣洩或抒壓方式,例如運動、冥想、氣功..等等。學習與自己對話,忠於自己、善待自己,別讓新的垃圾再堆積在自己的心中發酸發臭。
08憂鬱症是一種病,感冒也是一種病,大家都有可能得到,生了感冒這種病就去看醫生將病治好,同樣的,生了憂鬱症這種病一樣去看醫生將病治好就好了,頂多跟糖尿病或高血壓一樣不容易根治罷了。
所以不要將憂鬱症污名化,若能讓憂鬱症朋友講得了憂鬱症如同敘述自己得了感冒一樣輕鬆,這樣的社會氛圍才能讓憂鬱症的朋友無負擔的去面對這個疾病、社會、家人及自己。
講太雜了,但也找不到條理,所以就當作經驗分享了。若有錯誤資訊,請不吝指教,謝謝。
=====2016年的分享=========
A.憂鬱症的發作就像是保險絲熔斷一樣,當電器電路發生異常時,保險絲會自動熔斷以保
護其他零件或避免火災,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所以憂鬱症從正向角度解讀,是一種避免人生因錯走違背本性的路途,在步向險境前身心
靈所傳達的警訊,其實是一種緊貼著危機的轉機。當然轉機後,病友可能因而步向心靈重
建之路,讓自己往相對健康的道路前進,但也有可也可能因病友自己、家人或社會的壓力
,無法轉身仍一步步邁向深淵。
B.我們從小被教誨許多正向的人生道理,有些人將其奉為圭皋,這些道理是正確的,卻不
一定適用在每個人或所有的人生階段上。
於是乎,為了成大局、求圓滿,有些人硬生生否定了自身情緒或想法,原以為自己有足夠
的內在能量去化解情緒的糾結,卻沒想到這些負面能量宛如黑色墨水滲入心智中,直到情
緒失控、思路阻斷、內在小孩扭曲哭泣,才驚覺自己心理生病了。
當然我並非否定這些正向的人生道理,而是說要在生活中,甚至逆境中實踐這些經典,是
需要某些特定人格特質或內心的正能量,或者是按部就班循序達成的,否則就像要小朋友
或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臨時舉起20公斤啞鈴做側平舉,不受傷算運氣好吧。
C.憂鬱症的心靈重建之路彷彿是打掉重建的歷程,中間甚至會出現與發作前相異的人格特
質出現。例如一位隨和的人,憂鬱症後卻像個刺蝟強烈捍衛自身權利,讓親友不知如何與
其相處。
個人是覺得這是物極必反的自然反應,因為過去生活背離了本性,而種下憂鬱症的病因,
現在要重新尋找一種新的思考模式或生活態度,改變從前不健康的自己,但在摸索新自我
的過程難免暴衝、猶豫、懷疑、自我否定......。
陪伴的人不妨儘量給予病友自我探索空間,在病友表示需要意見的時候再給予適當的支持
建議,但避免過度主導病友自我重建的方向,以防止增加摩擦或讓病友重建了一個不健康
的自己。
若沒有外力的強行介入,個人是覺得重建過程中,病友會選擇較合乎自己本性的態度過生
活,這才是可長可久的道路,但中間過程需要病友努力、親友陪伴、專業人員及社會的扶
持,才能走得安穩些。
D.請病友在憂鬱症發作時,接受自己所有的思考或情緒,包含負面的。以免因為要排除思
考A,而因為強迫思考而衍生其他更多種的負面思維。
例如產生 思考A:埋怨甲不體貼,
衍生出  思考B:甲對我很好,不可以埋怨他,
再衍生出 思考C:為何自身會有不健康的AB連鎖思考。
於是病友原本只要與A思考共處,卻因為想排除A而衍生出新的BC思考,導致病友必須
更努力更辛苦,才能同時與三種思考共存。這種說法簡單,但親身經歷卻極其辛苦。
就像擂台上,病友與內心幻化的對手戰鬥,對手如果只有A思考,那擂台上只有一位對手
,無力時還有機會躲到角落喘息,但擂台如果同時有三位對手,這些對手沒有痛覺卻又打
不死,最後病友可能被打趴,直到三位對手因時間到或力竭而退場。
 
E.強迫症與憂鬱症是兩種心理疾病,獨立但也可能同時併發。強迫症主要症狀包括強迫性
思考及伴隨的強迫性行為。
強迫性思考如「瓦斯好像沒關」,伴隨的強迫行為就是不停的關瓦斯,病友其實心理知道
互斯已關閉,自己在做重覆的無意義行為,但卻無法停止。
這裡要分享的是極輕微症狀的應對方法,當產生瓦斯好像沒關的強迫性思考時,伴隨強迫
行為去關瓦斯時,請放慢動作,強化關瓦斯這個行為在心中的確定感,並在心中覆誦瓦斯
已關閉。若是放慢行為仍無法抑制強迫思考,退而求其次,幫自己設定重覆行為上限次數
,例如3次。如果重覆達3次,則提醒自己動作已達3次,別再重覆關瓦斯了,並設法讓自
己離開引發強迫性思考的環境。
作者: jojoliu (承承)   2016-06-20 23:36:00
很詳細的文章推! 皮克斯的『腦筋急轉彎』很好看對於情緒和社會關係有很多細緻的描寫,對不了解的人來說可以有初步的認識
作者: fongkou (豐谷)   2016-06-20 23:54:00
謝謝jojoliu大~
作者: a0912818938 (孜孜)   2016-06-21 01:22:00
推 憂鬱症真的不是外表看得出來的 百憂解也不是一直有效的
作者: louismou (mou)   2016-06-21 03:48:00
個人淺伏期N年,這兩年腦袋大爆炸,目前服藥三個月,很謝謝這系列文讓我更了解自己的狀態,特別這篇
作者: ray0720 (ray)   2016-06-21 04:23:00
寫的超好
作者: fongkou (豐谷)   2016-06-21 04:27:00
謝謝a0912818938大~謝謝louismou大~謝謝ray0720大~
作者: siuosiuo (concept)   2016-06-21 05:23:00
衍生三種思考的很有感,原來我常常這樣想…
作者: fongkou (豐谷)   2016-06-21 06:20:00
謝謝、辛苦siuosiuo大~
作者: da17 (你快樂你就是王子)   2016-06-21 23:25:00
寫得很好 病友需要學習與疾病共處 我們也需要學習陪伴
作者: fongkou (豐谷)   2016-06-21 23:32:00
謝謝da17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