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歐陽文風「出櫃的同性戀牧師」<下> Q&A

作者: TRENDNEWS (QNews)   2015-08-03 21:59:47
圖文版: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4621
Q:楊文凌是你的本名,歐陽文風這個筆名的靈感是來自哪裡的?
是來自某次參加「司馬中原」的演講,得知原來這也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他的筆名,加上一直以來我就在想我的名字不是兩個字就是四個字, 加又想要留住「楊」這個姓,所以就取名為歐陽文風。
Q:身為相異伴侶(身為感染者的非感染者一方)的你,可否給尚未找到伴侶的感染者一些鼓勵與建議?
管理好自己、照顧自己、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先「接受自己」,畢竟你自己都不接受你自己了還希望誰接受你?愛滋感染跟B肝是相似的,可是對於愛滋的狀況是它已經被大眾污名化,問題的是「污名化」而非疾病本身,因為事實上還有許多比這個更棘手更麻煩的病。如同前面所說,若你能徹底「接受自己」之後,愛滋基本上是能夠替你「塞選」真愛的工具。說白點,我們要的只是一個愛你的人,只是因為你「生病」就選擇不要跟你在一起的人,那也很好啊!我們也不需要那些膚淺的人,人都會生老病死,而我們只是提早面對這階段而已。不然一般人的狀況是,넊o花很多時間與力氣才能夠知道哪些人適不適合你、嘴巴說著愛但卻沒有看到實際動作的人。就像我的丈夫,當我知道他是「感染者」時,對我來說一點都不是問題,因為我愛他,那些對我來說一點都不成為彼此之間的「問題」。坦白說,他比我還會照顧他自己,他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甚至可以說他比我「健康」,我常感冒但是跟他在一起那麼久卻沒什麼看到他在生病感冒。
比起沒有感染者的人,你要感謝感染者的身分,感謝「病毒」替你塞選真正可以陪伴你度過人生各種起起伏伏的人。
Q:您覺得需要多久時間,比較適合跟對方說自己是感染者的身分?
在彼此發生關係之前先說,他有權力知道的,若他無法接受這點,那麼就「長痛不如短痛」。
Q:那麼對於那些已經有相異伴侶的感染者,還是擔心著彼此關係的人是否有些建議?
無關感染不感染,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都是要安全性行為,我是在美國出櫃的,美國在愛滋的防範與衛教觀念比較成熟些,「做愛一定要帶套子,就像吃飯前要前要洗手一樣」因為這涉及了健康衛生的問題 ,除了愛滋還涉及其他衛生問題等等。
Q:歐陽牧師如何看待「開放式關係」?
無論是一對一或是開放式關係這都是可以討論的,而且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對一或開放式關係。 有些人性慾就是比較強,有些人佔有欲比較強,這些都沒有誰對誰錯,都是可以溝通的,學習放下自己的成見與慣有想法,去溝通出一段彼此都能夠認同的關係。
Q:經歷了異性戀婚姻與現在的同性戀婚姻的你,這當中是否有差異呢?
其實同性伴侶的關係是比較平等,異性戀的關係因為深受父權的影響關係,像是誰煮飯、誰付錢、誰在外、誰在內等等都會受到異性戀社會既定的印象與習慣影響。但是在同性的關係來說,因為沒了刻板的性別認知,彼此這一切都變得協商與調整,愛人的關係本就應該是平等的,這是同性戀可以教導異性戀的地方。
Q:牧師兩段婚姻都維持著長久的時間,請問維持長遠關係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溝通」是最重要的,任何關係都需要溝通,親情、友情、愛情都是,就算是「性愛」也是需要溝通,即便有些人本身不擅長溝通,你也要讓他試著與你溝通,因為這段關係是兩個人的,都得要學著說出自己的感受,試著去了解彼此的想法。像是有些人交往初期吵完架就冷戰,冷戰完後就會裝沒事情,但是這種方式長久之後一定會出問題的,這是非常不健康的,你沒有化解出彼此的衝突,而只是選擇短暫的逃避,問題始終都會存在。而且最重要的是,問題能夠當天解決是最好,盡量不要有隔夜仇,同時也記得吵完架溝通完之後要說「我愛你」。
Q:當彼此有意見不合,價值觀不同時如何磨合?
基本上你可以把自己的地雷、一些執著的點、無法退步的點,排列出來後分出輕重再去協調。像是有些人他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照顧媽媽,婚後一定要跟媽媽住,除了這點以外他都可以溝通做妥協退讓那就很好,但是假使另一邊是無法跟長輩同住的話,這點已經是有極大的差異,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 任何一段關係當中「了解自己」最重要,了解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無法妥協退步的是什麼,彼此才可以找出平衡點,這溝通的過程中你也可以越來越了解自己。
而「溝通」當中有幾個技巧很重要,像是有點很重要的是「不要自己當法官」 ,要你說出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著對方的鼻子罵, 像是「我覺得你不尊重我」、「你不愛我了」等等,都會讓人感到攻擊性,這是不好的,我們不可以給對方判罪。盡量改成「我的感受是不被尊重,感覺不被疼愛」「我知道這不是你的意思,但是我聽起來的感受是這樣,感覺不被尊重」等等,相同的意思,換個方式,彼此會出現出許多溝通的可能,減緩許多正面衝突的狀況。
Q:對於那些始終還是藏在櫃子的人,擔心年邁的家長擔心的同志,有何建議?
你不出櫃,無法坦然的面對自己,身為父母的當然擔心,面對孩子出櫃剛開始父母擔心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會不斷想到「我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該怎麼辦?
你出櫃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幫助他們了解同志的世界,也讓他們清楚知道你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因為許多傳統父母都會擔心的點是「你老了該怎麼辦?」只要讓他們知道,你可以照顧自己,像是你有規劃自己老了要住養老院還是如何等等。一一解除他們擔憂的事情,最終他會了解到我們也與一般的異性戀無異。
雖然與牧師的接觸只有幾個小時,但是從他身上學到不管身為同志還是異性戀,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是「了解自己、面對自己、接受自己」與「溝通」。因為你連自己都不了解,怎麼如何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伴侶、人生呢?
若你對牧師還有更多的好奇,不妨看看他的自傳書《現在是以後了嗎?》,可以更了解到牧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作者: roro0926 (李水尾)   2015-08-04 03:39:00
謝謝報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