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採訪熱線工作人員的心得文

作者: ALLPASS010 (010)   2015-03-01 00:23:01
(借朋友的帳號代po)
嗨大家好! 第一次在PTT發文有點緊張 :P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和同志諮詢熱線的工作人員聊天
他們提供了很多我過去沒有想過且非常棒的觀點
與我同行的同志友人聽了也很有收獲!
(所以等下文中除了引用工作人員的話也會分享我和朋友的想法)
然後最近轉述給一些同志好友聽,發現這些議題相當值得討論
想說把當天聽到的觀點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
1.APP與網路交友
「侷限於App和網路交友是一種不平等,它可能可以解除基礎的交友、情感、性的需求,但沒有辦法建立屬於自己的同志社群,他沒有對同志更深一刻的討論影響,他可能永遠只能找到的是他情慾的對象,他可能看不到40、50、60歲的同志生活」
一開始對熱線工作人員們大方提及同性為男女友的坦蕩與自在讓我很深刻,同時也強烈感受到自己還處在一個太異性戀主流的社會裡。(如果社會對多元性別夠友善的話,這根本不該是什麼深刻的點啊!)然後這段話對我們衝擊都還滿大的。談話聊到身體資本(年紀啊身體啊外貌等)這件事,太在乎以身體資本為本錢的交友方式,其實會隨著身體資本改變而有劇烈影響,如果不在乎情感交流的深淺,很有可能在失去身體資本後也失去了交友的管道。誰不希望生命可以累積到除了注重身體資本以外、更深一層的關係呢?
「老同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呢?」我同志朋友表示:「雖然現下擁有甲板(但常常潛水)、手機app的豐富資源下,認識朋友現在不成問題了。況且就算談不成穩定的感情,生活也還過得去。但老實說還真沒辦法想像自己60歲的模樣。那時候身邊如果沒有人怎麼辦?我還能怎麼認識人?會有人想認識一個60歲的老同嗎?……」
2. 出櫃與親子關係
「你花了多少時間接受自己是同志?如果你花了10年認識、接受自己,那你願意給你父母親一半的時間去接受你是同志嗎?或是四分之一的時間?」
聽到這段話我跟朋友又是「啊~~~」的在心中愣了一下。雖然我們都知道爸媽他們就是(you know)跟我們生長在不同世代的人類啊! 我朋友說「身為一個同志,目前最精力耗費的同志活動是與自身相關最多的交友和出櫃上。」但是像是今天熱線人員聊的非典型伴侶的感情形態、同志家庭、中老年同志的情感資源、身心障同志的輔導或協助等,都讓他發現自己從來還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些,自己關注的都還傾向同志的『個人』而非『群體』,更別說是那些『聽都沒聽過也沒機會聽』的父母了。
然後熱線的工作人員也解答了我們一開始的疑問,「那你們怎麼向自己的父母出櫃呢?」他們說跟父母出櫃不可能會沒有衝撞,但他們自己都是過來人,而且這件事需要時間。其中一個女工作人員說,甚至到現在都還在訓練媽媽對女友的稱呼從「欸你那個朋友」到「你朋友」再到「女朋友」的階段。XDD 或是大家就有默契的避而不談這樣。而他們也提到,出櫃後對那個衝擊的修復能力其實與原本的親子關係有關,重點是必須堅定而溫柔地告訴父母自己與他們是不同的獨立個體,「我就是,我沒有辦法替你改變」。
3.同志資源的分配不均
「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來台北做自己,一回家我就做假異性戀這樣。」
工作人員也分享台灣的同志人權處境從熱線一開使成立的1998年到現在,其實有很大的轉變。不過誰可以上網、使用app,誰可以有智慧型手機,誰可以坐捷運去gay bar、T bar玩,誰可以買一杯調酒350坐在那邊釣人,這個其實都是城鄉的、經濟的因素在後面會影響。台灣目前至友善的資源幾乎都集中在台北是個很大的問題。
「而且主流社會依然有一種偏見,他們會說小朋友還年輕,不要急著幫他們的身分「下定論」,或者是反同的會說他們是被網羅,所以不要推同志教育,甚至連安全性行為教育都不准推,老人還有障礙者帶著社會汙名化的偏見更是多。所以這些在這些人上面其實是蠻清楚的,那更別講說是城鄉差距的同志。」
當下聽真的很有感覺,畢竟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以異性戀的觀點出發,性教育更是完全忽略同性這塊。另外T bar也只有在臺北才找得到,這真的是資源上根本的不公平,是對女同志交友空間的剝奪!
另外他們也說,雖然同志諮詢熱線是從提供電話諮詢服務開始,但近年也開始舉辦跟種活動如同志的父母親聊天會、女同志聊天會,或是與學校單位長期合作舉辦演講等,主要就是想要創造這樣人與人面對面討論的空間!
然後那天熱線的工作人員跟我們分享很多他們去各地舉辦講座的故事,我覺得非常值得分享(超多我覺得太神了打巴掌的故事!),在這裡簡單舉兩個例子。
他們說有一次去小學演講,請男同女同站在台上問小朋友:「大家猜猜 如果是我們以後要跟我們喜歡的人就是我們愛的人手牽手,你要猜我們會牽誰的手,是男生的手,還是女生的手?」小朋友一開始就猜了一定是一男一女的答案。後來其中一個拉子的義工就出櫃說:「不是,我喜歡女生,我要牽女生的手。」大概小三還小五的小朋友就鼓譟「噁心」、「人妖」、「同性戀」這樣的聲音跑出來,他們還是很偏鄉的小學校,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但指人嘲笑的那種東西已經有了。但就是讓大眾「看見同志站在他們眼前,而他們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這件事非常重要。熱線也說很多小朋友當然知道同志的存在,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網路名人,可是真正接觸的感覺還是不一樣,他們的演講通常都會希望帶多樣化的志工去,希望可以打破大家對「同志」既有的刻板印象。
另外,熱線分享對老師的講座我個人覺得很OP! XDD
他們一開始就問:「老師你們覺得同志占人口比例多少?」
老師就開始猜啦,不管是1%到10%反正所有人都承認就是有。
然後他說「那你告訴我,你從小到大你認識多少個同志?」
「因為從事教職工做應該都認識滿多人的,假設你認識累積1000人好了,那取個中間值3%,你也該認識30個同志。」(太厲害了這!) 很多人都說我有同志朋友或是我對同志很友善,但卻一個同志朋友都不認識,不是很奇怪嗎?友善到一個覺得跟你出櫃他不會受到歧視,那才是真的友善。
熱線工作人員跟我們說社會運動有很多方法,但是他們幾乎每個小組都會去用「教育」去做所謂的社會改造,因為這到底還是最根本的。
「當它有一個尊重多元的人權概念進入他的腦袋裡面,我覺得這個東西才會長長久久。」
我發現我不小心寫的有點像訪問。(確實是個沒什麼在用ptt的資淺鄉民)然後想說的是,當天的衝擊還滿大的,雖然之前很關注婚姻平權議題,(生病時,伴侶沒有「法律依據」可以探望與陪伴自己真是切中婚姻平權的重要性啊!) 但這次到熱線聽到這群長期且踏實在這塊領域耕耘的工作者親身分享,讓我又有不少新的切入觀點,覺得非常的有收獲與感動,所以在這跟大家分享!
同時也深感台灣的多元性別環境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唯有同志不再是個需要被放大討論的議題,唯有學校的教育以及社群媒體生態的態度都能改變,而同志都不需在不同環境切割、隱藏自己的身份時,(就算要隱藏也是自身選擇而非社會所逼!) 我們才能說真的說出台灣是一個對多元性別與同志友善的環境吧!
最後謝謝大家看完我的長篇大論:P (我其實很激動實在什麼都想打,但那真的會太長了! 挑出我跟朋友都一致認為很有討論空間的重點!) 另外如果大家對熱線的工作內容有興趣,可以參考它們近期在募資的計畫:https://www.flyingv.cc/project/5365
讓這個社會對同志的價值觀改變是一個需要長期累積、很難快速達成的事情,但是在你們的支持下,見縫插針,找到機會多戳幾個洞,(不管是辦講座或是讓議題有更多的討論)慢慢累積也是會有很大的成果。期許未來每個地方都有自給自足的人際支持網路,自由之地不只是臺北,而該是所有人的生長所在。:)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66.220.2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y/M.1425140584.A.4D9.html
※ 編輯: ALLPASS010 (42.66.220.239), 03/01/2015 00:23:44
※ 編輯: ALLPASS010 (42.66.220.239), 03/01/2015 00:31:37
※ 編輯: ALLPASS010 (42.66.220.239), 03/01/2015 00:34:03
作者: billy89227 (山喵Bill)   2015-03-01 00:46:00
推用心!
作者: awaga (waga)   2015-03-01 01:02:00
好用心!謝謝分享呀!
作者: moonbeamsea (月 光 海)   2015-03-01 01:57:00
淚推 〒_〒
作者: dt0801 (Jeremy)   2015-03-01 02:50:00
推提及了很多我從未思考過的問題
作者: hoshinoarika (なな)   2015-03-01 05:02:00
作者: russelltovey (LOOK)   2015-03-01 07:52:00
推超級用心!
作者: mingyue6002 (明越)   2015-03-01 12:08:00
推用心!
作者: papaduck (趴趴鴨)   2015-03-01 14:39:00
推~
作者: honkwun (反皮草 拒絕血腥時尚)   2015-03-01 16:06:00
好看 但排個板可吸引更多人
作者: firestrawer (firestrawer)   2015-03-02 03:32:00
值得推!
作者: ambernono   2015-03-02 14:05:00
推用心!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