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獵同志:政經宗教萬用包(以俄之名、上帝眷顧烏干達)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4-09-28 20:51:38
※ [本文轉錄自 the_L_word 看板 #1KA0Feqa ]
作者: esasin (拋物線) 看板: the_L_word
標題: [心得] 獵同志:政經宗教萬用包(以俄之名、上帝眷顧烏干達)
時間: Sun Sep 28 20:49:41 2014
第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有不少好看的紀錄片。因為想瞭解其他國家反同志的現
象,我挑了《以俄之名》和《上帝眷顧烏干達》這二部片觀看。觀影心得一言以蔽之:
同志們,獵巫行動始終未歇。我們是最火紅的一群獵物。
想對近幾年在台灣也強力操作的反同宗教勢力有所瞭解,可以從《上帝眷顧烏干
達》這部片中一窺端倪。本片記錄一個本會在Kansas的美國福音教派如何挾帶龐大經
濟資源,進入烏干達這個國家。
該教會有上千專職工作人員,組織裡有科技、行銷、通訊、教育...等各部門,
透過信眾的捐輸、各部門的運作,有計畫地號召年輕信眾成為宣教者,再將志願到他
國傳福音的人送至該國。到了輸入國(烏干達),再以同樣的方式培育當地的宣教者,
將福音深入傳達至在地的社區。
在宗教的立場上,這沒有任何問題。這是宗教自由(當然如果要以殖民的角度
討論,那又是另一個議題)。
有問題的是在那些教育訓練、思想灌輸當中,他們不斷注入關於同性戀是罪,是
來自西方世界的墮落等等思想。透過反同志、貶抑同志,宗教領袖成為對抗西方霸權
的英雄人物,同志不過是這場文化、政治戰爭中的受器、棋子。
這部片呈現了平時以宗教包裝的歧視觀點,將同志族群視為"細菌"、"病毒",這
些觀點會漸漸在人們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當地同志人權運動者被殺害,即使在喪禮
上仍有人前來鬧事,教會人員在喪禮中訴說死者的罪行。幸而有支持同志人權的主教
Christopher Senyonjo 慎重地為死者重新舉行儀式。
(Christopher Senyonjo曾因倡議同志人權獲頒Clinton Global Citizen Award)
這一段過程最震撼我的是,在喪禮上,有一個同志青少年非常恐懼,不斷哭喊著
(大意):「以後我也可能會被殺死,任何人都可以這樣對我。」殺死一個同志運動者,
令所有同志或直同志感到畏懼。這就是仇恨犯罪的可怕之處,稱之為恐怖主義並不為
過;而仇恨犯罪的溫床正是那些宗教團體不停渲染的「同志有罪」思想。殺人者必定
自認出於正義、撥亂振綱,不是嗎?
俄羅斯在當政者普丁意欲鞏固勢力的政治危機下,挑選了同志作為轉移大眾注意
力的標的,將同志用於操弄反西方勢力的民族主義。俄國2012年通過反同志法案,禁
止向18歲以下的人宣傳任何與同志有關的訊息。《以俄之名》記錄了法案通過前、後
的俄羅斯反同社會氛圍,以及同志、同運人士所進行的抵抗。
在世俗的政治方面,執政者需要一個代罪羔羊,將群眾的情緒導向來自西方的(
是的,相同的民族主義邏輯)墮落現象:同性戀;在宗教的政治上,蘇聯解體以後,
整個國家從無神論走向東正教的復甦,同性戀同樣是右派宗教最唾手可得的祭壇供品。
《以俄之名》同樣呈現了許多同志遭遇仇恨犯罪,例如走在路上突然被毆打,或
是在網路交友的時候被誘騙、綁架,受盡凌辱;而警方多數時候對於這些犯罪行為毫
無作為,甚至會要求同志不要採取法律行動。為什麼仇恨犯罪在烏干達和俄羅斯這兩
個國家可以如此張狂?除了宗教的因素,也因為這兩國的政府都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反
同志法。當特定族群被國家宣告為次等公民,一般人民風行草偃,內化了這樣的階級
劃分。是以許多民眾將同志或同性戀行為視為人人得而誅之,似乎也不足為奇。
這股風氣讓一些俄羅斯同志成為「性別難民」,他們出逃到美國或其他國家尋求
政治庇護。當兩個出走到紐約的男同志訴說著,原來在街上和自己喜歡的人表現親暱,
是一件如此自然的事情,這一刻,他才真正活出自己;而出亡異鄉雖然能免於生命威
脅,卻被迫從此與親人分離。作為觀眾的我在電影院都哭到幾乎顫抖;難以想像,那
樣被剝奪、被惡意踐踏的生命經驗,需要多少勇氣才能生存下來。
恐同、仇同是政治操作,無論是世俗的政治,或宗教的政治。
在台灣,部分宗教團體「以愛之名」,試圖將其宗教價值觀透過與政治勢力的掛
勾,影響國家的既定政策(2011年真愛聯盟以各種抹黑手法阻止性別平等教育納入性
別多元教育http://www.tgeea.org.tw/download/voice_130131-2.pdf ),教育部甚
至讓毫無多元性別平權概念的教授擔任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2013年開始,護家
盟等團體不斷遊說國會立委,阻擋婚姻平權法案的立法審查。
在《上帝眷顧烏干達》這部片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宗教領導人的兩段話。他
們強調教會無意建立神權政府,但是宣傳所謂福音,目的在於"compete authority";
而派出年輕的宣教者進入烏干達,將會帶來百萬新信眾,這代表上兆的捐獻。
以愛之名? 當宗教的信仰不是教人包容、彼此理解,而是戕害他者的人生並且
自詡為正義之師,很明顯地,政治、權、利,才是一切的目的,才是一切的終點。
【搭配服用】
以俄之名(Campaign of Hate: Russia and Gay Propaganda)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mpaignofHate
酷兒影展官網 http://goo.gl/bdcrSV
中文預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_2tUVfGPYI
影展在本片開演前加映了<I've Only Just Begun>這支MV,
同樣是因反對俄羅斯反同志法所創作的微電影,
個人覺得是很有力量的作品。強力推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8iAt3bZsFU
上帝眷顧烏干達(God Loves Uganda)
酷兒影展官網 http://goo.gl/sn8lAI
中文預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aaYULg52z0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4-09-28 21:5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