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明代出版品發達是否能反應高識字率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8-09-19 03:30:55
※ 引述《senshun (淺識的使用,是ok的。)》之銘言:
: 我一直有個疑惑,
: 從孔子用肉乾當學費教育平民之後,
: 天朝的百姓漸漸有了“識字”的機會,
: 很多團結的家族也能夠顧得起先生教育族中子弟。
: 大陸尋奇甚至介紹過某座偏僻至極的村落除了有精巧的防火建築機關外,
: 村子歷朝歷代算是出過不少高官名將,
: 以一座偏遠村子來說除了地靈人傑外,
: 啟蒙教育應該可說是有一定水準
: (跟古代的全世界比)
: 到了明朝,除了為人詬病的八股取士外,
: 也是出版品盛行的黃金時代。
: 這些出版有諷刺人世的、有風花雪月的、怪誕不經的,可說是汲取前朝歷代的說唱文本養分後開花結果。
: 宋代范仲淹窮到斷齏畫粥還能苦讀,
: 那個畫作聞名的王冕,雖是門第之後卻是農民之子,家裡再窮也至少讓他得以識字自學。
: 可見在古代天朝,一般男性要識字應該不是很奢侈的事。
: 所以明朝這些閒書的消費總不是全靠所謂讀書人買單吧?
: 要說一般人的沒有閒錢,明朝的其他娛樂小吃也十分多元。
: 我甚至懷疑很多人把現代戰後長輩因戰爭、窮苦輟學的經驗類推到歷朝歷代去。
: 有沒有人對古代百姓識字比較瞭解的?
:
作者: Ruth (Ruth)   2018-09-19 06:24:00
你把師爺放到那裡去了?師爺不就是為了應付不識字的縣太爺
作者: sleepcat612 (睡貓)   2018-09-19 07:04:00
「不識字」和「欠缺行政實務能力」是兩碼子事
作者: c22748872 (嚕嚕喵)   2018-09-19 07:25:00
燦爾哈察蘇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8-09-19 08:04:00
師爺是為了處理行政實務工作誕生的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8-09-19 09:23:00
縣太爺有可能不識字?不過日本江戶時代轉明治前後 據說男子40~50%女子15%以沒有科舉的情況下也蠻特別的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幹麻...)   2018-09-19 12:09:00
縣太爺不是不識字,是根本聽不懂鄉民在說啥就像現在一個北京來的到台南一樣會溝通有問題 何況古代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8-09-19 13:20:00
不是科舉上來的 (軍功、捐官),就有可能大字不懂幾個啊。
作者: TheStranger (guest)   2018-09-19 16:36:00
為什麼北京到有溝通問題?您是台南人還是北京人?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8-09-19 17:05:00
完全不讀書用買的例監只能當州縣副官吧
作者: Bewho (壁虎)   2018-09-19 17:38:00
北京人到台南遇到只會說台語的阿桑很容易有溝通問題吧= =不然你說有幾個台灣人去香港遇到只會說粵語的鄉民能雙方溝通無礙
作者: senshun (æ·º)   2018-09-20 00:19:00
謝謝參考資料,我一直覺得按教育模式識字率沒有現代人想得那麼誇張
作者: ariadne (壞人)   2018-09-20 04:06:00
以前有山東湖南浙江四川的老師 會懷疑講的是同一國語言嗎
作者: saram (saram)   2018-09-20 05:36:00
人與人溝通,同鄉之間就算貧富階級不同,大致無問題.但外省大官與本省人等之間就困難得多.也許要有師爺當翻譯,何況講官話,小民也不懂.如果是同鄉,就算你是大員,你也會當地話,你當然跟草民講生活上事物,他一定了解.再退一步說,若不同省份的文人以書面溝通,那更沒問題了.你想想看我們都能看得懂唐宋文章了,這是教育的關係.
作者: Ruth (Ruth)   2018-09-21 23:38:00
同樣是講普通話,我去遼寧丹東跟當地人講話,還是要半聽半猜去崇明島更不用講,我只能確定對方講普通話,不是崇明方言,可我真的就一個字都聽不懂,還要靠比手畫腳
作者: masala (masala.zone)   2018-09-25 18:27:00
某樓是不是把這裡當作八卦版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