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唯一房產過戶給兒子後,老父親的結局是這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07-20 13:35:30
唯一房產過戶給兒子後,老父親的結局是這樣...律師:即使是親生子女也不要挑戰人性
2020-07-17 00:31今周刊幸福熟齡 撰文/小虎文
「不想計畫,你就是『被計畫』。人的一生在乎尊嚴,可是等到你無法選擇、也無法安排
時,此時,還有尊嚴可言嗎?」吳挺絹律師經手許多家庭財產訴訟案件,而後更是積極倡
導法律知識給熟齡族群,為的就是辛苦一生的你,不要再最後的重要關頭─「功虧一簣」

「大約在十年前我實習時,89歲的老奶奶在女兒的攙扶下進來,她的訴訟對象是她的四個
兒子。人生第一次進法院,卻是家人間對薄公堂,我心裡想,身為一位母親,她的心情一
定很複雜與難過吧!一般人對於法律訴訟與流程已經感到很困擾,何況是高齡的奶奶,被
自己四個親生兒子告上法院。」
吳挺絹投入高齡者的法律諮詢,是感同身受,以及「看不過去」。
「父母的錢,就是我的錢!」你的兒女是這個想法嗎?
為什麼家人間為了父母財產一事會鬧得不歡而散,甚至是互相控告再所不惜。吳挺絹再次
說:「不要挑戰人性。」
「像是前面說的故事,兒子們是在91歲的爸爸進出加護病房、插管臥床後,了解到爸爸可
能不久於世,為了避免遺產稅,而商討出一連串的爭產計畫,老奶奶只是其中的一個棋子
,兒子們哄騙她簽下贈與房子的契約,當其他姐妹察覺有異、不讓過戶時,兒子就將自己
的母親,告上法庭!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的是,為什麼兒子們會覺得父母的財產都是自己
的?而且都沒有姐妹的份?或是沒有考量父母養老、治病需要的費用?」
「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是不是也經常給予兒女觀念:『我們的財產未來都是你(孩子)的
。』而讓子孫們把父母的財產,當成了自己未來會拿到的遺產。於是爭產,變成了要拿到
『屬於自己的財產』。」
講來令人心寒,華人社會講究孝道,可是一提到利益財產,卻是一毛都不能少。更何況已
經先認定:父母的財產是我的。
計劃趕不上變化,白紙黑字更勝口頭承諾
「討論遺產糾紛,大家身邊應該都有不少例子,過往親友家人間的恩怨糾葛,隨著利益衝
突更加白熱化,許多人竟就在告別式上因為遺產吵成一團。但遺憾的是,如果你都還在世
,子女們就急著想要你的財產,辛苦了一輩子,想來更情何以堪吧!」
吳挺絹律師在各地不斷推廣演講,請大家善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而不要過於重視「口頭承
諾」,尤其是事關資產分配,一定要白紙黑字具名清楚。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來幫你
計畫,年過50之後,你的退休理財,就需要包括財產分配。
「我再舉個故事,有一位父親將自己唯一的房產過戶到兒子名下,父子間說好,父親可以
一直住在這個房子,這是屬於兩人間的默契。」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次是第三者來挑
戰。
當這個兒子娶妻後,妻子想換小間一點的房子兩人一起住就好,且換屋後也有一筆現金「
小賺一筆」,而原本以為可以安住到老的父親,此時就被下了「逐客令」。房子,道義上
是父親購買;但法律上,房子掛的就是兒子的名字。
這個父親想請兒子遵守讓他住到老的承諾,你們猜,這個兒子會選擇父親還是妻子呢?
「不願遷出的父親,最後發現自己的衣物都被推放在大樓的門口,因為房子已經交屋給新
屋主了。百般難過、百般不願意,他也只能老年之後『重新開始』,重新租屋、重新找工
作。」
無奈嗎?不管訴訟的結果如何,過程中都已經是傷害。但殘酷的現實是這些高齡長輩,幾
乎都是敗訴,財產要不回來,原因就在於「舉證不足」。
「你的情緒、情感、心結,都不會是法官衡量的標準,法律需要的是有效力的文件,而不
是『一句交代』,關於法律問題一定要詢問專業的律師,千萬不要道聽塗說。」
「家人間情感的千千結,人性的複雜與世事的無常,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料的,我們只能在
更早年,在我們身體健康時、不受限制時,就為自己與晚輩做好安排,不要讓給晚輩的禮
物變成了導火線,更不要因此落得老無所歸、老無所養。」
吳挺絹律師的溫馨提醒:
1. 「遺願」沒有法律上效力,不能強制要求其他繼承人配合履行,「遺囑」才是有法律
效力的文件。建議立遺囑前,先找律師討論。
2. 「借名登記」處理財產,都要簽署「書面借名登記契約」!事先與律師討論,要達成
規劃目的,法律上達成目的同時保障自己的方式。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5/4707210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鳥 )   2020-07-21 08:08: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