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研究:80歲以上男性 八成有攝護腺癌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17-04-10 00:41:20
※ [本文轉錄自 sex 看板 #1OwcFfH9 ]
2017-04-09 10:40:33 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報導
文壇大砲、知名作家李敖在68歲時,因罹患攝護腺癌第二期開刀,當年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也引起台灣男性對攝護腺癌的重視。也以直言著名的政壇大砲、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同
樣在68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後經開刀切除腫瘤。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攝護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中居第六名,患者以60歲以上高齡
男性為主,每年新增病患逾4500名。
高齡男性大敵 發展進程緩慢
一般而言,男性五十歲以前,較少發生攝護腺癌,但過了六十歲之後,發生率便急劇升高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表示,男性罹患攝護腺癌風險隨著年齡而增加,以
六、七十歲發病最多,且年齡愈大,罹患攝護腺癌機率愈高。研究發現,80歲以上男性約
八成有攝護腺癌。但攝護腺癌的發展進程慢,早期發現亦可早期治療。
臨床觀察及相關研究都發現,攝護腺癌可能與荷爾蒙、種族、遺傳及飲食,都有相關性。
周固指出,歐美國家發生攝護腺癌的機率,高於亞洲的中國、日本、韓國等東方國家,推
測可能與種族、遺傳有相關性。
與遺傳相關 飲食也會影響
周固說,臨床也曾觀察到,居住於歐美國家的亞洲移民,可能因為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
其攝護腺癌的發生機率也與歐美男性不相上下。由於歐美以麵包、肉類為主食,飲食多高
油、高脂肪,但亞洲國家是以米飯、麵為主食,推測因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也會造成攝
護腺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血漿雄性素濃度有關,歐美國家男性的血
漿雄性素濃度高於東方人,故罹癌機率也比亞洲國家高。另有研究顯示,攝護腺癌和基因
遺傳相關,患者的兄弟有較高的機率也罹癌。此外,攝取高脂肪食物者,罹攝護腺癌機率
較大。
指診硬塊+PSA值→切片確診
許多高齡男性都有攝護腺肥大問題,進而造成解尿困難。然而,攝護腺肥大並不一定就會
罹患攝護腺癌。周固指出,攝護腺肥大可能是良性,也有可能是惡性,要確診是否罹患攝
護腺癌,須透過肛門指診觸摸到攝護腺有硬塊,加上超音波檢查攝護腺是否有陰影,以及
抽血驗PSA值(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抗原),最後透過切片檢查才能
確診。
有些高齡男性在健檢驗血時,會加驗PSA值,作為診斷攝護腺癌的參考。但是PSA值高,不
代表一定罹患攝護腺癌。周固表示,PSA值升高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驗血前兩天內
射精、尿道感染發炎、接受指診或內視鏡檢查、年齡較大等等,均會使PSA值較高。
切片檢查是確診攝護腺癌的依據。周固指出,只要指診摸到硬塊,加上超音波有陰影、
PSA值過高,三個條件皆備,就會採取切片檢查,作為確診依據,不會單憑PSA值過高,就
要求切片。
早期發現 掌握黃金治療期
攝護腺癌倘若發現較晚或是早期發現後未積極治療,癌症也有可能轉移,最常見的狀況是
轉移至骨頭或淋巴。若能早期發現,掌握黃金治療期,通常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周固強調,攝護腺癌的特性是發展緩慢,不會在短時間演變成「要命」的狀況,80歲以上
高齡罹患攝護腺癌,最後死亡者,通常會有其他疾病因素,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
血壓等等,而造成致命因素多半非攝護腺癌本身,高齡男性不須太過擔心。
西化飲食 提高罹癌風險
由於攝護腺癌和生活及飲食習慣有相關性,西化飲食可能提高罹癌風險。避免癌症找上門
,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周固建議,飲食方面多吃新鮮食物,盡量避免油炸、燒烤
等容易致癌的烹調方式,也採「多菜少肉」原則,也盡量避免加工食品。此外,平日也須
多喝水、保持運動習慣,久坐不動也會增加罹癌機率。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22/23916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