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故事的3種起始點

作者: rocknovels (小李)   2015-06-03 21:02:45
有句經典的寫作指引:「故事開始在『變化發生』的前一刻。」
這所謂的變化就是指故事中的「第一個衝突」。
也就是說,故事必須在衝突早一些些的時間點開始進行。
電影《食神》:故事開始在「史蒂芬周被唐牛背叛、被吳孟達陰了」之前一點點,在有錢
有勢之後馬上淒慘潦倒。
電影《武狀元蘇乞兒》:故事開始在「蘇燦被皇帝抄家、貶為乞丐」之前一點點,從富家
公子變為殘廢乞丐。
這種設計幾乎是標準答案。但是你如果故意不鳥這個指引會怎樣?世界末日嗎?當然不會
,只是會有不同的效果,這也是我要整理給你的:故事的三種開始點。
假設你有一個愛情勵志故事,開場是男主角被女朋友甩掉了,最後他重新振作找到真愛,
這故事要從哪開始?給你三個選項:
1. 跟女友還在相愛?(變化前)
2. 跟女友吵架中?(變化中)
3. 已分手正在消沉中?(變化後)
決定故事開始的位置會決定讀者的感受。
1. 跟女友還在相愛?(變化前)
傳統型,故事發生在衝突之前,可以先彰顯一下男方對女方的愛,可能正想求婚、正要送
禮物、正在規畫未來,結果正當他興沖沖地要討好女方時,就被女方痛甩。
主角原本的處境與目標→遭受阻礙產生第一個衝突→得知處境變化。
衝突=目標+阻礙,這方法讓我們知道主角的目標(深愛),看到他的阻礙(被甩),所
以我們能具體感受衝突,並同情主角。
此型唯一缺點就是別讓「第一個衝突」醞釀太久,避免讀者感到無聊。
2. 跟女友吵架中?(變化中)
高潮型,故事發生在衝突時,男方正跟女方吵得不可開交,之後才回憶過去。
遭受阻礙產生第一個衝突→得知處境變化→主角原本的處境與目標。
這種開始在高潮中,但我們不知道主角的處境與目標,所以我們無從了解主角,自然也不
會同情主角,但好處是懸念較強、讀者較好奇。
衝突=目標+阻礙,在不知目標的情況下,衝突雖然來得快,但卻不夠強。
所以此法贏了目光、輸了內涵,必須倒敘後補主角的處境與目標,主角經歷的第一個衝突
才能完整。
3. 已分手正在消沉中?(變化後)
低落型,故事發生在衝突之後,男方跟女方已經分手完了,正在獨自難過,之後才回憶過
去與衝突。
得知處境變化→主角原本的處境與目標→遭受阻礙產生第一個衝突。
將故事開始在此處,好處是可以先讓讀者看到變化對主角的影響與打擊,看到主角低落的
情緒。
缺點是讀者不明事件就裡,所以無從同情主角,而且故事開始的力道弱,沒有爆點,要靠
之後的回憶得知完整事情經過,才能建立對主角的認知。
衝突=目標+阻礙,在「已知結果」的前提下,就算後補了衝突與前因,緊張與懸念也已
經煙消雲散,是最不討好的切入點。
因此務必在低潮之時緊接著又引發新事件,並解釋前因。不然會形成讀者既不認同角色、
又沒有懸念的尷尬情況。
這三點那一種好?這沒有絕對答案,因為光是三個不同的開始時間就會造成不同的氛圍。
第一個輕鬆自然,第二個緊張激烈,第三個消沉低迷。
不同類型、不同筆調的小說自然適合不同的開場,但基於吸引眼球的立場。
三種各有建議:
傳統型必須越快進入衝突越好,不宜拖長。
高潮型除了引發懸念還要快點簡述處境,建立角色認同。
低落型就算是在變化之後,也必須馬上安排下一個「爆點」,讓讀者願意耐心讀完前因。
以上,這三點簡單整理與私房建議,供你參考,希望對你的大作有幫助。
作者: bluemidnight ( ★ 朔方 ★)   2015-06-03 22:46:00
還蠻有趣的,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