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別以為溫馴品種不會咬人!

作者: nisi0773 (再會了 曾有的夢想生活)   2022-02-21 09:56:32
原標題:別以為溫馴品種不會咬人!寵物狗傷害案件頻傳的3大迷思
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470/6112288
2022-02-21 09:34 聯合新聞網 / 毛知音
2021年12月初,屏東一名三歲小朋友獨自去鄰居家,被綁在牆邊的狗狗攻擊,最後傷重不
治。 10月底時,嘉義一名兩歲的幼童跟哥哥一起去玩家裡的狗狗,弟弟被咬傷後腦勺,
所幸沒有生命危險。 台灣狗咬傷人的案件時有所聞,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嗎? 為什麼總是
兒童受傷? 該如何減少這類案件發生呢?
美國研究
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於2010年刊登的研究發現,沒有大人在旁陪伴的幼兒最常被狗咬傷,
尤其是3 – 5歲的小朋友,其中高達50 – 80%的案件受傷部位是臉部跟脖子。 而咬傷
人的狗狗通常小朋友本來就認識,像是家裡、鄰居、或是親戚養的狗。 咬傷的情形也都
雷同,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因為小朋友摸狗太用力、嚇到狗、或是不小心踩到狗而發生。
研究亦指出,狗狗的品種不太具指標性,任何狗狗都可能咬傷人,普遍認知溫馴的品種也
會。
韓國研究
2019年首爾大學醫院的研究指出,7 – 12歲的兒重最容易被狗咬傷,排名第二則是18歲
以上的大人。 成人容易被咬傷手,兒童則是頭、脖子及手。 70%的咬傷案件都發生在家
中,包含自家、朋友家、親戚家等。 而熟識的人所養的狗所造成的咬傷程度通常都比陌
生狗還要嚴重。
英國研究
利物浦大學於2021年公布一份長達20年(1998–2018)的狗咬傷研究。 報告指出,咬傷
案件逐年增加,成年人被咬傷的案件增加速度最快,而兒童及青少年的案件年年都居高不
下。 1991年起,英國就將美國比特犬、日本土佐犬、阿根廷杜高犬、巴西菲勒獒犬等品
種列為禁犬,但研究指出此規定並沒有減少咬傷案件。
世界衛生組織
每年有上千萬件狗咬傷人的案件發生,其中兒童的比例最高,而且他們容易受傷的部位以
頭跟脖子為主。
該怎麼減少兒童被咬傷的案件呢?
小孩的教育
幼兒容易受傷最大的主因是他們不懂寵物狗發出的警告。 家長、飼主在帶領小孩認識寵
物時,務必教導小朋友認識狗狗的肢體語言。 當牠們感到緊張、害怕、生氣的時候,就
必須將小孩跟狗狗分開了。 不管是在戶外還是親戚朋友在,千萬不要讓幼兒跟寵物獨處
,以免悲劇發生。
飼主的責任
飼主在介紹自己的寵物給小朋友認識的時候,務必教導他們該如何接近、觸摸寵物。 不
管多乖的狗狗,在緊張的時候都有可能咬傷人, 因此要確保有大人可以全程在場陪伴。
再者,不管小朋友跟這隻狗有多熟,都有可能出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寧可過度小心
,也不要事後後悔。 如果狗狗有任何不自在的行為出現,都可以先將狗狗及小孩分開一
段時間,讓彼此有喘息、休息的空間。
如何預防幼童被咬傷
1.確保狗狗在家中有可以休息、獨處的空間。 有訪客來時,狗狗也可以隨心所欲地躲到
不會被打擾的地方。 主人亦需要密切觀察,當狗狗表現出緊張、害怕等行為的時候,請
協助牠遠離人群。
2.飼主務必將寵物的個性、喜好、厭惡事先跟訪客說明,例如哪裡不能觸摸、什麼玩具不
可搶、狗狗吃飯的時候不要摸等,以防狗狗做出傷害的舉動。
3.小朋友容易在跟寵物狗獨處的時候受傷,因次,切勿讓小朋友、幼兒跟寵物狗單獨相處

4.在大人的陪伴下亦曾有受傷案件的發生,當大人無法專注在監督小孩與狗的互動時,建
議將他們分開,以免受傷。
教導小孩不要接近在吃飯、睡覺、玩玩具的狗狗。
5.當小朋友的玩具被狗狗叼走時,教導小孩來找大人協助取回,而不是自己去拿回玩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